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型预制叠合剪力墙垂直抗震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6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L型预制叠合剪力墙垂直抗震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型预制叠合剪力墙垂直抗震连接节点,包括由两相互连接的第一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和第二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组成的叠合板式剪力墙,所述第一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内设有第一型箍筋笼及第一插筋;所述第二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内设有第二型箍筋笼及第二插筋;所述第一型箍筋笼和第二型箍筋笼相互连接;所述在第一型箍筋笼、第二型箍筋笼、第一插筋、第二插筋和叠合板式剪力墙非预制层处均为现浇混凝土。本实用新型具有可使剪力墙在墙角处连接为整体、对地震作用力有较大抵抗能力等优点。
【专利说明】L型预制叠合剪力墙垂直抗震连接节点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型预制叠合剪力墙垂直抗震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0002]剪力墙是建筑物的分隔墙和围护墙,一般为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这种墙体既承担水平构件传来的竖向荷载,同时承担风力或地震作用传来的水平荷载,抗震规范中也将剪力墙称为抗震墙。剪力墙结构体系有很好的承载能力,而且有很好的整体性和空间性,比框架结构有更好的抗侧力能力,适用于建造50-120米高度的建筑物。在剪力墙与剪力墙连接处,需要可靠的节点使剪力墙与剪力墙连接为一整体,在地震力等外力作用下,能够传递竖向反力和水平剪力,保证结构的安全性。规范规定,剪力墙墙肢两端应设置边缘构件,边缘构件分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两类。在水平地震力到来的时候,边缘构件(比起中间的墙身来说)是首当其冲抵抗水平地震力的。
[0003]目前,剪力墙与剪力墙之间L型节点有许多种,如专利号为200920037771.2的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型剪力墙垂直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预制剪力墙和第二预制剪力墙。第一预制剪力墙与第二预制剪力墙在节点处均具有“ η ”型插筋,插筋相交处为现浇砼。此实用新型施工方便,钢筋用量少,但剪力墙与剪力墙连接处仅有“ η ”型插筋及剪力墙厚度见方的现浇砼,在抵抗地震作用时,其承受及传递竖向和水平荷载的能力有限,结构的安全性能不尚。
[0004]有鉴于此,本 申请人:提供一种L型预制叠合剪力墙垂直抗震连接节点,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符合规范要求的、可使剪力墙在墙角处连接为整体、对地震作用力有较大抵抗能力的一种L型预制叠合剪力墙垂直抗震连接节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具体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L型叠合板式剪力墙垂直抗震连接节点,包括由两相互连接的第一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和第二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组成的叠合板式剪力墙,所述第一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内设有第一型箍筋笼及第一插筋,该第一插筋安装于第一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和第一型箍筋笼连接处;所述第二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内设有第二型箍筋笼及第二插筋,该第二插筋安装于第二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和第二型箍筋笼连接处;所述第一型箍筋笼和第二型箍筋笼相互连接;所述在第一型箍筋笼、第二型箍筋笼、第一插筋、第二插筋和叠合板式剪力墙非预制层处均为现浇混凝土。
[0008]进一步、所述叠合板式剪力墙墙厚为200mm或240mm。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插筋伸入第一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长度取(Lc,1.2Lae)大值;所述第二插筋伸入第二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长度取(Lc,1.2Lae)大值。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型箍筋笼长边(mm)为第二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厚度度+300-2X混凝土保护层设计厚度;第二型箍筋笼长边(_)为第一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厚度度+300-2X混凝土保护层设计厚度。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型箍筋笼短边(mm)为第一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厚度度_2X混凝土保护层设计厚度;所述第二型箍筋笼短边(_)为第二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厚度-混凝土保护层设计厚度-叠合板式剪力墙预制内墙厚度。
[0012]一种L型预制叠合剪力墙垂直抗震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1)、预制第一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设置第一型箍筋笼,且第一型箍筋笼埋入剪力墙的长度为300mm ;
