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编机的提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1767032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经编机的提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经编机上的提花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能用直线脉冲电机分别地对设在保持部件上的导引针片进行位置控制的提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现有经编机的提花作业,是通过用链条滚筒或电子提花装置等的花筘垫纱机构把安装着导引针片的花筘在花筘的针列方向垫纱而进行的。由于装在一排花筘上的全部导引针片只能得到同一垫纱量,所以花纹的效果因花筘数目的多少而不同,花筘的数目越多效果越好。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人在日本专利公报特愿平6-200750(PCT/JP95/00032)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提花装置。该提花装置中,把导引针片分别地作为移动体的一部分而设置在相当于花筘的固定导引通道上,并能在该导引通道上分别地移动。
但是,这种提花装置中,虽然使用了直线脉冲电机,通过控制设有导引针片的移动子的移动而进行提花作业,但仍然存在下列几点需改进的地方。
①当保持部件的数目增加时,必须使直线脉冲电机更加薄型化,以对应保持部件的增加。
②直线脉冲电机的定子与移动子之间产生的大吸引力是轴承寿命缩短的原因,所以,必须要解决该大吸引力的问题。
③在定位控制中,必须采取防止失调等误动作的措施及对付停电、外力干扰的措施。
④保持部件的个数和移动子个数的增加,造成经编机安装上的困难,因此,必须改进连接在移动子上的连接电缆的配线方法,实现移动子的更大自由移动范围。
⑤保持部件的个数和移动子个数的增加,造成实际安装上的困难,必须考虑使组装、调节方法简单的对策。
⑥必须采取修正各种间距误差的对策,这些间距误差是安装在保持部件上的定子的极的间距加工精度误差、织针的间距加工精度误差以及因环境温度变化和保持部件膨胀系数的不同而产生的间距误差。
⑦由于保持部件的花筘配置成多层,在使用方面,应采取使里面的各移动子的导引针片易于更换以及易于对准织针位置的对策。
⑧因实际安装的移动子的个数增加,必须确保各移动子的自由移动范围,与经编机的高速旋转同步地进行高速定位,并需要能经济地实现上述③~⑦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经编机上的提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的揭示〕本发明的经编机的提花装置,在作为导引通道的保持部件上组装着直线脉冲电机的定子,在同一通道上以任意间隔设有若干个移动子,将该移动子的一部分构成为导引针片,或者在该移动子上安装导引杆,使该移动子的极与定子的两侧的极相对配置。
这样,在定子与移动子之间产生的吸引力相抵,其结果,轴承部的负担减小,因此,可将移动子的极的厚度减少约1/2而不会降低移动子的推力。因此,通过减薄直线脉冲电机的厚度,可对应于保持部件的个数增加。
本发明的上述提花装置中,为了使与定子两侧的极相对的移动子内的二个励磁磁铁的磁路成为同一方向,把移动子的极的绕组即移动子驱动线圈、励磁磁铁的NS方向和定子的齿形极组合在一起。
这样,可减少磁通的泄漏,并且,由于二个励磁磁铁及线圈励磁产生的磁通通过相互的极,谋求推力均匀,能实现稳定的导引针片的定位。
另外,本发明的经编机的提花装置,在作为导引通道的保持部件上组装着直线脉冲电机的定子,在同一通道上以任意间隔设有若干个移动子,将该移动子的一部分构成为导引针片,或者在该移动子上安装导引杆,通过采用下述的控制方法可解决以上的课题。
本发明提花装置的第1个控制方法,是在上述同样经编机的提花装置中,与定子的极和移动子的极相关地设置位置传感器,用位置传感器确认移动子的极已相对于定位指令以1脉冲单位作了移动后,产生下一个定位脉冲,控制直线电机的加减速。
由此,移动子的定位情报作为定位控制指令的移动条件合乎逻辑地装入,保证移动子的移动按照指令值进行,可进行准确的定位控制。这时,当把每一个移距(ゲ-ジ)的脉冲数设定为若干个脉冲来进行控制时,能容易进行位置修正,可保证正确的位置控制。
