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横机上编织一种针织物的方法

文档序号:1656617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在横机上编织一种针织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一台横机上编织一种针织物的方法,横机上装有两个对着的针床和一个移圈装置,而针织物上至少局部有一条罗纹边。该罗纹边不仅具有外观功能,而且还赋予针织物尺寸稳定性。罗纹边可同时环绕地编织在针织物上,或者仅局部范围地例如作为一种茄克衫或一件背心的贴边。
本发明的目的是建议采用一种本文开头所述的方法,它可使带有罗纹饰边的基本针织物达到高生产量并能够减少和增加线圈数。
按照本发明,用一种本文开头所述的方法,这样地达到此目的至少在编织罗纹边的范围内,至多每个针床的第二个织针参与了编织工序,并且面对位于另一个针床上的一个拥有一线圈的针床针那些织针是空的。如果基本针织物已采用花纹组织技术编织,而此织针排列在花纹组织技术上可得到应用,则按本发明的方法就特别有效,因为为达到所需的织针排列以形成罗纹边的移圈工序就没有必要了。
为阐明此不同的收针和放针技术以及为织罗纹边所需的织针排列的移圈技术,根据附图对相应的针织物实施例子作以下说明。


图1是第一个织有一条罗纹边的针织物示意视图;图2表示按附图1,编织一个针织物的线圈数增减范围内线圈的运行过程;图3是第二个织有罗纹边的针织物的部分示意图;图4表示按附图3,在织物正面上,一个针织物的线圈数减少范围的线圈运行过程;图5表示按图3,在织物反面,一个针织物的线圈数减少范围线圈运行过程;图6表示按图3,在织物正面,一个针织物线圈增加范围线圈运行过程;图7表示按图3,在织物反面,一个针织物的线圈数增加范围内线圈运行过程。
图1表明一块针织物10,上织有平新基本针织物11和侧罗纹边12,在第一分段13内,基本针织物11是以恒定宽度纺织的,而在第二分段14内,基本针织物的线圈减少了,介于罗纹边12与基本针织物11之间出现了界限线圈15。
图2说明按图1针织物10的线圈数缩减范围14的编织,系在基本针织物11的正面减少线圈数。在横列1中,编织方向由左向右,用第一个编织系统S7跨过基本针织物11和罗纹边12形成一个线圈横列。接着,在横列2中,用第二个编织系统S2将基本针织物11与罗纹边12之间的界限线圈E和G以及罗纹边12的正面线圈I和K移圈至后针床H上。在横列3中,后针床H横移后,按由右向左的编织方向用第一个编织系统S1将界限线圈e,g移圈至前针床V的织针C,E上并且罗纹边12的所有线圈h至l移圈至前针床V的织针F至J上。然后在横列4中,在后针床H反向横移至起始2位置后,罗纹边12的反面线圈2回移至后针床H上。在横列5中,跨过罗纹边12和基本针织物11又形成一个线圈横列。
附图2.3和2.4涉及基本针织物11在针织物反面上线圈减少的工序。在横列1中,跨过基本针织物11和罗纹边12又形成一个线圈横列。接着,在横列2中,两个界限线圈F,H以及罗纹边12的正面线圈B,D被移圈至后针床H。此后,在横列3中,在后针床H横移后,将两个界限线圈f,h移圈至前针床V的针织H,J上以及罗纹边12的全部线圈a至c移圈至前针床V的织针C至G上。在后针床反向横移后,横列4中罗纹边12的反面线圈C,E,G回移至后针床上,然后横列5通过基本针织物11和罗纹边12重新形成一个线圈横列。
图2,5至2,6表明在基本针织物11织物正面增加线圈的方法。首先,在横列1中,用第一个编织系统S1跨过基本针织物11和罗纹边12又形成一个线圈横列。在横列2中,用第二个编织系统S2的界限线圈C和罗纹边12的正面线圈E,G,I由前针床V移圈至后针床H。接着,在横列3中,用第一个编织系统S1将界限线圈c移圈至织针E且罗纹边12的全部线圈e至j移圈至织针G至L上,这是在后针床H反向横移后,且在横列4中又用第一个编织系统S1按三角座滑架方向由左向右将罗纹边12的反面线圈H,J,L回移至后针床H之前进行的。在横列5中,经过基本针织物11和罗纹边12又形成一个线圈横列,在此时,由于放针工序变成为空针C上形成一个集圈线圈。
