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腔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103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空腔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腔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大部份采用预制空心板作为楼盖板,这种楼盖板具有施工速度快,造价低等优点。但由于相邻两块预制空心板之间没有牢固连结,仅用水泥砂浆填缝,因而整体性差,不利于抗震,而且经常出现缝隙开裂、渗水等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很多楼宇采用了现浇砼楼板(实心、空心)的方法,虽然解决了抗震和开裂等问题,但施工时要大量使用模板,不但增加了费用,而且减缓了施工速度,延长了工期。申请号为00203695.9的“一种组合砼肋楼盖板”实用新型专利,它是由预制薄板、模壳、暗肋、上板组成,各预制薄板间隔放置,在预制薄板之上固定有模壳,相邻预制薄板或模壳之间设有暗肋,上板覆盖在模壳之上,并与暗肋连接为一体。这种楼盖板虽能节省大量模板,加快施工进程,但由于模壳与预制薄板是分开的,其强度和刚度相应较差,因而存在模壳易破裂的问题,同时,模壳固定在预制薄板之上未涉及到具体的固定方式,因而现场固定较困难。而专利号为93206310.1的模壳构件实用新型专利,它由侧壁与模壳上板构成空腔模壳再与下底板连接形成全封闭空腔多面体结构,其内有预制加强肋,使用时将构件置于楼层间的支撑物之上,现浇主肋、模壳构件之间彼此粘结形成整体。该种构件使用时,纯粹是一种预制填充构件,模壳体内的加强肋仅用于支承模壳,不能参与楼盖的整体受力。且应用在较大空间结构楼盖时,其受力性能随之也相应变差,现浇主肋之间无次肋连接,因而使主肋的尺寸需相应变大,或主肋的数量增加,造成材料用量增加,成本增加。为此,申请人于2001年11月15日申请了公开号为CN1349028A、名称为“一种空间结构楼盖用组合肋空腔构件”发明专利,它公开的空腔构件包括有模壳和结构底板,空腔模壳与结构底板连接成整体,其特征在于结构底板上至少有2个空腔模壳相间排列,其侧面与结构底板构成至少一条现浇结构次肋模腔,空腔模壳的其它外侧面构成现浇结构主肋或梁或墙的侧模板。这样,由于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结构底板上有至少2个空腔模壳和至少1条现浇结构次肋模腔,在结构底板上就能形成现浇的结构次肋,共同参与结构底板、主肋、上板的受力,形成双向主肋次肋受力结构,不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还进一步提高了楼盖的整体性能、抗震性能,减少了楼盖的厚度,减轻了结构自重,降低了成本。但是这种空腔构件应用于楼盖后,在空腔构件的转角处,楼盖的受力较复杂,应力较集中,易产生裂缝,甚至开裂破坏。因此,研制一种新型的空腔构件已为急需。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腔构件,应用于楼盖后,能显著改善楼盖的力学性能,减少应力集中,防止裂缝的产生,同时空腔构件还具有结构简单、强度高、制作容易、成本低等特点。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包括有空腔模壳和底板,空腔模壳与底板连接成整体,底板上至少有2个空腔模壳相间排列,其侧面与底板构成至少一条现浇结构内肋模腔,空腔模壳的其它外侧面构成现浇结构外肋或梁或墙的侧模板,其特征在于空腔模壳的至少一个转角处设置有阴角,内肋模腔有至少二个撑拉件。这样,由于在空腔构件的转角处设置阴角,在空腔构件应用于楼盖结构后,在阴角部位,可形成现浇砼墩或柱或加强筋,因而能有效地消除楼盖的应力集中现象,防止裂缝的产生,并可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作用而不破坏,并且内肋模腔有至少二个撑拉件,大大提高了空腔构件的整体性能,减少了搬运过程中的破损率,从而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同时,空腔构件还具有结构简单、强度高、制作容易、成本低等特点,适用于各种现浇钢筋砼或预力钢筋砼的空心楼盖、屋盖、基础底板、墙体和空腹桥梁使用,特别适用于空心无梁楼盖使用。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阴角为弧形阴角。这样,模壳上的阴角采用曲线过渡,降低了空腔构件的生产难度,进一步减少了应力集中现象。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阴角为台阶形阴角。这样,空腔构件在应用于现浇砼空心楼盖时,砼浇入台阶形阴角中形成台阶形墩或柱或加强筋,因而其力学性能更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上有水平、竖向、斜向的阴角或者其组合。这样,空腔构件应用于现浇砼空心楼盖中后,阴角的多样性,使得现浇砼空心楼盖的综合性能更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阴角呈正交、斜交、平行、立交或其组合设置。这样,空腔构件应用于现浇砼空心楼盖时,其阴角设置多样化,可相应形成各种形式的现浇砼加强件,提高了砼空心楼盖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现浇结构内肋模腔内的间距是变化的。这样,其内肋模腔内的间距是变化的空腔构件,可满足不同的施工需要。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的形状、尺寸大小不同。这样,空腔模壳的形状、尺寸大小不同,可满足现浇砼空心楼盖的不同设计需要。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空腔模壳或底板的至少一个中含有增强物,增强物为钢筋、钢丝、钢筋网、钢丝网、钢板网、纤维、纤维网或布、金属薄条带、编织带或包装带中的至少一种,或者有增强物露出。