本发明提花装置的第2个控制方法,是在上述同样的经编机提花装置中,与配置在保持部件上的定子的极的间距吻合地设置已调节宽度的绝对位置检测机构,控制该位置检测机构输出的位置检测值和移动子驱动线圈励磁的关系。
这样,由于可经常检测移动子的位置,移动子按照位置控制指令移动,即使在停电后的重新动作时,通过进行原点回复动作,不必返回基准位置,即使有电气的干扰、因纹纱的张力或供纱方法的不同而引起的外力干扰,也不会产生失调。
本发明提花装置的第3个控制方法,是在上述同样的经编机提花装置中,根据位置检测值求出移动子驱动线圈的电流控制及励磁切换时时,进行最适当的定位加减速控制,以进行移动子的定位控制。这样,可用短时间保证确实的定位,并实现停止在正确位置,可防止失调。
本发明提花装置的第4个控制方法,是在上述同样经编机的提花装置中,采用非接触方式或接触方式,用无线控制自由地进行移动子的定位控制。上述非接触方式是利用移动子的接收线圈和设在保持部件上的感应线圈的磁性结合,上述接触方式是在保持部件的局部设通电部分,使汇电环与该通电部分接触而供给信号和电力。为样,可实现装置的小型化、轻量化、高推力,可实现高速化。
本发明提花装置的第5个控制方法,是在上述同样的经编机提花装置中,在移动子上装设微机或逻辑电路,减少向用于位置修正等的感应线圈传送的控制信号量,进行移动子的控制。
这种情况下,即使由感应线传递的情报量增加、移动子定位控制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增大,由于由装在移动子上的微机或逻辑电路对每个移动子分别进行定位控制,所以不受控制信号信息量的限制,可大大减轻移动子定位控制计算机的负担,能对应于高速旋转,可高速地进行正确的定位控制,更具有实用价值。
〔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适用本发明提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经编机示意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提花装置中的、包括导引针片的保持部件的断面图,在该保持部件的表里侧配置着二组定子的极。
图3是图1所示提花装置中的、安装着直线脉冲电机和磁致式传感器的实施例的局部剖切立体图,上述直线脉冲电机为将移动子的极从两侧与定子的极相对地配置,磁致式传感器用于移动子的位置检则。
图4是图1所示提花装置中的、表示直线脉冲电机的移动子的极与定子的极的相关构造的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提花装置中的、用直线脉冲电机控制进行提花装置控制的构造之一例的框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提花装置中的、检测移动子极位置的磁致式绝对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和定子的极位置的信号波形图。
图7是图1所示提花装置中的直线脉冲电机的位置控制参数关系图。
图8是从图3所示实施例中取消了连接电缆的提花装置实施例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9是在图8所示的提花装置中,用非接触方式进行电力供给和控制信号传递的实施例装置的控制结构框图。
图10是在图8所示的提花装置中,表示感应线圈及接收线圈和移动子的控制结构之一例的框图。
图11是在图8的提花装置中,表示移动子的电力振荡部信号之一例的信号波形图。
图12是把移动子的极与定子的一侧的极相对配置的实施例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13表示由装设在移动子上的微机进行定位控制的结构框图。
图14是表示前图实施例提花装置中的、移动子电力供给振荡部信号之一例的信号波形图。
图15是由控制信号感应线圈发送的控制信号数据排列之一例的说明图。
图16是把电力供给感应线圈和控制信号感应线圈做成为2个系统的实施例的控制结构之一例的框图。
图17是在每个保持部件的移动子上安装导引杆的实施例,表示该保持部件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式〕下面,参照


