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喷射织机及其操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509阅读:6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流体喷射织机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流体喷射织机及其操作方法的改进,尤其是涉及这种织机的控制装置和方法,以提供一种适当的引纬条件,来有效地完成纬纱的引纬工作。
在喷气织机上,通常在一系列副喷嘴喷出的高压气流的作用下,纬纱由一主喷嘴或引纬喷嘴被投射或被引到经纱梭口,并被携带穿过该经纱梭口的导纬通道而完成一次引纬。换句话说,引纬是借助由喷气形成的气流的牵引而进行的。在织机开动的时候,引纬是在以预先设置的喷气压力来喷气的时候和按照主喷嘴到副喷嘴的喷气时间进行的。然而,气流对纬纱的牵引特性是因维持条件和纱和/或其类似物的不同种类而异的,因此,就会出现这样的可能,即纬纱不能抵达织机引纬侧的对面,以及会发生断纬。
由此,在织机开动的时候,迄今,织机操作者已经实践过,通过观察引纬条件或所引纬纱的特性,来改变一系列的喷气压力的倍数以及主喷嘴和副喷嘴的喷气时间,由此来设定引纬条件,使得纬纱能够抵达引纬侧的对面。
当进行上述引纬条件设定操作时的织造准备完成之后,通过操作一个自动引纬控制系统,即开始正常的织造,在该控制系统中,例如,主喷嘴的喷气压(供到主喷嘴的压力),可以按照一根纬纱到达时间周期(在该期间纬纱被由主喷嘴投射)的测量值和目标值的差异来进行控制。
然而,如下所述,以上讨论的一般技术会碰到一些问题。在这种常规技术中,在有关完成织机的织造准备的引纬自动控制作好之前,该织机操作者须按照他的经验和感觉做一些复杂的操作。因此,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完成这种织造准备。为了解决上述的这些问题,建议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按照纱线种类,事先将主喷嘴的喷气压及其类似参数以数据记录或存储,并且该喷气压力及其类似参数在织机开动的时候被读出,以及它们以用于织机控制的参数被设定好。然而,即使采用这样的技术,纬纱的牵引特性也因纱线的维护条件和纬纱的测量和存储装置的设置情况而异,甚至纱线的种类相同,也是有差别的。因此,很难恰当地设定引纬条件,这样就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种织造准备。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流体喷射织机及其操作方法,它能够有效地克服在通常类似的技术中出现的缺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流体喷射织机及其操作方法,由此,能够大大地缩短起动正常的织造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流体喷射织机及其操作方法,以便能够设置一个适当的引纬条件而与纱线的种类、纱线的维护条件和/或纬纱的测量与存储装置的设置无关,同时省去了操作者根据其经验和感觉所做的织机准备工作。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流体喷射织机L的一种形式,其中1为喷嘴,M1为退绕时间段数据检测装置,M2为喷嘴特性计算装置,M3为引纬条件设定装置。该流体喷射织机L具有一个将纬纱Y引入经纱梭口的喷嘴1,该引纬是在通过喷嘴喷出的流体的作用下进行的,以此便完成一次引纬。设置第一装置M1来检测当改变通过该喷嘴喷出流体的压力时被引纬纱退绕时间的数据。而提供第二装置M2来计算根据这些检测数据的喷嘴特性。此外,还配置第三装置M3来根据喷嘴特性来设定引纬条件。退绕时间段是指在该引纬过程中,从一纬纱测量和存储装置引出一预定长度的纬纱的一个时间期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于一种流体喷射织机的操作方法,该织机具有一用来将纬纱引入经纱梭口的喷嘴,其引纬是在通过该喷嘴喷出的流体的作用下进行的,以此便完成一次引纬。该方法包括下述依次的步骤在改变通过喷嘴喷出流体的压力时,检测被引纬纱的退绕时间周期;按照检测数据计算喷嘴特性;根据喷嘴特性设定引纬条件。
本发明的上述控制装置和方法的设计成功,是由于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喷嘴的喷气压力和纬纱的退绕时间周期均被无条件地确定。运用这样的事实,则将喷嘴特性(喷嘴喷气压力与退绕时间周期的关系)计算出来,然后,由此设定如喷嘴喷气压力、喷嘴喷气、及其类似的数据这样的引纬条件,以使被投射的纬纱适当地飞行并通过整个导纬通道被引导。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顺利地并自动地设置引纬条件的适当值。所以,大大地减少了用于织机工作的操作时间和减少了其操作步骤。由此,即使在纬纱的牵引特性因纱线维护的条件以及纬纱测量和存储装置的设置有很大的差异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该纬纱恰当地飞行,因此,大大地缩短了达到正常织造操作的时间。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中,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及符号表示相同的元件和情况,其中图1是本发明原理的方框示意图;
图2是按照本发明的流体喷射织机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A是表示图2以正常织造运转的织机的一操作方式的时间曲线;
图3B是表示图2的织机以微动运转的另一个操作方式的时间曲线;
图4A至图4C都是时间图,图中示出了用于控制图3A和3B的操作方式的控制信号,其中,图4A表示根据织机主轴旋转角的准控制信号;图4B表示根据织机主轴转角的正常控制信号;图4C表示按照时间的准控制信号;
图5是设定了控制流体喷射织机的第一实施例的引纬条件的程序框图的前一部分;
图6是设定了控制流体喷射织机的第一实施例的引纬条件的程序框图的后一部分;
图7为一曲线图,它表示与纬纱飞行相关的流体喷射织机的第一实施例的副喷嘴的喷气时间的设定;
图8为一曲线图,所示为与纬纱飞行相关的流体喷射织机的第一实施例中主喷嘴的喷气时间的控制方式;
图9为一曲线图,所示与流体喷射织机的第一实施例相关的被引纬纱的给纬速度的线性度;
图10为一曲线图,示出了根据流体喷射织机的第一实施例中副喷嘴的喷气压的到达与退绕时间周期的差异;
图11为设定了控制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流体喷射织机的引纬条件的程序框图;
图12为一曲线图,表示与第二实施例的流体喷射织机相关的被引纬纱的飞行状态;
图13为一曲线图,表示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流体喷射织机相关的供纬(主喷嘴)特性;
图14为设定了控制第三实施例的流体喷射织机的引纬条件的程序框图;
图15为一曲线图,表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副喷嘴喷气压的到达与退绕之间的时间周期的差异;
图16为第一实施例流体喷射织机的改进了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7为一曲线图,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流体喷射织机的类似于图13的供纬(主喷嘴)特性;
图18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流体喷射织机的示意示图;
图19为用于图18的流体喷射织机的选纬装置工作的图解;
图20为用于计算第四和第五实施例的流体喷射织机的供纬(主喷嘴)特性的曲线图;
图21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流体喷射织机的示意图;
图22为设定了控制第六实施例的流体喷射织机的引纬条件的程序框图;