这样,设置有增强物的底板和空腔模壳的强度得到了大大提高,同时,增强物材质的多样性,便于空腔模壳生产时增强物的选用,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可大大提高底板的抗折强度和刚度,使其不易于断裂或破坏。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底板外露增强物伸入现浇空心楼盖内肋模腔中。这样,在空腔构件应用于现浇砼空心楼盖中时,外露增强物伸入内肋模腔中与现浇砼粘结成整体,可提高现浇砼内肋的强度,有利于提高楼盖的整体性。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中的增强物穿过至少一个内肋模腔将两个以上的空腔模壳连结。这样,通过增强物的连结,大大提高了空腔构件的整体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穿过内肋模腔的增强物上有活动或固定硬套。这样,当空腔构件应用于现浇砼空心结构中时,可有效保证增强物在施工过程中不致损坏,同时也起着撑杆作用。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底板中的薄条带增强物伸入空腔模壳中或空腔模壳中的薄条带增强物伸入底板内。这样,通过薄条带增强物的相互伸入连接加固,加强了空腔模壳和底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使之具有更好的整体性。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中的纤维网或布增强物伸入底板中,与底板中的胶结材料形成一体。这样,纤维网或布将空腔模壳和底板紧密粘合连接,其强度和整体性更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现浇结构内肋模腔有两条以上时,它们彼此相互平行或者正交或者斜交或者立交。这样,空腔构件应用于现浇砼空心楼盖中时,可形成彼此平行或者正交或者斜交或者形成网格式样的现浇砼次肋,从而改善现浇砼空心楼盖结构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或者底板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孔洞。这样,空腔构件应用于现浇砼空心结构中时,若空腔模壳上设置有孔洞,现浇砼可浇注入孔洞内,而形成现浇砼叠合墩或柱或杆件,起到支撑或拉结作用,可有效改善砼空心结构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内肋模腔中设置有至少一个以上的撑拉件。这样,大大提高了空腔构件的整体性能,减少了搬运过程中的破损率。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撑拉件为杆、墩、板、片、索或者块中的至少一种。这样,撑拉件材质和构造的多样化可满足产品的不同设计要求,并可根据不同需要,采用最合理的方式连接。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撑拉件为空心或实心或多孔的撑拉件。这样,可根据设计需要,相应采用空心或实心或多孔的撑拉件来合理解决撑拉加固问题。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撑拉件为固定或活动或可拆卸撑拉件中的至少一种。这样,活动或可拆卸的撑拉件可在空腔构件安装完毕后,拆卸回收,既可防止底板断裂或开裂,又可回收二次使用,降低空腔构件的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或者底板上设置有加强件,或者有至少一个加强件外露,或者有至少一个增强物露出加强件,加强件为加强筋、加劲杆、加劲板或者加强索中的至少一个。这样,加强件大大提高了空腔构件的强度,外露加强件可使空腔构件应用后,形成现浇预制相结合的加强结构,加强件的多样性可形成不同程度加强的空腔构件。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上设置有凹坑、凹槽、孔洞、倒角或其组合,或者其上还外露有增强物。这样,空腔构件应用于砼中时,浇入凹槽、凹坑、倒角、阴角、孔洞中的砼,形成了局部的现浇砼加强构造,从而使得结构更为合理。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上设置有凸台模块、凸条、阳角或其组合,或者其上还外露有增强物。这样,空腔构件具有更好的应用功能,可应用于不同场合的现浇砼空心楼盖中。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与底板接触的部位为凹槽或者露增强物的凹槽。这样,空腔构件应用于现浇砼空心结构中时,砼浇入凹槽或者露增强物的凹槽中,将底板和空腔模壳牢牢嵌固在一起,并可形成工字形的现浇砼肋,改善了现浇砼空心结构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的表面为波浪形或者波纹形或者锯齿形或者拉毛或者其它异形的粗糙表面。这样,空腔模壳表面的多样性可大大增强其外表面,提高与砼的粘结力,同时,在应用于现浇砼空心结构中时,可和现浇砼更好地嵌固牢靠。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为倒锥台形空腔模壳。这样,空腔构件应用于现浇砼空心结构中时,倒锥台形空腔模壳可形成现浇锥台形结构,使其受力结构更为合理,同时可有效防止现浇与预制结合面裂缝的产生。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底板与空腔模壳的外侧面齐平或伸出挑板,或伸出露增强物的挑板,或内缩凹角,或内缩露增强物的凹角,伸出或内缩部份为局部或全部。这样,空腔构件应用于现浇砼空心结构中时,挑板可替代模板,降低成本,伸出露增强物的挑板或内缩凹角,可使底板和现浇砼结合更牢靠。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底板上有连接施工模板的向下拉紧的定位构造。定位构造可为拉环、拉钩、铁丝、撑脚或其它装置。这样,空腔构件应用于现浇砼空心结构中时,定位构造可防止其上浮、移位。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空腔模壳的空腔内部分或全部填充或粘贴轻质材料。轻质材料可为泡沫塑料、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发泡或加气轻质砼、岩棉、矿棉、玻璃棉、陶粒或陶粒砼中的至少一种。