本发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提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之一实施例的经编机的示意立体图。1是作为机架一部分的横梁,2是吊设固定在横梁1上的吊架,按所规定的间隔距离设置若干个。3是组装着直线脉冲电机定子的保持部件,呈沿编机宽度方向延伸的杆状,在吊架2上并排固定着所需的片数。4是在保持部件3上直线地往复移动的移动子,在该移动子4上分别安装着导引针片5(5a-1、5a-2、5a-3)。在至少一部分构成为直线脉冲电机定子的保持部件3上,通常在编机宽度方向安装着数个~十几个能按照提花程序控制的移动子4。
6是控制部,公知的控制设备、即位置控制电路、直线脉冲电机驱动电路、位置检测电路及带存储装置的提花计算机设在该控制部6内。这些构造是公知的,故其说明从略。直线脉冲电机的位置控制方法是本发明的重要部分,将参照图4、图5、图6和图7在后文中详细说明。
在各保持部件3的一端,保持着信号电缆7,该信号电缆7作为向各移动子4传递信号的机构之一。8是织针;9是针槽板;10、11是用于驱动针槽板9的控制杆和臂,安装在支承轴12上。针槽板9与织针8一起沿箭头A方向摆动。织针8除了可采用公知的复合针、舌针、钩针等以外,也可采用任何形式的具有相同功能的织针。
下面,说明包括组装在保持部件3上的直线脉冲电机的定子、移动子的驱动部分的构造。
图2是在保持部件3的两面装着移动子4的实施例的纵断面图,该保持部件3与保持具13成一体。图3是图2中单面部分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图中,18是在上下两侧形成齿形极的定子,沿编织宽度全长设在保持部件3上。移动子4可在保持部件3的编织宽度范围内移动。通常,在保持部件3上安装着数个~十几个移动子4(4-1、4-2,…4-n)。14是移动子轴承,移动子4和安装在该移动子4上的导引针片5支承在该轴承14上。
直线脉冲电机的移动子4的构造如下。图中的15(15a、15b)是励磁磁铁(磁铁),16(16a-1、16a-2、16b-1、16b-2)是移动子的极,17(17a-1、17a-2、17b-1、17b-2)是移动子驱动线圈(绕组)。为了使在移动子的极16与定子18的极之间产生的大吸引力相互抵消,把移动子的极16a-1、16a-2和移动子驱动线圈17a-1、17a-2以及移动子的极16b-1、16b-2和移动子驱动线圈17b-1、17b-2相对于定子18的极相对配置。这样,移动子轴承14的负荷减少,两极间的间隙也减小,因此可减小供给移动子驱动线圈17的励磁电流,可确保推力又抑制发热,实现轴承的小型化和延长轴承寿命。另外,由于移动子驱动线圈17和移动子电极16的小型化,使整个移动子4的厚度减薄。
19是磁致式绝对传感器测管,沿保持部件3的编织宽度全长设置。20是位置检测用的检测磁铁,在各移动子4(4-1、4-2…4-n)上各装有一个(见图5)。磁致式绝对传感器测管19通过检测保持部件3上的移动子4的检测磁铁20的位置,便可检测出各移动子4的位置,作为位置控制的数据。7a是连接设在控制装置上的直线脉冲电机驱动电路与移动子4的移动子驱动线圈17的信号电缆,该信号电缆是柔性的,以便移动子4具有自由移动的范围。关于不设置该信号电缆的实施例将在后文中描述。
图4是本发明提花装置中所采用的直线脉冲电机的移动子的极和定子的极的相关结构图,其基本结构是公知的,故省略其详细的基本动作的说明,仅就本发明有关的部分说明其动作原理。
把二组移动子的极16和移动子驱动线圈17组合配置在定子18的极的两侧,把定子18的齿形极作成为上下反相的,把励磁磁铁15a、15b的N、S极方向也做成上下反方向的,通过上述的构造可解决一些问题。
下面具体说明其作用。由于做成为能使在上下极间产生的吸引力相抵的构造,所以移动子轴承14的负荷大大减轻,如图2、图3的说明中所述,这是本发明装置中采用的直线脉冲电机所要解决的最大课题。由于解决了吸引力的问题,可使极间的间隙尽量减小,从而可加大推力。如前所述,在现有装置中,在靠近励磁磁铁15a、15b内侧的极与外侧的极之间,产生磁路阻抗及由泄漏磁通的差引起的磁通密度差,在内侧的极和外侧的极之间产生推力的差异。而本发明中,把上下二组直线脉冲电机的构造做成为内侧的极和外侧的极的组合,把定子18的齿形极做成为上下反相(相互不同),把励磁磁铁15a、15b的N、S极也做成为上下相反的方向,可解决此课题。
另外,把A相用的上下移动了驱动线圈17a-1、17b-1同相地连接,也把B相用的上下移动子驱动线圈17a-2、17b-2同相地连接,把图4所示移动子的极的编号这样组合即,当上侧为外侧时,下侧成为内侧;当上侧为内侧时,下侧为外侧。这样,可以使推力的差异最小,提高位置控制性能。