图23为一曲线图,表示与被引纬纱飞行有关的第六实施例的流体喷射织机的副喷嘴喷气时间的控制方式;
图24为类似图23的曲线图,但其中表示了不同于第六实施例的流体喷射织机的喷气时间的控制方式;
图25为类似于图23的曲线图,但表示了不同于第六实施例的流体喷射织机的喷气时间的另一个控制方式;
图26为类似于图23的曲线图,但进一步表示了不同于第六实施例的流体喷射织机的喷气时间的又一种控制方式;
请参见图2,其中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流体喷射织机以参考字符L表示。图中,4为均压箱,18为均压箱,20a为检测电路,20b为计算电路,20c为存储器,20d为引纬条件指令电路,24为输入装置,25为驱动装置。本实施例的织机L是一种喷气织机,它具有一个主要的或引纬喷嘴1,该喷嘴用来在通过该喷嘴的压缩空气的作用下投射纬纱Y,以便完成一次引纬或打纬,从而将纬纱Y引入经纱(未图示)的一个梭口。压缩空气通过一压差调节阀3、一均压箱4和一电磁阀5,由一压缩空气源2供给主喷嘴1,安装压差调节阀3以用来改变主喷嘴1的喷气压力(该压力空气被供给主喷嘴1),即以一个调节压差供给主喷嘴。因此,主喷嘴1的喷气压力可以根据供到压差调节阀3的压差进行控制。安装电磁阀5是用来控制喷气的起始时间,此时主喷嘴1被起动喷气,并且电磁阀5还用来控制终止主喷嘴1喷气的喷气终止时间。
纬纱Y由一个供纬器或筒子抽出并通过一纬纱检测和存储装置7被引进该主喷嘴。通常纬纱检测与存储装置7包括一截头锥状的筒子9,该筒子可相对转动地安装在一空心转轴8的顶端而被保持固定。可以理解到,该装置7可以由其他类型的装置替代,其中,纬纱浮在气流上或被压在安装在其上的一个表面上。空心转轴8由一马达(未图示)驱动旋转。卷绕杆10被安装在该空心轴8的一端并相对于筒子9径向伸出而形成一个顶端部,该顶端部被弯曲并在筒子9的圆周表面上方伸出。卷纬杆10是空心的并与该空心转轴8连接,因此,从供纬器6供给的纬纱Y通过该可转动的空心轴8由该卷纬杆10的顶端部抽出。当卷纬杆10与转轴8一起旋转时,纬纱Y由卷绕杆10被卷绕到筒子9的圆周表面。
一电磁致动器11设置在筒子9的圆周表面的附近,它用以致动一纬纱支承销12,该销可插进或抽出形成于筒子9的圆周表面的孔(未图示)。当销子12插入该孔的时候,由转动的纬纱卷绕杆10抽出的纬纱10则由纬纱支承销顶住或支承,由此而绕到筒子9的圆周表面一预定的纬纱Y的长度,因此完成了纬纱Y用于一次引纬的测定。之后,该纬纱支承销12以一预定的销子抽出时间或一纬纱被开始引纬的引纬起始时间被从筒子9的孔中抽出,因此而完成一次引纬,在该引纬过程中,纬纱Y在主喷嘴1的喷气作用下,通过一固定的导纬器(图中未示出)由筒子9的圆周表面引到经纱的梭口。
纬纱Y由主喷嘴1投射而飞行,并穿进一导纬通道(图中未示出),该导纬通道由一系列的侧向对齐的槽(图中未示出)构成,每一个槽以一个筘(图中未示出)的一筘片(图中未示出)形成。这样飞行的纬纱Y相继由六组(G1,G2,G3,G4,G5,G6)副喷嘴16吹动。在本实施例中,沿导纬通道设置了6组副喷嘴16,其中每组喷嘴包括5个副喷嘴16。如图所示,相应喷嘴16的顶端沿导纬通道对齐,以倾斜于前进方向喷射辅助空气,因此迫使飞行的纬纱朝向引纬侧的对面,它对着引纬的一侧,而在引纬的一侧,相对于织出的布或布匹(图中未示出)设置了主喷嘴1。每组副喷嘴16通过一压差调节阀19与均压箱18流体相连。压差调节阀17与压差调节阀3有类似的结构和作用。因此,喷嘴16的压缩空气是由均压箱18,通过压差调节阀17而供给,其中,喷嘴16的喷气压(气体以该压力供给副喷嘴16)可根据供到该压差调节阀17上的压差进行调节。安装的每个电磁阀19是用来控制开始从相应的副喷嘴16喷出的喷气起始时间和喷气终止的喷气终止时间。
织机L还包括一主控器或微计算机20,该主控器被提供一个角传感器21的输出信号,一退纬传感器22的输出信号和一纬纱到达传感器23的信号,这些信号分别用作该主控器的控制输入。由角度传感器21传来的信号相应于织机L的主轴(图中未示出)的一个转角(参考后面的“织机主轴转角”)。退纬传感器22被固定地设置在筒子9圆周表面的附近,并在引纬或打纬期间,用于检测通过退纬传感器22和筒子9的圆周表面之间间隙的该段退绕纬纱Y。该段退绕纬纱的检测信号是筒子9每退绕一圈所绕的纬纱Y而获得的,因此,在从引纬起始到终止的周期内,如果设定一次引纬的纬纱长度相应于所绕的n圈纬纱的话,那么就可由退绕传感器22获得n次信号。纬纱到达传感器23设置在引纬侧的对面,安装它是用来检测纬纱到达引纬侧的对面。
主控器20的构成和安装是用来根据控制输入或输入信号,执行预定的计算操作,以便控制驱动器25。安装驱动器25是用来通过压差调节阀3来控制主喷嘴1的喷气压力,通过电磁阀5来控制主喷嘴1的喷气时间(起始和终止),以及通过电磁致动器11来控制纬纱支承销12的操作(插入或退出)。驱动器25还通过压差调节阀17来控制副喷嘴16的喷气压力,以及通过电磁阀19来控制副喷嘴16的喷气(起始和终止)时间。
在此,当监控到表示织机主轴转角的织机主轴转角信号发生并由角度传感器输出,以及监控到表示由筒子9退绕的纬纱的退纬信号并由退纬传感器22输出时,就对主喷嘴1和副喷嘴16的喷气以及对纬纱支承销12的操作进行控制。
尤其是,当织机主轴转角达到相应于主喷嘴1的喷气时间的程度时,电磁阀5被打开或开启,因此起动了主喷嘴1的喷气。随后,销子抽出时间(引纬开始时间)到时,电磁致动器11被开启,因此将纬纱支承销12从筒子9的孔中抽出,由此开始引纬。在引纬期间,当织机主轴转角到达副喷嘴16的各组开始喷气的时间时,相应于各副喷嘴组的电磁阀19被开启或打开,因此起动了相应的副喷嘴组的副喷嘴16的喷气。这样,随着纬纱头端朝着引纬侧的对面行进,则相应于该飞行纬纱Y的头端位置的副喷嘴组则进行喷气。因此,喷气是由副喷嘴组的上游一侧相继向其下游的一侧进行的。当织机主轴转角到达各组副喷嘴组终止喷气的时间时,电磁阀19被切断或被关闭,因此终止了各副喷嘴组的喷气。在此,喷气的终止是由副喷嘴组的上游侧向下游侧相继进行的。
当织机主轴转角已经达到主喷嘴1终止喷气的时间时,电磁阀5被切断或被关闭,因此终止了主喷嘴1的喷气。当退纬传感器22产生第n个退纬信号时(通常在四圈纬纱长度相应于一次引纬的情况下是第四个退纬信号),电磁致动器11被切断,致使纬纱支承销12插入到筒子9的孔中。这样,当已经引过n圈纬纱Y时,筒子9上的纬纱Y则由被插入的纬纱支承销12顶住,因此完成了引纬。
在此,在本实施例中,在织机调整操作的形成最初的织物的初始结构期间,在纬纱Y被投射时,采集了纬纱飞行条件的各种数据,以改变引纬条件。在调整织机的操作中,织机主轴以低速旋转,其中,纬纱被引入经纱的梭口。调整织机的操作是在织机操作之后进行的,其中,织机上的经纱与由一替代的经轴上引出的新的经纱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纬纱Y被投射的引纬条件是根据纬纱飞行条件下采集的数据设定的。这样的引纬条件设定的控制是由主控器20完成的。
主控器20包括一检测电路20a,由角度传感器21、退纬传感器22和纬纱到达传感器23发出的信号被输入该电路。检测电路20a与用于存储该检测器20a的数据存储器20c相连。一计算电路20b与该存储器20c相连,以便根据存储器20c的数据做计算,并向存储器20c提供引纬条件设定控制的必要的计算数据。该计算电路20b提供的计算数据被存储在存储器20c中,以便设定引纬条件。此外,如键盘这样的输入装置24与计算器20b连接,以输入各种引纬条件设定控制的必要数据。存储器20c还与一引纬条件指令线路20d相连,该线路20d被连接到驱动器25,以便根据设定在存储器20c中的引纬条件,向驱动器25输出指令信号。
在更换经轴的织机操作中,一新装的经轴被安置到织机上,然后,新换经轴上的经纱与已织好的布匹织口部的经纱连接,所述布匹是在织造操作之前就已织好的,因此又开始了这一新的织造操作。在这样的织机操作中,在这些连接的经纱上不施加张力,因此,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正常的织造操作,则其上部和下部的经纱相互缠结,并且在织机的形成梭口的操作中,这些经纱不能相互分开。因此,在这种条件下不可能可靠地引纬。考虑到这一点,就有必要做调整织机的操作,在该操作中,在织机主轴以低速转动的情况下,重复多次将纬纱Y引入经纱梭口的操作,以此形式大约1至2米长度的织物,该织物只是被粗糙的织造,因此不适用作商业品。
为了在采用这种织机调整的操作的情况下设置引纬条件,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一种装置,它用于在织机主轴以低速转动(例如作微动运转)时将纬纱Y引入经纱梭口。该装置参见织机调整的微动型装置。
