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冲刷的隔热编织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91530发布日期:2022-01-15 02:49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高温冲刷的隔热编织体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耐高温冲刷的隔热编织体,具体适用于提高编织体的耐高温冲刷和隔热性能。


背景技术:

2.高性能纤维织物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纺织复合材料之一,因其具有耐温性能好、强度高、模量高、抗冲击性好、可设计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汽车、建筑等领域。
3.目前以高超声速飞行器变构型舵面、空天飞行器背风面柔性热防护层、变构型航天器柔性热防护系统为代表的新型空天飞行器均对柔性隔防热一体化热防护材料及结构提出了应用的迫切需求。而柔性隔防热一体化热防护材料及结构是以陶瓷纤维为编织体的承载、抗冲刷、防隔热一体化结构,高性能的陶瓷纤维及其编织方法是该技术的核心。
4.玻纤织物通常被广泛应用于空间飞行器热防护材料领域,但由于玻璃纤维的熔点为500℃~750℃,该类材料的服役温度最高为500℃,可用于亚声速飞行器热端部件的增强体使用。而对于超声速、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的驻点温度及稠密大气内的飞行摩擦产生的温度均大于500℃.因此单纯的玻纤织物很难满足上述要求,现多采用石英、氧化铝、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锆等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耐高温纤维来实现上述热防护的隔防热目标。
5.柔性隔防热一体化热防护材料及结构的厚度是隔温、耐热、耐冲刷等材料的重要参数指标之一,对于高温耐冲刷材料,其厚度应不低于10mm,而单层的织物很难达到上述厚度,目前传统多采用织物层叠方式来增加织物的整体厚度,层与层之间采用热粘合方式实现,但这种方式在高速飞行过程中会出现层间剥离,导致耐冲刷层失效。也可采用与多层织物与保温层间采用缝纫方式进行连接,缝合方法是采用缝针将韧性较强的纱线在两种织物中贯穿缝合,从而使其成为一体,但是由于缝合过程中缝合针不可避免的对原有的织物材料进行了破坏,如果缝合点较少达不到缝合效果,如果缝合点多,织物的整体强度会显著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耐冲刷层与隔热层之间容易发生分离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避免耐冲刷层与隔热层之间发生分离的耐高温冲刷的隔热编织体。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耐高温冲刷的隔热编织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排布的上层面纬纱、多层的中层面纬纱、气凝胶隔热条和下层面纬纱,所述上层面纬纱与上层面经纱交织形成上层面,所述上层面纬纱还通过耐高温交结经纱与其相邻层的中层面纬纱交织,相邻层的中层面纬纱之间通过交结经纱以浅交弯联的方式交织形成多层结构的中层面,所述下层面纬纱与下层面经纱交织形成下层面,所述中层面与下层面之间设置有多根与纬纱平行设置的气凝胶隔热条,所述下层面纬纱还通过结经纱与紧贴气凝胶隔热条的中层面纬纱交织,所述结经纱
通过气凝胶隔热条之间的间隙分别与下层面纬纱和中层面纬纱交织形成隔热层。
8.所述隔热编织体中设有至少两层中层面纬纱。
9.所述中层面与下层面之间设置有双层的气凝胶隔热条,上、下两层气凝胶隔热条间隔排布,上、下两层气凝胶隔热条之间设置有保温层纬纱,所述保温层纬纱通过结经纱与紧贴气凝胶隔热条的中层面纬纱交织,所述保温层纬纱还通过结经纱与下层面纬纱交织,所述结经纱通过气凝胶隔热条之间的间隙分别与下层面纬纱、保温层纬纱和中层面纬纱交织形成隔热层。
