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104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办公室等中的间壁等的板。
背景技术
作为间壁等使用的板,通过连接构件将多张板以种种的形状进行连接而可以构成所希望的房间的形状。作为其代表性的连接形态,例如可举出将两张板沿平面方向连续地连接的形态、或连接为大致L字形状的形态、将3张板连接为在俯视中构成为T字形的形态、或者将4张板连接为在俯视中构成为十字形的形态。
作为可以取得这样的板的使用形态的连接构件,可以举出在4方具有连接面的构件,该连接构件可以将4张板向四方延伸地连接4张板,并使该4张板在俯视中使相邻接的板彼此垂直。
在这样的连接构件中,在将2张板连接为在俯视中构成L字形时,连接构件的4个连接面中的2个面成为非使用面。而且,通常在该非使用面上安装罩。
另一方面,位于俯视L字形地邻设的2张板的非连接端部的板的侧端面也通常由罩等覆盖,以提高板的整体的外观。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用于覆盖上述连接构件的非使用面而安装的罩和为了覆盖上述板的侧端面而安装的罩全部使用的是不同的罩,从而导致生产上的负担增大、零件的数量增多及成本上升。另外,根据连接的方法,常常产生因不使用而闲置着的罩,从而必须另外准备罩的保管场所。
发明的概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板,该板使覆盖连接构件非使用面的罩和覆盖板侧端面的罩通用化,两者可兼用,不会导致生产上的负担增大、零件的数量增多及成本上升,并且使用方便。
即,本发明的板,它通过具有多个连接面的连接构件连接多个板的彼此侧缘,其特征在于,可以将覆盖上述板的侧端面的罩兼用作覆盖上述连接构件的连接面中的非使用面的罩。
为了使罩可简单地相对板的侧端面和连接构件进行装卸,最好是罩具有关联部,该关联部可以与分别设在板的侧端面和连接构件的连接面上的被关联部结合。
作为优选实施例,被关联部是分别设在板的侧端面和连接构件上的开口,关联部是第一结合爪和第二结合爪,该第一结合爪可以与设在上述板的侧端面的开口结合、并且从罩突出,该第二结合爪可以与设在上述连接构件的连接面上的开口结合、并从罩突出。
为了谋求零件数量的减少,最好是,被关联部是分别设在板的侧端面和连接构件上的开口,关联部是从罩突出的结合爪,该结合爪可以与设在上述板的侧端面和连接构件的连接面上的开口结合。
作为优选实施例,连接构件具有4个连接面,该4个连接面可向四方延伸出地连接4张板,该4张板在俯视中其相邻接的板彼此垂直。
另外,作为优选实施例,连接构件多个地设在板的沿上下方向的间断位置上。
在这时,最好是,具有隐蔽构件,该隐蔽构件从连接构件的外侧隐蔽在向连接构件的各连接面上安装了板或罩时形成在相邻的构件彼此间的接缝,上述连接构件在形成在邻设的连接面间的拐角部具有上述隐蔽构件的安装部。
作为板的另外的实施例,它通过具有多个连接面的连接构件连接多个板的彼此侧缘,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构件多个地设在板的沿上下方向的间断位置上,并且罩可安装在上述连接面的非使用面上,具有隐蔽构件,该隐蔽构件从连接构件的外侧隐蔽在向连接构件的各连接面上安装了板或罩时形成在相邻的构件彼此间的接缝,上述连接构件在形成在相邻的连接面之间的拐角部具有上述隐蔽构件的安装部。
作为安装部及隐蔽构件的优选实施例,安装部是设在上述连接构件的拐角部的嵌合凹部,隐蔽构件备有隐蔽构件本体和嵌合凸部;该隐蔽构件本体位于上述邻设的连接面之间,从连接构件的外侧隐蔽上述接缝;该嵌合凸部从上述隐蔽构件本体突出,与上述安装部嵌合。
另外,作为板的另外的实施例,它通过具有多个连接面的连接构件连接多个板的彼此侧缘,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构件多个地设在板的沿上下方向的间断位置上,并且罩可安装在上述连接面的非使用面上,连接构件在其连接面上具有与设在罩上的关联部结合的被关联部,避开形成在邻设的连接面间的拐角部地设置该被关联部。