该织机调整的微动型装置将在对引纬条件的设定控制的解释前讨论。
在该微动操作中,织机主轴以30r.p.m的低转速转动,在该过程中,完成象正常织造操作中一样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织机主轴的转速是正常织机操作的1/20的低速,因此有必要相应于纬纱Y的飞行打开电磁阀5,19。考虑到上述事实,为了以相应于正常织造操作的方式完成主喷嘴1和副喷嘴16的喷气,主控器20产生一些准信号,每个这样的信号具有的用于开启电磁阀5,19的时间期限较正常织造操作时的(如图3A所示)为小(如图3B所示)。因此,在微动操作中,主喷嘴1和副喷嘴16的喷气是在织机主轴转角为正常织造操作时的大约1/20的转角内完成的。
尤其是,在正常的织造操作期间,织机主以高速转动,以致于每个电磁阀5,19按图3A所示的时间受控打开或关闭,以便进行主喷嘴的喷气或相应于飞行的或被投射纬纱Y的头端位置进行副喷嘴的喷气。但是,在微动操作期间,尽管织机主轴以低速转动,但纬纱还是以与正常织造操作相同的速度飞行。因此,如果每一个电磁阀5,19响应角传感器21传来的信号被操纵,则副喷嘴16的一些组就不能喷气。基于这种情况,在微动操作期间,主控器20根据一个定时(触发脉冲)或根据织机主轴150度的转角,产生如图4C所示的准控制信号。该准控制信号是脉冲信号,并且是根据“时间”产生。相反,在正常的织造操作期间,正常的控制信号(脉冲信号)如图4B所示,是根据“织机主轴转角”产生的。如图4B和4C所示,每一个准控制信号一般与正常的控制信号具有相同的脉冲宽度。在这种关系中,图4A所示的准信号是根据与正常控制信号相同的织机主轴转角来表示的。
因此,主喷嘴1和副喷嘴16的喷气的起始和终止时间,是按照微动期间的准信号和正常织造操作期间的正常控制信号来控制的。所以,微动操作期间,使主喷嘴1和副喷嘴16的喷气时间宽度与正常织造操作期间的相同,如图3A和图3B所示。这就可能使得,即使在微动操作期间,主喷嘴1和副喷嘴16能够按照飞行的或被投射的纬纱Y的头端位置进行喷气,而毋需更换或改进每个电磁阀5,19。在图3A的正常织造操作中,主喷嘴1和副喷嘴16的喷气起始时间(A.E.I.T)和喷气终止时间(A.E.T.T)、纬纱支承销12的抽出时间(P.W.T)、纬纱支承销的插入时间(P.I.T)都按照图4B所示的正常控制信号进行控制。该纬纱支承销12在该销的抽出时间(P.W.T)从筒子9的孔中抽出,并在其插入时间(P.I.T)插入该孔。在图3B的微动操作中,主喷嘴1和副喷嘴16的喷气起始时间(A.E.I.T)和喷气终止时间(A.E.T.T)以及纬纱支承销12的抽出时间(P.W.T)和插入时间(P.I.T)是按照图4C所示的准控制信号进行控制的。
在后面将对上述作具体的说明。在正常织造的操作中,在织机主轴从0至360度转角的转动过程中,角度传感器21以如图4B所示的相等的间隙产生脉冲信号或正常的控制信号。此时,主控器20计算脉冲数并响应所计算的脉冲数输出信号,以便开启和关闭电磁阀5,19,因此完成了按照图3A定时的主喷嘴1和副喷嘴16的喷气控制。类似地,电磁致动器11的操作是受到相应计算的该脉冲信号控制的,以便按图3A的时间实现纬纱支承销12的抽出和插入的控制。在微动操作或微动式操作期间,来自角度传感器21的脉冲信号以与正常织造操作相同的方式输入到主控器20。然而,当根据脉冲信号或正常的脉冲信号检测的织机主轴的转角达到150度时,就产生准控制信号。然后,主控制器20计算准控制信号数,并响应所计算的准控制信号数输出开启或关闭电磁阀5,19的信号,这些所述的所计算的准信号数与正常织造操作期间的所计算的脉冲控制信号相同,这就按照图3B所示的时间完成了主喷嘴1和副喷嘴16的喷气控制。类似地,电磁致动器11的操作是按照该计算的准控制信号控制的,这就按图3B的时间完成了纬纱支承销12的抽出控制。这样,6组副喷嘴16就按照被引纬纱头端部的飞行位置相继地进行喷气,使得被投射的纬纱Y在整个引纬通道中完成稳定的飞行。然后,退纬传感器22检测到从筒子9退出的纬纱Y并将该表示退纬的信号输出到主控器20,当主控器20检测到已经达到纬纱Y的一预定退纬数值的数据时,它即输出给电磁致动器11一个信号,使得纬纱支承销12被插入到筒子9的孔中,因此使退绕纬纱Y由纬纱支承销12顶住。
接着,由于在微动操作期间采用了上述的织机调整的微动型装置,从而实现了第一实施例的引纬条件的设定控制,该控制将参照图5和图6的程序框图以及图7至图10的曲线图予以讨论。
参照图5和图6的程序框图,在步骤S1,一织机主轴转速的初始值、一织物的宽度L、一个一次引纬的退纬数YN,一纱线种类的数据及其类似的数据被作为输入数据通过输入装置24输入到主控器20。该织机主轴的转动速度是该织机主轴的转速(r.p.m)。织物宽度L是要进行织造的织物的宽度。该一次引纬的退纬数YN是要从筒子9上退下的用于一次引纬的圈数(纬纱在筒子9上的圈数)。纱线种类是指将要使用的纬纱种类。在步骤S2,按照该输入的数据,计算出纬纱Y的最低给纬速度。该最低供纬速度是纬纱Y从纬纱检测和存储装置7的筒子9上退绕的最低速度值。在步骤S3,做了一个设定,以用于主喷嘴1的喷气压力以及启动和终止喷气时间的临时确定的初始值,和用于副喷嘴的喷气压力、启动和终止喷气时间的临时确定的初始值。在此,副喷嘴16的喷气压的初始值设定得比通常使用的喷气压力的平均值要高。在步骤S4,启动微动操作。在步骤S5,检测由筒子9退绕的纬纱Y的退绕时间段(一圈的)。根据该退绕时间段的(绕在筒子上一圈的)测量值,计算出给纬速度(由筒子9退绕一圈纬纱的速度的平均值),该退绕的时间段(一圈的)是从退纬传感器22发出的一个脉冲信号的输出时间到由退纬传感器22的下一个脉冲信号输出的时间之间的这段时间。尤其是,每通过退纬传感器22和筒子9的间隙一段纬纱,都由退纬传感器22输出一个脉冲信号,相应于绕筒子9一圈的该纬纱长度(L/YN)可以由该织物宽度L和一次引纬数YN获得。给纬速度由纬纱长度(L/YN)除以退纬时间(一圈的)计算出。
在步骤S6,作出一个判断,即判断在步骤S5得到的供纬速度是否为线性,即,供纬速度特性的速度是否下降。在供纬速度特性具有如图9中实线所示的线性的情况下不存在任何问题。然而,如果存在图9的点划线所示的供纬速度的下降的话,那么就会出现问题了。图9中,CY1,CY2,CY3,CY4分别表示筒子9上纬纱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圈退绕的时间点,因此,Lcy3表示从CY1点到CY3点所绕L距离(长度)的纬纱Y。如果供纬速度为线性,则进入到步骤S7,如果供纬速度为非线性,则进入步骤S8。
在步骤S8,主喷嘴1的喷气终止时间被延迟,然而返回到步骤S5,以便在主喷嘴的喷气终止时间的延迟之后检测纬纱Y的退绕时间长短。在步骤S7,主喷嘴1的喷气压被改变,然后,相应于改变的主喷嘴的喷气压,进入步骤S9,以便检测退绕时间段(Tcy1,Tcy2Tcy3,Tcy4)它们分别相应于筒子9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圈纬纱。在步骤S10,则判断主喷嘴的喷气压是否按预定的倍数(n倍)改变。如果完成了n倍的变化,则进入步骤S11,否则,返回到步骤S4,以便再执行由步骤S4到S9的程序。应该注意,在步骤S10到S11的这段过程中,获得了如图13所示的供纬特性(或喷嘴特性),该供纬特性是供纬速度V和主喷嘴喷气压(Pm)之间的一种关系式(方程)。图13中,V0,V1,V3分别指相应于主喷嘴1的喷气压Pm0、Pm1、Pm3的供纬速度。
在步骤S11,作出计算,以获得一个最低的主喷嘴喷气压(图13中的Pmin),该压力是主喷嘴喷气压的最低值,以此压力,在图13所示的上述供纬特性的条件下,纬纱Y能够达到引纬侧的对面。该最低主喷嘴喷气压力Pmin相应于图13所示的最低供纬速度值Vmin。最好将该最低主喷嘴喷气压力作为一较低的极限值设置,以此防止主喷嘴的喷气压力以低于该较低极限值的值被设置。
在步骤S12,主喷嘴1和副喷嘴16的每一组的喷气起始和终止时间相应于在步骤S11已经设置的最低主喷嘴喷气压力而被设置。主喷嘴1和各组副喷嘴16的喷气的起始和终止时间的设置方法将在后面讨论。