10.所述上层面纬纱、上层面经纱和耐高温交结经纱采用玻璃纤维、石英纤维、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硼纤维、金属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硅酸铝纤维和氮化硅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纤维;所述中层面纬纱、交结经纱、结经纱、下层面纬纱和下层面经纱采用玻璃纤维、石英纤维、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硼纤维、金属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硅酸铝纤维、氮化硅纤维、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苯砜酰胺纤维、聚酰胺酰亚胺纤维、聚苯并咪唑纤维中一种或多种纤维。
11.所述气凝胶隔热条为长条状的气凝胶板、气凝胶毡和气凝胶玻璃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混合;气凝胶的材料为氧化物气凝胶、氟化物气凝胶、碳化物气凝胶、氮化物气凝胶或混合氧化物气凝胶。
12.所述上层面和下层面的面经密为3~12根/cm、面纬密为3~12根/cm,中层面的面经密为2~12根/cm、面纬密为2~12根/cm,隔热层的面经密为2~12根/cm;所述上层面纬纱、上层面经纱、耐高温交结经纱、中层面纬纱、交结经纱、结经纱、下层面纬纱、下层面经纱均采用玻璃纤维,所述上层面纬纱、上层面经纱、中层面纬纱、下层面纬纱、下层面经纱的细度为780tex,耐高温交结经纱、交结经纱和结经纱的细度为90tex;相邻气凝胶隔热条之间的间隔为1mm;上层面中相邻两根耐高温交结经纱之间设置两根上层面经纱进行交织,所述结经纱每隔3根纬纱交织一次。
13.所述上层面和下层面的面经密为3~12根/cm、面纬密为3~12根/cm,中层面的面经密为2~12根/cm、面纬密为2~12根/cm,隔热层的面经密为2~12根/cm;所述上层面纬纱、上层面经纱、耐高温交结经纱、中层面纬纱、交结经纱、结经纱、下层面纬纱、下层面经纱均采用石英纤维,所述上层面纬纱、上层面经纱、中层面纬纱、下层面纬纱、下层面经纱的细度为390tex,耐高温交结经纱、交结经纱和结经纱的细度为60tex。
14.所述上层面和下层面的面经密为3~12根/cm、面纬密为3~12根/cm,中层面的面经密为2~12根/cm、面纬密为2~12根/cm,隔热层的面经密为2~12根/cm,隔热层的面纬密为4根/cm;所述上层面纬纱、上层面经纱、耐高温交结经纱均采用氧化铝纤维, 所述的上层面纬纱、上层面经纱细度为200tex,所述的耐高温交结经纱细度为40tex;所述中层面纬纱、交结经纱、结经纱采用石英纤维,所述中层面纬纱细度为390tex,所述交结经纱和结经纱的细度为60tex;所述下层面纬纱、下层面经纱均采用玄武岩纤维,所述下层面纬纱、下层面经纱的细度为400tex。
15.所述上层面和下层面的面经密为3~12根/cm、面纬密为3~12根/cm,中层面的面经密为2~12根/cm、面纬密为2~12根/cm,隔热层的面经密为2~12根/cm,隔热层的面纬密为4根/cm;所述上层面纬纱、上层面经纱、耐高温交结经纱均采用碳化硅纤维,所述上层面纬
纱、上层面经纱细度为270tex,所述的耐高温交结经纱细度为60tex;所述中层面纬纱、交结经纱、结经纱采用氧化铝纤维,所述的中层面纬纱细度为200tex,所述交结经纱、结经纱细度为90tex;所述下层面纬纱、下层面经纱均采用玄武岩纤维,细度为240tex。
16.所述上层面和下层面的面经密为3~12根/cm、面纬密为3~12根/cm,中层面的面经密为2~12根/cm、面纬密为2~12根/cm,隔热层的面经密为2~12根/cm;所述上层面纬纱、上层面经纱、耐高温交结经纱、中层面纬纱、交结经纱、结经纱、下层面纬纱、下层面经纱均采用石英纤维,所述上层面纬纱、上层面经纱、中层面纬纱、下层面纬纱、下层面经纱的细度为390tex,耐高温交结经纱、交结经纱和结经纱的细度为190tex。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一种耐高温冲刷的隔热编织体中采用多层编织结构有效提高编织体的耐高温耐冲刷能力,同时在编织体的底层固定气凝胶有效提高编织体的保温隔热性能,而采用编织体的形式能够使其随着待保温物体的外形变化进行缠绕包裹,有效扩大了其使用范围。因此,本设计不仅能够耐高温、耐冲刷,而且具备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适用范围广。
