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风柱柱头节点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6119阅读:14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抗风柱柱头节点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当抗风柱位于门式刚架梁正下方时的抗风柱柱头节点 构造,它属于工业或民用建筑钢结构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当抗风柱位于门式刚架梁正下方时,若直接采用螺栓连接柱头与刚架梁, 则部分屋面荷载将直接传递到抗风柱上,使抗风柱承受较大的荷载,改变抗风柱的受力状态;若采用弹簧板连接,则由于门式刚架梁的梁宽限制,很难满足 安装弹簧板的尺寸要求,且门式刚架梁大多是一根斜梁,从而导致施工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抗风柱柱头节点构造, 它既具有传统弹簧板的优点,同时又能保证抗风柱的侧向连接的可靠性,而且 构造简单,传力可靠,施工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抗风柱柱头节点 构造,其结构如下在抗风柱l的柱顶伸出一块顶部连接板3,刚架梁2的梁底伸出一块底部连接板4,顶部连接板3和底部连接板4上开设有竖向长圆形螺栓 孔5,螺栓6穿过竖向长圆形螺栓孔5使顶部连接板3和底部连接板4滑动连接。
所述的顶部连接板3上连接有加劲肋7。
所述的底部连接板4上连接有加劲肋8。
所述的抗风柱1的柱顶加设加劲肋钢板9。
所述的刚架梁2上加设加劲肋钢板10。
所述的顶部连接板3和底部连接板4为钢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本实用型采用在抗风柱1的柱顶伸出一块顶部连接板3,刚架梁2的梁底伸
出一块底部连接板4,顶部连接板3和底部连接板4通过螺栓6连接,不焊死的 结构,保证了顶部连接板3和底部连接板4竖向可产生相对位移。它具有传统 弹簧板的优点,保证了抗风柱的侧向连接的可靠性,而且构造简单,传力可靠, 施工方便。本实用新型既能保证山墙风荷载的有效传递,又不改变抗风柱的受 力状态。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抗风柱;2、刚架梁;3、顶部连接板;4、底部连接板;5、长圆 形螺栓孔;6、螺栓;7、加劲肋;8、加劲肋;9、加劲肋钢板;10、加劲肋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不受实施例所限。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结构如下在抗风柱1的柱顶伸出一块顶 部连接板3,刚架梁2的梁底伸出一块底部连接板4,顶部连接板3和底部连接 板4上开设竖向长圆形螺栓孔5,螺栓6穿过竖向长圆孔5使顶部连接板3和底 部连接板4滑动连接,采用螺栓6连接可产生相对滑动的节点构造。
在顶部连接板3上连接有加劲肋钢板7,底部连接板4上连接有加劲肋钢板 8,保证了节点的刚度,在抗风柱1的柱顶加设加劲肋钢板9,刚架梁2上加设 加劲肋钢板10。
上述的顶部连接板3和底部连接板4为钢板。
权利要求1、一种抗风柱柱头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结构如下在抗风柱(1)的柱顶伸出一块顶部连接板(3),刚架梁(2)的梁底伸出一块底部连接板(4),顶部连接板(3)和底部连接板(4)上开设竖向长圆形螺栓孔(5),螺栓(6)穿过竖向长圆形螺栓孔(5)使顶部连接板(3)和底部连接板(4)滑动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柱柱头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连 接板(3)上连接有加劲肋(7)。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柱柱头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连 接板(4)上连接有加劲肋(8)。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柱柱头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风柱(1) 的柱顶加设加劲肋钢板(9)。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柱柱头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刚架梁(2) 上加设加劲肋钢板(10)。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柱柱头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连 接板(3)和底部连接板(4)为钢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当抗风柱位于门式钢架梁正下方时的抗风柱柱头节点构造,它属于工业或民用建筑钢结构建筑领域。其结构如下在抗风柱的柱顶伸出一块顶部连接板,钢架梁的梁底伸出一块底部连接板,顶部连接板和底部连接板上开设竖向长圆形螺栓孔,螺栓穿过竖向长圆形螺栓孔使顶部连接板和底部连接板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保证了顶部连接板和底部连接板竖向可产生相对位移,它具有传统弹簧板的优点,同时还保证了抗风柱的侧向连接的可靠性,而且构造简单,传力可靠,施工方便。本实用新型既能保证山墙风荷载的有效传递,又不改变抗风柱的受力状态。
文档编号E04B1/24GK201074365SQ20072001337
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9日
发明者姚国华, 姜兴东, 春 王 申请人: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