在步骤S13,织机正常的织造操作被启动,然后,在步骤S14检测出到达时间段和退绕时间段(一次引纬的)。该到达时间段是从纬纱支承销12抽出的时间(从筒子9上的孔抽出)到由纬纱到达传感器23输出信号时的这段时间。退绕时间段是从纬纱支承销12的抽出时间到由纬纱退绕传感器22输出信号(相应于筒子9上退绕第四圈纬纱Y)时的这段时间。在此,作出计算以获得到达时间段和退绕时间段之间的时间差或速度差(Xt),然后,程序到步骤S15,在该步骤,被测量的到达时间段与标的到达时间段进行比较。当测量的到达时间段较标的到达时间段长时,即被引纬纱Y的测量速度较其标的速度低,则程序进入步骤S16,在该步骤,提高主喷嘴1的喷气压。然后进入步骤S17,在该步骤,主喷嘴1和各组副喷嘴16喷气的起始和终止时间按照改变了的喷气压力进行改变。此后,程序进入步骤S14,在该步骤,到达时间段被测量,并且完成了到达时间段与标的到达时间段之间的比较。换句话说,主喷嘴1的喷气压被提高,直到测量的到达时间段变得等于或小于标的到达时间段为止。当测量的到达时间段变得等于或小于标的到达时间段时,程序进入步骤S18。
在此,在步骤S16,主喷嘴的喷气压被最后一次改变,并成了现在的主喷嘴喷气压力,在步骤S18副喷嘴16的喷气压被降低。在步骤S19,纬纱的到达时间段和退绕时间段被测量,以此来计算到达时间段和退绕时间段之间的时间或速度的差异(X)。该差异表示被投射纬纱Y的曲流或摆尾飞行运动的量值。通过实验确定一适当的曲流程度,以获得纬纱Y的适当的飞行和高质量的织物,该适当的曲流程度因纬纱种类而异。本实施例已经对这样的假设作了解释,即如果被引纬纱具有尽可能小的曲流程度并使其直线飞行,那么这是最适当的,因而给予上述时间段的差异尽可能的小。
在步骤S20,计算出的速差X与乘以常数A的速差Xt(在步骤S14)的一个值(A·Xt)比较。常数A用于设置曲流程度的许可范围,在该范围内,如果副喷嘴的喷气压如图10那样被降低的话,则可以维持一预期的织物质量。而图10速差X与副喷嘴16的喷气压P之间的关系。如果在步骤S20判断的关系为X≥AXt,则被引纬纱的曲流程度大,因此而程序进入到步骤S22,在该步骤,副喷嘴16的喷气压被增加。如果判断的关系为X<A·Xt,则程序进入到步骤S21,在该步骤,被引纬纱Y的,测量的到达时间段与标的到达时间段相比较。如果测量的到达时间段小于或等于标的到达时间段(测量的到达时间段≤标的到达时间段,则程序进入到S18,以降低副喷嘴16的喷气压力。如果测量的到达时间段大于标的到达时间段,则程序进入步骤22(增加副喷嘴的压力)以提高副喷嘴16的喷气压力。在此,最后一次改变的副喷嘴16的喷气压力用作最后确定下来的副喷嘴16的喷气压力。
在步骤S23,进行一控制,以提前主喷嘴1的喷气终止时间,然后程序进入到步骤S24,在该步骤,测量的到达时间段与标的到达时间期段比较,如果测量的到达时间段小于或等于标的到达时间段,即被引纬纱的测量速度高于其标的速度,则程序返回到S23的步骤,以使主喷嘴1的喷气终止时间提高,因此节省了压缩空气的消耗。
当测得的到达时间段大于标的的到达时间段时,程序进入步骤S25,在该步骤,喷气终止时间修正地取那个在测得的到达时间段变得等于标的时间段之前获得的值。通过设定主喷嘴喷气终止时间的这个值,则最后确定了主喷嘴的喷气时间。在步骤S26,副喷嘴16的喷气起始时间按照退绕时间期来设定,然后程序进到步骤S27,在该步骤,喷气的终止时间被提前。在步骤S28,将测得的到达时间段与标的到达时间段比较。如果测得的到达时间段不大于标的到达时间段(即,被投射纬纱的得到的速度等于或大于其标的速度),则程序返回到步骤S27以进一步提前副喷嘴16的喷气终止时间。如果测得的到达时间段变得比标的时间段大,则程序进入步骤S29,在该步骤,喷气的终止时间修正地取那个在测得的到达时间期变得比标的到达时间段长之前的数值。借助设置副喷嘴的这个喷气终止时间的值,最后确定了副喷嘴的喷气时间。
如从上面可以理解的那样,按照上面的实施例,在从步骤S1到步骤S12的过程中,当织机主轴以低速转动时,纬纱Y被引入经纱的梭口,其中,被投射纬纱的退绕时间段被作为被投射纬纱的飞行条件的数据测量,以对作为引纬条件的主喷嘴1的喷气压力作出各种调整。根据该数据,调整主喷嘴1的喷气压以及主喷嘴1和副喷嘴的喷气起始和终止时间。此后,自步骤S13起,则开始执行正常的织造操作,其中进一步的纬纱飞行条件的数据被测量,以对主喷嘴1和副喷嘴16的喷气压力以及主喷嘴1和副喷嘴16的喷气时间进行各种调节。
尤其是,在织机调整操作期间,当被引纬纱Y被引入以低速作开口操作的径纱开口时,测量该纬纱的退绕时间段,以便获得供纬(灵敏性)的特性,该特性为主喷嘴1的喷气压力与供纬速度的关系,因此而计算出最低主喷嘴喷气压。这样,甚至以正常操作速度转动织机主轴也可实现可靠的引纬。按照这种情况,逐渐地改变引纬条件,以计算和调整一个最佳的引纬条件。这就大大地缩短了从启动织机到正常织造操作的时间。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正常的织机操作并对此从步骤S13开始已经进行了描述,可以理解到,从步骤S13至S29,织机可以象在织机调整操作那样继续以织机主轴的低速转动进行操作,而在步骤S29,最终设定副喷嘴16的喷气终止时间,接着才开始正常织造操作。在这种情况下,须要将在织机主轴低速转动的情况下测得的时间转换成织机主轴的转角。可以用一种转换成图3A和图3B描述的那样的方式进行转换。
此后将讨论调整主喷嘴1和各组副喷嘴16的喷气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的方法。这种调整是在图5的程序框图的步骤S12完成的。
调整主喷嘴1和各组副喷嘴16的喷气起始和终止的时间的目的是自动地调节电磁阀19的开启和关闭的时间以控制主喷嘴1的喷气以及自动地调节电磁阀19的开启和关闭的时间以控制各组副喷嘴16的喷气,并以一预定的值维持纬纱到达的时间段。换句话说,其目的是自动地设置主喷嘴1和副喷嘴16的喷气起始和终止时间,从而以最小的能量消耗,获得一预定的被引纬纱的到达时间期。
即,在程序进入到步骤S11的阶段,如图13供纬特性(主喷嘴特性)已经被确定。图13的供纬特性是主喷嘴喷气压Pm与供纬速度V之间的一种关系。该关系由下列方程表示V=F=f(Pm)因此,供纬速度V可以通过在上述方程中给定Pm而确定。
参见图7,它示出了被引纬纱Y的一种飞行方式,其供纬速度V用一由时间和被引纬纱Y的喂入或飞行距离Ln(L1至L5)确定的倾斜直线表示。图7中,SV1至SV6分别表示副喷嘴G1组至G6组的喷气时间段,喷气时间段是从每组副喷嘴的喷气起始时间至喷气终止时间的时间段,点t1至t6(tn)分别指相应于副喷嘴G1至G6的电磁阀19的开启时间。点t1′至t6′分别指相应于副喷嘴G1至G6的电磁阀19的关闭时间,L1至L5(Ln)分别表示副喷嘴组G1至G6中,最前端(最上游端)的副喷嘴16的位置。
各副喷嘴组的喷气起始和终止时间的调整是按下式进行的相应于副喷嘴组G1至G6的电磁阀19的相应的开启时间通过下列计算获得tn=(Ln/V-α)+纬纱支承销抽出时间(n=1…K)其中,α为一提前了的喷气时间,该时间是先于纬纱支承销12从筒子9上的孔抽出前的喷气时间,并且按照图7,它被预先设定,并且是开启时间tn抢先的一个位移。可以理解到,提前的喷气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测量的产生提前相位位移量的一个平均值而获得或另外在一个已知的控制下逐步更新。“纬纱支承销抽出时间”是指在这一时间,纬纱支承销12由筒子9上的孔抽出。
相继地,相应于副喷嘴组G1至G6的电磁阀19的相应的关闭时间tn′(t1′至t6′)由下列计算获得tn′=tn+喷气时间期的原始值(n=1…K)其中,喷气时间期的原始值为图7,所示的喷气时间段的固有值。
因此,相应于各组副喷嘴的电磁阀19的开启和关闭时间被设定,并按所设定的主喷嘴的喷气压力Pm变化,换言之,按照主喷嘴的喷气压Pm,以一个适当的值设定副喷嘴16的起始和终止时间。
接下来,按如下对主喷嘴1的起始和终止喷气时间进行设定参照图8,它示出了被引纬纱Y的飞行方式,其供纬速度V用由时间和被引纬纱Y的喂入或飞行距离确定的一倾斜直线表示。图8中,MV表示主喷嘴1的喷气时间段,该喷气时间段是从主喷嘴1开始喷气的到终止喷气时的时间。T点表示相应于主喷嘴1的电磁阀5的开启时间,T′点指该电磁阀5的关闭时间。
用于主喷嘴1的电磁阀5的开启时间T由下列方式通过计算获得T=纬纱支承销抽出时间-β其中β为-提前的喷气时间,它是在纬纱支承销12从筒子9上的孔抽出之前的喷气时间,并且如图8所示,它是预先设定的,开启时间T抢先的一个位移。
相继地,按照下列的方程,通过计算获得用于主喷嘴1的电磁阀5的闭合时间T′=(喷气作用点/V)+γ+纬纱支承销的抽出时间。
其中,“喷气作用点”是指用于设置这样一个供纬距离以致于喷气延伸到该点时被引纬纱Y无速度下降的一个点。供纱距离可以确定,例如根据经验,如图9中的距离Lcy3。字符γ是指一个被延迟了的喷气时间,它是当纬纱Y到达该喷气作用点之后的喷气时间,并且它被预先设定,如图8所示,它是开启时间tn抢先的一个位移。可以理解到,被延迟的喷气时间可以由实际测量的产生位移量的平均值获得,或另外在一个已知的控制下逐步更新。