18.2、本发明一种耐高温冲刷的隔热编织体中的上层面和下层面均采用平纹织法,中层面采用浅交弯联,然后在下层面与中层面之间通过结经纱固定气凝胶隔热条,首先上层的平纹结构能够保证材料最外层织物的紧密性,一定程度上增加材料的耐冲刷性能;其次浅交弯联结构能够提高材料的整体性,增加层间结合力,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层与层之间分离;最后气凝胶隔热条能够有效的阻隔热量的传递,保证了材料热防护性能。因此,本设计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实现织物的整体行,同时具备耐冲刷、保温隔热的效果。
19.3、本发明一种耐高温冲刷的隔热编织体中的中层面纬纱采用多层结构,能够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调节中层面纬纱的层数,从而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使用环境所需的耐冲刷性能要求越高,中层面纬纱的层数越多;同时根据不同的保温和安装要求,可选择不同截面尺寸的气凝胶隔热条,进行单层或双层的排布,从而有效提高编织体的隔热保温性能。因此,本设计的编织体结构可根据使用环境的要求进行调整、布置,有效扩大了其使用范围。
20.4、本发明一种耐高温冲刷的隔热编织体中可对上层面、中层面和下层面的纱线材料进行调整,适应不同使用环境温度的需求,在600℃以下的环境,使用低成本的纱线材料,在800℃以上的环境,可在其表层使用耐高温的纱线材料,中层使用成本相对较低的材料;这样能够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得到耐高温耐冲刷的编织体,同时,要确保本设计适用于不同的温度环境。因此,本设计不仅适用范围广,而且能够在确保使用效果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成本。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
23.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
24.图中:上层面1、上层面纬纱1、上层面经纱2、耐高温交结经纱3、中层面2、中层面纬纱21、交结经纱22、隔热层3、气凝胶隔热条31、结经纱32、保温层纬纱33、下层面4、下层面纬纱41、下层面经纱42。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6.参见图1至图3,一种耐高温冲刷的隔热编织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排布的上层面纬纱1、多层的中层面纬纱21、气凝胶隔热条31和下层面纬纱41,所述上层面纬纱1与上层面经纱2交织形成上层面1,所述上层面纬纱1还通过耐高温交结经纱3与其相邻层的中层面纬纱21交织,相邻层的中层面纬纱21之间通过交结经纱22以浅交弯联的方式交织形成多层结构的中层面2,所述下层面纬纱41与下层面经纱42交织形成下层面4,所述中层面2与下层面4之间设置有多根与纬纱平行设置的气凝胶隔热条31,所述下层面纬纱41还通过结经纱32与紧贴气凝胶隔热条31的中层面纬纱21交织,所述结经纱32通过气凝胶隔热条31之间的间隙分别与下层面纬纱41和中层面纬纱21交织形成隔热层3。
27.所述隔热编织体中设有至少两层中层面纬纱21。
28.所述中层面2与下层面4之间设置有双层的气凝胶隔热条31,上、下两层气凝胶隔热条31间隔排布,上、下两层气凝胶隔热条31之间设置有保温层纬纱33,所述保温层纬纱33通过结经纱32与紧贴气凝胶隔热条31的中层面纬纱21交织,所述保温层纬纱33还通过结经纱32与下层面纬纱41交织,所述结经纱32通过气凝胶隔热条31之间的间隙分别与下层面纬纱41、保温层纬纱33和中层面纬纱21交织形成隔热层3。
29.所述上层面纬纱1、上层面经纱2和耐高温交结经纱3采用玻璃纤维、石英纤维、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硼纤维、金属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硅酸铝纤维和氮化硅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纤维;所述中层面纬纱21、交结经纱22、结经纱32、下层面纬纱41和下层面经纱42采用玻璃纤维、石英纤维、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硼纤维、金属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硅酸铝纤维、氮化硅纤维、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苯砜酰胺纤维、聚酰胺酰亚胺纤维、聚苯并咪唑纤维中一种或多种纤维。
