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股捻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139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合股捻纺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合股捻纺机,尤指一种可在同一机台上的一次加工过程中直接将原料纱纤束筒加工成为双股合捻的成品筒纱的合股捻纺机。
目前,国内将单纱捻纺或多股纱线捻合的捻纺加工业主要依靠倍捻装置、环锭捻纱机、和直接并纱机等多台机械才能完成,占地多;生产工艺繁琐、程序多、费力费时,且产品质量不高。近年来欧美、日本等国开发出全自动化和高速化的新捻纺机,解决了部份难题,但其尚存在机台庞大、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维修难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在同一机台上一次捻纺加工中直接将原料纱纤束筒加工成双股合捻的成品筒纱的合股捻纺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合股捻纺机由具有动力马达的机台、加捻部件、导纱部件和定形收纱部件所组成加捻部件底部设有可转动的碟形纺捻盘的上原料筒座和固定的下原料筒座;导纱部件由二出纱张力调整部件和一有侦测探针的导纱钩组成;定形收纱部件由纱线牵伸调整部件、开沟滚筒和卷纱架所组成;动力马达传动捻纺盘旋转,使经出纱张力调整部件导出的二原料纱线在导纱钩处相互旋绕加捻,合股纱线绕经牵伸调整轮定形,利用开沟滚筒将合股加捻线导卷在品筒纱卷上。加捻部件的上原料部件的上原料筒座与下设的碟形纺捻盘间有滚珠轴承,且上原料筒盘座的周缘边有一永久磁铁,并在机台架上也设一与之相对应的永久磁铁。碟形纺捻盘的下方伸设一中空转轴,在中空转轴上周缘开一通孔。导纱部件的出纱张力调整器是由下导纱圈、轻张力调整夹、导轮、重张力调整夹和上导纱圈所组成;轻、重张力调整夹由弹簧和二片表面光滑的锣钹状夹片相互夹紧构成,通过螺帽调整夹合压力大小,控制通过二夹片间的纱线产生摩擦尼阻力大小,改变纱线的出纱张力。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可在同一机台上一次捻纺加工中直接将原料纱纤束筒加工成为双股合捻的成品筒纱,而大幅度简化捻纺加工程序、节省大量人力和工时,彻底消除人为操作技术因素,提高了产品质量;此外,可适应现化少量多样化的生产需要;收纱平整。
下面通过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捻部件1、2位置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张力调整器的调整夹42、44侧剖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纱线牵伸调整部件的牵伸调整轮63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纱线牵伸调整轮的侧视图。
图6是纱线与牵伸调整轮小张力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7、8是纱线与牵伸调整轮大张力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中1上原料筒盘座,2下原料筒盘座,3护壳,4出纱张力调整器,5导纱钩,5纱线牵伸调整部件6、7开沟滚筒,8卷纱架,9机台,11捻纺盘,12滚珠轴承,91、13永久磁铁,14中空转轴,15通孔,31顶罩,32开口,41下导纱圈,42轻张力调整夹,43、61导轮,44重张力调整夹,45上导纱圈,51侦测探针,61、62转向导轮,63牵伸调整轮,71导槽,81成品筒纱,92动力马达,93皮带,421弹簧,422锣钹状夹片、423螺帽,A、B原料纱线,C合股纱线。
参见附
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有加捻部件、导纱部件、定形收纱部件和机台;加捻部件有一上原料筒盘座1和一下原料筒盘座2;下原料筒盘座2装在机台9的底部,且在上原料筒盘座1的正下方,整体为一不可转动的固定座。在上原料筒盘座1的下面有一碟形纺捻盘11,并在二构件之间设有滚珠轴承12(图2),使两者之间可顺畅相对旋转;在上原料筒盘座1的周边设一永外磁铁13,并在机台架也固设一与之相对应的永久磁铁91。碟形纺捻盘11的下方伸设一中空转轴14,在中空转轴14上周缘开有一通孔15。在上、下原料筒盘座1、2均罩有护壳3,护壳上部为一可掀盖的顶罩31,在其上设开口32。
导纱部件由固设在护壳3上的二组出纱张力调整器4和一组有侦测探针的导纱钩5所构成,在护壳顶罩31安装一出纱张力调整器4,它是由一下导纱圈41、一轻张力调整夹42、一导纱轮43、一重张力调整夹44和一上导纱圈45所组成(图3),张力调整夹42、44是利用一弹簧421将二片表面光滑的锣钹状夹片422相互夹紧构成,通过一螺帽423调整夹合压力大小。