这样,大大提高了空腔模壳的抗冲击性能,减少破损率,同时具有更好的隔音、隔热、保温性能,轻质材料的多样性可方便取材,降低空腔构件的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底板与空腔模壳组合后的外形为正方体形、长方体形、圆柱形、六边体形、弧角多面体、多曲面体或者其它形状。这样,空腔构件应用于现浇砼空心结构中时,其外形的多样性,可满足不同结构设计的需要,有利于降低生产与施工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构件的外形尺寸是由小到大逐渐变化的或突变的;底板的板厚或者现浇结构内肋模腔的腔宽一端相对较大,由大变小,逐渐或突变过渡到另一端。这样,空腔模壳应用于现浇砼中时,可根据现浇砼结构的设计要求不同,而采用上述空腔构件对现浇砼结构作局部内加强,以满足设计的需要。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与底板连接的方式为胶结连接、焊接连接、螺丝连接、铁丝连接、卡套连接或者整体成型或者其它连接。这样,空腔模壳和底板连接方式的多样化,简化了生产,可方便、简单、快捷地将两者连接成整体。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为向外翻边或向内翻边的空腔模壳。这样,可根据空腔模壳在现浇砼空心楼盖中应用的不同要求,来设置外翻边或内翻边,保护空腔模壳的边缘部分不破损,使应用更为方便简单。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空腔构件上设置有穿线管、水管或风管,或底板上固定有接线盒。这样,空腔构件应用于现浇砼结构中后,可十分方便地布设电线及走水和通风。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底板为钢筋砼、钢筋网砼、钢丝网砼、自应力钢筋砼、聚合物钢筋砼或者钢丝网砂浆的底板,空腔模壳的胶结材料为水泥、水泥砂浆、聚合物水泥、碱矿渣水泥、碱粉煤灰水泥、硫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氯氧镁水泥、高铝水泥、有机树脂胶或上述组合,空腔模壳、底板用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制成。这样,底板及空腔模壳制作材料的多样性,可方便生产时就近取材,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所在部位的底板为开口底板。这样,底板开口可减轻空腔构件的自身重量,使其更为轻便。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底板与空腔模壳之间有至少一个以上撑脚定位构造。这样,可使空腔模壳和底板之间连接简单、准确,从而提高了空腔构件的质量,有利于保证空腔构件应用后,底板与空腔模壳之间的现浇砼层厚度一致。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上设置有二个以上的底板或者还伸出有挑板。这样,空腔构件可根据设计要求生产制作,满足不同使用情况的需要。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与底板之间设置有撑脚定位构造与之相连。这样,空腔构件应用于现浇砼空心结构中时,空腔模壳与底板之间设置的撑脚定位构造,可有效准确控制空腔模壳和底板之间的现浇砼厚度,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为空腔模壳,2为底板,3为现浇结构内肋模腔,4为外侧面,5为阴角,在各附图中,编号相同的,其说明相同。如图1所示,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构成现浇砼结构内肋模腔3,空腔模壳1和底板2连接成整体,空腔模壳1的四周转角处均设置为阴角5。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四周转角处设置的阴角5为直角,上部转角处设置的阴角5为弧形阴角。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空腔模壳1的上部转角处设置的阴角5为台阶形阴角。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空腔模壳1上设置有水平和竖向的阴角5的组合。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多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分两排彼此相间排列,构成多条现浇砼结构内肋模腔3,其内肋模腔3内的间距是变化的,图示两排空腔模壳1之间的内肋模腔3从左到右是由大逐渐变小。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多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构成多条现浇砼结构内肋模腔3,其空腔模壳1的形状和尺寸大小均不相同。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空腔模壳1和底板2内均设置有增强物6,空腔模壳1中的增强物6为薄条带,底板2中的增强物6为薄条带和纤维网的组合,同时空腔模壳1上有薄条带增强物6露出。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空腔模壳1中的增强物6穿过内肋模腔3将相邻两个空腔模壳1连接,图示增强物6为薄条带。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穿过内肋模腔3的增强物6上设置有固定的硬套7。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底板2中的薄条带增强物6伸入空腔模壳1中。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空腔模壳1中的纤维网增强物6伸入底板2中,并与底板2中的胶结材料形成一体。