30.所述气凝胶隔热条31为长条状的气凝胶板、气凝胶毡和气凝胶玻璃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混合;气凝胶的材料为氧化物气凝胶、氟化物气凝胶、碳化物气凝胶、氮化物气凝胶或混合氧化物气凝胶。
31.所述上层面1和下层面4的面经密为6根/cm、面纬密为4根/cm,中层面2的面经密为4根/cm、面纬密为4根/cm,隔热层3的面经密为2根/cm;所述上层面纬纱1、上层面经纱2、耐高温交结经纱3、中层面纬纱21、交结经纱22、结经纱32、下层面纬纱41、下层面经纱42均采用玻璃纤维,上层面1和下层面4的面经密为3根/cm、面纬密为2根/cm,所述上层面纬纱1、上层面经纱2、中层面纬纱21、下层面纬纱41、下层面经纱42的细度为780tex,耐高温交结经纱3、交结经纱22和结经纱32的细度为90tex;相邻气凝胶隔热条31之间的间隔为1mm;上层面1中相邻两根耐高温交结经纱3之间设置两根上层面经纱2进行交织,所述结经纱32每隔3根纬纱交织一次。
32.所述上层面纬纱1、上层面经纱2、耐高温交结经纱3、中层面纬纱21、交结经纱22、结经纱32、下层面纬纱41、下层面经纱42均采用石英纤维,所述上层面纬纱1、上层面经纱2、中层面纬纱21、下层面纬纱41、下层面经纱42的细度为390tex,耐高温交结经纱3、交结经纱22和结经纱32的细度为60tex。
33.所述上层面1和下层面4的面经密为6根/cm、面纬密为4根/cm,中层面2的面经密为
4根/cm、面纬密为4根/cm,隔热层3的面经密为2根/cm,隔热层3的面纬密为4根/cm;所述上层面纬纱1、上层面经纱2、耐高温交结经纱3均采用氧化铝纤维, 所述的上层面纬纱1、上层面经纱2细度为200tex,所述的耐高温交结经纱3细度为40tex;所述中层面纬纱21、交结经纱22、结经纱32采用石英纤维,所述中层面纬纱21细度为390tex,所述交结经纱22和结经纱32的细度为60tex;所述下层面纬纱41、下层面经纱42均采用玄武岩纤维,所述下层面纬纱41、下层面经纱42的细度为400tex。
34.所述上层面纬纱1、上层面经纱2、耐高温交结经纱3均采用碳化硅纤维,所述上层面纬纱1、上层面经纱2细度为270tex,所述的耐高温交结经纱3细度为60tex;所述中层面纬纱21、交结经纱22、结经纱32采用氧化铝纤维,所述的中层面纬纱细度为200tex,所述交结经纱22、结经纱32细度为90tex;所述下层面纬纱41、下层面经纱42均采用玄武岩纤维,细度为240tex。
35.所述上层面1和下层面4的面经密为8根/cm、面纬密为6根/cm,中层面2的面经密为6根/cm、面纬密为6根/cm,隔热层3的面经密为3根/cm;所述上层面纬纱1、上层面经纱2、耐高温交结经纱3、中层面纬纱21、交结经纱22、结经纱32、下层面纬纱41、下层面经纱42均采用石英纤维,所述上层面纬纱1、上层面经纱2、中层面纬纱21、下层面纬纱41、下层面经纱42的细度为390tex,耐高温交结经纱3、交结经纱22和结经纱32的细度为190tex。
36.本发明的原理说明如下:上层面1是最先承担高温冲刷的部分。中上层面纬纱1与上层面经纱2因此需要耐高温,且排列紧密,增加上层面的耐冲刷性能。因此需采用具有耐高温性能的纤维,如玻璃纤维、石英纤维、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硼纤维、金属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硅酸铝纤维和氮化硅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纤维;中层面2是承担高温冲刷的主要部分,中层面纬纱21和交结经纱22形成的层数和材料类型是决定耐冲刷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需玻璃纤维、石英纤维、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硼纤维、金属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硅酸铝纤维和氮化硅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纤维;此外,中层面2中耐高温交结经纱3在承担一部分高温冲刷作用外,其主要作用是将上层面1与中层面2进行连接,因此需要保证其具备一定的韧性可以采用玻璃纤维、石英纤维、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硼纤维、金属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硅酸铝纤维、氮化硅纤维、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苯砜酰胺纤维、聚酰胺酰亚胺纤维、聚苯并咪唑纤维中一种或多种纤维。