作为连接构件的具体的实施例,连接构件是弯曲成形的构件、或是块体状的构件。
在谋求罩的通用化时,为了使其安装构造简单化,连接构件侧的被关联部是设在上述连接面上的开口;关联部是从罩的内面突出设置的朝下的结合爪,并可以从上方挂在上述开口的朝上的面上。
为了有效地防止这种情况下安装在规定位置中的罩向宽度方向的晃动,开口的开口宽度尺寸最好设定为与结合爪的外方尺寸基本相等,结合爪在规定的结合位置以将其外面与相对的上述开口的侧开口端面基本密切接触的状态结合。
在谋求罩的通用化时,为了使其安装构造简单化,最好是,连接构件侧的被关联部是将其外面作为连接面的立起壁,关联部是从罩的内面突出设置的朝向下的结合爪,并可以从上方挂在上述开口的朝上的面上。
为了有效地防止这种情况下安装在规定位置中的罩向宽度方向的晃动,最好是,立起壁在其外面上具有沿壁厚方向凹陷的凹陷部,该凹陷部的宽度尺寸设定为与结合爪的外方尺寸基本相等,结合爪在规定的安装位置以将其外面与相对的凹陷部的侧端面密切接触的状态与上述立起壁结合。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板,它通过具有多个连接面的连接构件连接多个板的彼此侧缘,其特征在于,可以将覆盖上述板的侧端面的罩兼用作覆盖上述连接构件的连接面中的非使用面的罩。
根据这样的构造,由于可以将覆盖上述板的侧端面的罩兼用作覆盖上述连接构件的连接面中的非使用面的罩,从而可以减轻生产上的负担,可以减少零件数量及减少成本。再有,由于可以将罩作为经常地覆盖板的侧端面或连接构件的非使用面来使用,从而不产生闲置的罩,在将板安装为种种的连接状态时,也不会产生无用的罩,而且也不需要准备罩的保管场所。另外,由于覆盖板的侧端面的罩和覆盖连接构件的非使用连接面的罩是相同的罩,因此可以获得外观的统一感,可以提高外观质量。
在这时,如果罩具有关联部,该关联部可以与分别设在板的侧端面和连接构件的连接面上的被关联部结合,若将该被关联部和关联部的形状做成为可以简单地结合的形状,则可以将罩相对板的侧端面和连接构件简单地进行装卸。
另外,如果被关联部是分别设在板的侧端面和连接构件上的开口,关联部是第一结合爪和第二结合爪,该第一结合爪可以与设在上述板的侧端面的开口结合、并且从罩突出,该第二结合爪可以与设在上述连接构件的连接面上的开口结合、并从罩突出,由于分别设置分别与板和连接构件结合的结合爪,因此可以分别对应连接构件或板侧的使用形态等的情况。
另外,如果被关联部是分别设在板的侧端面和连接构件上的开口,关联部是从罩突出的结合爪,该结合爪可以与设在上述板的侧端面和连接构件的连接面上的开口结合,由于使与板和连接构件结合的结合爪通用化,因此可以谋求减少零件数量。
另外,如果连接构件具有4个连接面,该4个连接面可向四方延伸出地连接4张板,该4张板在俯视中其相邻的板彼此垂直,则可以获得合适的多样的使用形态。
如果连接构件多个地设在板的沿上下方向的间断位置上,则与利用与板的上下尺寸基本相等的上下尺寸的支柱来连接板彼此间的情况相比,可以实现低成本化,而且通过利用形成在上下相邻的连接构件间的空间,可以进行邻设的板间的横配线。另外,通过调整设置连接构件的位置和数量也可以柔性地与上下尺寸不同的各种规格的板对应。
如果具有隐蔽构件,该隐蔽构件从连接构件的外侧隐蔽在向连接构件的各连接面上安装了板或罩时形成在相邻的构件彼此间的接缝,上述连接构件在形成在相邻的连接面之间的拐角部具有上述隐蔽构件的安装部,在连接构件设在板的上下方向的间断位置时,从形成在相邻设的板、罩或板和罩之间的接缝可以看见连接构件的位置,但是,若做成这样的构造,可以由上述隐蔽构件防止漏光,并且可以从外部确实地隐蔽上述连接构件,使板的外观变良好。