由励磁磁铁15a、15b及移动子驱动线圈17a-1、17b-1的励磁而产生的磁通的通路φ如图4中虚线所示,必定通过上侧励磁磁石15a和下侧励磁磁铁15b,从而可得到高效率的推力。另外,对移动子驱动线圈17a-1、17b-2励磁时,也因同样的原因而能得到高效率的推力。
本实施例中,定子18的极的间距pd为导引针片的隔距(1/8英寸=1.411mm)的4倍。在图4的构造中,如所周知,1相励磁或2相励磁时,1脉冲为1.411mm的移动量。1~2相励磁方法时,1脉冲为0.705的移动量。本实施例中,为了进行1.411mm间距的位置控制,采用了1相励磁和1~2相励磁并用的方式。关于位置控制方法将参照图5、图6和图7在后文中描述。
下面,参照图5说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提花装置中的控制方法实例。
30是用于控制花纹的计算机,根据花边花纹结构预先制作花纹数据盘31,并读入花纹控制计算机30的内部存储装置,存在花纹控制计算机30内。该花纹数据由各保持部件的移动子位置控制计算机23分解在每个保持部件上,由花纹数据信号S8a传送,存储在移动子位置控制计算机23的存储装置内。在编织机动作时,各个周期信号S5、S6从设在编织机主轴24上的负重叠开始信号用的非接触式传感器25和非接触式传感器25用的盘26、以及重叠开始信号用的非接触式传感器27和非接触式传感器27用的盘28被送到移动子位置控制计算机23。
4-1、4-2、…4-n是花纹导引针片用的移动子,该移动子配置在保持部件3上,移动子内藏有直线脉冲电机,由移动子驱动线圈的励磁被控制位置。20-1、20-2…20-n是移动子的位置检测传感器用的磁铁,19是移动子位置检测用的磁致式绝对传感器测管,19a是传感器放大器,19b是计数传感器放大器19a输出信号S1的各个移动子的位置检测电路,21-1、21-2,…21-3是脉冲电机驱动电路,把直线脉冲电机的移动子驱动线圈励磁信号S4-1、S4-2,…S4-n送到各移动子4-1、4-2,4-n,进行定位。
移动子定位控制用计算机23产生存储着的各移动子4-2、4-2,…4-n的花纹数据位置情报及移动子位置检测信号S2和与编织机主轴的周期信号S5、S6同步的移动子4-1、4-2、4-n的定位指令S3-1、S3-2,…S3-n,根据从脉冲电机驱动电路21-1、21-2,…21-n送来的信号,附属于移动子4-1、4-2,…4-n的各导引针片5a-1、5a-2,…5a-n按照花纹数据被控制位置。
另外,作为公知的脉冲电机的位置控制方法,有防止因减速、延慢的脉冲引起上升时的失调和保证向目标位置定位的方法。但是,即使该减速、延慢方式加大安全系数,对于负荷的变动、外力干扰也不能100%地保证。
在本实施例中是用最短的时间确实地进行定位。下面参照图6、图7详细说明其控制方法。
图6表示磁致式绝对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与定子18的极的关系。本实施例中,定子18的极的间距相当于4倍移距,其定位位置为GA1、GA2、GA3、GA4。
本实施例中设有以从GA1到GA2的1移距移动量(1.411mm)的1/8单位进行位置检测的位置检测电路。为了使磁致式绝对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与定子18的极的间距一致,进行不调节保持部件3编织宽度范围的定位,其结果得到图6所示的关系。
位置检测值是二进制数,为S2-0(2°)、S2-1(21)、S2-2(22)、S2-3(23)……,S2-4以上省略了。但用16位(比特)的值检测。因此,作为引导地址,S2-3(23)的单位成为导引针片(移动子)的引导地址检测值。以下的3位S2-0、S2-1、S2-2成为直线脉冲电机的定位控制必需的移动情报。
图7表示直线脉冲电机的位置控制参数的关系。PC是移动子4的位置检测值,S2是直线脉冲电机的移动子驱动线圈17的励磁信号,i0、i1、i2、i3、i4、i5、i6、i7是移动子驱动线圈17的励磁电流参数。Δp0、Δp1表示直线脉冲电机的1脉冲移动量。Δp0为1~2相励磁的移动量,Δp1为1相励磁的移动量,横轴Sn为位置检测采样次数,本实施例中,采样周期为1.6msec。ts表示时间(msec)。Δf表示移动子4的速度,表示在1个采样周期的检测值的变化移动量。d0、d1、d2是表示距定位目标值距离的控制参数。Δd是位置检测位置与直线脉冲电机的移动子驱动线圈励磁位置容许差的参数。Δd是很重要的防止失调参数,其检测值Δd≤12。因为当Δd>16时,如所周知那样,成为失调状态,所以,从安全系数着眼,在本实施例中使Δd≤12。