[0014]2)、预制第二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根据第二型箍筋笼尺寸,预制外墙板比预制内墙板宽度短300mm ;
[0015]3)、第一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与第二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安装到位后,绑扎第二型箍筋笼及第一插筋和第二插筋,插筋伸入剪力墙长度均取(Lc,1.2Lae)大值;
[0016]4)、在节点处现浇混凝土,成为现浇混凝土,现浇混凝土的区域包括剪力墙外箍筋笼区域及叠合板式剪力墙未预制区域。
[0017]本实用新型具有一下有益效果:
[0018]本实用新型的L型叠合板式剪力墙垂直抗震连接节点,在节点处设置有一组第一型箍筋笼和第二型箍筋笼,通过箍筋的约束提高了剪力墙墙肢的延性和混凝土的变形能力;叠合板式剪力墙与箍筋笼通过插筋及现浇砼牢固连接,且现浇砼与预制板之间接触面较大,节点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能够有效的承受和传递竖向荷载、水平地震力及风荷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型箍筋笼和第二型箍筋笼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实用新型揭示的是一种L型叠合板式剪力墙垂直抗震连接节点,包括由两相互连接的第一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I和第二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2组成的叠合板式剪力墙12,所述第一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I内设有第一型箍筋笼3及第一插筋5,该第一插筋5安装于第一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I和第一型箍筋笼3连接处;所述第二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I内设有第二型箍筋笼4及第二插筋6,该第二插筋6安装于第二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I和第二型箍筋笼4连接处;所述第一型箍筋笼3和第二型箍筋笼4相互连接;所述在第一型箍筋笼3、第二型箍筋笼4、第一插筋5、第二插筋6和叠合板式剪力墙12非预制层处均为现浇混凝土 7。
[0022]所述的第一插筋5和第二插筋6钢筋类型和尺寸同预制墙水平筋,且垂直间距为200mm ;所述叠合板式剪力墙12墙厚为200mm或240mm。
[0023]所述第一插筋5伸入第一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I长度取(Lc,1.2Lae)大值;所述第二插筋6伸入第二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I长度取(Lc,1.2Lae)大值。
[0024]所述第一型箍筋笼3长边(mm)为第二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I厚度度+300-2X混凝土保护层设计厚度;第二型箍筋笼4长边(mm)为第一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I厚度度+300-2 X混凝土保护层设计厚度。
[0025]所述第一型箍筋笼3短边(mm)为第一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I厚度度_2X混凝土保护层设计厚度;所述第二型箍筋笼4短边(mm)为第二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I厚度-混凝土保护层设计厚度-叠合板式剪力墙12预制内墙厚度。
[0026]一种L型预制叠合剪力墙垂直抗震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27]I )、预制第一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1,设置第一型箍筋笼3,且第一型箍筋笼3埋入剪力墙的长度为300mm ;
[0028]2)、预制第二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2,根据第二型箍筋笼4尺寸,预制外墙板比预制内墙板宽度短300mm ;
[0029]3)、第一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I与第二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2安装到位后,绑扎第二型箍筋笼4及第一插筋5和第二插筋6,插筋伸入剪力墙长度均取(Lc,1.2Lae)大值;
[0030]4)、在节点处现浇混凝土 7,现浇混凝土 7的区域包括剪力墙外箍筋笼区域及叠合板式剪力墙12未预制区域。
[0031]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L型预制叠合剪力墙垂直抗震连接节点,包括由两相互连接的第一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和第二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组成的叠合板式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内设有第一型箍筋笼及第一插筋,该第一插筋安装于第一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和第一型箍筋笼连接处;所述第二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内设有第二型箍筋笼及第二插筋,该第二插筋安装于第二预制叠合板式剪力墙和第二型箍筋笼连接处;所述第一型箍筋笼和第二型箍筋笼相互连接;所述在第一型箍筋笼、第二型箍筋笼、第一插筋、第二插筋与叠合板式剪力墙非预制层连接处浇筑有现浇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预制叠合剪力墙垂直抗震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式剪力墙墙厚为200mm或240mm。
【文档编号】E04B1-98GK204266415SQ201420577077
【发明者】王荣标, 陈力, 章梦杰, 金星, 庞宝根, 顾家宁 [申请人]绍兴宝业西伟德混凝土预制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