因此,用于主喷嘴1的电磁阀的开启时间T和关闭时间T′可按照主喷嘴的设定的喷气压Pm调整。换言之,按照主喷嘴1的喷气压力Pm可以适当的值设置主喷嘴1的喷气起始和终止时间。
由于按照主喷嘴1的喷气压Pm以适当的值设置了主喷嘴1和副喷嘴16的喷气起始和终止时间,就可以获得以下重要的结果被引纬纱Y的飞行速度可按照主喷嘴1的喷气压Pm的设定值的大小来调节。因此,通过设定与供纬速度V有关的主喷嘴1和副喷嘴16的喷气起始和终止时间,就能够获得主喷嘴和相应于被引纬纱Y头端部的副喷嘴的适当的喷气时间,因而省去了空气从主喷嘴1和从副喷嘴16无用地喷气的时间。
接着,请参见图11的程序框图,及图12和图13的曲线图,来讨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引纬条件的设定控制。第二实施例的安装与图2的第一实施例的相同。
现在参见图11的程序图,在步骤S31,-标的织机主轴速N、织物宽度L等类似数据的原始值被输入主控器20。在步骤S32,在主控器20中作出计算,以获得一个允许的飞行时间T0(纬纱能够飞行的这段时间)和最低的喂入或飞行速度Vmin。根据标的织机主轴转速N和织物宽度L,计算出允许的飞行时间T0,最低飞行速度Vmin是被引纬纱Y穿过径纱梭口的速度,并且如图12所示,它是由时间和喂入距离(L)确定的一倾斜线。因此,根据时间和喂入速度(L)计算出最低飞行速度Vmin,并且设置了一系列最低飞行速度Vmin的平均值。在步骤S33(设置另一初始值)一预先确定的主喷嘴气压Pmo和副喷嘴喷气压Pso被设置,该初始值根据经验确定。
在步骤S34,主控器20调整主喷嘴1和副喷嘴16用于微动操作的操作时间,其中,在微动操作中,以低织机主轴转动的引纬通常是在与以正常织机主轴转动的正常织造操作相同的时间内完成的。例如,当织机主轴转速达到150°时(作为触发信号),计算出并调整如纬纱支承销12的抽出和插入、主喷嘴1和各组副喷嘴16的喷气起始和终止时间等类似的操作时间。该主喷嘴1和副喷嘴16的操作时间被转换成织机主轴转速的值。在这样设置引纬条件之后,起动微动操作。
在步骤S35,作出对织机是否处于织机调整状态(在该状态要作调整织机的操作)的判断。如果在织机调整状态,则程序进入步骤S36,在该步骤,织机主轴被以低速转动以执行微动操作,在该微动操作中,如主喷嘴喷气压(Pm1,Pm2,……)这样的引纬条件依次按图13所示的作调整。在这个时候,分别用于纬纱Y于筒子9上的预定圈数的退绕时间段(Tcy1,Tcy2……)在每改变主喷嘴的喷气压时进行测量,这样测量是以实际时间为根据进行的而不是按照由角度传感器21检测到的织机主轴转角进行的。将会理解到。到达时间段在该步骤也能够检测到,这一时间段是从纬纱支承销12的抽出时到由纬纱到达传感器输入信号时的这段时间(用于筒子上的一圈纬纱)。供纬速度根据测得的退绕时间段被识别,这类似于与图5的步骤S5相关的识别。
在步骤S37对供纬速度是否具有线性(或速度下降)作出判断,这类似于图5的步骤S50如果供纬速度具有线性,则程序进入步骤S38。如果供纬速度具有速度下降,则程序进入步骤S39,在该步骤主喷嘴的喷气时间被延迟,然后程序回到步骤S34。在步骤S38,被引纬纱Y的上述退绕时间段(Tcy1.Tcy2…)被存储。此外,被引纬纱的到达时间段能够被存储。
在步骤S40对退绕时间段的测量(用于一预定的引纬次数)是否完成作出判断。如果该检测已经完成,则程序进入步骤S41,如果该测量还未完成,则继续进行该测量,其中,当程序返回步骤S38时,每次测量数据都被记录。进行用于预定引纬次数的测量是要获得被引纬纱Y的退绕时间段的平均值。
在步骤S41,计算供纬速度(V1,V2,…),其计算是根据存储的退绕时间段(Tcy1,Tcy2,…)进行的。按照所计算的供纬速度(V1,V2,…),主喷嘴喷气压(Pm)与供纬速度(V)之间的关系(供纬特性)则由图13所示的直线表示。
在步骤S42,调整主喷嘴1的喷气压力,并判断对至少两个主喷嘴的喷气压力的测量是否完成。如果完成,则程序进入步骤S43,在此步骤,如图13所示的供纬特性被计算出。在步骤S44,该主喷嘴喷气压力被计算并被设定。
如果对至少两个主喷嘴的喷气压力的测量还没有完成,则程序进入步骤S45。在该步骤,在常数△V与由上述获得的供纬速度V(V1,V2,……)和最低供纬速度Vmm的差值之间进行比较。该常数△V例如为最低供纬速度Vmin的20%。如果差值(V-Vmin)较常数(△V)足够的高或Vmin>△V,则程序进入到步骤S46,在步骤S46,喷嘴的喷气压被降低。如果差值不比该常数高或V-Vmin≤△V,则程序进入步骤S47,在此,主喷嘴的喷气压力被提高。在步骤S46和S47,程序都进入到步骤S36,以重复步骤S36到S45的测量。
如上所述,在织机正常的织造操作之前的微动操作中,作为引纬条件的主喷嘴喷气压被自动地设定。在图11的程序框图中的“END”(结束)之后的织机操作,与图5和图6的第一实施例的程序框图的步骤S13之后的相同,因此,为简化说明起,此处作了省略。
尽管主喷嘴1的喷气压象在步骤S46处的那样被提高或象在步骤S47所示的那样被增加的情况作了描述,但是可以理解到,主喷嘴的喷气时间宽度(喷气的起始和终止之间的)可以调整,以代替调整主喷嘴的喷气压。在这种情况下,主喷嘴的喷气压力维持不变而主喷嘴1和副喷嘴16的喷气起始和终止时间被调整,其中,到达时间期和退绕时间(用于一次引纬)的实际变化被测量,为此,主喷嘴的喷气时间被测量,以便获得被引纬纱的到达时间和退纬时间的标目值,从而代替在步骤S44处的对主喷嘴喷气压力的计算。
图14列举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引纬条件的设定控制,该实施例与图2所示的第1实施例有相同的设置,其中各组副喷嘴16的喷气压力一个适当的值可以根据各组副喷嘴16的喷气压变化时的到达时间与退绕时间之间的差值来设定,在这种情况下,其供纬特性是已经按照经验确定了的。
在图14所示的程序框图中,步骤S31至步骤S40的程序除了步骤S36′(测量退绕时间段)和除了省去了步骤S37和S39以外,一般与第二实施例中的相同。在步骤S36′,被引纬纱Y的退绕时间段(一次引纬的)和到达时间段被测量。
在步骤S59,判断对几种(例如3种)压力条件的退绕和到达时间段的测量是否完成。如果已经完成,则程序进入步骤S60,在此,计算退绕时间段和到达时间段之间的时间差异,以获得在该差异与副喷嘴喷气压力变化之间的一种关系,如图15所示。在步骤S61,以图15的方法设定副喷嘴的喷气压力值(PS),该副喷嘴的喷气压力PS相应于时间差异的△t点,从该点起,时间差异突然增大。
如果对n种压力条件的到达段和退绕时间段的测量还没有完成。则程序进到步骤S62,在此,为了节省空气压力的消耗,副喷嘴16的喷气压力被调整。然后程序进到步骤S36′,其中,重复步骤S56到步骤S58的程序,该重复是为了获得到达和退绕时间的一个平均值,以减少误差的影响。
如上所述,在织机的正常织造操作之后,在微动操作期间,作为引纬条件的副喷嘴喷气压被自动地设定。
尽管副喷嘴的喷气压力如第三实施例那样被计算和设定并已进行了描述,但将会明白,可以类似地计算和设定副喷嘴的喷气时间宽度(在喷气起始和终止时间之间的)以替代对副喷嘴喷气压力的计算和设定。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61,副喷嘴的喷气压力被用副喷嘴的喷气时间宽度所替代,而在步骤S62,副喷嘴的喷气压力也被副喷嘴的喷气时间宽度所替代。
虽然表明和描述了根据调整副喷嘴喷气压时间到达和退绕时间段的时间差异设定的适当的副喷嘴喷气压,但可以理解到,也可以只根据退绕时间期来设定适当的副喷嘴的喷气压。在这种情况下,只是在测量退绕时间期的时候计算和设定主喷嘴1的供纬特性,然后按照该设定的供纬特性估算到达时间段,其中,根据例如织机主轴的转速,织物宽度L等类似的织机操作条件来计算副喷嘴16的操作条件。
尽管已经显示和描述的上面讨论的实施例是这样设计的,即利用微动操作时的引纬操作来测量调整引纬条件时的纬纱飞行条件(如用于引纬控制的一个指示),但可以理解,用于引纬控制的该指示可以这样的方式获得,即在纬纱飞行期间测量纬纱张力,并作出计算,以在符合标的到达时间段的条件下获得该张力,将这样得到的张力用于该指示。在这种情况下,图16所示,(其中4为均压箱,18为均压箱,20a为检测电路,20b为计算电路,20c为存储器、20d为引纬条件指令电路,24是输入装置,25是驱动装置,27为张力极限值输入装置),配置一纬纱张力探测器26来测量筒子9和主喷嘴1之间纬纱Y的张力。由纬纱张力探测器26发出的信号(反映纬纱张力的)被输入主控器20的检测电路20a,此外,配置一张力极限值输入装置27,来将张力极限值输入到计算电路20b,该张力极限值是超过该值纬纱就断裂的值。