如果通过具有多个连接面的连接构件连接多个板的彼此侧缘,上述连接构件多个地设在板的沿上下方向的间断位置上,并且罩可安装在上述连接面的非使用面上,具有隐蔽构件,该隐蔽构件从连接构件的外侧隐蔽在向连接构件的各连接面上安装了板或罩时形成在相邻的构件彼此间的接缝,上述连接构件在形成在相邻的连接面之间的拐角部具有上述隐蔽构件的安装部,则与利用与板的上下尺寸基本相等的上下尺寸的支柱来连接板彼此间的情况相比,可以实现低成本化,而且通过利用形成在上下相邻的连接构件间的空间,可以进行邻设的板间的横配线。另外,对于上下尺寸不同的各种规格的板,通过调整设置连接构件的位置和数量也可以柔性地进行对应。在连接构件设在板的上下方向的间断位置时,从形成在相邻设的板、罩或板和罩之间的接缝可以看见连接构件的位置,但是,若做成这样的构造,可以由上述隐蔽构件防止漏光,并且可以从外部确实地隐蔽上述连接构件,使板的外观变良好。
如果安装部是设在上述连接构件的拐角部的嵌合凹部,隐蔽构件备有隐蔽构件本体和嵌合凸部;该隐蔽构件本体位于上述邻设的连接面之间,从连接构件的外侧隐蔽上述接缝;该嵌合凸部从上述隐蔽构件本体突出,与上述安装部嵌合,则可以以简单的构造从连接构件的外侧隐蔽上述接缝,可以有效地防止漏光和从外部看见连接构件。
如果板通过具有多个连接面的连接构件连接多个板的彼此侧缘,上述连接构件多个地设在板的沿上下方向的间断位置上,并且罩可安装在上述连接面的非使用面上,连接构件在其连接面上具有与设在罩上的关联部结合的被关联部,避开形成在邻设的连接面间的拐角部地设置该被关联部,则即使安装罩上述连接构件的拐角也开放着。在连接构件设在板的上下方向的间断位置上时,容易产生从形成在相邻设的板彼此间、罩彼此间或罩和连接部件间即连接构件的拐角部的接缝可以看见连接构件的位置的不良现象。但是,若是上述的构造,可以在形成在连接构件的连接面间的拐角部安装隐蔽上述接缝的隐蔽构件的安装部,通过在该安装部上安装隐蔽构件可以防止从上述接缝漏光或看见上述连接构件,可以使板的外观变好。
如果连接构件是弯曲成形的构件,则可以以简单的加工方式且低成本形成连接构件。
如果连接构件是块体状的构件,则可以以简单的构造提供具有高强度的连接构件。
如果连接构件侧的被关联部是设在上述连接面上的开口;关联部是从罩的内面突出设置的朝下的结合爪,并可以从上方挂在上述开口的朝上的面中,则由于使从罩突出的爪与连接构件的开口结合安装,从而可以确实地在罩和连接构件之间进行罩的定位,与例如将从罩突出的凸部导引保持在沿上下方向设在连接构件上的凹槽中的情况相比,也容易进行罩的上下方向的定位。另外,在例如作为将罩安装在板的侧端面上地进行通用的情况相比,可以在不对板的侧端面侧进行复杂地加工的情况下便可以容易地使用。
如果开口的开口宽度尺寸设定为与结合爪的外方尺寸基本相等,结合爪在规定的结合位置以将其外面与相对的上述开口的侧开口端面基本密切接触的状态结合,则可以有效地防止规定安装位置中的罩向宽度方向的晃动。
如果连接构件侧的被关联部是将其外面作为连接面的立起壁,关联部是从罩的内面突出设置的朝向下的结合爪,并可以从上方挂在上述开口的朝上的面中,则在例如将罩作为安装在板的侧端面上的罩通用时,可以在不对板的侧端面侧进行复杂地加工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使用。
如果立起壁在其外面上具有沿壁厚方向凹陷的凹陷部,该凹陷部的宽度尺寸设定为与结合爪的外方尺寸基本相等,结合爪在规定的安装位置以将其外面与相对的凹陷部的侧端面密切接触的状态与上述立起壁结合,则可有效地防止规定安装位置中的罩向宽度方向的晃动。
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表示相同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相同实施例的要部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相同实施例的要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相同实施例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截断了相同实施例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图6中的I—I线剖面图。
