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产中空墙板的一次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572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生产中空墙板的一次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生产中空墙板的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中空墙板由于重量轻,可大幅度地减轻建筑荷载,而且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和隔音性能,因此在建筑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中空墙板的典型结构为,墙板内具有由多个纵向中间肋板分隔的空腔,中间肋板与墙板上、下面板连接为一体,可增强墙板的结构强度。为能方便地在墙体内穿线布管,在墙板的两个横向侧板以及中间肋板上,开设有多个沿墙板纵向间隔设置的通孔。此外,为方便墙体施工时以多张墙板拼接,墙板的两横向侧板上还可分别设置相适配的公、母榫。最为理想的生产方式是,通过整体浇铸成型出墙板的各个部位及功能结构,以使墙板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
现有中空墙板的上、下面板的厚度多在8mm左右,为使墙板结构强度达标,不得不将墙板设计成具有两个纵向端板的结构。为生产中能脱除用于成型墙板内部空腔的芯模,在该两个纵向端板上开设有多个沿横向间隔设置的纵向通孔。出于满足结构强度的需要,这些纵向通孔小于墙板内部空腔的横截面,这就带来了芯模脱除困难和中间肋板难于成型的技术问题。因此,目前大多数生产厂只能采用手工分步成型或将中间肋板提前预制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也无法实现机械化生产。
为解决芯模脱除的难题,人们始终在对中空墙板的成型模具进行不断地改进,以期能真正地实现中空墙板的一次成型。譬如,在中国专利公告号CN2649298Y、授权公告日为2004年10月20日的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中,就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中空轻质隔墙条板一次成型模”的成型模具。使用该成型模具能真正地实现中空轻质隔墙条板的一次成型,所生产出的墙板各部位浆料填充饱满,具有很好的整体强度和外观质量,而且脱模比较容易。该模具还可使传统的生产过程得以简化,能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可方便地与浇铸装置、输送装置、烘烤干燥装置等配套,形成自动或半自动生产线。在该成型模具中,芯模包括分别设置在支撑杆上、下方的各一组由至少一个胎模单元组成的上胎模、下胎模,墙板的中间肋板及其上的横向通孔分别由相邻胎模单元的两相邻胎模基板的侧面之间的肋板间隙和肋板凸台浇铸成型。其中,肋板凸台典型的配置形式是,肋板凸台由设置在左上内胎模板、左下内胎模板、右上内胎模板、右下内胎模板等四块模板相向表面上的4个凸台部分拼合形成,肋板凸台的数量与墙板内部肋板上的横向通孔的数量相同。为提高芯模的使用寿命,胎模板一般多采用钢板制成,由于其表面形状复杂,造成其制作较为困难,模板生产成本较高。此外,由于组成芯模的构件数量较多,芯模脱除仍需占用较长的时间,其脱模便利性仍待进一步的提高。
随着新国家标准JG/T169-2005的颁布和实施,轻质墙板上、下面板的厚度应大于12mm,这就为通过改变中空墙板的结构而进一步提高成型模具的脱模便利性带来了可能。通过增加轻质墙板上、下面板的厚度,或者增加中间肋板的数量,取消墙板的两个纵向端板结构亦能满足墙板的结构强度要求。因此,墙板内部空腔能以完全的横截面与墙板的两个纵向端面直通,通过对芯模的改进设计可使其脱除更为方便和容易。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其芯模脱除更为方便和容易的中空墙板一次成型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包括模框和至少两个芯模,模框由两个横框板和两个纵框板组装而成,各芯模沿模框的纵向设置,芯模侧壁与纵框板内壁之间间隔中空墙板横向侧板的厚度,相邻两芯模侧壁之间间隔中空墙板中间肋板的厚度,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模包括顶板、底板和两个侧板,其中,两个侧板的下端分别通过铰链铰接在底板的横向两端,形成两可张合的钳形结构;顶板在侧板的上端与之镶拼形成芯模的顶面;顶板、底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顶板并使钳形结构保持一定张开度的支撑体。
