一种小浴比染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41960发布日期:2021-01-15 11:48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浴比染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染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浴比染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浆染纱联合生产设备都是沿用上世纪六十年代香港牛仔浆染纱联合机的设计原理,通过多组大容量的染色槽和轧车对织物或纱线进行浸轧染液、透风氧化、水洗、酸中和、加固后烘干、上浆,最后烘干出纱。

常规染液容量为1200升/槽,甚至有1600升/槽的设备,由于染色槽容量大,不仅会导致染液置换周期长、染色槽的敞口面积大、还原剂易分解、损耗增大、企业成本增加;同时染液的稳定性也难以控制,导致染纱的左中右、前后出现色差。槽体中溶液量大,所需加温的能源消耗也会增多。生产过程中,更换颜色时数千升的“染色槽底水”也成为技术人员和废液处理的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浴比染色装置、能够减少染色槽的容积,减少染液的总量,降低企业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浴比染色装置,包括小浴比轧染组件,小浴比轧染组件包括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第一轧辊与第二轧辊沿母线抵接,在两个轧辊之间形成一个夹角,将该夹角作为染色槽,可容置染液。

可以向染色槽中注入染液,可以对织物或纱线进行上染。

可将已预处理过的织物或纱线从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之间穿过所述染色槽,并使所述织物或纱线被轧辊挤压而出。

进一步地,第一轧辊与/或第二轧辊至少具有弹性表面。

可选地,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其中一根为主动辊,另一根为被动辊。

可选地,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均为主动辊。

可选地,第一轧辊和所述第二轧辊的直径可以是相同尺寸。

可选地,第一轧辊和所述第二轧辊的直径可以是不同尺寸。

可选地,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的中轴相对水平面的高度可以相同。

可选地,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的中轴相对水平面的高度可以不同。

进一步地,染色槽中可选用有粘度的浆状染液。

进一步地,第一轧辊与/或所述第二轧辊的两端可以设有封堵部件。在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沿母线抵接后,可利用封堵部件将沿母线抵接的两轧辊形成的染色槽两端进行封堵,提高染色槽容量。设有封堵部件的染色槽中可选用液态染液。

进一步地,封堵部件具有弹性,可提高封堵的效果。

进一步地,封堵部件为弹性件,可提高封堵的效果。

进一步地,封堵部件为套设于轧辊两端的弹性套环。

可选地,封堵部件为环状凸起部与所述第一轧辊一体成型,从端部封堵所述染色槽。

可选地,第一轧辊的封堵部件为环状凸起部,与第一轧辊一体成型,第二轧辊设有环状凹槽,环状凸起部与所述环状凹槽相匹配,封堵所述染色槽。

在另一方案中,包括封堵组件,封堵组件包括挡板和弹簧件,所述弹簧件支撑所述挡板抵持于所述第一轧辊和所述第二轧辊的形成的染色槽的两端。

进一步地,管道外层具有保温和/或恒温处理层。避免小浴比的染色槽中染液受到加料温度的影响,保持温度的稳定一致性。

进一步地,可选的,封堵部件的材质可以是聚四氟乙烯、硅胶、丁

氰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还设有温控装置,可选的通过精密比例阀、温度检测单元和控温系统来控制温度在受控的范围波动。

进一步地,还配备液位控制装置,液位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染色槽内染液液面。

进一步地,液位控制装置包括补加料装置,通过管道连接到染色槽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液位控制装置包括喷淋管,用于对所述染色槽添加染液。

进一步地,补加料装置中设置有定量控制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采用一种小浴比染色装置,可以利用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之间形成的染色槽对织物或纱线进行染色,减少了染液的总用量。

2.小容积的染液槽中染液周转快,染液新鲜,减少无效反应,保证了染色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小容积的染色槽相比1000多升的染色槽,更换颜色时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染液不需回用,无需染液储备罐。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4.小容积的染色槽相比1000多升的染色槽,用于染液加热所需的能源消耗明显减少,符合节能减排的大趋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小浴比染色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小浴比染色装置另一实施方式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小浴比染色装置又一实施方式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小浴比轧染组件另一实施方式的轧辊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小浴比轧染组件另一实施方式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小浴比轧染组件另一实施方式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4-小浴比轧染组件;4a-第一轧辊;4a1-第一套环;4b-第二轧辊;4b1-第二套环;4c-染色槽;4d-挡板;4e-弹簧件;4f-喷淋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体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染色设备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的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的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的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是小浴比染色装置较佳的实施方式的端面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中,小浴比染色装置包括小浴比轧染组件,小浴比轧染组件包括第一轧辊4a和第二轧辊4b,第一轧辊4a和第二轧辊4b的半径相同。两个轧辊沿母线抵接,形成一个挤压夹角,这个挤压夹角可以容纳少量的染液,形成染色槽4c,染色槽4c用于存储染液,在轧染过程中,第一轧辊4a沿第一方向转动,并带动第二轧辊4b转动,牵引织物或纱线如图1所示箭头的方向,先进入染色槽4c内浸染,然后经过两个轧辊压轧后从小浴比染色装置中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并不一定需要对染色槽4c两端封堵,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状态的染液,如可以选择高粘度的染液,从而降低染液的流动性,或通过适量的补充染液来保持染色槽内染液的动态平衡,因此并不必将包含封堵部件的方案看作是必要技术特征。增设染色槽封堵部件只是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可以适当提高染色槽中染液的液位,使染色的均匀性更好。