显然,上述实施例可以用于多色织机,其中,在微动操作中,在测量引纬或供纬特性期间,测量用于各种颜色图案的引纬条件来设定引纬条件,或另外以存储一颜色图案测量引纬条件,以计算用于各颜色图案的引纬条件。
虽然已经显示和描述的上面讨论的实施例是这样设计的,即用于主喷嘴最低喷气压、主喷嘴的喷气压及其喷气时间和副喷嘴的喷气压及其时间的调整设定是分别进行的,但可以明白,可以进行一种条件的调整设定,这种条件是综合了上述条件后获得的。
由上所述可以理解,根据本发明的这些实施例,在调整与更换经轴有关的纬纱种类,织物宽度等类似数据时,能够调整设定一个合适的引纬条件。并且可以自动地调整设定这个合适的引纬条件,因此,没有必要做复杂的引纬条件的调整设定的操作,在该复杂的操作中,引纬与停织根据作者的经验和感觉重复进行,这就大大地缩短了织机的操作时间和减少了操作步骤。此外,甚至在纬纱的牵引特性因纱线的维护条件和纬纱测量和存储装置7的设置而异时,该纬纱也能可靠地引纬侧的对面,因此大大缩短了开始进行织机的正常织造之前的时间。
特别是,根据本发明的这些实施例,通过采用织机调整的操作,采集了用于控制引纬条件的各种数据(在上述织机调整操作中,在更换经轴时,纬纱是在织机主轴以低速转动时由于提供给经纱一个稳定的张力而被引入经纱梭口的,这样便形成了织物)。因此,由于这些采集的数据是本来是进行更换经轴的织机调整的操作中处理的,因此,在正常织造操作之前的时间被有效地缩短了。此外,织机调整操作期间生产的织物本来就不适用商品,因此,除了织机调整操作中形成的织物外,无织造任何无用的织物,因此而避免了无用织物的形成。
接下来,参照图17,将讨论本发明流体喷射织机的第四个实施例。该实施例除了主控器的控制方法不同之外,其设置均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相同。该控制方法如下所讨论,并按下列进行。首先,在引纬条件指令电路20d的作用下,以一个初始值设置主喷嘴1的喷气压力。然后,在引纬期间,在检测电路20a的作用下检测被引纬纱的退绕时间段。根据检测的退绕时间段和设定的主喷嘴喷气压力的初始值,计算电路20b计算出由纬纱测量和存储装置7抽出的纬纱Y的供纬特性(牵引特性)。参照图17所示的供纬特性,用于引纬条件指令电路20d的主喷嘴喷气压的设定值按下列方程计算确定。
P(t)=Kp(Vref-V(t)+C)其中,P(t)为主喷嘴1的喷气压力的工作量;Kp为一比例常数或为一经验值;Vref纬纱退绕时间段供纬(牵引)速度的一标的值;V(t)供纬速度或退绕时间段的当前值;C是为获得工作量P(t)的稳定值的一修正值(量)。上述方程是在主控器20的微计算机的反馈控制下根据PID算法获得。
比例值Kp按照图17的供纬特性的测量结果来计算,即,1/Kp=△Vcy/△P其中△P为测得的主喷嘴喷气压力(P)的变量,而△Vcy为测得的供纬(引纬)速度(V)的变量,图17示出了两种不同纬纱(纱A和纱B)的供纬特性(引纬特性)。
如果上述方程作倒数运算,则方程转换为如下的方程。
Kp=△P/△Vcy按照这一方程,计算电路20b计算出该比例经验值Kp并将其输入引纬条件指令电路20d,以校正该比例值Kp(它在指令电路中已被设定)。因此,主喷嘴1的喷气压被按照供纬(引纬)特性自动地设置,防止了需要很长时间才将主喷嘴的喷气压收敛到该柱的值,同时主喷嘴喷气压的控制值不规则地摆动。这样,无论任何欲使该受控值漂移开标的值的无扰作用,该受控值也能够被平稳地校正,以取得高精度控制。这就自动地设定了一个最佳的引纬条件,以大幅度地减少操作时间和操作步骤。此外,即使供纬特性因纱线的维护条件和纬纱测量与存储装置7的设置而异,也可使该纬纱可靠地到达引纬侧的对面,这就明显地减少了正常织造操作开始前的时间。
图18示出了类似于第四实施例的流体喷射织机的第五个实施例,只是它多加了一个纱线种类选择装置30,同样,4和18为均压箱,20a为检测电路,20b为计算电路,20c为存储器,20d为引纬条件指令电路,24为输入装置,25为驱动装置,30则为纱线种类选择装置。
在该实施例中,储存器20已经预先记忆和存储了图1a所示的数据,其中,纱线种类的数据A、B、C、(要被引纬的纬纱种类)与比例值Kp1,Kp2,Kp3有关,而这些比值按第四实施例讨论的那样由计算电路20b计算出。
当纱线种类通过该纱线种类选择装置30输入到存储器20c时,相应于这种纱的比例值Kp则被选出并通过计算电路20b输出到引纬条件指令电路20d,例如,如果在纬纱种类选择装器30的作用下输入纬纱种类c,则比值Kp3被输入引纬条件指令电路20d,因此,主喷嘴1的喷气压力立即被自动地控制到一个适合于纱线种类为c的纬纱的值。
这样,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流体喷射织机,由图17算出的比例Kp,以相应于纱线种类的不同的一个被存储起来,如图19的数据。因此,主喷嘴1的喷气压能够被自动地控制到一个适合于这种纱的值。
关于第四实施例和第五实施例中比例Kp的计算,该比值Kp是按退绕时间段的一个标准值Tcyn计算的,该标准值是在由纬纱退绕传感器22发出的第几个退绕信号(绕在筒子9上的第n圈的)的时间获得的。退绕传感器22适用于在每退绕一圈绕在筒子a上的纬纱时产生一个退纬信号。
尤其是,1/Kp首先由图20计算,它是按照下列方程,根据主喷嘴的喷气压力的一个退绕时间段的测量结果1/Kp=△Tcyn/△P其中△Tcyn是退绕时间段的变量,Tcyn则如图20所示。
如果上述方程作倒数运算,则方程转换如下Kp=△P/△Tcyn将这样计算的比值Kp替代到下列方程P(t)=Kp(Tcynref-Tcyn(t))+C其中Tcynref是在发生第n个退纬信号时退纬时间期的标的值;Tcyn(t)是在发生第n个退纬信号时退纬时间期的平均值,该平均值通过对多次引纬相应的退绕时间期进行平均而求得。
图21示出了本发明流体喷射织机的第六个实施例,其中4和18为均压箱,20a为检测电路,20b为计算电路,20c为存储器,20d为引纬条件指令电路,24为输入装置,25为驱动装置。它类似于图2至10的第一实施例,只是此例是5组喷嘴G1,G2,G3,G4,G5,并且主控器20还包括一调整设定电路20e以用于按照引纬侧对面侧附近的副喷嘴到引纬一侧的副喷嘴,例如从副喷嘴组G5到副喷嘴组G1的次序设定副喷嘴的喷气时间。
本实施例的操作方式将参照程序框图22予以讨论,其中从步骤S1到步骤S26的程序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图5和图6),因此为了简化说明省去了对它们的说明。
在步骤S77,在最下游的副喷嘴组G5(引纬侧对侧附近)处的副喷嘴16的喷气时间以稍微的一个时间△t5被提前。在步骤S78,将测得的到达时间段与标的到达时间段进行比较。如果测得的到达时间段,不大于标的时间段,即测得的时间段等于或小于标的时间段(或在步骤S78处的“是”),则程序进入到步骤S79,在步骤S79,前一组副喷嘴组G4的副喷嘴16的喷气时间被稍微地提前△t4,以避免无用的空气消耗。
如果在步骤S78已判断测得的到达时间段较标的到达时间段长,就意味着不能缩短副喷嘴组G5处的副喷嘴16的喷气时间,因此程序进到步骤S80。在步骤S80,组G5处的副喷嘴16的喷气终止时间被恢复到变化前或在步骤S77被提前之前的状态。在设置了这个恢复了的喷气终止时间的情况下,所有副喷嘴16的喷气终止时间都最终被确定下来。
在步骤S81,由于使前面的副喷嘴G4的喷气终止时间提前了△t4的时间,测得的到达时间段就与标的到达时间段进行比较。如测得的到达时间段等于或小于标的到达时间段(或步骤S81处的“是”),则程序进行到步骤S83。在S83,前面副喷嘴组G3副喷嘴16的喷气时间被稍微地提前△t3的时间,以避免无用的空气消耗。如果测得的到达时间段大于标的到达时间段(步骤S81的“否”),则它意味着不能缩短副喷嘴G4处的副喷嘴16的喷气时间段,因此程序进到步骤S82,在S82处,副喷嘴组G4的喷气终止时间被恢复到改变前或在提前以前的状态。在设定了这个恢复了的副喷嘴终止喷气时间的情况下,所有副喷嘴的喷气终止时间被最终确定下来。
在步骤S84,根据测得前面的副喷嘴组G3的副喷嘴的喷气终止时间提前△t3,在测得的到达时间段与标的到达时间段之间进行比较,如果测得的到达时间段不大于标的到达时间段,即测得的到达时间段等于或小于标的到达时间段(或步骤S84中的“是”),则程序进入步骤S86,在S86,前面的副喷嘴组G2处的副喷嘴16的喷气终止时间稍微提前了时间△t2,以避免空气压力的无用消耗。如果测得的组G3的副喷嘴的到达时间段较标的到达时间期长(或S84处的“否”),则指不能缩短副喷嘴组G3处的副喷嘴16的喷气时间段,因此程序进入到步骤S85。在S85处,副喷嘴组G3的副喷嘴16的喷气终止时间被恢复到其被改变之前或被提前之前的状态。在设定了该恢复了的副喷嘴的喷气终止时间的情况下,全部副喷嘴的喷气终止时间最终被确定。