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多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形成二条互相正交的内肋模腔3。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多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形成多条互相平行的内肋模腔3。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底板2上设置有多个孔洞8。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构成内肋模腔3,其内肋模腔3中设置有多个撑拉件9,撑拉件9与空腔模壳1的侧模板是一体成型的构件。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构成内肋模腔3,其内肋模腔3中设置有两个片状撑拉件9。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17的结构示意图,4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构成多条内肋模腔3,其内肋模腔3中设置有多个空心撑拉件9。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18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构成内肋模腔3,其内肋模腔3中设置有两个可拆卸的活动撑拉件9。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19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底板2上设置有加强件10,加强件10为加劲板。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20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空腔模壳1上设置有凹坑11、凹槽12、孔洞13和倒角14。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21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空腔模壳1上设置有凸台模块15、凸条16和阳角17的组合,同时空腔模壳1上还外露有薄条带增强物6。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22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空腔模壳1与底板2接触的部位为凹槽12。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23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空腔模壳1的表面为波浪形。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24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空腔模壳1为倒锥台形空腔模壳。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25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底板2从空腔模壳1的外侧面内缩成凹角19。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26的结构示意图,多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底板2上有连接施工模板的向下拉紧的定位构造20,图示定位构造20为拉钩。
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27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空腔模壳1内全部填充有轻质材料21,图示轻质材料21为膨胀珍珠岩。
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28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组合构成的空腔构件的外形尺寸是由小到大逐渐变化的,底板2的变化方向与空腔模壳1的变化方向相反。
图29是本发明实施例29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空腔模壳1与底板2的连接方式为胶结连接。
图30是本发明实施例30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空腔模壳1和底板2相接合处设置为外翻边22。
图31是本发明实施例31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空腔模壳1和底板2相接合处设置为内翻边23。
图32是本发明实施例32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构成空腔构件,其空腔构件上设置有穿线管24、水管25和风管26,同时底板2上固定有接线盒27。
图33是本发明实施例33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空腔模壳1所在部位的底板2为开口底板。
图34是本发明实施例34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空腔模壳1与底板2之间设置有多个撑脚定位构造20。
图35是本发明实施例35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空腔模壳1上互相相对的两个面上均设置有底板2,同时底板2伸出空腔模壳1的外侧面4形成挑板18。
