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切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954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切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的切线装置,特别是涉及切线刀的切断刃和绷线器的双方以水平轴线为中心,沿针筒的周围分别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捕集缝线并将其切断的切线装置。
关于这种以往的切线装置,通过图6和图7加以说明。
1为中心轴,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安装于缝纫机架上的轴承2上。3为切刀架,其圆筒状的根部4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形成于轴承2上的轴部5上。而且,在该切刀架3的外周上设置有支承向前方突出的连接销6的连接部7和固定形成刀刃的切线刀8的支承部9。
10为绷绞架,其圆筒状的根部11转动自如地松配合在切刀架3的根部4的外周上。而且,该绷绞架10的外周上设置有连接部12和固定形成刀刃的绷线器13的支承部14。在绷线器13上形成有双叉状的弯钩15,用以在绷线器13转动时将要切断的线和不要切断的线整理好,只捕集要切断的线。在弯钩15的根部顶面上形成有凸部15a。
16为切线装置的驱动轴,在该驱动轴16上设置根部固定在驱动轴16上、前端的双叉部17与切刀架3的连接销6连接的驱动臂18。而且,在该驱动轴16上设置根部固定在驱动轴16上的绷线驱动臂19。20为连接月牙板,其上端转动自如地连接在绷绞架10的连接部12上,其下端转动自如地连接在绷线驱动臂19的前端上。
21为挺针板,形成有针孔22。
以往的切线装置为以上的结构,以下,参照图7(a)、图7(b)和图7(c)对其作用加以说明。
图7(a)为切线装置在切线动作开始之前的状态。
从这一状态开始,当驱动轴16根据切线信号而沿顺时针方向开始转动时,首先,绷线驱动臂19通过连接月牙板20,使绷绞架1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绷线器13也随之而转动,其弯钩15将要切断的线和不要切断的线整理好,如图7(b)所示,只将要切断的线捕集在弯钩15中。
而且,当驱动轴16开始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驱动臂18也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通过其双叉部17和连接销,切刀架3和切线刀8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当绷线器13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时,通过切线刀8向与上述相反的方向转动,双方象图7(c)那样重合,切线刀8的前端和凸部15a卡合,将其之间的线切断。
当线被切断时,驱动轴16开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绷绞架10和绷线器13与上述相反地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切刀架3和切线刀8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返回到图7(a)所示的初始位置。
上述这样将线切断,图6和图7所示的以往的切线装置如图7所示,从挺针板21的底面到由绷线器13和切线刀8切断的部分的距离S为一定。
但是,在这种切线装置中,有时会要求在经过缝制工序而切线后,残留在布上的余线长度尽可能地短。
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就要使挺针板21的底面和绷线器13及切线刀8的切断部之间的距离S尽可能地靠近。
为了使这一距离S靠近,在以往的装置中,作为解决方案的一种,采用对挺针板21的底面加工,使挺针板21减薄,从而使挺针板21的底面和绷线器13及切线刀8的切断部之间的距离S靠近的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由于减薄了挺针板21的厚度,所以在缝制厚布的情况下,具有当增加按压布的按压力时,损坏挺针板21的问题。
而且,要事先使挺针板21的厚度为标准厚度,将支承缝纫机底板的挺针板21的面加工成较深。这样,在进行通常的余线长度缝制时,在挺针板21的底面和缝纫机底板的挺针板支承面之间加入衬垫,将挺针板21固定在缝纫机底板上进行缝制。
而且,当进行余线长度更短的缝制时,在除去挺针板21的底面和缝纫机底板的挺针板支承面之间的衬垫后,将挺针板21固定在缝纫机底板上,缩短距离S,进行缝制。
但是,当进行余线长度更短的缝制时,这种方法存在挺针板21的顶面低于缝纫机底板的顶面,产生高低差而防碍布的进给,缝制操作不能平稳进行的问题。
另外,作为其它的方法,可以考虑将挺针板21的厚度减薄至小于标准挺针板21的厚度,使挺针板顶面和缝纫机底板的顶面为同一平面的结构。
当在这种状态下进行缝制时,余线的长度缩短,但在这种结构中,要想适用于余线长度加长的缝制,就要将薄的挺针板21换成标准厚挺针板21。
这样,标准的厚挺针板21高出于缝纫机底板的顶面,产生高低差而妨碍布的进给,同时存在难以进行布的整理,缝制操作不能平稳地进行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结构为在绷线器和切线刀以水平轴线为中心,沿针筒的周围分别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捕集缝线并将其切断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中,设置使上述绷线器和切线刀的转动中心上下移动的调节装置。
根据本发明,由于使用具有通常厚度的挺针板,在挺针板21的顶面和缝纫机底板的顶面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面的状态下,可进行通常的余线长度缝制和余线长度较短的缝制,所以具有以下的效果。
具有不会象以往那样切损挺针板,同时挺针板21的顶面和缝纫机底板的顶面始终保持在同一面上,布的进给平稳,提高缝制操作的效率。


图1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切线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切线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切线装置中的上下调节状态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切线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切线装置中的上下调节状态的剖视图。
图6为以往的切线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7为以往的切线装置作用的说明图。