定形收纱部件包括一组纱线、牵伸调整部件6、开沟滚筒7和卷纱架8;纱线牵伸调整部件6由二转向导轮61、62和一牵伸调整轮63所构成;牵伸调整轮63(图4)由一对弧形垂直叶板的轮盘互相交错啮合串置在一轴销上。
纱线行进路径如下上原料筒盘座1的原料纱线A绕径出纱张力调整器4从护壳顶罩31的导纱圈45穿出;而下原料筒盘座2的原料纱线B也绕经出纱张力调整器4由护壳顶罩31的导纱圈45穿出,再被导入碟形纺捻盘11下方的中空转轴14,并由中空转轴上导孔15穿出,使二原料纱线A、B交会合股在导纱钩5处,合股纱线C穿过导纱钩5和侦测探针51后,经过导轮61而绕行在牵伸调整轮63之后,纱线C再经过一转向导轮62而延引至开沟滚筒7,借开沟滚筒7上的导槽71而依序将纱线C导引缠绕在卷纱架8的成品钞筒81上。
运行时,动力马达92使捻纺盘11及其下方中空转轴14作高速旋转,而上原料筒盘座1借永久磁铁13、91两者间超距力的牵引作用,使整体上原料筒盘1不随捻纺盘11旋转而转动。
下原料筒盘座2的原料纱线B因穿经中空转轴的通孔15而随捻纺盘11而绕转,使原料纱线A、B在导线钩5处相互旋绕加捻;利用出纱张力调整器的重张力调整夹44施予较重的夹紧力使纱线受夹后,其前后端的捻转度即无法互为传递或反馈,且原料纱原有的捻转度反馈传至导轮43处,但因料纱受一定的张力而附着在导轮43上,且其接触角约为270度,所以此一反馈的捻转度无法导回至轻张力调整夹42及下导纱圈41的原料处,所以,可从上导纱圈45处得到一非常稳定的纱线张力强度,原料纤束出纱也非常顺畅,不再扭结、跳动及缠绕或扯断。
牵伸调整轮63以皮带93与动力马达92连动,并以一定速比拉引合股纱线C的加工进料速度,当合股纱线C绕经牵伸整轮63的同时,牵伸调整轮63转速控制;而当合股纱线C绕经牵伸调整轮63的同时,牵伸调整轮63将对合股纱线C施予适度的拉伸张力,使加捻的合股纱线C定形成较平整的状态,并有助于适度调整收纱卷筒的缠绕坚实度;纱线牵伸调整部件6对合股纱线C所施予的拉伸张力大小,视二转向导轮61、62使合股纱线C绕行在牵伸调整轮63的角度α而定(图5),当绕行角度α越大时合般纱线C所受的拉伸张力越大,其平整定型的效果更佳。
收纱时,因牵伸调整轮63对合般加捻纱线C受一定的拉伸张力,故合股加捻纱线C被缠绕收卷到成品简纱81时能保持一定的缠绕坚实度;且成品筒线卷81装在卷纱架8上,能借本身的重量与开沟滚筒7摩擦传动,即品筒纱卷81与摩擦滚筒7的切线速比相同,利用开沟滚筒7上的导槽71作用,在施转时将合股加捻纱线C均匀导卷在品筒纱卷81。
在加捻操作中,当导纱钩5上的侦测开关在侦知发生纱线断线时,即自动停机,可避免空转浪费电力,而当断线欲重接时,控制盘有一手动接线按钮,按压此钮可将断线后未加捻的线段重新加捻,然后再予接头,确保成品品质一致。
权利要求1.一种合股捻纺机,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具有动力马达的机台、加捻部件、导纱部件和定形收纱部件所组成a、加捻部件底部设有可转动的碟形纺捻盘的上原料筒盘座和固定的下原料筒盘座;b、导纱部件由二出纱张力调整部件和一有侦测探针的导纱钩构成;c、定形收纱部件由纱线牵伸调整部件、开沟滚筒和卷纱架所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股捻纺机,其特征是加捻部件的上原料部件的上原料筒座与下设的碟形纺捻盘间有滚珠轴承,且上原料筒盘座的周缘边有一永久磁铁,并在机台架上也设一与之相对应的永久磁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股捻纺机,其特征是碟形纺捻盘的下方伸设一中空转轴,在中空转轴上周缘开一通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股捻纺机,其特征是导纱部件的出纱张力调整器是由下导纱圈、轻张力调整夹、导轮、重张力调整夹和上导纱圈所组成;轻、重张力调整夹由弹簧和二片表面光滑的锣钹状夹片相互夹紧构成,通过螺帽调整夹合压力大小。
专利摘要合股捻纺机,它由机台、加捻部件、导纱部件、定形、收纱部件所组成;机台有动力马达,加捻部件有上、下原料筒座;导纱部件含有出纱张力调整器和侦测探针时导纱钩;收纱部件有纱线牵伸调整部件、开沟滚筒和卷纱架;通过马达传动加捻部件的捻纺盘旋转,使经出纱张力调整部件导出的二原料纱线在导纱钩处相互旋绕加捻,合股纱线绕经牵伸调整轮而平整定型,再利用开沟滚筒将合股加捻纱线导卷,在成品筒纱卷上,可直接将原料纱筒加工成并股捻成纱筒。
文档编号D01H1/00GK2233933SQ9520728
公开日1996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1995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1995年4月13日
发明者吴启瑜 申请人:吴启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