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纤维布生产用经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933997发布日期:2021-05-04 11:24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纤维布生产用经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编织布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纤维布生产用经编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纤维布,指的是一类包含多种不同纤维的布料,例如混纺布料以及多层无纺布。现有的多层无纺布,其结构主要为多层单一无纺布,以及设置在相邻单一无纺布之间的粘结剂,但是该样式的多层无纺布,在使用时至少存在以下几个缺点:第一,多层单一无纺布之间,仅仅依靠粘结剂连接,因此连接强度不够;第二,无纺布是由短纤维均匀摊开后热压出来的,因此缺少整齐样式的线条、图案。

所以综上所述,市场上急需一种无纺布加编织线的新型复合纤维布,这样既能提高布料整体强度,还可以提供基础的装饰或标识线条。

专利公开号为cn109056180a,公开日为2018.12.21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百叶面料的经编工艺,该百叶面料包括基布和叶片,该经编工艺采用双针床经编机进行编织,各梳栉按其在所述双针床经编机上的排列方向依次分隔为具有两把以上梳栉的第一梳栉组、具有两把梳栉的第二梳栉组和具有一把梳栉的第三梳栉组,通过第一梳栉组在双针床经编机的前针床上垫纱成圈形成多片相互平行布置且互不连接的叶片,第二梳栉组在双针床经编机的后针床上垫纱成圈形成基布,第三梳栉组交替在双针床经编机的前后两针床垫纱成圈并将各叶片的一侧固定连接在基布上。

但是该发明专利中的经编工艺,存在经编后经向强度提升不明显、经编线容易掉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纤维布生产用经编方法,其能通过先在主无纺布和副无纺布之间设置内侧粘结剂,然后再利用经编线来编织固定,最后涂覆第一封面粘结剂、第二封面粘结剂和线头粘结剂的方式,达到带经编线结构的复合无纺布结构强度更大、线体图案更丰富的效果。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纤维布生产用经编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主无纺布和副无纺布对齐;

s2、在所述主无纺布和所述副无纺布之间挤入内侧粘结剂,待所述内侧粘结剂固化后得到复合无纺布;

s3、在所述复合无纺布中的所述副无纺布上开始经编,经编线以重复w形编织结构,在所述主无纺布上固定,并且编织连接所述主无纺布和所述副无纺布,得到复合纤维布主体;

s4、在所述复合纤维布主体的所述主无纺布外侧涂覆第一封面粘结剂;

s5、在所述复合纤维布主体的所述副无纺布外侧涂覆第二封面粘结剂,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封面粘结剂两侧并用于固定所述经编线端头的两处线头粘结剂,最后将所述第一封面粘结剂、第二封面粘结剂以及线头粘结剂加热固化,得到最终的复合纤维布。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w形编织结构包括依次穿过所述副无纺布和所述主无纺布的经编线第一连接段、仅穿入穿出所述主无纺布的经编线固定段,以及依次穿过所述主无纺布和所述副无纺布的经编线第二连接段。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经编线第一连接段以及经编线第二连接段的经向宽度为2.0-4.0mm;所述经编线固定段的经向宽度为6.0-11.0mm,所述w形编织结构的数量为完整的4-20个。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经编线的经向长度为所述复合无纺布经向长度的90-98%,所述主无纺布的厚度为0.5-0.8mm,所述副无纺布的厚度为0.1-0.3mm。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经编线为260-350d的涤纶丝。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封面粘结剂以及第二封面粘结剂的材质均为固化后透明的改性硅烷胶粘剂或有机硅树脂胶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线头粘结剂的材质包括粘结树脂基体、着色剂、润湿剂以及固化加速剂。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粘结树脂基体为丙烯酸树脂或酚醛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着色剂为分散染料,所述润湿剂为非离子型的聚氧乙烯脂肪醇醚润湿剂,所述固化加速剂为二乙烯三胺。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内侧粘结剂包括丙烯酸树脂以及无机增强填料。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无机增强填料为氧化铝粉末、滑石粉或者玻璃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本发明具有复合无纺布上经编线的w形编织结构稳定性高,经编线自身不易松动,复合纤维布产品经向抗拉强度大,w形编织结构的图案显示清晰,经编线的线头处不易开始脱落且遮盖效果好,两面式封面结构稳定性高,整个复合纤维布完整度高,以及不同种类的多种纤维可以灵活选择复合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复合纤维布在经向方向上的切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将实际中绷紧的经编线展开显示,仅用于提高显示清晰效果。