图8是表示同一使用状态的截断了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相同的另一使用状态的截断了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连接构件的一变型例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关联部的一变型例的侧剖面图。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以下,参照


适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
在本实施中,通过连接构件6连接着多个板即可动间壁1(1A、1B…)。
如图1和图2所示,可动间壁1具有作为骨架的构造框体2和可与该构造框体2装卸地安装在该构造框体2上的前后两侧的板构件3,被赋予在内部可收容配线类的配线功能,在由构成上述构造框体2的侧框构件21、横框构件22及板构件3封闭的位置形成着配线空间S。
构造框体2由金属制,具有左右的侧框构件21和多个横框构件22,将这些侧框构件21和横框构件22连接为框体状。上述侧框构件21形成可动间壁1的侧端面1a、并沿上下方向被配置。上述横框构件22连接上述左右的侧框构件21,并且沿左右方向配置。
如图2所示,板构件3是长方状,它是在板金制的板构件本体31的内面上填充芯材32而形成的,通过沿上下方向连接设置多张板构件3,而设在覆盖该构造框体2的基本整个区域的位置上。在这些板构件3上在其拐角部附近的内侧面上设有具有树脂构件33和下向爪34a的树脂构件34,以代替上述芯材32,利用这些爪33a、34a可以将板构件3可装卸地安装在多个横框构件22中的任意两个之间。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可动间壁1在上述横框构件22的上下两面侧上安装着第一、第二板添设构件4A、4B,在从上述侧框构件21及横框构件22的前后面更向外方突出的位置上形成着添设在上述板构件3的内面3a上的板添设面P,上述板构件3的内面3a和侧框构件21的前后面21a成为相离的状态。而且,在上述板构件3的内面3a和侧框构件21的前后面21a之间形成着使上述配线空间S与构造框体外连接通的配线通过部5。另外,在图1及图2中用符号23表示的是在将板构件3安装在构造框体2上时用于防止板构件3的中央部分的晃动的防止晃动构件。
在这样的构件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通过连接构件6将具有相同构造的两张可动间壁连接成为俯视为大致L形状。而且,将覆盖可动间壁1A、1B的侧端面1a的罩7(7A、7B)和具有相同构造的罩7(7C、7B)作为覆盖上述连接构件6的非使用连接面6a的罩使用,以实现构件的通用化。
以下对各部分的构造进行具体的说明。
如图3~图7所示,罩7(7A、7B…)不与连接构件6连接,它以覆盖敞开的可动间壁1的侧端面1a及上述的非使用连接面6a的方式被安装着。该罩7的上下尺寸与可动间壁1的上下尺寸基本相等,宽度尺寸与可动间壁1的厚度尺寸基本相等。罩7具有俯视大致为コ字形的罩本体71、从该罩本体71的内面突出着并与设在上述侧框构件21上的开口即切口213结合的第一结合爪72、与设在上述连接构件6上的开口即缺口621结合的第二结合爪73。该第一、第二结合爪72、73避开罩本体71的宽度方向两侧缘部地设在宽度方向大致中央位置上。
第一结合爪72是在插入上述切口213内后,可从上方挂在其下开口缘上的成对的下向爪,沿罩本体71的上下方向间断地设3处。
第二结合爪73是从上方可挂在上述缺口621上的成对下向爪,沿罩本体71的上下方向间断地设3处。该第二结合爪73是比上述第一结合爪72突出量若干少的小型的结合爪,如图7所示,在第一结合爪72插入与设在侧框构件21的外侧构件211上的切口213内进行结合时,其前端面与侧框构件21的外侧构件211的外面抵接,起到定位罩7的作用。