下面说明各参数和位置控制方法的实施例。
与编织机转数400rpm~450rpm同步的移动子的定位时间,负重叠定位时在50msec以内,重叠定位时在18msec以内,因保持部件的数量不同,容许量多少会有些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都必须保证在短时间内确实定位。
图7所示的垫纱表示12移距的移动量,定位由负重叠开始信号开始,先加足i7、i6的电流,充分发挥驱动电路的性能,使开始突进上升的上升时间最短。其加速方法是,当位置检测值接近与励磁位置的差Δd=4时,加上Δp1=8,使励磁位置移动。在该时刻Δd=12,等待移动子的检测位置接近Δd=4时再使励磁位置移动,这样依次地反复直到到达目标位置。该方法表示了符合移动子惯性的时常数的最短上升,该控制以位置检测采样的周期1.6msec进行。
下面说明用于停止在下一个目标值的控制参数和控制方法。如前所述,从直线脉冲电机的移动子驱动线圈励磁信号S2的位置到达目标位置的时刻起,停止控制开始。在S2到达目标时,由于Δd≤12,移动子位于距目标位置相隔1.5移距的位置处,求该时的移动速度Δf。按照根据Δf值预先设定的d0、d1、d2和i1、i2、i3的励磁电流,如下所述地进行图7所示的移动子驱动线圈的励磁控制。
首先,相对于目标值接近d2时位置时,使励磁位置仅返回Δp1,对目标值的1移距跟前励磁。把这时的励磁电流设为i3。即,起到用于停止在目标位置的制动闸的作用。接着,在接近d1的位置时,使励磁位置向目标位置仅靠近Δp0。这时的励磁电流i2。再在接近d0的位置时,使励磁位置仅前进Δp0,励磁位置成为定位目标,这时的励磁电流为i1。
在以上控制方法中,通过恰当地设定Δf和d0、d1、d2、i1、i2、i3的参数,可用最短时间停止在目标位置。i0是停止后的励磁电流,选择与停止维持转矩相称的电流值。
本实施例的方法,以位置检测的采样周期1.6msec间隔经常地控制移动子的位置检测位置和作为指令值的移动子驱动线圈的励磁位置,为了防止直线脉冲电机的最大问题,即防止失调,常时地进行控制,可用最短的时间进行定位。
如果移动子的构造相同,则只需一次把控制参数设定为适当的值便可适用于所有的移动子。
上述图4所示的直线脉冲电机的构造,能使推力的差异成为最小,可实现移动子的薄型化、轻量化和高推力,从而提高性能。
下面说明一个控制方法的实施例。该实施例是不采用连接电缆。而用非接触方式将电力和控制信号传递给配置在保持部件3上的花纹导引针片用移动子4-1、4-2、…4-n的各驱动线圈的控制方法。该方法中取消了连在移动子上的连接电缆,使移动范围更加自由,并解决了信号电缆的使用寿命、安装上的问题等课题,可实现更为自由的提花作业。
图8表示取消了连接电缆的一例提花装置,其构造中与图3共同之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其说明从略,仅就附加在上端部的部分进行说明。
由固定在保持部件3上的铁素体板40、与铁素体板40并列、沿长度方向固定的感应线圈34、与感应线圈34对应地设在移动子4上部的接收线圈35、整流电路36、驱动电路37、信号检测电路38组装成一个单元。
下面,参照图9、图10和图11说明采用上述装置的控制方法。与图5所示实施例中共同的控制方法,其说明从略。仅说明追加部分的控制方法。
由图9的移动子定位控制用计算机23发出的移动子4-1、4-2,…4-n的定位指令S3-1、S3-2,…S3-n,输入到信号转换电路32,转换为串行脉冲信号S10,输入到电力供给振荡部33。电力供给振荡部33把由移动子定位指令串行信号S10相对于振荡频率调制的电力信号S11输出,对设在保持部件3上的感应线圈34励磁。
移动子4-1、4-2,…4-n可得到由接收线圈35-1、35-1、…35-n与感应线圈34的磁性结合面产生的感应电力,同时可接收控制信号。
下面用图10说明移动子4-1、4-2,…4-n的控制方法。在接收线圈35上产生的感应电力S12输入到控制信号检测电路38和整流电路36,另外,控制信号S13和直流电压信号S14输入到直线脉冲电机驱动电路37,移动子驱动线圈17a-1、17a-2被控制信号S15、S16励磁。这样,与上述同样地,各移动子被控制定位。
图11表示由电力供给振荡部33的基本振荡信号CL和定位指令串行脉冲信号S10进行脉冲宽度调制后的电力信号S11的信号波形。