在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后,脱模时随着支撑体的拆除,顶板下落,解除与两个侧板的镶拼,两个侧板向内相向偏转一定角度,可方便地从中空墙板的纵向通孔内将芯模整体拉出。由于组成芯模的构件数量减少,因此芯模的脱除更为方便、快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芯模的钳形体可以优选地采用这样的结构,即所述两个侧板的内侧壁、顶板的两横向侧面相对于芯模的竖直中心线由上至下向外倾斜。组装芯模时,由顶板推动两个侧板向外偏转一定角度至竖立状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提高组模和拆模的便利性,所述支撑体为至少两个沿芯模纵向间隔设置的支撑杆组成的支撑杆组,各支撑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板、底板铰接,支撑杆组与顶板、底板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为进一步提高组模和拆模的便利性,所述芯模的纵向一端还固定设置有丝杆螺母机构,该丝杆螺母机构作用于顶板上使其水平上升或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组成芯模的构件数量减少,因此芯模的脱除更为方便、快捷;由于组成芯模的各构件的结构大为简化,使其制作更为容易,能较大幅度降低中空墙板一次成型模的生产成本。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十二幅附图图1是中空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A-A剖面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1中B-B剖面的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成型模具中模框组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成型模具中芯模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成型模具中中间凸台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成型模具组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成型模具模框中一侧纵框板的横剖面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成型模具模框中另一侧纵框板的横剖面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成型模具的横剖面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成型模具芯模的横剖面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成型模具芯模的纵剖面图(局部)。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纵向端面1a、纵向端面1b、横向侧板2a、横向侧板2b、上面板3a、下面板3b、纵向通孔4、横向通孔5a、横向通孔5b、中间肋板6、横向通孔6a、母榫7a、公榫7b、模框10、横框板11、纵向通孔11a、横框板12、纵向通孔12a、纵框板13、纵框板凸台13a、梯形凸台13b、纵框板14、纵框板凸台14a、楔形边条14b、中间凸台17、支撑条18、芯模20、顶板21、底板22、侧板23、内侧壁23a、侧板24、内侧壁24a、铰链25a、铰链25b、支撑杆组2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首先,对中空墙板的结构进行说明,这将有助于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各项技术措施。如图1、图2、图3所示,中空墙板通过整体浇铸成型出墙板的各个部位,如图中的横向侧板2a、横向侧板2b、上面板3a、下面板3b和中间肋板6。随着新国家标准JG/T169-2005的颁布和实施,取消传统中空墙板的两个纵向端板结构亦能满足墙板的结构强度要求,因此在墙板的两个纵向端面1a、纵向端面1b之间设置多个贯通的纵向通孔4可以成为新的典型结构,相邻纵向通孔4构成中间肋板6。以此为基础,为方便在墙体内穿线布管,在墙板的两个横向侧板2a、2b、以及中间肋板6上,分别开设有多个沿墙板纵向间隔设置的横向通孔5a、5b、横向通孔6a。更一步的,为方便墙体施工时以多张墙板拼接组装,墙板的两横向侧板2a、2b上还可分别设置相适配的母榫7a、公榫7b。
显然,在本说明中书中,上述“横向侧板2a”、“横向侧板2b”、“上面板3a”、“下面板3b”和中间肋板“6”等术语仅是指具有整体结构的中空墙板上的相应部位,并不表明它们是可以相互分离的独立构件。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中空墙板一次成型模,包括模框10和至少两个芯模20。如图4所示,模框10由两个横框板11、12和两个纵框板13、14组装而成。如图8所示,各芯模20沿模框10的纵向设置,用于浇铸出中空墙板的各纵向通孔4。如图11所示,芯模20侧壁与纵框板13、14内壁之间间隔墙板横向侧板2a、2b的厚度,用于浇铸出中空墙板的两横向侧板2a、2b。如图10所示,相邻两芯模20侧壁之间间隔墙板中间肋板6的厚度,用于浇铸出中空墙板的各中间肋板6。如图10所示,芯模20的上、下表面与模框10的上、下端口间距中空墙板上面板3a、下面板3b的厚度,分别用于浇铸出中空墙板的上面板3a、下面板3b。一般而言,为方便模框10的组装,两个横框板11、12与两个纵框板13、14宜具有相同的高度。但也可以具有不同的高度,譬如,在模框10组装完成后,两个纵框板13、14的端边高出两个横框板11、12的端边,高出的部分可以用作机械布料机构或刮料机构的导向结构。