连接构件6是具有4个连接面6a的连接构件,它可以将4张板向4方延伸处地连接,并且使相邻接的可动间壁1在俯视中彼此垂直。该连接构件6在可动间壁1的上下方向上间断地设有3处,该连接构件6是将板金材料弯曲成形而形成的,具有俯视为大致八角形状的底壁61、从该底壁61的八边中的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四边一体地立起的4个立起壁62,将该立起壁62的外侧面作为连接面6a。底壁61具有俯视局部为圆弧状的嵌合凹部即圆弧状缺口611,该圆弧状缺口611形成于使上述立起壁62立起的以外的四边的倾斜边、即邻设的立起壁62间的拐角部上,在该圆弧缺口611上安装着隐蔽构件8,该隐蔽构件8可以隐蔽产生于相邻的可动间壁1间的接缝,隐蔽构件8由合成树脂制成,具有薄板状的隐蔽构件本体81和嵌合凸部82。该隐蔽构件本体81设置为可以基本完全地隐蔽形成在上述相邻的立起壁62之间的间隙,该嵌合凸部82从上述隐蔽构件本体81的内面一体地突出形成,与上述圆弧缺口611嵌合的前端部形成为局部圆弧状。另外,上述立起壁62具有上方开口的凹状的开口即缺口621,该缺口621可以结合上述罩7的第二结合爪73。该缺口621与形成在相邻的连接面6a之间的拐角部相离,设在上述连接面6a的上缘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位置。
具体地说,该缺口621,为了实现在安装盖时与第二结合爪73容易结合,成为形成该缺口621的侧开口断面的上侧端越向上方去开口宽度越大的斜面。另一方面,下端侧的开口宽度比成对的第二结合爪73的外侧面间隔距离稍微大,在将第二结合爪73与缺口621结合时,缺口621下端侧的侧开口端面以基本密切接触的状态与第二结合爪73的外侧面相接,以禁止罩7向宽度方向移动。
通过该连接构件6连接多个可动间壁1A、1B…时,用小螺钉等的安装件b将上述立起壁62固定在可动间壁1的侧框构件21上,将多个可动间壁1A、1B…连接为俯视大致一直线状、大致L字形、T字形或十字形。另外,在图3中用符号91表示的是盖构件,该盖构件被安装为从外部适当地隐蔽最上方的连接构件6和安装在连接构件6上的罩7C、7D的上面。
如图5~图7的所示,侧框构件21是大致角管状构件,它是通过组合外侧构件211和内侧构件212而构成,该外侧构件211和内侧构件212是将板金材料使其内侧面侧开放地塑性变形为横截面大致コ字形而形成。而且在外侧构件211的外侧面上在对应的位置设置切口213,该切口213可以与从上述罩7突出的第一结合爪72结合。具体地说,该切口213其开口宽度比成对的第一结合爪72的外侧面间的间隔距离稍大,在将第一结合爪72与该切口213结合时,切口213的侧开口端面下端侧与第一结合爪72的外侧面基本接触,禁止罩7向宽度方向移动。
另外,图5中用符号92表示的是盖构件,该盖构件在使用时从外部适当地隐蔽安装在可动间壁1的侧端面1a的罩7A、7B的上面。
在这样构造的部件中,在从例如将图6所示那样的两张可动间壁1A、1B连接为俯视大致L字形的形态例如如图8所示地添加新的可动间壁1C而形成俯视安装为大致T字形地状态时,将安装在连接构件6非使用连接面6a上面的罩7c卸掉,将可动间壁1C连接在对应的连接构件6的连接面6a上。而且,在上述可动间壁1C的侧端面1a上安装上述盖7C。
另外,再如图9所示地添加新的可动间壁1D安装为俯视为大致十字形的形态时,卸掉安装在连接构件6非使用连接面6a上面的罩7D,将可动间壁1D连接在对应的连接构件6的连接面6a上。而且,在上述可动间壁1D的侧端面1a上安装上述盖7D。
若是这样构造的部件,由于使覆盖可动间壁1的侧端面1a的罩7和覆盖连接构件6的非使用连接面6a的罩7通用化而使两者兼用,因此,可以减轻生产上的负担,减少零件数量,降低成本。另外,由于可以经常地将罩7作为覆盖可动间壁1的侧端面1a的罩或覆盖连接构件6的非使用连接面6a的罩使用,因此不产生闲置的罩,可动间壁1取为种种的连接形式时也不产生无用的罩,而且也不必考虑罩的保管场所。另外,由于覆盖可动间壁1的侧端面1a的罩7和覆盖连接构件6的非使用连接面6a的罩7是相同构件,因此可以获得视觉上的统一感,可以提高外观性。