上述实施例中,对同时供给控制信号和电力的实施例作了说明,除此以外,如后所述,也考虑了把电力供给和输送控制信号形成为二个系统的方法。无论哪一种方法,在同一保持部件上配置的移动子个数越多,取消连接电缆的效果越大。虽然因附加了接收线圈35、接收线圈铁氧体芯39、控制信号检测电路38、整流电路36和直线脉冲电机驱动电路37而使移动子重量增加,但由于本发明权利要求1的提花装置的效果,可实现轻量化、薄形化和高推力等,实用价值高。
除了上述的非接触方式外,还可采用下述的接触方式,即,在保持部件的局部上设通电部分,使设在移动子上的汇电环与该通电部分接触,供给信号和电力。这种接触方式与上述用无线控制进行定位控制同样地可以实施。
图12表示的实施例中,配置在保持部件(图未示)上的移动子4的极与沿编织宽度方向设置的定子18的上下一侧(图中是上侧)的极相对。
该图中,15是励磁磁铁,16a-1、16a-2是移动子的极,17a-1、17a-2是移动子驱动线圈,在两极16a-1、16a-2的前后有移动用滚子41,该移动用滚子41载置在兼作导轨用的定子18上,可沿编织宽度方向移动。34是感应线圈,35是接收线圈,由于能得到由磁性结合产生的感应电力,由此供给所需的电力。这一点与图8所示实施例是相同的。
图12中,示出把微机或逻辑电路装在移动子4上,减少用于位置修正等的感应线圈34的控制信号,进行移动子4的控制。为此,图中示出在基板PB上附设了微机芯片。
即,上述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中,是把直线脉冲电机的1脉冲移动量设定为1移距间距(1.411mm)进行控制的情形,但是,为了解决定子的加工精度、织针的间距加工精度、间距误差的修正、定位的简单化、高速化等课题,最好把1脉冲移动量设定为1.411mm的几分之一、例如1/4的移动量,并采用1-2相励磁方式,以1脉冲0.176mm的单位进行移动子的位置修正和温度修正,选择进行各个引导位置修正的控制方法。
但是,1移距设定为若干个脉冲移动时,用感应线传递的情报量成为4倍,同时,移动子定位控制计算机23的处理能力也成为4倍以上。另外,感应线的运送波频率也成为4倍以上的高频率,在安装、处理能力方面,成本提高,较难以实现。
为此,可以把1移距移动的脉冲数设定为若干脉冲,例如在实施例中设定为4脉冲或8脉冲,并采用下述的控制方法。
第1,为了大幅度地减少控制信号感应线的运送情报量,把微机装在移动子4上,进行分别的定位控制。第2,作成电力供给感应线和控制信号感应线2个系统,不受控制信号的情报量的制约,可设定为与电力供给感应线的电感吻合的共振频率。
采用该控制方式能分散处理能力,大大减轻移动子定位控制计算机23的负荷。
图13表示一例在移动子上装载计算机进行控制的构造。
电力供给感应线圈34固定在保持部件上,接收线圈35与感应线圈34对应地设置着,控制信号感应线圈52固定在同一保持部件上,接收线圈53与控制信号感应线圈52对应地设置着。接收线圈35的输出信号S21输入到电力接收部55,控制用电源V5和脉冲电机驱动电路用的电源Vc从电力接收部55输出。对接收线圈53的输出信号S21进行整形、输出控制信号同步信号CL的控制信号接收线圈53的输出信号S22输入到控制信号接收部56,被整形为串行控制信号S23。
图14表示各信号的例子。串行控制信号S23相对于控制信号同步信号CL以0和1的组合列输出。信号CL、S23被输入到定位控制微机部57,微机57接收从花纹控制用、移动子定位控制计算机23送来的各移动子的定位所需情报,在定位控制微机部57展开为直线脉冲电机的励磁信号S24和电流信号S25并输入到脉冲电机驱动电路58,由A相励磁信号S15、B相励磁信号S16进行脉冲电机的定位。
图15表示由控制信号感应线圈52发出的串行控制信号S23的实施例。因串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方法是公知的,故其说明从略,在此仅说明信号内容。
图15的下栏所示的控制码是对移动子的控制命令,对所有的移动子是通用的。
控制码可分为控制数据的传送和控制开始指令两大类。下面简单说明控制码。
05H指令值传送、根据花纹数据向移动子传送定位移动量、方向、有无针前垫纱。每旋转一次进行一次传送。
01H执行负重叠定位开始、指令值传送的指令。是开始的同步信号。
02H执行重叠定位开始、指令值传送的指令。是开始的同步信号。
06H主要用于回复指令值传送、错误发生后的回复动作。指令应回复的移动量。
03H执行回复定位开始、按照回复指令值执行指令。
04H是宽度调节开始、进行绝对位置检测值和脉冲电机定子位置调节时的脉冲电机的励磁控制开始指令。各移动子的现在位置被更新。
07H传送修正值,把修正值传送给各移动子。修正原点偏移值,定位位置被修正。
08H进行控制数据的传送、控制参数的传送。
0FH~51H定位参数的传送、传送相对于移动脉冲的定位控制时间、电流值。