图2为本发明中复合纤维布在第二封面粘结剂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复合纤维布在第一封面粘结剂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

实施例1:如附图1、2以及附图3所示,一种复合纤维布生产用经编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主无纺布a和副无纺布b对齐;

s2、在所述主无纺布a和所述副无纺布b之间挤入内侧粘结剂c,待所述内侧粘结剂c固化后得到复合无纺布;

s3、在所述复合无纺布中的所述副无纺布b上开始经编,经编线d以重复w形编织结构,在所述主无纺布a上固定,并且编织连接所述主无纺布a和所述副无纺布b,得到复合纤维布主体;

s4、在所述复合纤维布主体的所述主无纺布a外侧涂覆第一封面粘结剂e;

s5、在所述复合纤维布主体的所述副无纺布b外侧涂覆第二封面粘结剂f,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封面粘结剂f两侧并用于固定所述经编线d端头的两处线头粘结剂g,最后将所述第一封面粘结剂e、第二封面粘结剂f以及线头粘结剂g加热固化,得到最终的复合纤维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w形编织结构包括经编线d自身与所述主无纺布a编织固定、将所述主无纺布a和所述副无纺布b编织连接这两个复合样式,这样就使得所述w形编织结构具有自身固定强度大,连接强度足够的双重优点,最终体现在复合纤维布上的优点就是:第一,所述复合纤维布不易分层;第二,所述复合纤维布抗拉强度足够,这是现有的单一两层编织方式的经编线所不能达到的,因为现有的单一两层编织方式,其两次编织连接仅对应两次编织固定,而本实施例中一个单位的w形编织结构,是两次编织连接对应四次编织固定,这强度就大大提升了。

所述w形编织结构包括依次穿过所述副无纺布b和所述主无纺布a的经编线第一连接段d1、仅穿入穿出所述主无纺布a的经编线固定段d2,以及依次穿过所述主无纺布a和所述副无纺布b的经编线第二连接段d3。所述经编线第一连接段d1以及经编线第二连接段d3的经向宽度,即附图1中w形状经编结构的下方两条虚线的两个外侧区域宽度,为3.2mm;所述经编线固定段d2的经向宽度,即上述下方两条虚线之间的宽度,为7.5mm,所述w形编织结构的数量为完整的4个。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无纺布a为缝编无纺布,所述副无纺布b为水刺无纺布,所述经编线d通过现有经编机设备,将所述经编线d自身编织在所述主无纺布a上,并将所述副无纺布b也编织在所述主无纺布a上,这样所述主无纺布a、副无纺布b以及经编线d就结合了复合无纺布加编织布的各自优点,最终使得所述复合纤维布具有多层无纺布粘结强度足够,经向抗拉强度大的双重优点。

所述经编线d的经向长度为所述复合无纺布经向长度的92%,所述主无纺布a的厚度为0.5mm,所述副无纺布b的厚度为0.2mm。所述经编线d为300d的涤纶丝。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经向长度指的是所述经编线d编织后的两端之间的经向宽度,不是所述经编线d的实际线长,上述足够大的有效编织连接范围、区域,可以最终使得所述复合纤维布具有足够大的抗拉加强区域,相较于普通的两层无纺布粘结结构,具有抗拉强度提升150-350%的优点。

所述第一封面粘结剂e以及第二封面粘结剂f的材质均为固化后透明的改性硅烷胶粘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改性硅烷胶粘剂具有固化速度相对较快,以及固化后透明清澈的优点,这样由所述经编线d展示的线条图案就能高透、安全地展现出来。

所述线头粘结剂g的材质包括粘结树脂基体、着色剂、润湿剂以及固化加速剂。所述粘结树脂基体为丙烯酸树脂,所述着色剂为分散染料,所述润湿剂为非离子型的聚氧乙烯脂肪醇醚润湿剂,所述固化加速剂为二乙烯三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头粘结剂g的作用,第一是固定线头,毕竟线头处是最容易首先松动的;第二是遮盖线头这个细微结构,使得整个复合纤维布的完整度更高、更齐整。

所述内侧粘结剂c包括丙烯酸树脂以及无机增强填料。所述无机增强填料为氧化铝粉末、滑石粉或者玻璃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无机增强填料的单位面积添加量与最终的复合纤维布单位面积重量之间的比值为5.0-12.0%,保证所述复合纤维布最终可以辅助地、进一步提升经向抗拉强度,以及提供足够的复合纤维布正面抗压强度,最终保证所述复合纤维布可以适用于使用强度较大的环境,例如设备外包装、物品外防护的这类位置处。