如图11所示,芯模20包括顶板21、底板22和两个侧板23、24,其中,两个侧板23、24的下端分别通过铰链25a、25b铰接在底板22的横向两端,形成两可张合的钳形结构。顶板21则在侧板23、24的上端与之镶拼形成芯模20的顶面。顶板21、底板22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顶板21并使钳形结构保持一定张开度的支撑体。脱模时随着支撑体的支撑作用的解除,顶板21落下,两个侧板23、24略向内相向偏转,可方便地从中空墙板纵向通孔4内抽出整个芯模20。由此可见,与现有的成型模具相比较,本实用新型芯模20的组成构件数量减少,因此其脱除更为方便、快捷。
图10、图11示出的是芯模20可优选采用的一种具体结构。如该两图所示,侧板23、24的内侧壁23a、24a、顶板21的两横向侧面相对于芯模20的竖直中心线由上至下向外倾斜。组装芯模20时,由顶板21推动侧板23、24的向外偏转到竖立状态,顶板21与侧板23、24沿倾斜端面接触镶拼,在侧板23、24的上端与之共同形成芯模20的顶面。
芯模20的纵向长度可以与两个横框板11、12内壁之间的距离相等,即成型模组装完成后,芯模单体21、22的两个纵向端面分别抵压在两个横框板11、12的内壁上并与之保持接触。此种情形下,如图10所示,组装成型模具时要在各芯模20的下表面与模框10下端口面之间设置支撑条18。
芯模20的纵向长度也可以等于或长于两横框板11、12外壁之间的距离,并在横框板11、12上分别间隔开设至少两个与芯模20的横截面相一致的纵向通孔11a、12a,芯模20的两纵向端部分别套入纵向通孔11a、12a内并支撑于其上。这种方法除可尽量地减少成型模构件数量外,还在成型模组装过程中使各芯模20的定位更为准确和简单。
所述支撑体可以采用可从芯模20纵向两端口塞入顶板21、底板22之间的具有一定长度的支撑块,用支撑块使顶板21在芯模20组装完成后保持与底板22之间的间距。脱模时拉出支撑块后,侧板23、24可向内相向偏转一定角度,从而能从中空墙板纵向通孔4内将芯模20整体拉出,实现芯模20的脱除。
图11、图12示出了所述支撑体的一种优选的结构。如该两图示,所述支撑体为至少两个沿芯模20纵向间隔设置的支撑杆组成的支撑杆组26,各支撑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板21、底板22铰接,支撑杆组26与顶板21、底板22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通过平行四边形机构使顶板21可水平上升或下降。如图11所示,为确保顶板21的稳定,支撑杆组26沿芯模20横向间隔设置两组。当然,各支撑杆也可以采用在芯模20横向具有一定宽度的支撑板等同替换。
图12中则示出了一种可推拉顶板21的机构。如该图所示,芯模20的纵向一端还固定设置有丝杆螺母机构,该丝杆螺母机构作用于顶板21上使其水平上升或下降。
在采取以上技术措施后,即可通过整体浇铸一次成型出具有基本结构的中空墙板。在此基础上,在采取如下的技术措施后,还可浇铸出便于穿线布管的横向通孔,以及便于墙体组装施工的公、母榫结构。
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在纵框板13、14的内壁上分别沿其纵向间隔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纵框板凸台13a、14a。纵框板凸台13a、14a的端面与芯模20侧壁接触,通过各纵框板凸台13a、14a可浇铸出中空墙板横向侧板2a上的各横向通孔5a、中空墙板横向侧板2b上的各横向通孔5b。如图6、图10所示,各芯模20中,两相邻侧壁之间其纵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中间凸台17,通过各中间凸台17可浇铸出中间肋板6上的各横向通孔6a。中间凸台17与芯模20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以通过连接构件(如螺钉等)连接,也可通过插接、卡接等连接结构连接,还可以用橡胶制成中间凸台17,将具有弹性中间凸台17卡紧在各芯模20两相邻侧壁之间。
如图9所示,纵框板14的内壁具有用于成型中空墙板母榫7a的梯形凸台13b。如图8所示,纵框板13内壁的上、下两端各设置有一条用于成型中空墙板公榫7b的楔形边条14b。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原理,由于对相同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很容易在此基础上进行若干修改和改动的。