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屋面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9811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轻型屋面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屋顶能够抗火,隔热,防水,隔寒,并具有强度较大的板材,同时还涉及这种保温板的生产工艺。
(2)
背景技术
西北地区寒暑两季气温变化极大,经常出现建筑物屋面因强光和冰冻造成裂纹,下雨时屋内出现漏雨,时间一久可能出现安全隐患,对人们居住环境造成一定的危险,同时屋面保温效果差,是居住的人们在寒暑两季饱受寒热之疾苦,尽管有的采用各种加厚防护措施,但对建筑物屋面增加了负担,防热御寒收效欠佳。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3年6月4日公告了“一种粉煤灰在胶体面层的复合轻型保温板及其工艺方法”,申请号01130541,其结构是把钢丝网架或桁架结构与外围边框通过连接件连接为一整体,在上下面层内部加设玻纤、保温芯材、粉煤灰,甚至加入钢助。
(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一种简单实用的工艺实现加工出新型“轻型屋面保温板”,解决寒暑地区温差大对屋面造成的不利影响,保证屋面具有一定的负(承)载能力,轻质而且防热御寒效果明显。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轻型屋面保温板,其特征是由四屋结构构成,四层总厚度为3~4.5厘米,从上至下依次为封面层1、隔温断层2、加固网片层3、封底层4,其中由辅料构成的隔温断层2上面预留用于整块结合的圆孔,填充的材质与封面层1和封底层4一样。
制作上述的轻型屋面保温板生产工艺,其特征是①配置主料将晶体颗粒状氯化镁和适量水完全溶解,在空气温度为10~40℃之间,氯化镁与水的密度显示280~210千克/米3,上下允差1千克/米3,其氯化镁水溶液再与以氧化镁为主要成分的轻烧粉化合,其两者重量比例为1.5∶1,搅拌均匀后,随机加入锯沫和粉煤灰,加入重量分别为轻烧粉重量的10%,直至搅拌均匀为至待用;②制板工艺在工作床架上装配好定型模具,定型模具中填入上述配好的主料,经给主料震动使其内部夯实、气体排出和封面光滑,这一层厚度为1~1.5厘米,该层称为封面层1;下一步是停上震动,放入隔温断层2,材料为泡花板,厚度为0.8~1.5厘米,该泡花板上冲有预留的封底与封面结合孔,孔径为1~1.25厘米;再下一步是将抗氧化的加固网片3放入,厚度为0.2~0.3厘米;最后再倒入上述配置好的主料,经给主料震动使该封底面4及各层均夯实结合为一个整体;上述工序中制备加固网片3和封底层4已经间隔时间为40~120分钟,空气温度在10~40℃之间,其空气温度与所需成型时间成反比,压力为自然空气大气压,待网片层3封底层4完成后模具脱床;最后将定型模具放在平整的水泥地面上并加盖地膜,待4~12小时后脱出,即成产品。
上述的轻型屋面保温板,其特征是加固网片层3是抗氧化生丝网。
上述的轻型屋面保温板,其特征是加固网片层3是抗氧化玻璃纤维网。
上述的轻型屋面保温板生产工艺,其特征是在配置主料中,加入所需经筛选的锯沫和粉煤灰、工业色浆剂,直至搅拌均匀为至待用。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1、由于主料采用氯化镁水溶液和轻烧粉,故其经过化学变化形成坚硬实体,而且导温性能差,比重小。2、本发明工艺简单,非常适应于室外空地操作,生产成本低,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3、整体结构简单,组成合理,色彩可调,达到了隔温、加固、美观的效果。4、试验中本发明与常用的水泥板和石棉瓦做对比测试,除石棉瓦采用市售的约1厘米厚度外,其余均采用3.5厘米厚度,当空气气温在38-40℃,石棉瓦为46-47℃,本发明为空气温度38-40℃,而且不同三块板料的手感温差非常明显。此外对本发明50×50×3.5厘米3块作压力试验,经过上述四道工序成型的整块压力在100公斤/0.25米2左右。经过试用,本发明板材若是上色板材,色泽光亮,不脱色,不污染,增加了建筑物的美感;此外将板材连续30天在水中浸泡,然后再曝晒,整体形状稳定,无任何变化,皮不脱落色不掉,证明具有较强的抗水抗热性能。
(4)


本发明图是局部剖示图,图中标号1、封面层,2、隔温断层,3、加固网片层,4、封底层。