60H~62H移动现在位置传送、更新不进行绝对检测值传送的移动子内部数据。
如上所述,通过把微机装在移动子定位控制部,由于与多脉冲的对应、与位置修正功能和无码控制的对应、与多移动子的对应,所以能实现处理的分散化、可解决上述课题,并能与今后的多功能化对应。
图16是实施例控制结构的框图,该实施例中把电力供给感应线圈34和控制信号感应线圈52做成2个系统。
与图9相比,感应线圈34的励磁振荡部分为控制信号感应线圈励磁用振荡部51和电力供给感应线圈励磁用振荡部50,由移动子定位控制计算机23输出的控制信号S19输入到振荡部51,振荡部输出信号S20从振荡部51输出后供给到控制信号感应线圈52。同样地,控制信号S17输入到电力供给振荡部50,由ON、OFF信号输出的振荡部输出S18供给到电力供给部用感应线圈34。
微机位置控制基板PB-1,PB-2,……B-n装在各移动子4-1,4-2,…4-n上。设有装着移动子的保持部件部分的温度检测装置60和修正操作板61,将温度数据S30和修正操作信号S31输入到移动子定位控制计算机23,相对于上述移动子的修正功能进行由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位置修正,以及进行每个移动子产生的调节用、修正值的指令,实现最适宜条件的提花定位控制。
图17表示提花装置的一例,该提花装置中,如上所述那样,在移动且被定位控制的移动子上安装着带有若干导引针片的导引杆。
该实施例的基本构造与图3所示实施例相同,对相同的构造部分标注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其说明从略,仅说明不同的部分。在作为导向通道的保持部件3上装有直线脉冲电机的定子18,在上述通道上设有能分别在编织宽度方向上移动的若干移动子4(4-1、4-2、4-3,4-4…),各移动子4的极16a、16b与设在保持部件3上的定子18的两侧极相对。在任意的若干移动子4上,用螺丝71安装着带有若干导引针片5(5-1、5-2、5-3…)的导引杆70(70-1、70-2、70-3…)。导引针片5通过小螺丝72安装在导引杆70的所需位置上。
移动子4的数目根据导引杆70的长度、即编织机的宽度而定,但至少在靠近两端的二处应各设一个以保持导引杆70。可根据导引杆70的长度,相隔一定间隔地在几个部位设置用于保持导引杆70的移动子4。
如该实施例所示,将若干个导引杆70的安装位置在编织机前后方向错开并可分别由移动子移动时,可以容易且高速地控制各个导引杆70的变位。另外,由于在同一导引通道上设有可分别变位的若干个导引杆,所以,具有设置导引杆的空间,可容易地并列设置多个导引杆。
在图17中,是用信号电缆7连接在控制装置的直线脉冲电机驱动电路和移动子驱动线圈之间的,但在该实施例中,也可以如图9或图12所示那样取消信号电缆,可实施无线控制。这种情况下,要在移动子4的上部设置由感应线圈、接收线圈和电流回路、驱动电路、信号检测电路组装成的单元。另外,也可如图12所示那样,把移动子的极与定子的一侧极相对配置。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除了将1移距移动的脉冲数设定为1脉冲外,也可以设定为几个脉冲;另外,为了大幅度减少控制信号感应线的运送情报量,也可以把微机装在移动子上,分别地进行定位控制;也可以把电力供给感应线和控制信号感应线形成为两个系统。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根据本发明的经编机的提花装置,由于可不降低所用直线脉冲电机推力地减小移动子轴承的负担,能减小电机的厚度,所以,能增加保持部件的数目,该保持部件相当于现有经编机中的导纱筘,而且该保持部件的组装、与织针的位置对准等的调节也容易。
另外,由于磁铁的磁路成同一方向,所以可减少磁通的泄漏,使推力均匀,可进行稳定的导引针片定位。
根据本发明提花装置的第1控制方法,由于移动子的定位情报作为定位控制指令的移动条件组装入回路,所以,停电后的重新动作时也不需要返回基准位置,不会因外力干扰而失调,不产生误动作。另外,用参数控制励磁位置、励磁电流、励磁切换定时,可用短时间确保切实定位。
此外,由于取消了连接在移动子上的信号电缆,用无线控制进行移动子的定位控制,所以在制作花纹时移动子的运动范围不受限制,可更自由地在编织机上编织纹纱(起花纹的纱或丝),可编织现有织机织不出的新花纹式样的花边料。另外,装置小型轻量化,能实现高推力、高速化。