由于罩7具有作为关联部的第一,第二结合爪72、73,该第一、第二结合爪72、73可以分别与作为被关联部的切口213和缺口621结合,该切口213和缺口621分别设在可动间壁1的侧端面1A和连接构件6的连接面6a上,可以使这些第一、第二结合爪72、73与切口213和缺口621简单地结合,可以使罩7简单地可装卸地安装地在可动间壁1的侧端面1a和连接构件6的连接面6a上。
另外,由于分别结合在可动间壁1和连接构件6上的结合爪72、73个别地被设置着,因此,可以分别合适地对应可动间壁1和连接构件6侧的使用样态等的情况。
连接构件6具有4个连接面6a,该4个连接面6a可将4张可动间壁1向四方延伸,并使邻接的可动间壁1在俯视中彼此垂直,因此可以适当地获得多样的使用形态。
另外,连接构件6由于是在沿可动间壁1的上下方向的间断位置上设有多个,因此,与利用与可动间壁1的上下尺寸大致相等的上下尺寸的支柱连接可动间壁的情况下相比,不仅可以实现低成本化,而且通过利用形成在上下相邻的连接构件6间的空间进行相邻的可动间壁间的横配线。另外,通过调整设置连接构件6的位置和数量,可以柔性地与上下尺寸不同的各规格的可动间壁1对应。
由于具有隐蔽构件8,该隐蔽构件8用于从连接构件6的外侧隐蔽在连接构件6的各连接面6a上安装了可动间壁1或罩7时形成在邻设的构件彼此间的接缝,上述连接构件6在形成在邻设的连接面6a间的拐角部具有上述隐蔽构件8的安装部,因此在如本实施例那样地将连接构件6设在可动间壁1的上下方向的间断位置时,从形成在邻设的可动间壁1彼此间、罩7彼此间或可动间壁1和罩7之间的接缝可以看见连接构件6的位置,但是,如果是这样构造,可以由上述隐蔽构件8确实地从外部隐蔽连接构件6,可以使可动间壁1的外观变好。
连接构件6在其连接面6a上具有与设在罩7上的第一、第二结合爪72、73结合的切口621,将该切口621避开形成在连接面6a间的拐角部进行设置,因此,即使安装罩7,上述连接构件6的拐角部也开放的。连接构件6在设在可动间壁1的上下方向的间断位置上时,容易产生从形成在邻设的可动间壁1彼此间、罩7彼此间或可动间壁1和罩7之间的接缝可以看见连接构件6的位置的不良现象。但是,如果是上述那样的构造,可以在形成在连接构件6的连接面6a间的拐角部设置作为隐蔽上述接缝的隐蔽构件8的安装部的圆弧状缺口611,通过在该圆弧状缺口611上安装隐蔽构件8防止从上述接缝漏光或露见上述连接构件6,可以使可动间壁1的外观变良好。
连接构件6是由弯曲板金材料成形的,因此可以以简单的加工方法且低成本形成连接构件6。
安装部是设在上述连接构件6的拐角部的圆弧状缺口611,隐蔽构件8具有隐蔽构件本体81和嵌合凸部82,上述隐蔽构件本体81位于上述邻设的立起面6a间并从连接构件6的外侧隐蔽上述接缝,上述嵌合凸部82从上述隐蔽构件本体81突出着,并与上述圆弧状缺口611嵌合,因此,可以以简单构造从连接构件6的外侧隐蔽上述接缝,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漏光或从外部看见连接构件6。
连接构件6侧的被关联部是设在上述连接面6a上的上方敞开的大型凹状的缺口621,关联部是从上方可以挂在上述开口621的上向面的从罩7的内面突出设置的下向的第二结合爪73,通过将从罩7突出的爪73结合安装在连接构件6的切口621上,可以在罩7和连接构件6之间确实地进行罩7的定位,与例如将从罩突出的凸部导引保持在沿上下方向设在连接构件6上的凸槽中的情况相比,也可以容易地进行罩7的上下方向的定位。另外,例如在将罩7作为安装在可动间壁1的侧端面1a上的罩共用时,可以不对可动间壁1的侧端面1a侧实施复杂的加工就可以容易地使用。