因此,本说明书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用于生产中空墙板的一次成型模具,包括模框(10)和至少两个芯模(20),模框(10)由两个横框板(11、12)和两个纵框板(13、14)组装而成,各芯模(20)沿模框(10)的纵向设置,芯模(20)侧壁与纵框板(13、14)内壁之间间隔中空墙板横向侧板(2a、2b)的厚度,相邻两芯模(20)侧壁之间间隔中空墙板中间肋板(6)的厚度,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模(20)包括顶板(21)、底板(22)和两个侧板(23、24),其中,两个侧板(23、24)的下端分别通过铰链(25a、25b)铰接在底板(22)的横向两端,形成两可张合的钳形结构;顶板(21)在侧板(23、24)的上端与之镶拼形成芯模(20)的顶面;顶板(21)、底板(22)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顶板(21)并使钳形结构保持一定张开度的支撑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中空墙板的一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3、24)的内侧壁(23a、24a)、顶板(21)的两横向侧面相对于芯模(20)的竖直中心线由上至下向外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中空墙板的一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为至少两个沿芯模(20)纵向间隔设置的支撑杆组成的支撑杆组(26),各支撑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板(21)、底板(22)铰接,支撑杆组(26)与顶板(21)、底板(22)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生产中空墙板的一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组(26)沿芯模(20)横向间隔设置两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生产中空墙板的一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框板(11、12)上分别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与芯模(20)的横截面相一致的纵向通孔(11a、12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生产中空墙板的一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模(20)的纵向长度等于或长于两横框板(11、12)外壁之间的距离,芯模(20)的两纵向端部分别套入支撑在纵向通孔(11a、12a)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生产中空墙板的一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模(20)的纵向一端还固定设置有丝杆螺母机构,该丝杆螺母机构作用于顶板(21)上使其水平上升或下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中空墙板的一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框板(13、14)的内壁上分别沿其纵向间隔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纵框板凸台(13a、14a),该纵框板凸台(13a、14a)的端面与芯模(20)侧壁接触;所述各芯模(20)中,两相邻侧壁之间其纵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中间凸台(1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中空墙板的一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框板(14)的内壁具有用于成型中空墙板母榫(7a)的梯形凸台(13b);所述纵框板(13)内壁的上、下两端各设置有一条用于成型中空墙板公榫(7b)的楔形边条(14b)。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中空墙板的一次成型模具。它包括模框(10)和至少两个芯模(20),模框(10)由两个横框板(11、12)和两个纵框板(13、14)组装而成,芯模(20)的两个侧板(23、24)的下端分别通过铰链(25a、25b)铰接在底板(22)的横向两端,形成两可张合的钳形结构,顶板(21)在侧板(23、24)的上端与之镶拼形成芯模(20)的顶面,顶板(21)、底板(22)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顶板(21)并使钳形结构保持一定张开度的支撑体。组成芯模的构件数量减少,芯模的脱除更为方便、快捷。由于芯模构件的结构大为简化,使其制作更为容易,能较大幅度降低中空墙板一次成型模具的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B28B7/22GK2830031SQ20052003604
公开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8日
发明者刘发清 申请人:刘发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