实施例2:如附图1、2以及附图3所示,一种复合纤维布生产用经编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主无纺布a和副无纺布b对齐;

s2、在所述主无纺布a和所述副无纺布b之间挤入内侧粘结剂c,待所述内侧粘结剂c固化后得到复合无纺布;

s3、在所述复合无纺布中的所述副无纺布b上开始经编,经编线d以重复w形编织结构,在所述主无纺布a上固定,并且编织连接所述主无纺布a和所述副无纺布b,得到复合纤维布主体;

s4、在所述复合纤维布主体的所述主无纺布a外侧涂覆第一封面粘结剂e;

s5、在所述复合纤维布主体的所述副无纺布b外侧涂覆第二封面粘结剂f,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封面粘结剂f两侧并用于固定所述经编线d端头的两处线头粘结剂g,最后将所述第一封面粘结剂e、第二封面粘结剂f以及线头粘结剂g加热固化,得到最终的复合纤维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w形编织结构包括经编线d自身与所述主无纺布a编织固定、将所述主无纺布a和所述副无纺布b编织连接这两个复合样式,这样就使得所述w形编织结构具有自身固定强度大,连接强度足够的双重优点,最终体现在复合纤维布上的优点就是:第一,所述复合纤维布不易分层;第二,所述复合纤维布抗拉强度足够,这是现有的单一两层编织方式的经编线所不能达到的,因为现有的单一两层编织方式,其两次编织连接仅对应两次编织固定,而本实施例中一个单位的w形编织结构,是两次编织连接对应四次编织固定,这强度就大大提升了。

所述w形编织结构包括依次穿过所述副无纺布b和所述主无纺布a的经编线第一连接段d1、仅穿入穿出所述主无纺布a的经编线固定段d2,以及依次穿过所述主无纺布a和所述副无纺布b的经编线第二连接段d3。所述经编线第一连接段d1以及经编线第二连接段d3的经向宽度,即附图1中w形状经编结构的下方两条虚线的两个外侧区域宽度,为2.5mm;所述经编线固定段d2的经向宽度,即上述下方两条虚线之间的宽度,为8.3mm,所述w形编织结构的数量为完整的12个。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无纺布a为缝编无纺布,所述副无纺布b为水刺无纺布,所述经编线d通过现有经编机设备,将所述经编线d自身编织在所述主无纺布a上,并将所述副无纺布b也编织在所述主无纺布a上,这样所述主无纺布a、副无纺布b以及经编线d就结合了复合无纺布加编织布的各自优点,最终使得所述复合纤维布具有多层无纺布粘结强度足够,经向抗拉强度大的双重优点。

所述经编线d的经向长度为所述复合无纺布经向长度的95%,所述主无纺布a的厚度为0.6mm,所述副无纺布b的厚度为0.3mm。所述经编线d为280d的涤纶丝。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经向长度指的是所述经编线d编织后的两端之间的经向宽度,不是所述经编线d的实际线长,上述足够大的有效编织连接范围、区域,可以最终使得所述复合纤维布具有足够大的抗拉加强区域,相较于普通的两层无纺布粘结结构,具有抗拉强度提升150-350%的优点。

所述第一封面粘结剂e以及第二封面粘结剂f的材质均为固化后透明的改性硅烷胶粘剂或有机硅树脂胶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改性硅烷胶粘剂或有机硅树脂胶具有固化速度相对较快,以及固化后透明清澈的优点,这样由所述经编线d展示的线条图案就能高透、安全地展现出来。

所述线头粘结剂g的材质包括粘结树脂基体、着色剂、润湿剂以及固化加速剂。所述粘结树脂基体为酚醛树脂,所述着色剂为分散染料,所述润湿剂为非离子型的聚氧乙烯脂肪醇醚润湿剂,所述固化加速剂为二乙烯三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头粘结剂g的作用,第一是固定线头,毕竟线头处是最容易首先松动的;第二是遮盖线头这个细微结构,使得整个复合纤维布的完整度更高、更齐整。

所述内侧粘结剂c包括丙烯酸树脂以及无机增强填料。所述无机增强填料为氧化铝粉末、滑石粉或者玻璃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无机增强填料的单位面积添加量与最终的复合纤维布单位面积重量之间的比值为5.0-12.0%,保证所述复合纤维布最终可以辅助地、进一步提升经向抗拉强度,以及提供足够的复合纤维布正面抗压强度,最终保证所述复合纤维布可以适用于使用强度较大的环境,例如设备外包装、物品外防护的这类位置处。

