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特别是包装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器,特别是包装机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带有固定部件,特别是支撑机械部件(如颊板),和运动机械部件(特别是杠杆)的机器,特别是包装机器;
带有运动机械部件的机器已知为声致振动源。至今,已作了种种努力,通过对板状机械部件使用消声涂层或在横截面以突变形式的所谓声阻抗跃变的方法或用安装吸振元件的方法来防止这种振动。还知道把声源包在有吸声涂层的壳体内以避免声音辐射到外界。
上述方法的缺点是,噪声发生或声致振动的实际控制发生得离源点太远,因此对于相应的机器常需要提供昂贵的壳体。
从所描述的技术发展水平作为起点,本发明的目标是,使在固定的和运动的机械部件上声致振动的发生减至最小。
按照本发明,本目标是靠这些特点来达到的,即机械部件备有空隙和/或空腔(孔)以防止或消除声振动或声致振动,而这些空隙充有隔声或消声材料。
靠提供含有隔声或消声材料的间隙和/或空腔(孔),可以有效地防止在各个机械部件内结构承受的噪声的传播和这些振动的辐射。
按照本发明,由于提供诸支撑辐板17的结果,板状支撑机械部件都制成栅格状。这些支撑辐板适用于支撑和保存轴承(轴承环)。
此外,机械部件,特别是板、颊板等,可设计成空腔并充有液体或固体隔声或消声材料,例如水、油或其他同类物。
在一种将来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机械部件由一种多孔金属材料,特别是烧结金属制成,开口孔充有可硬化的隔声或消声材料,特别是塑料。在该法中,通过使用烧结的机械部件,能有效地防止声致振动的传播,甚至在其源点,结果,比较小的旋转机械部件能做成无声的。
还有其他的较好的实施例取自从属权利要求

下面将通过参考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这些附图是图1表示机械部件,即带有为接受运动机械部件端的轴承环的颊板的透视图;
图2表示按图1剖切线Ⅱ-Ⅱ穿过机械部件的截面,相对于图1在形式上有点修改;
图3表示穿过机械部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截面;
图4表示穿过带有轴承孔的机械部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截面;以及图5表示从图4相应于用V来标记的圆的局部放大图。
对于机器,特别是包装机器,的隔声或消声措施,一方面可应用于固定的支撑机械部件,而另一方面还可应用于运动的机械部件,特别是杠杆、连杆等。
按照图1,为安装轴、轴颈或其他同类物的颊板10设计成栅格状支撑结构。一根底翼樑11与一根顶翼樑12相平行,而垂直侧翼樑13、14把它们相互联接形成一支撑框架15。在这里没有示出为接受旋转机械部件的轴承环,它们被安置在其内部。轴承环16通过支撑辐板17相互联接并与支撑框架15相联接。支撑辐板17的尺寸是特别从装在轴承环16内的旋转机械部件所引起的力学或负载的观点来选择的,基于相同的原因,各个轴承环16也有几块支撑辐板17。支撑框架15连同轴承环16及支撑辐板17以铸件的形式或以在下面将进一步更详细地描述的烧结制品的形式来生产会更好。
在支撑辐板17、轴承环16与支撑框架15之间有空隙18,其内充有隔声或消声材料。这在图1上用点来表示。这样选择是有利的,结果是在颊板10内的声致振动(隔声)的发生和传播和声振动(消声)通过颊板10的通道这两者都被防止了。在更好的实施例中,空隙18充有一种流动性塑料,它在引入后能硬化。例如,这里可用聚氨基甲酸(乙)酯弹性材料。
因此,隔声或消声材料可固定在颊板10之内,翼樑11到14的内面装有向内凸出的中心肋条19。甚至将来为了改善固定,支撑辐板17也装有这类肋条19,肋条19被安排得彼此汇合。因为仅仅在与颊板10的主要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需要固定隔声或消声材料,所以肋条19的走向基本上平行于翼樑11到14,或平行于支撑辐板17。肋条19被消声或隔声材料所包围,所以后者必定被固定住。
按照图2,如在沿剖切线Ⅱ-Ⅱ的截面所看到的那样,颊板10在其顶翼樑12和在支撑辐板17与底翼樑11上有向内的肋条19。为防止与旋转机械部件相接触,引入空隙18内的材料不会超过支撑框架15或翼樑11到14的总厚度。所以在空隙18内的剩余间隙20仍然是不充满的。这可藉使用作为隔声或消声材料的塑料在硬化时稍微收缩来达到。
图3表示另一种方案。在这里,一种机械部件,特别是一种颊板10,被设计得象一个腔体。在所说明的典型的实施例中,通过提供水平面的间隔壁32,在机械部件内形成几个空腔22,这些空腔充有消声或隔声材料。因为空腔22是封闭的,所以充的材料也可能是液体,例如水、油或其他同类物。可能安排在该机械部件内的轴承((轴承环)靠机械部件的侧壁来支撑。但是,甚至在图3示出的这种机械部件中,支撑辐板17以那些按照图1和2的典型实施例的方法能额外地提供轴承环。
消声或隔声材料通过上面的充料孔23被引入机械部件的内部。中间孔24打在间隔壁32的区域以允许(流动性)材料流过机械部件的室或空腔22。