附图2,7和2,8涉及基本针织物11织物反面的放针。其过程与图2,5和2,6正面针织物上的放针类似。在横列1中,首先用第一个编织系统S1通过罗纹边12和基本针织物11形成一个线圈横列,在横列2中,然后用第二个编织系统S2将罗纹边12的限线圈J和正面线圈D,F,H由前针床V移圈至后针床H上。在后针床H横移后,在横列3中,用第一个编织系统S1将界限圈j移圈至前针床V的织针A至F上。接着,在横列4中,用相同的编织系统S1将罗纹边12的反面线圈A,C,E又回移到后针床H上;然后在横列5中用第一个编织系统S1通过罗纹边12和基本针织物11形成一个线圈横列,此时,在通过放针过程而成为空针上形成一个集圈线圈。
图3以部分示意图表明第二块针织物20,它由一个1+1罗纹组织的基本针织物21构成,其边缘有一条罗纹贴边22。基本针织物21交替地具有一个线圈数目减少区域23和一个线圈数目增加区域24,在此,减少或增加总是在罗纹边22的界限上进行的。为了编织基本针织物21,需要前针床V和后针床H的全部织针工作。为在基本针织物21上编织罗纹边22,首先必须变化罗纹边22范围内织针的排列。即可使用附图4中首先表明的方法。清楚表示针织物21线圈数减少范围23的附图4,首先在横列1至9中说明罗纹边22所需针新排列的编结情况。在横列1中,首先为基本针织物21形成一个线圈横列。然后,在横列3中,将基本针织物21的右前边缘线圈H移圈至后针床的织针h上。接着,按相反的编织方向,在横列3中,将第一个和第二个线圈g,h由后针床H的右边移圈至前针床织针H,I上。于是在横列4中,将第一个至第三个线圈G,H,I由前针床V的右边移圈至后针床H的织针g至i上。然后,在横列5中,将4个最后的线圈f至i由后针床H的右边回移至前针床V的织针G至J上。接着将针织物20右边缘上前针床V的5个最后线圈F至J移圈到后针床H的织针f至j上,然后,横列7中,系按由右向左编织方向在针织物20正面上,将后针床H上6个最后的线圈e至j移圈至前针床V的织针F至K上。如此,由三个1+1罗纹线圈F,e,G,f,H,g通过连续移圈形成在前针床V上的6个线圈。罗纹边22在本实施例中也由6个线圈构成。如果罗纹边22较宽,则按相同的方法通过继续移圈可增加罗纹边的线圈数。在横列8中罗纹边22的反面线圈F,H,J由前针床V被移圈至后针床H上,因而得出在横列9中所示的线圈图。在此横列中,通过罗纹边22和基本针织物21形成一个线圈横列。如果在基本针织物21上线圈数没有增加或减少,则只要重复横列9的步骤,直到针织物达到所要求的高度为止。横列10至13涉及在针织物正面上基本针织物21线圈数的减少。按横列10,将基本针织物21的后边缘线圈d移圈至前针床V内基本针织物21的线圈D上。同时,基本针织物21的前边缘线圈E以及罗纹边22的正面线圈G,I,K被移圈至后针床H上。在横列11中,在针床横移后,将基本针织物21的边缘线圈e为此移圈至前针床V内基本针织物21的线圈D上。此外罗纹边22的所有线圈f至k被移圈到前针床V的空针E至J上。因此,针织物在宽度上被减少1个线圈。在横列12中,在后针床H反向横移后,罗纹边22的反面线圈E,G,I被回移到后针床H上,然后在横列13中,通过基本针织物21和罗纹边22形成1个线圈横列。接着只要重复横列10至13的步骤,直至基本针织物21在宽度上减少到所要求的线圈数为止。
附图5说明在基本针织物21的反面线圈数减少的工序。此时首先在横列1至8中表明,如何达到形成罗纹边22所必要的织针排列。它与附图4横列1至8中所表明的方法相符,必要的移圈工序通过短三角座滑架动程达到,三角座只通过参加移圈的织针移动。然后在横列9中,通过罗纹边22和基本针织物21形成一个线圈横列。接着,在横列10中,将罗纹边22的正面线圈B,D,F由前针床V移圈至后针床H上。在针床横移后,在横列11中,基本针织物21的前边缘线圈H被移圈到后针床H上的基本针织物21的线圈i上。接着,在横列12中,在右针床反向横移一个针距后,将基本针织物21的两个线圈g,h移圈到前针床V的织针H,I以及将罗纹边22的全部线圈b至f移圈至前针床V的织针C至G上。由此,基本针织物21的宽度被减少一个线圈。在横列13中,罗纹边22的反面线圈D,F,H在后针床H反向横移后,被移圈至后针床H的起始位置,在横列14中在罗纹边22和基本针织物21上又形成一个线圈横列。接着,只要重复横列10至14的步骤,直到基本针织物在宽度上减少所要求的线圈数为止。