实施例3:如附图1、2以及附图3所示,一种复合纤维布生产用经编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主无纺布a和副无纺布b对齐;

s2、在所述主无纺布a和所述副无纺布b之间挤入内侧粘结剂c,待所述内侧粘结剂c固化后得到复合无纺布;

s3、在所述复合无纺布中的所述副无纺布b上开始经编,经编线d以重复w形编织结构,在所述主无纺布a上固定,并且编织连接所述主无纺布a和所述副无纺布b,得到复合纤维布主体;

s4、在所述复合纤维布主体的所述主无纺布a外侧涂覆第一封面粘结剂e;

s5、在所述复合纤维布主体的所述副无纺布b外侧涂覆第二封面粘结剂f,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封面粘结剂f两侧并用于固定所述经编线d端头的两处线头粘结剂g,最后将所述第一封面粘结剂e、第二封面粘结剂f以及线头粘结剂g加热固化,得到最终的复合纤维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w形编织结构包括经编线d自身与所述主无纺布a编织固定、将所述主无纺布a和所述副无纺布b编织连接这两个复合样式,这样就使得所述w形编织结构具有自身固定强度大,连接强度足够的双重优点,最终体现在复合纤维布上的优点就是:第一,所述复合纤维布不易分层;第二,所述复合纤维布抗拉强度足够,这是现有的单一两层编织方式的经编线所不能达到的,因为现有的单一两层编织方式,其两次编织连接仅对应两次编织固定,而本实施例中一个单位的w形编织结构,是两次编织连接对应四次编织固定,这强度就大大提升了。

所述w形编织结构包括依次穿过所述副无纺布b和所述主无纺布a的经编线第一连接段d1、仅穿入穿出所述主无纺布a的经编线固定段d2,以及依次穿过所述主无纺布a和所述副无纺布b的经编线第二连接段d3。所述经编线第一连接段d1以及经编线第二连接段d3的经向宽度,即附图1中w形状经编结构的下方两条虚线的两个外侧区域宽度,为4.0mm;所述经编线固定段d2的经向宽度,即上述下方两条虚线之间的宽度,为10.5mm,所述w形编织结构的数量为完整的5个。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无纺布a为缝编无纺布,所述副无纺布b为水刺无纺布,所述经编线d通过现有经编机设备,将所述经编线d自身编织在所述主无纺布a上,并将所述副无纺布b也编织在所述主无纺布a上,这样所述主无纺布a、副无纺布b以及经编线d就结合了复合无纺布加编织布的各自优点,最终使得所述复合纤维布具有多层无纺布粘结强度足够,经向抗拉强度大的双重优点。

所述经编线d的经向长度为所述复合无纺布经向长度的98%,所述主无纺布a的厚度为0.5mm,所述副无纺布b的厚度为0.1mm。所述经编线d为350d的涤纶丝。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经向长度指的是所述经编线d编织后的两端之间的经向宽度,不是所述经编线d的实际线长,上述足够大的有效编织连接范围、区域,可以最终使得所述复合纤维布具有足够大的抗拉加强区域,相较于普通的两层无纺布粘结结构,具有抗拉强度提升150-350%的优点。

所述第一封面粘结剂e以及第二封面粘结剂f的材质均为固化后透明的改性硅烷胶粘剂或有机硅树脂胶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改性硅烷胶粘剂或有机硅树脂胶具有固化速度相对较快,以及固化后透明清澈的优点,这样由所述经编线d展示的线条图案就能高透、安全地展现出来。

所述线头粘结剂g的材质包括粘结树脂基体、着色剂、润湿剂以及固化加速剂。所述粘结树脂基体为酚醛树脂,所述着色剂为分散染料,所述润湿剂为非离子型的聚氧乙烯脂肪醇醚润湿剂,所述固化加速剂为二乙烯三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头粘结剂g的作用,第一是固定线头,毕竟线头处是最容易首先松动的;第二是遮盖线头这个细微结构,使得整个复合纤维布的完整度更高、更齐整。

所述内侧粘结剂c包括丙烯酸树脂以及无机增强填料。所述无机增强填料为氧化铝粉末、滑石粉或者玻璃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无机增强填料的单位面积添加量与最终的复合纤维布单位面积重量之间的比值为5.0-12.0%,保证所述复合纤维布最终可以辅助地、进一步提升经向抗拉强度,以及提供足够的复合纤维布正面抗压强度,最终保证所述复合纤维布可以适用于使用强度较大的环境,例如设备外包装、物品外防护的这类位置处。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