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动置换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67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叉动置换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化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叉动置换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用载车板停放车辆,采用板式交换技术,常规设置有升降机旁置式和升降机中置式两种形式,它们分别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升降机旁置式即升降机设置在巷道旁的车位处。此种情况存在每次存取车时,都需要载车板由升降机向搬运台车横移或由搬运台车向升降机横移过程与时间,存取车时间较长;升降机设置在车位处,占用车位空间,减少了车位的数量,降低了机械式车库容车密度。
升降机中置式即升降机设置在机械式车库中间的巷道处。目前做法均为搬运台车直接驶入升降机的升降平台上,搬运台车随升降平台一同升降到出入口处,再进行出入车辆,每次搬运台车驶入或驶出升降平台时,运行速度较慢,影响整个出入库时间;起吊用升降平台的挠性件受重量的变化影响着挠性件伸缩,致使搬运台车驶进升降平台时,引起升降平台沉降,影响存取交换可靠性;实行多层互动时,一旦升降机不处在平层位置时,升降机井道为窟窿,可能造成搬运台车运行坠落升降机井道底坑严重事故。搬运台车直接驶进升降平台上所引起的变化,必须对搬运台车锁定、升降平台强制平层等措施,需要设计多个安全装置,造成整体升降机结构相对较复杂,成本较高,使用可靠性下降等不利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更加安全可靠、存取车时间更短、车位数多、容车密度大的叉动置换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叉动置换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包括框架、载车板、搬运台车和升降机,其中框架两边布置为泊位,中间为巷道,泊位上搁置载车板,其特点是搬运台车分设在巷道的每层轨道之上,升降机设置在巷道的位置,升降机包括钢结构、起升机构和独立分体的前升降叉和后升降叉,前升降叉和后升降叉包括导向架和托叉,托叉连接于导向架内侧,导向架两端装有导轮,导轮置于钢结构立柱导轨上,起升机构设置于钢结构之上,与导向架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起升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减速机、两传动轴、主动链轮或曳引轮、导向链轮或导向轮、链条或牵引绳和对重,驱动电机与减速机相连,减速机固定连接于钢结构之上,两传动轴一端分别与减速机相连,主动链轮或曳引轮装置于两传动轴的另一端,导向链轮或导向轮固定于钢结构上,链条或牵引绳绕过导向链轮或导向轮,其一端固定连接于对重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前升降叉和后升降叉的导向架上。驱动电机驱动减速机带动两传动轴转动,传动轴驱动传动轴两端的主动链轮或曳引轮旋转,通过链条或牵引绳带动前升降叉和后升降叉作同步垂直升降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位于升降机的井道处的轨道固定连接在升降机的钢结构之上,位置不变,此轨道与巷道每层其它处轨道有一定的间隙分段对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用来垂直输送车辆的升降机设置在巷道的位置上,直接用于承托车辆作升降运动的部件不是整体升降平台,而是呈叉状结构、为独立分体前升降叉和后升降叉两部分组成,因此与现有板式交换技术的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升降机位于中间巷道位置,增加停放车辆数量,提高停车设备的容车密度;2、升降机设置在巷道上,避免升降机旁置时,搬运台车与升降机之间交换载车板往返横移运行时间,缩短整体存取车时间,大大地提高车库的顺畅性;3、升降机设置在巷道上,采用叉动置换载车板方式,无需使搬运台车驶上升降平台上,设计结构简洁、安全可靠、使用方便;4、升降机的井道处供搬运台车运行轨道是固定不动的,根本性避免搬运台车意外坠落事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叉结构之一主视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叉结构之二主视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搬运台车结构简图之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搬运台车结构简图之二。