为了防止声致振动从机械部件(颊板10)传递到机器的支撑部件(底座),在按照图1到3的典型的实施例中,机械部件(颊板10)的下边的拐角处装有向下的撑条25。因此,在颊板10下边的撑条25之间形成的凹槽26同样充有隔声或消声材料。这对声振动传递到子结构、底座等有消声或隔声效果。
图4和5说明了机械部件的一种更进一步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3相类似这可能是一种支撑机械部件或一种运动机械部件。图4用横截面表示一种运动机械部件,特别是连杆、杠杆27或其他同类物。
杠杆27有一个轴承孔28。在这里,靠由多孔金属材料,特别是烧结金属,制成的杠杆27达到隔声或消声。同时,通过压力、温度和加压时间或熔化时间诸参数的适当调整,烧结材料设计得使机械部件具有开口孔29以接受可流动和能硬化的隔声或消声材料。因此,杠杆27用烧结和以后浸入液态的能硬化的塑料中的方法来制造。热塑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者在这里都是适用的。如果使用热塑塑料,这必须用加热方法液化,而烧结的机械部件必须浸入热塑塑料中。在机械部件冷却后,热塑塑料也被凝固并牢固地固定在孔29内。图5表示了比图4放大的杠杆27的材料结构。在这里,孔29被布置在金属粒子30之间。孔29靠通道31彼此相通。为了防止在在孔内包含空气,烧结的机械部件在真空下被浸入液态隔声或消声材料中。所以材料能完全渗透到所有存在的孔29和通道31内。用这种方法制造的烧结机械部件限制了声致振动的程度和已发生的声振动的传播这两者。
上述在机械部件中减少声振动的种种可能性也可能彼此联合。所以,在图1到3的设计中的颊板10或其他支撑机械部件用多孔材料(烧结金属)制同样是可能的,这样增加了消声效果。
权利要求
1.带有固定部件,特别是支撑机械部件(如颊板),和运动机械部件(特别是杠杆)的机器,特别是包装机器,其特征是在于,机械部件备有空隙和/或空腔(孔)(18、22、29),以防止或消除声振动或声致振动,而这些空隙充有隔声或消声材料。
2.按照权利要求
1所要求的机器,其特征是,板状机械部件(颊板10)备有通道,而因此形成的空隙(18)充有隔声或消声材料。
3.按照权利要求
2所要求的机器,其特征是,支撑架(15)的内部设置有轴承环(16),它通过支撑辐板(17)与轴承环(16)相连,在框架(15)内的支撑辐板(17)之间构成的空隙(18)充有隔声或消声材料。
4.按照权利要求
3所要求的机器,其特征是,根据在轴承环(16)上的负载,用几个支撑辐板(17)来支持每个轴承环(16)。
5.按照权利要求
3或4所要求的机器,其特征是,支撑框架(15)由互相连接的框架翼樑,特别是上翼樑(12)和底翼樑(11)组成,每根翼樑成水平方向并通过两个垂直侧翼樑(13)(14)把它们相互连接起来,在框架内装有支撑辐板(17)。
6.按照权利要求
1到5之一所要求的机器,其特征是,支撑机械部件(颊板10)在其下边(底翼樑11)有向下的撑条(25),这些撑条(25)之间的凹槽(26)充有隔声或消声材料,因此机械部件不是支承在其下边(底翼樑11),而是支承在撑条(25)和隔声或消声材料上。
7.按照权利要求
3到6之一所要求的机器,其特征是,框架(15)和/或支撑辐板(17)或轴承环(16)都有尖凸的肋条(19)或类似物以在空隙(18)内固定隔声或消声材料。
8.按照权利要求
1和以后的权利要求
之一所要求的机器,其特征是,机械部件,特别是支撑板、颊板(10)或其他同类物,设计成一有纵向和/或横向间隔壁(32)的空腔,而在机械部件(颊板10)内形成的空腔(22)充有隔声或消声材料,特别是液体。
9.按照权利要求
8所要求的机器,其特征是,孔腔(22)靠中间孔(24)彼此连通。
10.按照权利要求
8或9所要求的机器,其特征是,机械部件(颊板10)设有装料孔(23)以引入(流动性)隔声或消声材料。
11.按照权利要求
1到10之一所要求的机器,其特征是,空隙(18)或空腔(22)充有塑料,特别是聚氨基甲酸(乙)酯弹性材料,它在引入时是可流动的面在引入后是能硬化的。
12.按照权利要求
1到11之一所要求的机器,其特征是,机械部件(特别是连杆、杠杆及其他同类物),由多孔金属材料,特别是烧结金属制成,开口孔(29)充有能硬化的隔声或消声材料,特别是塑料。
13.按照权利要求
12所要求的机器,其特征是,烧结机械部件(杠杆27)的开口孔(29)靠浸入液态的能硬化的塑料,特别是浸入聚氨基甲酸(乙)酯弹性材料,来充满。
14.按照权利要求
12或13所要求的机器,其特征是,烧结机械部件在提高的温度下被浸入加热时液化的材料,而当冷却时该材料凝固。
15.按照权利要求
12到14之一的机器,其特征是,烧结的机械部件的浸入在真空中进行。
专利摘要
带有固定部件,特别是支撑机械部件(如颊板)和运动机械部件(特别是杠杆)的机器(特别是包装机器),其机械部件备有充有隔声或消声材料的空隙和/或空腔(孔)以防止或消除声振动或声致振动。
文档编号G10K11/00GK87105320SQ87105320
公开日1988年5月4日 申请日期1987年7月23日
发明者海恩茨·弗克, 库特·利特科 申请人:弗克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