缺口621的开口宽度尺寸与第二结合爪73的外方尺寸大致相等,结合爪73在规定的安装位置将其外表面以基本密切接触的抵接状态与相对的上述缺口621的侧开口端面相结合,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规定位置中的罩7的向宽度方向的晃动。
另外,本发明的构造不限定于上述的构造。
例如,连接构件6不限定于上述那样的弯曲板金材料而成形的连接构件,也可以是将图10所示那样的铝模压制的块体状的连接构件设在可动间壁1的上下方向的间断位置上。该连接构件106是外形构成为大致八角形状等的横断面形状的连接构件。具体地讲,该连接构件106是中空体状的构件,具有4个第一立起壁1061、第二立起壁1062、连接壁1063、中空部1064,该4个第一立起壁1061将其外面作为可4WAY连接可动间壁1的连接面106a,该第二立起壁1062形成在作为邻设的连接面106a间的拐角部上,上述连接壁1063用于连接相对的第二立起壁1062彼此间,上述中空部1064由上述连接壁1063划分为4个。另外,在将罩7安装在该连接构件106上时,在将罩7的第二结合爪73的前端插入上述中空部1064内的状态下,将该第二结合爪73从上方挂在连接面106a的上缘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位置。另外,在第一立起壁1061的连接面106a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位置设有具有与第二结合爪73的外方尺寸大致相等的宽度尺寸的向厚度方向凹陷的凹陷部106b,在将罩7安装在连接面106a上时,上述第二结合爪73的外面以基本密接的状态与凹陷部106b的侧端面抵接,有效地防止罩7向宽度方向晃动。另外,在位于连接构件106的拐角部的第二立起壁1062上设有嵌合凹部106c,该嵌合凹部106c凹陷为与隐蔽构件8的嵌合凸部82嵌合的俯视为部分圆弧状。另外,该第二立起壁1062的外面与上述隐蔽构件本体81的外形基本对应地凹陷着,在安装了隐蔽构件8时,从外部基本完全地隐蔽形成在邻设的第一立起壁1061间的间隙。在这样地连接构件106是块体状时,可以以简单的构造提供高强度的部件。
另外,如图11所示,结合爪1073也可以是可与设在可动间壁1的侧端面1a上的开口1b和设在连接构件6的连接面6a上的缺口621两者结合的从罩7突出的结合爪。如果使这样地与可动间壁1和连接构件6结合的结合爪1073通用化,可以实现零件数量的减少。
其它的构造也可以不脱离本发明的旨意的范围内进行种种的变型。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板可以适用于在办公室等中连续设置多个进行使用的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板,它通过具有多个连接面的连接构件连接多个板的彼此侧缘,其特征在于,可以将覆盖上述板的侧端面的罩兼用作覆盖上述连接构件的连接面中的非使用面的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其特征在于,罩具有关联部,该关联部可以与分别设在板的侧端面和连接构件的连接面上的被关联部结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其特征在于,被关联部是分别设在板的侧端面和连接构件上的开口,关联部是第一结合爪和第二结合爪,该第一结合爪可以与设在上述板的侧端面的开口结合、并且从罩突出,该第二结合爪可以与设在上述连接构件的连接面上的开口结合、并从罩突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其特征在于,被关联部是分别设在板的侧端面和连接构件上的开口,关联部是从罩突出的结合爪,该结合爪可以与设在上述板的侧端面和连接构件的连接面上的开口结合。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板,其特征在于,连接构件具有4个连接面,该4个连接面可向四方延伸出地连接4张板,并使该4张板在俯视中其相邻接的板彼此垂直。