图10(a)、(b)、(c)为存车过程流程图。
图11(a)、(b)、(c)为取车过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叉动置换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它主要由框架3、载车板4、搬运台车6、升降机2和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其中框架3两边布置为泊位11,中间为巷道5。供停车的泊位11空间位于中间巷道两侧不同层框架结构上,泊位11上搁置载车板4,车辆1停放在载车板4上。框架3主要由柱、梁组成。其中每层供搬运台车6运行的轨道梁固定在巷道5两边立柱的牛腿之上。搬运台车6分设在巷道5的每层轨道10或8之上,可在其巷道的轨道上穿梭运行。升降机2设置在巷道5的位置。位于升降机2的井道处的轨道8固定连接在升降机的钢结构之上,位置不变,此轨道8与巷道每层其它处轨道10有一定的间隙分段对接。
升降机2主要由钢结构28、起升机构和独立分体的前升降叉7和后升降叉9等组成。起升机构主要由驱动电机13、减速机14、两传动轴12、主动链轮或曳引轮15、导向链轮或导向轮27、链条或牵引绳16和对重30组成。驱动电机13与减速机14相连,减速机14固定连接于钢结构28顶部,两传动轴12一端分别与减速机14两输出轴相连,主动链轮或曳引轮15装置于两传动轴12的另一端。导向链轮或导向轮16固定于钢结构28顶部。前升降叉7和后升降叉9主要由导向架18与托叉19组成。托叉19连接于导向架18内侧。导向架18两端装有导轮17,导轮17置于钢结构28的立柱导轨上,可沿立柱导轨上下运动。托叉19上设有定位锁定装置20,可定位锁定在托叉19上的载车板4,保证其载车板随升降叉一起升降运动而不致使载车板相对移动。链条或牵引绳16绕过导向链轮或导向轮27,其一端固定连接于对重30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前升降叉7和后升降叉9的导向架18上。
驱动电机驱动减速机带动两传动轴转动,传动轴驱动传动轴两端的链轮或曳引轮旋转,通过链条或牵引绳带动前升降叉和后升降叉作同步垂直升降运动。
升降叉7、9共有二种结构形式其一为图4~5形式,结构形式为Z形,托叉19向内向上连接于导向架18内侧;其二为图6~7形式,结构形式为L形,托叉19向内连接于导向架18内侧。
如图8,本实用新型的搬运台车有存取机构24、微进移动机构25和行走运行机构21等构成。行走运行机构21有不少于四个驱动运行的车轮22及从动轮26,保证供搬运台车在巷道每层设置的分段不连续轨道上可靠运行。搬运台车6驱动端的同端多个车轮有齿轮副或链轮链条副23作同步传动。搬运台车6外型呈矩形形状设计时,其设计长度较小,小于前、后升降叉同侧托叉间间隔距离。目的在于搬运台车位于巷道上升降机的井道位置停准时,升降叉上下升降运动不会与搬运台车有干涉现象。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搬运台车的另外一种结构形式。可将搬运台车设置较长时,形状为矩形缺省四个角,外形呈不规则矩形形状,缺省四个角空间尺寸大于升降叉同侧托叉间间隔距离。目的是缺省四个角空间尺寸为升降叉上下运动不与其处的搬运台车有干涉现象。它也有存取机构、微进移动机构、行走运行机构等构成。驱动运行的车轮可通过齿轮副或链轮链条副作同步传动。
下面以出入口为上部出入式汽车停于第二层1号车位为例说明此停车设备存车过程,如图10(a)、(b)、(c)所示。
1、车辆直接行驶于出入口处已放置好的载车板(第二层1号车位的载车板)上并停于正确位置,与此同时第二层的搬运台车运行至升降机的井道处对位停准;2、升降叉下降使升降叉上停放车辆的载车板搁置于搬运台车上,升降叉继续下降完全在第二层的搬运台车下面一段距离的位置后,从而实现了升降叉上载车板置换到搬运台车之上交换过程;3、搬运台车行走至1号车位处对位停准后,微进移动机构使存取机构横移一段距离,存取机构使载车板横向推动运行到1号车位处停好,微进移动机构反向复位运动,完成存车过程。
取车过程如图11(a)、(b)、(c)所示,以取第二层2号车位为例1、第二层的搬运台车行走至2号车位对位停准后,微进移动机构使存取机构横移一段距离,存取机构使2号车位停有车辆的载车板拉动到搬运台车上,微进移动机构复位,完成2号车位与搬运台车之间的载车板置换取板过程。与此同时,升降机的升降叉下降(必须预先使升降叉已有的载车板送归原位)到第二层以下位置;2、第二层有车辆的搬运台车行走至升降机的井道处对位停准;3、升降叉上升到第二层叉动搬运台车上的载车板,使搬运台车上的载车板置换到升降叉上,升降叉继续升降把停有车辆的载车板提升至地面层平面停准后,车辆即可开出,完成整个取车过程。