附图6涉及附图3在针织物正面上的基本针织物的加大。在此,横列1至8又涉及形成罗纹边22的织针排列,它符合图4横列1至87的步骤。然后,在横列9中,在基本针织物21和由6个线圈构成的罗纹边22上形成一个线圈横列。在横列10中,按编织方向,由左向右,将基本针织物21的前边缘线圈D移圈至后针床H的空针d上和罗纹边22的正面线圈F,H,J移圈至后针床H的织针f,h,j上。在针床横移后,在横列11中,将基本针织物21的边缘线圈d移至前针床V的织针E上以及将罗纹边22的全部织针e至j移圈至前针床V的织针F至K上。由此,基本针织物21加宽了一个线圈。接着,在后针床H反向横移后,将罗纹边22的反面线圈F,H,J回移至后针床H上。然后在横列13中,在基本针织物21和罗纹边22上形成一个线圈横列。在此新针床V内织针D和后针床H内织针d形成集圈线圈,因此,在基本针织物21与罗纹边22之间的界限上产生了特殊的效果。接着只要重复横列10至13的步骤,直到基本针织物21实现了要求的加宽为止。
附图7说明按图6加宽针织物反面上基本针织物21的方法。在此,横列1至8又再涉及产生罗纹边范围22的针织排列。接着,在横列9在罗纹边22和基本针织物21上形成一个线圈横列。然后以三角座滑架相反的方向,在横列10中,将罗纹边22的正面线圈B,D,F移圈至后针床H上。接着在横列11中,在针床横移后,将基本针织物21的边缘线圈g移圈至织针F以及将罗纹边22的全部线圈b至f移圈至前针床V的织针A至E上。于是,后针床H回移到起始位置,并接着罗纹边22的反面线圈B,D,F回移到后针床H上。在横列13中,通过罗纹边22和基本针织物21形成一个线圈横列。在此时,在针织g和G中产生了集圈线圈,以便在罗纹边22及基本针织物21之间的界限范围内获得一定的外观效果。
权利要求
1.在一台装有两个相对着的针床(V,H)和一个移圈装置的横机上编织一种针织物的方法,此针织物(10,20)具有一个基本针织物(11,21),并且至少部分镶有一条罗纹边(12,22),其特征在于至少在罗纹边(12,22)范围内,最多一个针床(V,H)的每第二个织针参与了编织工序,并且面对于拥有一线圈的一个针床针的另一个针床上的那些织针全是空的。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基本针织物(21)采用一种使所有织针都编织的花纹组织技术的情况下,为形成为罗纹边(22)所需的织针排列,而进行以下步骤a)将针织物(21)的边缘线圈(H)由前针床(V)移圈至后针床(H)的第一个空针(h)上。b)将基本针织物(21)在后针床(H)上的两个边缘线圈(g,h)回移到前针床(V)的空针(H,I)上,c)将此回移的线圈(H,I)和直接相邻的线圈(G)移圈到后针床(H)的与针织物(21)直接相邻的空针(g,h,i)上,d)将此移圈的线圈(g,h,i)及直接相邻的线圈(f)由后针床(H)回移圈至前针床(V)的与针织物(21)直接相邻空针(G,H,I,J)上,e)重复步骤c)和d),直到达到边缘(22)的要求宽度为止,f)将边缘(22)的反面线圈(F,H,J)由前针床(V)线圈至后针床(H)上。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本针织物(11)是平纹针织物并在编织至罗纹边(12)的过渡范围内基本针织物(11)的线圈数被减少,其特征在于a)通过基本针织物(11)和罗纹边(12)形成一个线圈横列,b)将基本针织物(11)与贴边(12)之间的两个界限线圈(E,G)以及贴边(12)的正面线圈(I,K)由前针床(V)移圈至后针床(H)上,c)将后针床(H)按针织物中心方向横移,d)将基本针织物(11)与边(12)之间的界限线圈(e,g)以及边(12)的所有线圈(h至l)由后针床(H)移圈至前针床(V)上,e)将后针床(h)反向横移至起始位置,f)将边(12)的反面线圈(F,H,J)移圈到后针床(H)上,g)重复步骤a)至f),直至要求的线圈数被减少为止。