在步骤S87,根据测得前面组G2的副喷嘴的喷气终止时间提前了△t2,则在测得的到达时间段与标的到达时间段之间进行比较,如果测得的到达时间段不大于标的到达时间段,即该到达时间段等于或小于标的到达时间段(S87处的“是”),则程序进到步骤S89。在S89,最上游端(引纬侧附近)副喷嘴组G1的副喷嘴16的喷气终止时间被稍微提前了△t1,以便避免空气压力的无用消耗。如果测得的到达时间段大于标的到达时间段,则说明不能缩短组G2的副喷嘴16的喷气时间,因此程序进入步骤S88,在此,组G2的副喷嘴的喷气终止时间被恢复到其变化之前或被提前之前的状态。在设定了该恢复了的副喷嘴的喷气终止时间的情况下,所有喷嘴的喷气终止时间被最后确定下来。
在步骤S90,根据测得最上游组G1的副喷嘴16的终止时间提前了△t1,对测得到达时间段和标的到达时间段进行比较。如果测得的到达时间期不仅大于标的到达时间段,即测得的到达时间段小于或等于标的到达时间段(S90处的“是”),则意味着能够缩短所有副喷嘴16的喷气时间,因此程序进到步骤S77,以执行以下的控制从最下游的副喷嘴组G5到最上游的副喷嘴组G1依次重复地进行测量和判断,其中在最下游副喷嘴组G5和最上游副喷嘴组G1之间,依次重复缩短副喷嘴的喷气时间的控制,直到副喷嘴组的副喷嘴的被延迟了的喷气停止时间被恢复到其被改变之前的状态,在这个时候,所测量的到达时间段已经大于标的到达时间段。
如果在步骤S90判断到测得的最上游组G1的副喷嘴16的到达时间段大于标的到达时间段,(或S90处的“否”),即意味着不能缩短最上游副喷嘴组G1的副喷嘴16的喷气时间,因此程序进入步骤S91,在91,喷气时间被恢复到其改变之前或提前之前的状态,在设定了这个恢复了的副喷嘴喷气停止时间之前,所有副喷嘴16的喷气停止时间被最终确定下来。
在此,将讨论调整设定主喷嘴1和各组副喷嘴16的喷气起始和终止时间,该调整设定是在图22(图5)的程序图的步骤S12完成的。控制主喷嘴1和各组副喷嘴的起始和终止时间的目的是为了自动地调节电磁阀19的开启和关闭的时间,以控制从各组副喷嘴喷气,使引纬到达时间段维持在一预定的值。换句话说,其目的是自动地控制主喷嘴1和副喷嘴16喷气的起始和终止时间,该时间以最小的空气能耗,确定了一个预定的被引纬到达的期限。
按照这个实施例,如图23所示,副喷嘴16按照从最下游的副喷嘴组G5到最上游的副喷嘴组G1的次序,其喷气时间依次分别以△t5至△t1的微小时间被缩短。在控制操作期间,按照从副喷嘴组G5到副喷嘴组G1的顺序,依次重复测量和判断,其中,当在副喷嘴组G1至G5中测得的到达时间段已经变得比标的到达时间长时,在特定的或被控制的副喷嘴组处的副喷嘴16的缩短喷气时间期的控制操作被重复,直到副喷嘴组的喷气终止时间被恢复到其改变之前的状态为止。因此,只是在相对于受控副喷嘴的上游侧对纬纱进行飞行调整(由于缩短了副喷嘴喷气时间段)。所以,所有副喷嘴的喷气时间段被以一个必要的最小调整量平稳地匀整。
可以理解,微小时间△t5至△t1可按如下设定在对副喷嘴组G5至G1的初级控制中,设定为△t5=△t4=△t3=△t2=△t1。在第二级控制或其后的控制中,参照第一级控制的缩短了的微小时间,设定为△t5≠△t4≠△t3≠△t2≠△t1。随着重复进行这些控制,该缩短了相应副喷嘴组的副喷嘴的喷气时间段以为各组副喷嘴设定最佳喷气量的时间量被减小。
如果最下游的副喷嘴组G5的时间△t5按图24那样突然增大(其中字符La指由纬纱到达传感器23检测到被引纬纱到达时间的位置点)),即使最下游的副喷嘴组G5处的喷嘴16的喷气终止时间被提前,所测得的到达时间段也变得比标的到达时间段长,其中,该到达时间(由纬纱到达传感器23检测)引致一个被延迟的到达时间△t(它较标的到达时间to滞后)。要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要求补偿在最下游副喷嘴组G5处的副喷嘴的迅速缩短的喷气时间期,因此不可能缩短副喷嘴组G4至G1处的副喷嘴的喷气时间。因此,可以理解,任何副喷嘴突然增大缩短喷气时间的程度是不可取的。
如图25所示,如果从最上游的副喷嘴组G1到最下游的副喷嘴组G5依次控制副喷嘴的喷气终止时间,那么,设完上游侧副喷嘴组的副喷嘴喷气终止时间就会影响到对下游侧副喷嘴组的副喷嘴的喷气终止时间的设定。例如,如果按照由相应虚线所示的对副喷嘴组G1至G4的喷气终止时间进行控制,则需要推迟最小游副喷嘴组G5的喷气时间,以防止被引纬纱的到达时间被延迟,从而取得较标的到达时间to滞后的被延迟的到达时间△t。因此可以理解,依次从最上游的副喷嘴组G1到最下游的副喷嘴组G5来完成对副喷嘴喷气时间期的控制是不可取的。
如图26所示,如果所有副喷嘴组G1至G5的副喷嘴的喷气终止时间受到类似的控制,则实际的或测得的被引纬纱的到达时间就会按照上游侧副喷嘴组的副喷嘴的喷气时间段改变。因此,被引纬纱的到达时间被滞后,以取得一个滞后的时间△t(它较标的到达时间to滞后)。可以理解,如果同时控制所有副喷嘴组G1至G5,不能判断是否任何一个副喷嘴组都对被引纬纱的到达滞后有影响。因此,同时控制所有的副喷嘴组G1至G5被视为不可取的。
从上面可以理解到,根据第六实施例的流体喷射织机,副喷嘴的喷气时间,以按照从下游侧副喷嘴组到上游副喷嘴组的顺序依次设定,因此,可以获得与被引纬纱头端位置相吻合的适当的喷气时间,从而省略了无用的喷气时间期,同时可以平稳地设置一个最佳的引纬条件。
权利要求
1.一种操作一流体喷射织机的方法,该织机包括一喷嘴,在通过该喷嘴的喷射流体的作用下,该喷嘴将一纬纱引入经纱梭口,以完成一次引纬,所述的方法依次包括下列所列步骤当调整所述喷嘴流压力时检测被引纬纱退绕时间段的数据;根据所述数据计算所述喷嘴的特性;根据所述喷嘴特性,设定引纬条件,纬纱在该引纬条件下引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嘴为一主喷嘴,纬纱通过该喷嘴被投射,从而开始进行引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纬条件的控制步骤包括,设定至少一个所述主喷嘴的喷气压力和至少一个所述主喷嘴的喷气时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织机包括一个纬纱测量与存储装置,该装置具有一个构件,要被引的纬纱绕在上面以在纬纱被引入经纱梭口之前形成许多圈纬纱。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检测步骤包括检测一个在这个被检测的时间上所绕纬纱的相应圈数被退绕的时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特性的计算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的退绕时间段计算供纬速度,并确定所述供纬速度与主喷嘴喷气压的关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引纬条件的设定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的供纬速度与所述气压的所述确定关系,设定要从所述喷嘴喷出的压力,使该设定的压力适合于有效地完成引纬。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退绕时间段的数据检测步骤,该步骤是在织机操作期间进行的,在织机操作中,当更换经轴时,当以织机调整操作的低速转动织机主轴时,将纬纱从所述的喷嘴引入经纱梭口,该低速度较正常织造操作时的速度低。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纬条件设定步骤包括,根据含有一经验比值的方程,设定要通过所述喷嘴的流体压力,并按照所述喷嘴特性设定所述的经验比值。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特性的计算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的退绕时间段计算供纬速度,并确定所述纬纱速度与将要从所述喷嘴喷出的液体的压力之间的关系。