权利要求1.一种叉动置换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包括框架(3)、载车板(4)、搬运台车(6)和升降机(2),其中框架(3)两边布置为泊位(11),中间为巷道(5),泊位(11)上搁置载车板(4),其特征在于搬运台车(6)分设在巷道(5)的每层轨道(10)之上,升降机(2)设置在巷道(5)的位置,升降机(2)包括钢结构(28)、起升机构(29)和独立分体的前升降叉(7)和后升降叉(9),前、后升降叉(7、9)包括导向架(18)和托叉(19),托叉(19)连接于导向架(18)内侧,导向架(18)两端装有导轮(17),导轮(17)置于钢结构(28)立柱导轨之上,起升机构(29)设置于钢结构(28)之上,与导向架(18)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动置换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起升机构(29)包括驱动电机(13)、减速机(14)、两传动轴(12)、主动链轮或曳引轮(15)、导向链轮或导向轮(27)、链条或牵引绳(16)和对重(30),驱动电机(13)与减速机(14)相连,减速机(14)固定连接于钢结构(28)之上,两传动轴(12)一端分别与减速机(14)相连,主动链轮或曳引轮(15)装置于两传动轴(12)的另一端,导向链轮或导向轮(27)固定于钢结构(28)上,链条或牵引绳(16)绕过导向链轮或导向轮(27),其一端固定连接于对重(30)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前升降叉(7)和后升降叉(9)的导向架(18)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叉动置换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托叉(19)上设有定位锁定装置(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叉动置换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前、后升降叉(7、9)结构形式为Z形,托叉(19)向内向上连接于导向架(18)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叉动置换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前、后升降叉(7、9)结构形式为L形,托叉(19)向内连接于导向架(18)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叉动置换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搬运台车(6)包括有存取机构(24)、微进移动机构(25)和行走运行机构(21),行走运行机构(21)有不少于四个驱动运行的车轮(22)及从动轮(26)。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叉动置换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搬运台车(6)驱动端的同端多个车轮有齿轮副或链轮链条副作同步传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叉动置换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搬运台车(6)外型呈矩形形状设计,其设计长度小于升降叉(7、9)同侧托叉(19)间间隔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叉动置换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搬运台车(6)形状为矩形缺省四个角,缺省四个角空间尺寸为升降叉(7、9)同侧托叉(19)间间隔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叉动置换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位于升降机(2)的井道处轨道(8)固定连接在升降机(2)的钢结构(28)之上,位置不变,此轨道(8)与巷道每层其它处轨道(10)有一定的间隙分段对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叉动置换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包括框架3、载车板4、搬运台车6和升降机2,其中框架3两边布置为泊位11,中间为巷道5,泊位上搁置载车板,其特点是搬运台车分设在巷道的每层轨道之上,升降机设置在巷道的位置,升降机包括钢结构28、起升机构29、前、后升降叉7、9,前、后升降叉包括导向架18和托叉19,托叉连接于导向架内侧,导向架两端装有导轮17,导轮置于钢结构立柱导轨之上,起升机构设置于钢结构之上,与导向架相连。本实用新型更加安全可靠、存取车时间更短、车位数多、容车密度大。
文档编号E04H6/22GK2680784SQ20042002459
公开日2005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10日
发明者许明金, 刘文贵 申请人:江苏双良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