图36是本发明实施例36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空腔模壳1上相对的两个面上均设置有底板2,同时底板2伸出空腔模壳1的外侧面4形成挑板18,同时,空腔模壳1与底板2之间设置有撑脚定位构造20与之相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如附图所示,包括有空腔模壳1和底板2,空腔模壳1与底板2连接成整体,底板2上至少有2个空腔模壳1相间排列,其侧面与底板2构成至少一条现浇结构内肋模腔3,空腔模壳1的其它外侧面4构成现浇结构外肋或梁或墙的侧模板,其特征在于空腔模壳1的至少一个转角处设置有阴角5,内肋模腔3有至少二个撑拉件9。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为空腔模壳,2为底板,3为现浇结构内肋模腔,4为外侧面,5为阴角,在各附图中,编号相同的,其说明相同。如图1所示,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构成现浇砼结构内肋模腔3,空腔模壳1和底板2连接成整体,空腔模壳1的四周转角处均设置为阴角5。如图15、16、17、18所示,其内肋模腔3设置有撑拉件9。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阴角5为弧形阴角。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四周转角处设置的阴角5为直角,上部转角处设置的阴角5为弧形阴角。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阴角5为台阶形阴角。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空腔模壳1的上部转角处设置的阴角5为台阶形阴角。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1上有水平、竖向、斜向的阴角5或者其组合。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空腔模壳1上设置有水平和竖向的阴角5的组合。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阴角5呈正交、斜交、平行、立交或其组合设置。如图4所示,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阴角5呈正交、平行、立交组合设置。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现浇结构内肋模腔3内的间距是变化的。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多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分两排彼此相间排列,构成多条现浇砼结构内肋模腔3,其内肋模腔3内的间距是变化的,图示两排空腔模壳1之间的内肋模腔3从左到右是由大逐渐变小。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1的形状、尺寸大小不同。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多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构成多条现浇砼结构内肋模腔3,其空腔模壳1的形状和尺寸大小均不相同。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空腔模壳1或底板2的至少一个中含有增强物6,增强物6为钢筋、钢丝、钢筋网、钢丝网、钢板网、纤维、纤维网或布、金属薄条带、编织带或包装带中的至少一种,或者有增强物6露出。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空腔模壳1和底板2内均设置有增强物6,空腔模壳1中的增强物6为薄条带,底板2中的增强物6为薄条带和纤维网的组合,同时空腔模壳1上有薄条带增强物6露出。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底板2外露增强物6伸入现浇结构内肋模腔3中。如图7所示,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底板2外露的增强物6伸入现浇结构内肋模腔3中。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1中的增强物6穿过至少一个内肋模腔3将两个以上的空腔模壳1连结。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空腔模壳1中的增强物6穿过内肋模腔3将相邻两个空腔模壳1连接,图示增强物6为薄条带。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穿过内肋模腔3的增强物6上有活动或固定硬套7。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穿过内肋模腔3的增强物6上设置有固定的硬套7。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底板2中的薄条带增强物6伸入空腔模壳1中或空腔模壳1中的薄条带增强物6伸入底板2内。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底板2中的薄条带增强物6伸入空腔模壳1中。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1中的纤维网或布增强物6伸入底板2中,与底板2中的胶结材料形成一体。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空腔模壳1中的纤维网增强物6伸入底板2中,并与底板2中的胶结材料形成一体。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现浇结构内肋模腔3有两条以上时,它们彼此相互平行或者正交或者斜交或者立交。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多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形成二条互相正交的内肋模腔3。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多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形成多条互相平行的内肋模腔3。