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板,其特征在于,连接构件多个地设在板的沿上下方向的间断位置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其特征在于,具有隐蔽构件,该隐蔽构件从连接构件的外侧隐蔽向连接构件的各连接面上安装了板或罩时形成在相邻的构件彼此间的接缝,上述连接构件在邻设的连接面间形成的拐角部上具有上述隐蔽构件的安装部。
8.一种板,它通过具有多个连接面的连接构件连接多个板的彼此侧缘,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构件多个地设在板的沿上下方向的间断位置上,并且罩可安装在上述连接面的非使用面上,具有隐蔽构件,该隐蔽构件从连接构件的外侧隐蔽向连接构件的各连接面上安装了板或罩时形成在相邻的构件彼此间的接缝,上述连接构件在形成在相邻的连接面之间的拐角部具有上述隐蔽构件的安装部。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板,其特征在于,安装部是设在上述连接构件的拐角部的嵌合凹部,隐蔽构件备有隐蔽构件本体和嵌合凸部;该隐蔽构件本体位于上述邻设的连接面之间,从连接构件的外侧隐蔽上述接缝;该嵌合凸部从上述隐蔽构件本体突出,与上述安装部嵌合。
10.一种板,它通过具有多个连接面的连接构件连接多个板的彼此侧缘,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构件多个地设在板的沿上下方向的间断位置上,并且罩可安装在上述连接面的非使用面上,连接构件在其连接面上具有与设在罩上的关联部结合的被关联部,避开形成在邻设的连接面间的拐角部地设置该被关联部。
11.如权利要求6、7、8、9或10所述的板,其特征在于,连接构件是弯曲成形的构件。
12.如权利要求6、7、8、9或10所述的板,其特征在于,连接构件是块体状的构件。
13.如权利要求2或10所述的板,其特征在于,连接构件侧的被关联部是设在上述连接面上的开口;关联部是从罩的内面突出设置的朝下的结合爪,并可以从上方挂在上述开口的朝上的面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板,其特征在于,开口的开口宽度尺寸设定为与结合爪的外方尺寸基本相等,结合爪在规定的结合位置以将其外面与相对的上述开口的侧开口端面基本密切接触的状态结合。
15.如权利要求2或10所述的板,其特征在于,连接构件侧的被关联部是将其外面作为连接面的立起壁,关联部是从罩的内面突出设置的朝下的结合爪,并可以从上方挂在上述开口的朝上的面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板,其特征在于,立起壁在其外面上具有沿壁厚方向凹陷的凹陷部,该凹陷部的宽度尺寸设定为与结合爪的外方尺寸基本相等,结合爪在规定的安装位置以将其外面与相对的凹陷部的侧端面密切接触的状态与上述立起壁结合。
全文摘要
在现有的板中,在通过具有多个连接面的连接构件连接多个板的彼此侧缘时,使用了为了覆盖连接构件的非使用面而安装的罩和为了覆盖板的侧端面而安装的罩完全不同的罩,导致生产上的负担增大,零件数量增多,成本增大,因此,在通过具有多个连接面6a的连接构件6连接多个可动间壁1的侧缘彼此时,可以将覆盖可动间壁1的侧端面1a的罩7兼用作覆盖上述连接构件6的非使用的连接面6a的罩。
文档编号E04B2/74GK1327501SQ00802260
公开日2001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8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13日
发明者森田耕司 申请人:科库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