37.气凝胶隔热条31作用在于阻隔高温向下层面传递,因此需要采用气凝胶板、气凝胶毡和气凝胶玻璃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混合;气凝胶的材料为氧化物气凝胶、氟化物气凝胶、碳化物气凝胶、氮化物气凝胶或混合氧化物气凝胶。结经纱32的作用主要固定气凝胶隔热条31因此对其耐高温性能要求较低,但对其韧性要求较高,可采用芳纶纤维、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硅酸铝纤维、氮化硅纤维、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苯砜酰胺纤维、聚酰胺酰亚胺纤维、聚苯并咪唑纤维中一种或多种纤维。
38.由于存在气凝胶隔热条31的隔热作用,下面层4的温度其实远低于上面层和中面层的温度,同时由于下面层外侧通常为零件或者电子元器件,下面层4的纬纱和经纱材料通常可以采用玻璃纤维、石英纤维、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硼纤维、金属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
子聚乙烯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硅酸铝纤维、氮化硅纤维、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苯砜酰胺纤维、聚酰胺酰亚胺纤维、聚苯并咪唑纤维中一种或多种纤维。
39.实施例1:一种耐高温冲刷的隔热编织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排布的上层面纬纱1、多层的中层面纬纱21、气凝胶隔热条31和下层面纬纱41,所述上层面纬纱1与上层面经纱2交织形成上层面1,所述上层面纬纱1还通过耐高温交结经纱3与其相邻层的中层面纬纱21交织,相邻层的中层面纬纱21之间通过交结经纱22以浅交弯联的方式交织形成多层结构的中层面2,所述下层面纬纱41与下层面经纱42交织形成下层面4,所述中层面2与下层面4之间设置有多根与纬纱平行设置的气凝胶隔热条31,所述下层面纬纱41还通过结经纱32与紧贴气凝胶隔热条31的中层面纬纱21交织,所述结经纱32通过气凝胶隔热条31之间的间隙分别与下层面纬纱41和中层面纬纱21交织形成隔热层3;所述上层面纬纱1、上层面经纱2和耐高温交结经纱3采用玻璃纤维、石英纤维、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硼纤维、金属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硅酸铝纤维和氮化硅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纤维;所述中层面纬纱21、交结经纱22、结经纱32、下层面纬纱41和下层面经纱42采用玻璃纤维、石英纤维、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硼纤维、金属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硅酸铝纤维、氮化硅纤维、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苯砜酰胺纤维、聚酰胺酰亚胺纤维、聚苯并咪唑纤维中一种或多种纤维;所述气凝胶隔热条31为长条状的气凝胶板、气凝胶毡和气凝胶玻璃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混合;气凝胶的材料为氧化物气凝胶、氟化物气凝胶、碳化物气凝胶、氮化物气凝胶或混合氧化物气凝胶。
40.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隔热编织体中设有2-10层中层面纬纱21;所述上层面1和下层面4的面经密为6根/cm、面纬密为4根/cm,中层面2的面经密为4根/cm、面纬密为4根/cm,隔热层3的面经密为2根/cm;所述上层面纬纱1、上层面经纱2、耐高温交结经纱3、中层面纬纱21、交结经纱22、结经纱32、下层面纬纱41、下层面经纱42均采用玻璃纤维,所述上层面纬纱1、上层面经纱2、中层面纬纱21、下层面纬纱41、下层面经纱42的细度为780tex,耐高温交结经纱3、交结经纱22和结经纱32的细度为90tex;所述气凝胶隔热条31的截面为4.5

