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空心墙体砌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2628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混凝土空心墙体砌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材料制品,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空心墙体砌块。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各种各样建筑物每年要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墙体材料,由于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需要,也逐步由采用实心粘土砖转向新型建筑材料,混凝土空心墙体砌块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混凝土空心墙体砌块具有强度高、重量轻、用料少,保温性能好,可机械化生产等优点从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现有的混凝土空心墙体砌块,由于砌墙时无法将接缝封死,用作外墙时容易产生雨水沿接缝进入墙内的渗漏现象,影响了混凝土空心墙体砌块的使用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克服墙体接缝渗漏现象的混凝土空心墙体砌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空心墙体砌块,包括由两个平行的侧面1,上底面2、下底面3、左端面4、右端面5构成的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底面2上设置有二条或二条以上与侧面1平行的条状突起6,所述的条状突起6的长度与左端面4至右端面5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上底面2与下底面3之间开设有二个或二个以上中心线相互平行且平行于两侧面的通孔7。
所述的左端面4和右端面5上各开设有与侧面平行的凹槽10或左右端面凹凸嵌合的凹槽11和凸起12。
所述的通孔的上底面开口8置于每二条相邻的条状突起6之间,通孔7的上底面开口8大于下底面开口9。
所述的条状突起6为四条,所述的条状突起6每条的高度相同。
所述的通孔7为三排,其中间一排设有三个通孔7,两侧面每排设有四个通孔7,中间的通孔7的孔径大于两侧通孔7的孔径。
所述的通孔7的上底面开口8形状为圆形或带有圆角的矩形。
所述的下底面3上开有与上底面2的条状突起相对应的内凹槽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混凝士空心墙体砌块,由于在砌块的上底面2设置多条纵向的条状突起6,使用时,多行纵向的条状突起6在墙体中构成多道屏障,特别是与设置于下底面内凹槽13及多行通孔7相配合,能有效地阻断外壁侧面的雨水向内壁侧面渗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侧面;2、上底面;3、下底面;4、左端面;5、右端面;6、条状突起;7、通孔;8、上底面开口;9、下底面开口;10、凹槽;11、凹槽;12、凸起;13、内凹槽;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的混凝土空心墙体砌块,包括由两个平行的侧面1,上底面2、下底面3、左端面4、右端面5构成的块体,所述的上底面2上设置有四条与侧面1平行的条状突起6,所述的条状突起6的长度与左端面4至右端面5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的条状突起6每条的高度相同;所述上底面2与下底面3之间开设有二个以上中心线相互平行且平行于两侧面的通孔7;所述的通孔7为三排,其中间一排设有三个通孔7,两侧面每排设有四个通孔7,中间的通孔7的孔径大于两侧通孔7的孔径。
在图1至图3中,所述的左端面4和右端面5上各开设有与侧面平行的凹槽10。
如图4所示,所述的通孔7的上底面开口8置于每二条相邻的条状突起6之间,通孔7的上底面开口8大于下底面开口9。
如图1所示,所述的通孔7的上底面开口8形状为圆形或带有圆角的矩形。
实施例2如图5、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的上底面2靠近侧面1边缘上设置有二条与侧面1平行的条状突起6,所述的条状突起6的长度与左端面4至右端面5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的条状突起6每条的高度相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其他条件和效果同实施例1。
实施例3如图7、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所述的下底面3上开有与上底面2的条状突起6相对应的内凹槽1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其他条件和效果同实施例1或实施例2。
实施例4如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所述的左端面4和右端面5上各开设有左右端面凹凸嵌合的凹槽11和凸起12。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其他条件和效果同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
实施例5如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所述的左端面4和右端面5为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其他条件和效果同实施例1至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至实施例5所述的混凝土空心墙体砌块,使用时,上底面2作为坐浆面,下底面3作为铺浆面,由于上底面2上设置有与左端面4至右端面5之间的距离相等且高度相同的条状突起6,可防止上、下层砌块之间的接缝因粘结料充填不实造成的缝隙,当墙体作为外墙时容易产生雨水沿接缝进入墙内侧面的渗漏现象,特别是与设置与下底面内凹槽13及多行通孔7相配合,从而构成多道屏障,有效地防止雨水的渗入。
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结合具体的应用情况设计其他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混凝土空心墙体砌块,包括由两个平行的侧面(1),上底面(2)、下底面(3)、左端面(4)、右端面(5)构成的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底面(2)上设置有二条或二条以上与侧面(1)平行的条状突起(6),所述的条状突起(6)的长度与左端面(4)至右端面(5)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上底面(2)与下底面(3)之间开设有二个或二个以上中心线相互平行且平行于两侧面的通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空心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端面(4)和右端面(5)上各开设有与侧面平行的凹槽(10)或左右端面凹凸嵌合的凹槽(11)和凸起(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空心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7)的上底面开口(8)置于每二条相邻的条状突起(6)之间,通孔(7)的上底面开口(8)大于下底面开口(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空心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条状突起(6)为四条,所述的条状突起(6)每条的高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空心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7)为三排,其中间一排设有三个通孔(7),两侧面每排设有四个通孔(7),中间的通孔(7)的孔径大于两侧通孔(7)的孔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空心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7)的上底面开口(8)形状为圆形或带有圆角的矩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空心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底面(3)上开有与上底面(2)的条状突起(6)相对应的内凹槽(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空心墙体砌块,包括由两个平行的侧面,上底面、下底面、左端面、右端面构成的块体,所述的上底面上设置有二条以上与侧面平行的条状突起,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混凝土空心墙体砌块,在砌块的上底面设置多条纵向的条状突起,使用时,多行纵向的条状突起在墙体中构成多道屏障,特别是与设置于下底面内凹槽及多行通孔相配合,能有效地阻断外壁侧面的雨水向内壁侧面渗透。
文档编号E04B2/14GK2863963SQ200620054019
公开日2007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19日
发明者骆建雄 申请人:骆建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