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验比例的设定步骤包括存储与要从所述喷嘴中引出的纬纱种类有关的经验比值,并在存储所述的经验比值之后,在开始织机操作的,输出与纬纱种类有关的经验比值。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织机包括一系列的副喷嘴,它以沿被引纬纱的通道对齐,每个副喷嘴都用来喷射流体,以推动从所述主喷嘴投射的纬纱,以便完成引纬。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纬条件的设定步骤包括,按照从位于下游侧的副喷嘴到位于上游侧的副喷嘴的顺序,设定每个副喷嘴的流体喷射时间,所述的流体喷射时间是流体从所述副喷嘴喷出的时刻。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喷射时间的设定步骤包括,以所述的顺序设定各喷嘴喷流的终止时间,所述的喷流的终止时间是终止从所述副喷嘴喷流的时间。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体喷射时间的设定步骤包括按照被引纬纱的到达时间段,设定所述的流体喷射时间。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一安装在织机上的微计算机,完成至少部分所述退绕时间段的数据检测步骤,所述喷嘴特性计算步骤和所述引纬条件设定步骤。
17.一种流体喷射织机,具有一个喷嘴,用于在通过的流体喷射的作用下,将纬纱引到经纱梭口,从而完成一次引纬;用于当调整由所述喷嘴喷射流体的压时检测被引纬纱退绕时间段数据的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数据计算所述喷嘴特性的装置;以及用于按照所述喷嘴特性设定引纬条件的装置,在该引纬条件下,纬纱被投射。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流体喷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为主喷嘴,纬纱通过该喷嘴被投射,以便开始引纬。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流体喷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纬条件设定装置包括用于设定至少一个所述主喷嘴的喷气压力和至少一个所述主喷嘴喷气时间的装置。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流体喷射织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具有一纬纱测量和储存装置,该装置有一个构件,在纬纱引入经纱梭口之前,将要被引的纬纱在该构件上,以形成许多圈纬纱。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流体喷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检测时间的装置,在检测时,退绕所绕纬纱的相应圈数。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流体喷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特性计算装置包括用于按照所述退绕时间段计算供纬速度的装置,和用于确定所述供纬速度和喷嘴喷气压力之间关系的装置。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流体喷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纬条件设定装置包括按照所述供纬速度和所述空气压力之间已确定的关系设定将要通过所述喷嘴喷出的空气的压力,所述的空气压力适用于有效地完成引纬。
24.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流体喷射织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具有在织机操作时检测退绕时间段数据的装置,在织机操作时,当更换经轴的时候,织机主轴在织机调整操作中以低速转动,在这种情况下纬纱被从所述的喷嘴引入到经纱的梭口。
25.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流体喷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纬条件设定装置包括按照一含有一经验比值的计算方程设定要从所述喷嘴喷出的流体压力的装置,以及包括按照所述喷嘴特性设定所述的经验比例的装置。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流体喷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特性计算装置包括用来按照所述退绕时间段计算供纬速度的装置,以及包括用来确定所述供纬速度和要从所述喷嘴喷出流体压力之间关系的装置。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流体喷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经验比值设定装置包括用来存储与要从所述喷嘴投射的纬纱种类有关的所述经验比值,以及包括在存储所述经验比值之后,在开始织操作时用于输出所述与纬纱种类有关的经验比值的装置。
28.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流体喷射织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具有一系列副喷嘴,这些副喷嘴沿被引纬纱的通道对齐,每个副喷嘴都用来喷嘴流体,以推动从主喷嘴投射的纬纱,以此完成引纬。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流体喷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纬条件设定装置包括按照从位于一个下游侧的所述副喷嘴到位于一个上游侧的所述副喷嘴的顺序设定各副喷嘴流体喷射时间的装置,所述流体喷射时间是流体从所述副喷嘴喷射的时刻。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流体喷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喷射时间设定装置包括按照所述的顺序设定每个副喷嘴的流体喷射终止时间的装置,所述流体喷射终止时间是指从所述副喷嘴喷射流体被终止的时刻。
3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流体喷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喷射时间设定装置包括按照被引纬纱的到达时间期来设定所述流体喷射时间的装置。
3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流体喷射织机,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一部分所述的退绕时间段数据检测装置,所说的喷嘴特性计算装置和所述的引纬条件设定装置构成了一微计算机。
全文摘要
一种喷气织机,装有一主喷嘴和一系列副喷嘴,这些喷嘴喷出高压空气来完成引纬。引纬是在包括压力以及主喷嘴和副喷嘴的喷气时间的引纬条件下进行的。在一微计算机的作用下,设定控制引纬条件按如下完成首先,当调整主喷嘴喷气压时检测被引纬退绕时间段的数据,然后根据测得的退绕时间段的数据计算主喷嘴的引纬特性,最后,按照喷嘴特性设定引纬条件,因此缩短了正常织造操作前的时间。
文档编号D03D47/30GK1069302SQ92109330
公开日1993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1992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1991年9月20日
发明者纲岛芳博, 荒光弘, 郡山正幸 申请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