以下参照图1至图5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加以说明。
另外,由于切线装置的基本结构与以往的结构相同,所以对这些相同的结构部分赋予和现有技术相同的零件标号,而将这些结构的说明省略,只对不同的结构部分加以说明。
首先,参照图1至图3对第1实施例加以说明。
23为偏心轴,转动自如地松配合在轴承2的轴部5上,在其上下的端面上形成有二个槽24。
切刀架3的根部4转动自如地松配合在上述偏心轴23的外周上。
绷绞架10与现有技术相同,转动自如地松配合在切刀架3的根部4的外周上。
25为调节板,分别松配合在偏心轴23的槽24中的二个销26突出地支承在切刀架3一侧,这样,该调节板25如图3所示,由二个螺钉27固定在轴承2的轴部5的端面上。
由上述偏心轴23和调节板25构成调节装置。
第1实施例为上述结构,以下,对其作用加以说明。
图3(a)为进行通常的余线长度缝制的状态,如图1所示,从挺针板21的底面到由绷线器13和切线刀8切断的部分的距离为S。在这一状态中,如图3(a)所示,在偏心轴23的中心B位于中心轴1的中心A的下方的状态下,调节板25由螺钉27固定在轴承2的轴部5的端面上。
在图1、图3(a)的状态下,当驱动轴16根据切线信号而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首先,绷线驱动臂19通过连接月牙板20使绷绞架10沿切刀架3的根部4的外周顺时针转动。绷线器13也随之而转动,其弯钩15将要切断的线和不要切断的线整理好,只将要切断的线捕集在弯钩15中。
而且,当驱动轴16开始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驱动臂18也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通过其双叉部17和连接销6,切刀架3在偏心轴23的外周上与切线刀8一起沿逆时针转动。
当绷线器13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时,通过切线刀8向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双方象图7(c)那样重合,将线切断。
之后,通过规定的驱动控制信号,驱动轴16开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绷绞架10和绷线器13沿与上述相反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切刀架3和切线刀8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返回到图7(a)所示的初始位置。
然后,在进行余线长度较短的短缝制情况下,进行如下的调整。
从图3(a)所示的状态开始,首先将二根螺钉27拧松,使调节板25相对于轴承2的轴部5为自由状态。从这一状态开始,将调节板25转动180度,由于支承在调节板25上的二根销26分别松配合在偏心轴23的槽24中,所以偏心轴23也和调节板25一起转动180度。
其结果,偏心轴23的中心B如图3(b)所示,也高于中心轴1的中心A。在这一位置上再将螺钉27拧紧,将调节板25固定在轴承2的轴部5上。
因此,如图3(b)所示,从挺针板21的底面到由绷线器13和切线刀8切断的部分的距离为短于上述距离S的距离s。
如上所述,当从挺针板21的底面到由绷线器13和切线刀8切断的部分的距离缩短时,切线后残留在布上的线长缩短。
以下,参照图4、图5,对第2实施例加以说明。
28为在上述轴承2上形成的垂直槽,在其底部上形成有上下二个螺钉孔29。30是作为调节装置的调节体,并形成有松配合在切刀架3的根部4中的轴部31和松配合在上述垂直槽28中、沿垂直方向突出的凸部32。而且,在该调节体30的中央贯通地设置有中心轴1松配合在其中的纵向长孔33,在其长孔33的上下贯通地设置有二个纵向长孔34。35为螺钉,通过上述长孔34旋入轴承2的螺钉孔29中,将调节体30固定在轴承2上。
第2实施例为以上的结构,以下,对其作用加以说明。
图5(a)为进行通常的余线长度缝制的状态,如图5(a)所示,从挺针板21的底面到由绷线器13和切线刀8切断的部分的距离为S。在这一状态下,如图5(a)所示,调节体30的轴部31的中心C也位于中心轴1的中心A的下方,在将凸部32嵌合在轴承2的垂直槽28中的状态下,调节体30通过螺钉35被压紧在并固定在轴承2上。
在这种状态下,当切线装置动作时,与上述的作用相同,绷线器13和切线刀8以调节体30的轴部31的中心C为中心转动,将线切断。
然后,该第2实施例中,在进行余线长度较短的缝制情况下,进行如下的调整。
从图5(a)所示的状态开始,首先将二根螺钉35拧松。因此解除调节体30相对于轴承2的固定。从这一状态开始,向上方上推调节体30。因此,调节体30沿垂直槽28向上方只移动长孔34和螺钉35的外径之间的间隙的量,在这一位置上,螺钉35旋入螺钉孔29中,将调节体30固定在轴承2上。
其结果,调节体30的轴部31的中心C与图5(a)相反,如图5(b)所示,也高于中心轴1的中心A。
因此,如图5(b)所示,从挺针板21的底面到由绷线器13和切线刀8切断的部分的距离为短于图5(a)所示的距离S的距离s。
如上所述,当从挺针板21的底面到由绷线器13和切线刀8切断的部分的距离变短时,切线后残留在布上的线长变短。
如上所述,本发明采用具有通常厚度的挺针板,在挺针板21的顶面和缝纫机底板的顶面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情况下,可进行通常的余线长度缝制和余线长度较短的缝制,所以具有以下的效果。
具有不会象以往那样切损挺针板,同时挺针板21的顶面和缝纫机底板的顶面始终保持在同一面上,布的进给平稳,提高缝制操作的效率。
而且,由于调节操作也可简单进行,所以具有良好的调节操作性。
权利要求
1.一种缝纫机的切线装置,绷线器和切线刀以水平轴线为中心,沿转动的针筒的周围分别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捕集缝线并将其切断,其特征在于设置调节装置,以便使上述绷线器和切线刀的转动中心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调节装置中,上述绷线器和切线刀的转动中心可隔着上述水平轴线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调节装置具备可相对于上述水平轴线转动的偏心体,通过转动该偏心体,上述转动中心上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调节装置与上述水平轴线相交叉、可上下移动地安装在机框上。
全文摘要
一种缝纫机的切线装置,绷线器和切线刀以水平轴线为中心,分别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切断线。在这种装置中设置上下调节作为切线装置的转动中心的水平轴线的调节装置。以调整切线后残留在布上的余线长度。
文档编号D05B65/02GK1236034SQ99106350
公开日1999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7日 优先权日1998年5月7日
发明者铃木一郎 申请人:重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