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1或者底板2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孔洞8。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底板2上设置有多个孔洞8。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内肋模腔3中设置有至少一个以上的撑拉件9。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构成内肋模腔3,其内肋模腔3中设置有多个撑拉件9,撑拉件9与空腔模壳1的侧模板是一体成型的构件。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撑拉件9为杆、墩、板、片、索或者块中的至少一种。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构成内肋模腔3,其内肋模腔3中设置有两个片状撑拉件9。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撑拉件9为空心或实心或多孔的撑拉件。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17的结构示意图,4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构成多条内肋模腔3,其内肋模腔3中设置有多个空心撑拉件9。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撑拉件9为固定或活动或可拆卸撑拉件中的至少一种。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18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构成内肋模腔3,其内肋模腔3中设置有两个可拆卸的活动撑拉件9。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1或者底板2上设置有加强件10,或者有至少一个加强件10外露,或者有至少一个增强物6露出加强件10,加强件10为加强筋、加劲杆、加劲板或者加强索中的至少一个。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19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底板2上设置有加强件10,加强件10为加劲板。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1上设置有凹坑11、凹槽12、孔洞13、倒角(14)或其组合,或者其上还外露有增强物6。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20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空腔模壳1上设置有凹坑11、凹槽12、孔洞13和倒角14。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1上设置有凸台模块15、凸条16、阳角17或其组合,或者其上还外露有增强物6。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21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空腔模壳1上设置有凸台模块15、凸条16和阳角17的组合,同时空腔模壳1上还外露有薄条带增强物6。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1与底板2接触的部位为凹槽12或者露增强物6的凹槽12。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22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空腔模壳1与底板2接触的部位为凹槽12。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1的表面为波浪形或者波纹形或者锯齿形或者拉毛或者其它异形的粗糙表面。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23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空腔模壳1的表面为波浪形。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1为倒锥台形空腔模壳。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24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空腔模壳1为倒锥台形空腔模壳。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底板2与空腔模壳1的外侧面4齐平或伸出挑板18,或伸出露增强物6的挑板18,或内缩凹角19,或内缩露增强物6的凹角19,伸出或内缩部份为局部或全部。如图24所示,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底板2伸出空腔模壳1的外侧面4形成挑板18。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25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从相间排列,其底板2从空腔模壳1的外侧面内缩成凹角19。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底板2上有连接施工模板的向下拉紧的定位构造20。定位构造20可为拉环、拉钩、铁丝、撑脚或其它装置。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26的结构示意图,多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底板2上有连接施工模板的向下拉紧的定位构造20,图示定位构造20为拉钩。