(5)具体实施例参见附图,制作工艺如下第一步配置溶液,将市售的晶体颗粒状氯化镁和适量的净水完全溶解,空气温度在10~40℃之间,氯化镁与水的密度显示280~210千克/米3,上下允差1千克/米3;第二步制浆,将完全溶解的氯化镁溶液与以氧化镁为主要成份的轻烧粉(市售的)化合,两者重量比例为1.5∶1,经搅拌均匀后,随机加入经筛选的锯沫和粉煤灰,两者加入重量均为轻烧粉的10%,如果需要有色板,可根据客户要求加入不同工业色浆剂,直至搅拌均匀为至待用。第三步制封面层板分别制作6块,先将板材定型模具放在工作床架上,装配好模具,填入上述配置好的主料,经震动使其内部夯实、气体完全排出,并且封面光滑,这一层为封面层1,控制厚度分别为1,1.1,1.2,1.3,1.4,1.5厘米。第四步制隔温断层板将市售的泡花板作为隔温断层材料2,以模具定型面积裁量,平面48×48厘米厚度分别选择0.8,1,1.1,1.2,1.3,1.5厘米,并在每块泡花板2上打上或冲1-5个孔,孔径为1-2.5厘米。第五步制备加固网片将市售的抗氧化的加固网片3,即抗氧化的生丝网或抗氧化的玻璃纤维网,以定型模具裁量成六块,平面49×49厘米厚度选择分别为0.2,0.3,0.2,0.3,0.2,0.3厘米。随机直接第六步制备封底层在加固网片层3上面填入配好的主料,同理震动使其夯实排气,使四层结构为一整体,厚度分别为1,1.1,1.2,1,1.1,1.2。上述第四步后和第六步后间隔成型时间为40-120分钟;温度控制在10~40℃之间,这里要说明的是温度与成型时间成反比,均可在大自然空气气压下进行;如冬季温度在10~20度之间,间隔时间为120分钟;春秋季节,温度在20~30度,间隔时间为120~90分钟;夏季温度在30度以上,间隔时间为90~40分钟;如温度低于10度以下,间隔时间需要4个小时左右。总之与时间成反比,时间过长或过短对整体结构有影响,掌握适时为宜。第七步成品完成封底和模具脱床,将定型模具放在平整的水泥地板上加盖地膜,让其发热,退热后适时脱出,即成为有使用价值的理想“轻型屋面保温板”,六块板材厚度分别为3,3.5,3.7,3.8,4.,4.5。
权利要求
1.轻型屋面保温板,其特征是由四层结构构成,四层总厚度为3~4.5厘米,从上至下依次为封面层(1)、隔温断层(2)、加固网片层(3)、封底层(4),其中由辅料构成的隔温断层(2)上面预留用于整块结合的圆孔,填充的材质与封面层(1)和封底层(4)一样。
2.制作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屋面保温板生产工艺,其特征是①配置主料将晶体颗粒状氯化镁和适量水完全溶解,在空气温度为10~40℃中,氯化镁与水的密度显示280~210千克/米3,上下允差1千克/米3,其氯化镁与水溶液再与以氧化镁为主要成份的轻烧粉化合,其两者重量比例为1.5∶1,搅拌均匀后,随机加入经筛选的锯沫和粉煤灰,加入重量分别为轻烧粉重量的10%,直至搅拌均匀为至待用;②制板工艺在工作床架上装配好定型模具,定型模具中填入上述配好的主料,经给主料震动使其内部夯实、气体排出封面光滑,这一层厚度为1~1.5厘米,该层称为封面层(1);下一步是停止震动,放入隔温断层(2),板质为泡花板,厚度为0.8~1.5厘米,该泡花板上冲有预留底面层结合孔,孔径为1~2.5厘米;再下一步是将抗氧化的加固网片(3)放入,厚度为0.2~0.3厘米;最后再倒入上述配置好的主料,经给主料震动使该封底层(4)及各层均夯实结合为一个整体;上述工序中制备加固网片(3)和封底层(4)已经间隔时间40~120分钟后,形成封面层与泡花板初凝,在空气温度10~40℃之间时,其温度与半成品初凝时间成反比,压力为自然空气大气压,待网片层(3)封底层(4),完成后模具脱床;最后将定型模具放在平整的水泥地面上并加盖地膜,待4~12小时后脱出,即成产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屋面保温板,其待征是加固网片层(3)是抗氧化生丝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屋面保温板,其特征是加固网片层(3)是抗氧化玻璃纤维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型屋面保温板生产工艺,其特征是在配置主料中,加入所需辅料和工业色浆剂,直至搅拌均匀为至待用。
6.根据权利要求,其主要原料为镁质,加辅料为轻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屋顶能够防火,隔热、防水、御寒,并具有一定强度的板材,同时还涉及这种保温板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西北地区寒暑两季气温变化极大,经常出现建筑物层面因强光和冰冻造成裂纹,出现居住环境危险,层面保温效果差,防热御寒收效不佳。目的是通过一种简单实用的工艺实现加工出新型“轻型屋面保温板”。技术方案是由四层结构构成,四层总厚度为3-4.5厘米,从上至下依次为封面层、隔热断层、加固网片层、和封底层,其中隔温断层(2)预留有圆孔。优点导温性能差,比重小;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结构简单,组成合理,色彩可调,达到了隔温、加固、美观的效果,具有较强的抗火、隔热、防水御寒性能。
文档编号E04C5/01GK1598183SQ20041002638
公开日2005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4日
发明者李鸿智 申请人:李鸿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