4.按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基本针织物(11)是平纹针织物并在罗纹边(12)的过渡范围内基本针织物(11)的线圈数被增加,其特征在于a)通过基本针织物(11)和罗纹边(12)形成一个线圈横列,b)将基本针织物(11)与边(12)之间的界限线圈(C)和边(12)的正面线圈(E,G,I)由前针床(V)移圈至后针床(H)上,c)将后针床(H)按贴边范围(12)方向横移,d)将基本针织物(11)与边(12)之间的界限线圈(C)以及所有贴边(12)的所有贴边线圈(e至j)由后针床(H)移圈至前针床(V)上,e)将后针床(H)反向横移至起始位置,f)将边(12)的左线圈(F,H,J)回移圈到后针床(H)上,g)在基本针织物(11)和边(12)上形成一个线圈横列,此时在通过放针工序变成的空针(C)上,靠近基本针织物(11)的界限线圈(E)形成一个集圈线圈,h)重复步骤b)至g),直到增加到所要求的线圈数为至。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基本针织物(21)系一种用针床上所有织针编织的1+1罗纹针织物并在至罗纹边缘(22)的过渡范围内在针织物正面上,基本针织物(21)的线圈数被减少,其特征在于a)通过基本针织物(11)和罗纹边(12)形成一个线圈横列,b)将边(22)的正面线圈(E,G,I,K)由前针床(V)移圈至后针床(H)和将基本针织物(21)至边(22)的界限线圈(E)由前针床(V)移圈至后针床(H)上,而将左侧相邻的线圈(d)由后针床(H)移圈到前针床(V)相对着线圈(D)上,c)将后针床(H)向左边横移,d)将基本针织物(21)的界限线圈(e)移圈至前针床(V)的拥有双线圈的织针(D)上以及将边(22)的所有线圈(f至k)移圈至前针床(V)的空针(E至J)上,e)将后针床(H)反向横移至起始位置,f)将边(22)的反面线圈(E,G,I)回移圈到后针床(H)上,g)重复步骤a)至f),直至要求的线圈数被减少为止。
6.按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一种方法,在此,基本针织物(21)系一个用针床所用织针编织的1+1罗纹针织物,并且在至罗纹边(22)的过渡范围内,在针织物的反面上,基本针织物(21)的线圈数被减少,其步骤的特征在于a)通过基本针织物(21)和边(22)形成一个线圈横列,b)将边(22)的正向线圈(B,D,F)移圈到后针床(H),c)将后针床(H)向左横移,d)将基本针织物(21)与边(22)之间的界限线圈(H)由前针床(V)移圈至后针床(H)上有基本针织物最后线圈的织针(i)上,e)将后针床(H)反向横移一个针距,f)将所有边缘线圈(b至f)和基本针织物(21)的界限线圈(g,h)由后针床(H)移圈到前针床(V),g)将后针床(H)反向横移至起始位置,h)将反面边缘线圈(D,F,H)往回移圈到后针床(H)上,i)重复步骤a)至h),直至要求的线圈数被减少为止。
7.按权利要求1,2,5或6中的一项所述方法,基本针织物(21)系一种用针床所有织针编织的罗纹织物并在罗纹针织物的边(22)的过渡范围内基本针织物(21)的线圈数被增加,其的特征在于a)通过基本针织物和边(22)形成一个线圈横列,b)将基本针织物(21)的界限线圈(D)和贴边(22)的正面线圈(F,H,J)由前针床(V)移圈至后针床(H)上,c)将后针床(H)横移,d)将边缘的界限线圈(d)的所有线圈(e至j)移圈到前针床(V),e)将后针床(H)反向横移,f)将边(22)的反面线圈(F,H,J)回移到后针床(H),g)通过基本针织物(21)和边(22)形成一个线圈横列,此时,在基本针织物(21)与边之间的界限范围内形成两个集圈线圈(D,d),h)重复步骤b)至g),直到达到所要求的线圈数为止。
全文摘要
在一台装有两个相对着的斜针和一个移圈装置的横机上编织一种针织物的方法;在此,针织物具有一个基本针织物(11),它至少部分有一条罗纹边(12),并且在罗纹边(12)范围内,至多一个针床的每第二个织针参与了编织工序,并且面对位于一个针床拥有一线圈针的另一个针床上的那些织针是空的。
文档编号D04B7/04GK1197132SQ9810439
公开日1998年10月28日 申请日期1998年2月9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15日
发明者O·皮克, H·施米特, J·施文克 申请人:H·斯托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