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空腔模壳1的空腔内部分或全部填充或粘贴轻质材料21。轻质材料21可为泡沫塑料、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发泡或加气轻质砼、岩棉、矿棉、玻璃棉、陶粒或陶粒砼中的至少一种。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27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空腔模壳1内全部填充有轻质材料21,图示轻质材料21为膨胀珍珠岩。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底板2与空腔模壳1组合后的外形为正方体形、长方体形、圆柱形、六边体形、弧角多面体、多曲面体或者其它形状。如图27所示,底板2与空腔模壳1组合后的外形为长方体形。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构件的外形尺寸是由小到大逐渐变化的或突变的;底板2的板厚或者现浇结构内肋模腔的腔宽一端相对较大,由大变小,逐渐或突变过渡到另一端。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28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组合构成的空腔构件的外形尺寸是由小到大逐渐变化的,底板2的变化方向与空腔模壳1的变化方向相反。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1与底板2连接的方式为胶结连接、焊接连接、螺丝连接、铁丝连接、卡套连接或者整体成型或者其它连接。图29是本发明实施例29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空腔模壳1与底板2的连接方式为胶结连接。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1为向外翻边22或向内翻边23的空腔模壳1。图30是本发明实施例30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空腔模壳1和底板2相接合处设置为外翻边22。图31是本发明实施例31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空腔模壳1和底板2相接合处设置为内翻边23。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空腔构件上设置有穿线管24、水管25或风管26,或底板2上固定有接线盒27。图32是本发明实施例32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构成空腔构件,其空腔构件上设置有穿线管24、水管25和风管26,同时底板2上固定有接线盒27。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底板2为钢筋砼、钢筋网砼、钢丝网砼、自应力钢筋砼、聚合物钢筋砼或者钢丝网砂浆的底板,空腔模壳1的胶结材料为水泥、水泥砂浆、聚合物水泥、碱矿渣水泥、碱粉煤灰水泥、硫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氯氧镁水泥、高铝水泥、有机树脂胶或上述组合,空腔模壳1、底板2用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1所在部位的底板2为开口底板。图33是本发明实施例33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空腔模壳1所在部位的底板2为开口底板。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底板2与空腔模壳1之间有至少一个以上撑脚定位构造20。图34是本发明实施例34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空腔模壳1与底板2之间设置有多个撑脚定位构造20。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1上设置有二个以上的底板2或者还伸出有挑板18。图35是本发明实施例35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空腔模壳1上相对的两个面上均设置有底板2,同时底板2伸出空腔模壳1的外侧面4形成挑板18。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1与底板2之间设置有撑脚定位构造20与之相连。图36是本发明实施例36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空腔模壳1在底板2上相间排列,其空腔模壳1上相对的两个面上均设置有底板2,同时底板2伸出空腔模壳1的外侧面4形成挑板18,同时,空腔模壳1与底板2之间设置有撑脚定位构造20与之相连。
本发明实施时,可先用水泥玻璃纤维网制作带阴角的空腔模壳1,并将玻璃纤维网的一端露出空腔模壳1外,然后再用水泥钢丝网制作结构底板2,在其未凝结硬化时,将预先制作好的带外露纤维网的空腔模壳1扣合其上,并将空腔模壳1上外露的纤维网压入底板2中,粘结成整体,待其凝结硬化后,养护至规定龄期,即得空腔构件。