实施例二:

第一轧辊4a和第二轧辊4b沿母线抵接,第一轧辊4a和第二轧辊4b的中轴相对水平面的高度不相同时,形成染色槽。请参阅图2,图2是小浴比染色装置的端面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轧辊4a和第二轧辊4b的半径相同,其中轴相对水平面的高度有差异。两个轧辊沿母线抵接,形成的挤压夹角仍可以容纳少量的染液,可以作为染色槽4c。

实施例三:

第一轧辊4a和第二轧辊4b沿母线抵接,第一轧辊4a和第二轧辊4b的半径不相同时,形成染色槽。请参阅图3,图3是小浴比染色装置实施方式的端面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轧辊4a和第二轧辊4b具有不同的截面半径。两个轧辊沿母线抵接,形成的挤压夹角仍可以容纳染液,可以作为染色槽4c。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形成的染色槽相比于现有技术,染液更换频次高、更新鲜、还原电位值波动小、布匹或者纱线的左中右和前后色差明显减少。织物或纱线的轧染过程中不再使用大型的染色槽,能够减少染色装置中染液的总用量,减少染液加热所需的能源消耗,大幅降低企业实施的成本。

实施例四:

第一轧辊4a和第二轧辊4b沿母线抵接,第一轧辊4a和第二轧辊4b两端均套设有弹性套环,分别为第一轧辊4a的第一套环4a1和第二轧辊4b的第二套环4b1。请参阅图4,图4是小浴比染色装置实施方式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因套环直径大于轧辊直径,相互交错的套环可以将沿母线抵接的两轧辊形成的染色槽两端进行封堵,因染液的润滑作用,套环不会过热产生粘结。形成的夹角高度可以对染色槽的两端形成封堵效果,提高染液的液位,减少染液从两端流失,从而能够提高染色槽4c存储染液的容量。

实施例五:

第一轧辊4a两端套设有第一轧辊4a的第一套环4a1。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小浴比染色装置实施方式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当第一轧辊4a与第二轧辊4b沿母线抵接时,在第一轧辊4a两端设置弹性套环4a1作为封堵部件,对第一轧辊4a与第二轧辊4b形成的抵持夹角的端部进行封堵,可以从端部包封遮挡住挤压夹角部分,实现端部封堵。

在另一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封堵部件为第二轧辊两端设置的弹性套环4b1,对第一轧辊4a与第二轧辊4b形成的抵持夹角的端部进行封堵,可以从端部包封遮挡住挤压夹角部分,实现端部封堵。

在另一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封堵部件为环状凸起部与所述第一轧辊一体成型,从端部封堵所述染色槽。

在另一可替代的实施例中,第一轧辊的封堵部件为环状凸起部,与第一轧辊一体成型,第二轧辊的设置有环状凹槽,环状凸起部与所述环状凹槽相匹配,封堵所述染色槽。

实施例六:

封堵部件另一实施方案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小浴比染色装置实施方式的轧辊结构示意图;第一轧辊4a和第二轧辊4b沿母线抵接形成染色槽,一补加料装置与染色槽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在染色槽上方有两根喷淋补加染液的喷淋管4f,用于对染色槽进行均衡补给,保持染液位置的稳定;染色槽两端安装有封堵组件,封堵组件包括挡板4d和弹簧件4e,在挡板4d的背面用弹簧件4e施加适当压力,可以将沿母线抵接的两轧辊形成的染色槽两端进行封堵,提高染色槽容量。弹簧件4e可以在染色槽端部以适当的周期震动,从而消除轧辊转动时施加在封堵部件表面的切向力造成的封堵不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并不一定需要对染色槽4c两端的封堵,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染液状态,如可以选择提高染液的粘度,从而降低染液的流动性,或通过适量的补充来保持染色槽内染液的动态平衡,因此不必然将包含封堵部件的方案看作是实施方式的必要技术特征。增设染色槽封堵部件只是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可以适当提高染色槽中染液的液位,使染色的均匀性更好。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小浴比染色装置还包括温控装置和液位控制装置,温控装置与染色槽相连接,用于控制染色槽内染液温度在工艺要求的范围波动,加温后的染液通过保温管道输送到小浴比轧车处,能量散失少,整体生产能耗降低;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液位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染色槽内染液的液位在限定的范围波动,液位过高容易溢出,液位过低会造成染色不均匀,通过液位控制装置可以进一步提升染色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