再者,通过把微机或逻辑电路装在移动子上,可减少向用于位置修正等感应线圈传送的控制信号量,这样,控制信号的情报量不受限制,可定位控制移动子,减轻移动子定位控制计算机的负担,更具有实用价值。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经编机提花装置及控制方法,可解决上述的①~⑧课题,利用直线脉冲电机,通过设有导引针片的移动子的移动控制,可容易地进行提花编织。
权利要求
1.一种经编机的提花装置,在作为导引通道的保持部件上组装着直线脉冲电机的定子,在同一通道上以任意间隔设有若干个移动子,将该移动子的一部分构成为导引针片,或者在该移动子上安装导引杆,其特征在于,使该移动子的极与定子的两侧的极相对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编机的提花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使得与定子的极相对的二个励磁磁铁的磁路为同一方向,将移动子的极的移动子驱动线圈、励磁磁铁的NS方向和定子的齿形极组合在一起。
3.一种经编机的提花装置的控制方法,在该提花装置中,在作为导引通道的保持部件上组装直线脉冲电机的定子,在同一通道上以任意间隔设置若干个移动子,将该移动子的一部分构成为导引针片,或者在该移动子上安装导引杆,其特征在于,与定子的极和移动子的极相关地设置位置传感器,用位置传感器确认移动子的极已相对于定位指令以1脉冲单位作了移动后,发生下一个定位指令脉冲,进行直线电机的加减速控制。
4.一种经编机的提花装置的控制方法,在该提花装置中,作为导引通道的保持部件上安装着直线脉冲电机的定子,在同一通道上以任意间隔设有若干个移动子,将该移动子的一部分构成为导引针片,或者在该移动子上安装导引杆,其特征在于,与配置在保持部件上的定子的极的间距吻合地设置已进行宽度调节的磁致式绝对位置检测机构,控制该位置检测机构输出的位置检测值和移动子驱动线圈励磁的关系。
5.一种经编机的提花装置的控制方法,在该提花装置中,作为导引通道的保持部件上安装着直线脉冲电机的定子,在同一通道上以任意间隔设有若干个移动子,将该移动子的一部分构成为导引针片,或者在该移动子上安装导引杆,其特征在于,根据位置检测值求出移动子驱动线圈的电流控制及励磁切换时间,进行最恰当的定位加减速控制,以进行移动子的定位控制。
6.一种经编机的提花装置的控制方法,在该提花装置中,作为导引通道的保持部件上安装着直线脉冲电机的定子,在同一通道上以任意间隔设有若干个移动子,将该移动子的一部分构成为导引针片,或者在该移动子上安装导引杆,其特征在于,用非接触方式或接触方式向移动子供给电力和传递控制信号,用无线控制进行移动子的定位控制;上述非接触方式是利用移动子的接收线圈和设在保持部件上的感应线圈的磁性结合;上述接触方式是在保持部件的一部分上设置通电部分,使汇电环与该通电部接触而供给信号和电力。
7.一种经编机的提花装置的控制方法,在该提花装置中,作为导引通道的保持部件上安装着直线脉冲电机的定子,在同一通道上以任意间隔设有若干个移动子,将该移动子的一部分构成为导引针片,或者在该移动子上安装导引杆,其特征在于,在移动子上装设微机或逻辑电路,减少向用于位置修正等的感应线圈传送的控制信号量,进行移动子的控制。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经编机的提花装置中,在保持部件上安装着直线脉冲电机的定子,在同一保持部件上以任意间隔设有若干个移动子,将该移动子的一部分构成为导引针片。为了能实现直线脉冲电机的薄形化,防止定位控制中失调等的误动作。在停电、外力干扰时也能进行稳定的定位,把移动子4的极与安装在保持部件3上的定子18的两侧的极相对地配置。为了使与定子18的极相对的二个励磁磁铁15a、15b的磁路中为同一方向,将移动子的极的移动子驱动线圈17、励磁磁铁的NS方向和定子的齿形极组合在一起。另外,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中,与两极相关地设置位置传感器,用参数控制励磁条件,能提高移动子的定位精度的可靠性,消除失调等的误动作。另外,通过取消连接移动子的信号电缆,可扩大移动子的动作范围。将微机装在移动子上,可减少感应线的情报量。
文档编号D04B23/00GK1145647SQ9619004
公开日1997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1995年1月19日
发明者乙部喜则, 成清安正, 山形茂雄, 野坂训正 申请人:日本迈耶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