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腔构件,包括有空腔模壳(1)和底板(2),空腔模壳(1)与底板(2)连接成整体,底板(2)上至少有2个空腔模壳(1)相间排列,其侧面与底板(2)构成至少一条现浇结构内肋模腔(3),空腔模壳(1)的其它外侧面(4)构成现浇结构外肋或梁或墙的侧模板,其特征在于空腔模壳(1)的至少一个转角处设置有阴角(5),内肋模腔(3)有至少二个撑拉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腔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角(5)为弧形阴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腔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角(5)为台阶形阴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腔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1)上有水平、竖向、斜向的阴角(5)或者其组合;或者阴角(5)呈正交、斜交、平行、立交或其组合设置;或者现浇结构内肋模腔(3)内的间距是变化的;或者空腔模壳(1)的形状、尺寸大小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空腔构件,其特征在于在空腔模壳(1)或底板(2)的至少一个中含有增强物(6),增强物(6)为钢筋、钢丝、钢筋网、钢丝网、钢板网、纤维、纤维网或布、金属薄条带、编织带或包装带中的至少一种,或者有增强物(6)露出;或者底板(2)外露增强物(6)伸入现浇结构内肋模腔(3)中;或者空腔模壳(1)中的增强物(6)穿过至少一个内肋模腔(3)将两个以上的空腔模壳(1)连结;或者穿过内肋模腔(3)的增强物(6)上有活动或固定硬套(7);或者底板(2)中的薄条带增强物(6)伸入空腔模壳(1)中或空腔模壳(1)中的薄条带增强物(6)伸入底板(2)内;或者空腔模壳(1)中的纤维网或布增强物(6)伸入底板(2)中,与底板(2)中的胶结材料形成一体;或者现浇结构内肋模腔(3)有两条以上时,它们彼此相互平行或者正交或者斜交或者立交;或者空腔模壳(1)或者底板(2)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孔洞(8)。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空腔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肋模腔(3)中设置有至少一个以上的撑拉件(9);或者撑拉件(9)为杆、墩、板、片、索或者块中的至少一种;或者撑拉件(9)为空心或实心或多孔的撑拉件;或者撑拉件(9)为固定或活动或可拆卸撑拉件中的至少一种;或者空腔模壳(1)或者底板(2)上设置有加强件(10),或者有至少一个加强件(10)外露,或者有至少一个增强物(6)露出加强件(10),加强件(10)为加强筋、加劲杆、加劲板或者加强索中的至少一个;或者空腔模壳(1)上设置有凹坑(11)、凹槽(12)、孔洞(13)、倒角(14)或其组合,或者其上还外露有增强物(6);或者空腔模壳(1)上设置有凸台模块(15)、凸条(16)、阳角(17)或其组合,或者其上还外露有增强物(6)。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空腔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1)与底板(2)接触的部位为凹槽(12)或者露增强物(6)的凹槽(12);或者空腔模壳(1)的表面为波浪形或者波纹形或者锯齿形或者拉毛或者其它异形的粗糙表面;或者空腔模壳(1)为倒锥台形空腔模壳;或者底板(2)与空腔模壳(1)的外侧面(4)齐平或伸出挑板(18),或伸出露增强物(6)的挑板(18),或内缩凹角(19),或内缩露增强物(6)的凹角(19),伸出或内缩部份为局部或全部;或者底板(2)上有连接施工模板的向下拉紧的定位构造(20);或者在空腔模壳(1)的空腔内部分或全部填充或粘贴轻质材料(21);或者底板(2)与空腔模壳(1)组合后的外形为正方体形、长方体形、圆柱形、六边体形、弧角多面体、多曲面体或者其它形状;或者空腔构件的外形尺寸是由小到大逐渐变化的或突变的;底板(2)的板厚或者现浇结构内肋模腔的腔宽一端相对较大,由大变小,逐渐或突变过渡到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空腔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1)与底板(2)连接的方式为胶结连接、焊接连接、螺丝连接、铁丝连接、卡套连接或者整体成型或者其它连接;或者空腔模壳(1)为向外翻边(22)或向内翻边(23)的空腔模壳(1);或者空腔构件上设置有穿线管(24)、水管(25)或风管(26),或底板(2)上固定有接线盒(27)。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空腔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2)为钢筋砼、钢筋网砼、钢丝网砼、自应力钢筋砼、聚合物钢筋砼或者钢丝网砂浆的底板,空腔模壳(1)的胶结材料为水泥、水泥砂浆、聚合物水泥、碱矿渣水泥、碱粉煤灰水泥、硫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氯氧镁水泥、高铝水泥、有机树脂胶或上述组合,空腔模壳(1)、底板(2)用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制成;或者空腔模壳(1)所在部位的底板(2)为开口底板;或者底板(2)与空腔模壳(1)之间有至少一个以上撑脚定位构造(2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空腔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1)上设置有二个以上的底板(2)或者还伸出有挑板(18);或者空腔模壳(1)与底板(2)之间设置有撑脚定位构造(20)与之相连。
全文摘要
一种空腔构件,包括有空腔模壳(1)和底板(2),空腔模壳(1)与底板(2)连接成整体,底板(2)上至少有2个空腔模壳(1)相间排列,其侧面与底板(2)构成至少一条现浇结构内肋模腔(3),空腔模壳(1)的其它外侧面(4)构成现浇结构外肋或梁或墙的侧模板,其特征在于空腔模壳(1)的至少一个转角处设置有阴角(5),内肋模腔(3)有至少二个撑拉件(9)。这样,适用于各种现浇钢筋砼或预力钢筋砼的空心楼盖、屋盖、基础底板、墙体和空腹桥梁使用。
文档编号E04B5/32GK1880689SQ200610094970
公开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6日
发明者邱则有 申请人:邱则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