4.5mm的硅氧化物气凝胶棒,相邻气凝胶隔热条31之间的间隔为1mm;上层面1中相邻两根耐高温交结经纱3之间设置两根上层面经纱2进行交织,所述结经纱32每隔3根纬纱交织一次,为气凝胶隔热条31提供空间。
41.本实施例的隔热织物适用于300℃~600℃的环境使用,作为建筑用防火隔热板,应用于如炼钢厂、锻造厂、化工厂、热电厂等具有高温热源的地方。
42.实施例3:实施例3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上层面纬纱1、上层面经纱2、耐高温交结经纱3、中层面纬纱21、交结经纱22、结经纱32、下层面纬纱41、下层面经纱42均采用石英纤维,所述上层面纬纱1、上层面经纱2、中层面纬纱21、下层面纬纱41、下层面经纱42的细度为390tex,耐高温交结经纱3、交结经纱22和结经纱32的细度为60tex;所述气凝胶隔热条31的截面为5

5mm的氮氧化物气凝胶棒。
43.本实施例的隔热织物适用于800℃~1000℃的环境使用。
44.实施例4:实施例4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隔热编织体中设有2-10层中层面纬纱21;所述中层面2与下层面4之间设置有双层的气凝胶隔热条31,上、下两层气凝胶隔热条31间隔排布,上、下两层气凝胶隔热条31之间设置有保温层纬纱33,所述保温层纬纱33通过结经纱32与紧贴气凝胶隔热条31的中层面纬纱21交织,所述保温层纬纱33还通过结经纱32与下层面纬纱41交织,所述结经纱32通过气凝胶隔热条31之间的间隙分别与下层面纬纱41、保温层纬纱33和中层面纬纱21交织形成隔热层3;所述上层面1和下层面4的面经密为6根/cm、面纬密为4根/cm,中层面2的面经密为4根/cm、面纬密为4根/cm,隔热层3的面经密为2根/cm,隔热层3的面纬密为4根/cm;所述上层面纬纱1、上层面经纱2、耐高温交结经纱3均采用氧化铝纤维, 所述的上层面纬纱1、上层面经纱2细度为200tex,所述的耐高温交结经纱3细度为40tex;所述中层面纬纱21、交结经纱22、结经纱32采用石英纤维,所述中层面纬纱21细度为390tex,所述交结经纱22和结经纱32的细度为60tex;所述下层面纬纱41、下层面经纱42均采用玄武岩纤维,所述下层面纬纱41、下层面经纱42的细度为400tex;所述的隔热层3中上层气凝胶隔热条31与下层气凝胶隔热条31中间增加一层纬纱,并通过两层结经纱32进行联结,所述的纬纱材料为石英纤维,细度为390tex,所述的隔热层3中上层层气凝胶棒通过结经纱32与中间层2最底层的中间层纬纱交织联结,所述的隔热层3中下层层气凝胶棒通过结经纱32与下面层4的下面层纬纱交织联结;所述气凝胶隔热条31的截面为4

4mm的氮氧化物气凝胶棒,相邻气凝胶隔热条31之间的间隔为1mm;所述结经纱32每隔3根纬纱交织一次,为气凝胶隔热条31提供空间。
45.本实施例的隔热织物适用于1200℃~1600℃的环境使用。
46.实施例5:实施例5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上层面纬纱1、上层面经纱2、耐高温交结经纱3均采用碳化硅纤维,所述上层面纬纱1、上层面经纱2细度为270tex,所述的耐高温交结经纱3细度为60tex;所述中层面纬纱21、交结经纱22、结经纱32采用氧化铝纤维,所述的中层面纬纱细度为200tex,所述交结经纱22、结经纱32细度为90tex;所述下层面纬纱41、下层面经纱42均采用玄武岩纤维,细度为240tex;所述气凝胶隔热条31的截面为3

3mm的碳氧化物气凝胶棒。
47.本实施例的隔热织物适用于1000℃~1200℃的环境使用。
48.实施例6:实施例6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上层面1和下层面4的面经密为8根/cm、面纬密为6根/cm,中层面2的面经密为6根/cm、面纬密为6根/cm,隔热层3的面经密为3根/cm;所述上层面纬纱1、上层面经纱2、耐高温交结经纱3、中层面纬纱21、交结经纱22、结经纱32、下层面纬纱41、下层面经纱42均采用石英纤维,所述上层面纬纱1、上层面经纱2、中层面纬纱21、下层面纬纱41、下层面经纱42的细度为390tex,耐高温交结经纱3、交结经纱22和结经纱32的细度为190tex。
49.本实施例的隔热织物适用于800℃~1400℃的环境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