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挡玻璃烘弯成型时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7051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前挡玻璃烘弯成型时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前挡玻璃加工设备,特别适用于汽车大巴玻璃烘弯成型装置。
技术背景 '
众所周知,汽车夹层玻璃在烘弯炉中受热后靠自重弯曲成型,然后退火和冷却。大 巴玻璃在进入烘弯炉进行烘弯时,玻璃放在烘弯炉的模具上,由于大巴前挡玻璃的尺寸 大,拱高也大,如果中部没支撑,在传输和升温过程中玻璃会断裂。因此在烘弯时在玻 璃中心线上需要安装支撑装置,在玻璃小头及大头各有一支撑点,在玻璃逐步烘弯成型 的过程中支撑点的位置可以逐渐降低,直至玻璃完全贴模成型后支撑点完全离开玻璃, 位于玻璃的下面,传统的玻璃中部支撑装置采用手动调节的齿轮齿条机构,两个齿条动 配合套合在滑槽内,两个齿条分别和两个齿轮啮合,齿轮固定在一根纵轴上,纵轴套在 两个轴承上,轴承装在轴承座上,轴承座固定在机架上,轴的外端固定一个手轮。生产 时,要求操作工在烘弯炉外的小窗中根据玻璃的烘弯情况手动旋转手轮以调节齿条和支 撑点的高低位置。这样的纯手动操作,因人为操作经验及熟练程度等因素而影响产品质 量的稳定性,而且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同时两个支撑点的横向距离不能调节,有的生 产品种受到限制。
总之,原烘弯炉的支撑机构存在所做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可生产的产品范围小等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大巴前挡玻璃越来越高的质量要求和 产能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原来的大巴前挡玻璃烘弯成型装备中玻璃支撑机构的缺陷,即 利用自动调节的玻璃支撑装置,以降低劳动强度,稳定产品质量,提高成品率和生产效率, 由减速电机带动蜗轮蜗杆和齿条齿轮机构,替代手工操作,提供一种前挡玻璃烘弯成型 时的支撑装置。
本发明的方案是 一种前挡玻璃烘弯成型时的支撑装置,包括齿轮、齿条、滑槽、 纵向传动轴、轴承座,其特征是一根纵向传动轴上的两个齿轮分别与两个齿条啮合,纵 向传动轴的另一端与蜗轮蜗杆副的蜗轮轴连接,蜗轮蜗杆副的蜗杆轴与横向传动轴的一 端连接,橫向传动轴另外一端装着一个伞形齿轮,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也装着一个伞形齿轮,这两个伞形齿轮为一对同轴心线可分离啮合的伞形齿轮副,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座 固定在无杆气缸的滑块上,两根齿条的顶端固定在一个升降座的底部,升降座里有T型 槽,两根可滑移顶杆的底部动配合套合在升降座上的T型槽内。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支撑装置装在小车底部,可随小车一起移动,而且升降位置 具有记忆和保持功能。传动精度高,运行可靠,升降平稳,能确保玻璃不会断裂,提高 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图l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4为玻璃刚上片后可滑移顶杆8支撑平玻璃时处于最高位置,升降座9也升到最高位。 图5为玻璃完全贴模后可滑移顶杆8处于最低位置,滑移顶杆8的顶部离开玻璃13 (没 接触玻璃,两者的距离L)。
图6为齿条装在升降座里的剖视图。
图7为可滑移顶杆8和升降座9的装配图。
图8为可滑移顶杆8在升降座9里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齿轮齿条机构,两个齿条动配合套合在滑槽内,两个齿条分别和两 个齿轮啮合,齿轮固定在一根纵轴上,纵轴套在两个轴承上,轴承装在轴承座上,轴承 座固定在机架上,具体结构为驱动电机l、无杆气缸2、 一对同轴心线可分离啮合的伞 形齿轮副(外伞形齿轮3,内伞形齿轮IO)作为离合器、 一套蜗轮蜗杆传动副4及两套 齿轮齿条升降副5、横向传动轴6、纵向传动轴12、万向联轴器7、升降座9和两根可滑 移顶杆8等。如图1所示,无杆气缸2被固定在炉壁外部,而驱动电机l装在无杆气缸 2的滑块11上,当无杆气缸2打入(滑块ll向左移动)后外伞形齿轮3和内伞形齿轮1 0相互啮合,然后驱动电机l转动,由横向传动轴6和万向联轴器7把动力传递到蜗轮 蜗杆4的蜗杆上,带动蜗轮,而蜗轮又通过纵向传动轴12同步带动齿轮齿条升降副5的齿轮,齿轮推动齿条,这样与齿条连接一起的升降座9和装在升降座9里的可滑移顶杆 8就可以上升或下降。因为支撑机构在炉.内(环境温度高),而驱动电机无法承受高温, 只能装在炉外(由炉壁隔热),而且还需要具有隔热设计。这样电机联轴器的结构要求 较特殊,既要精确地传递动力,又要快捷地啮合或分离。因此本设计采用一对同轴心线 可分离啮合伞形齿轮(一个内伞形齿轮,另一个外伞形齿轮,成阴阳配合)作为离合器, 这对伞形齿轮在被要求啮合时既可自动对心,又因齿的相互咬合而可靠地传递动力。驱 动电机l固定在无杆气缸的滑块ll上,当需要一对伞形齿轮相互啮合时,无杆气缸2打 进使内外伞形齿轮10及3相互接触,并可以传递动力。反之,无杆气缸2的滑块11回 位,使内外伞形齿轮10及3分离。
又因为本设备共四部小车,可以连续生产不同品种的玻璃,每部小车都有一套支撑 机构,所以驱动电机分别装在前提升的侧边和两个加热区的炉体侧边。同一部小车在运 行过程中,可以实现"接力"功能,即通过特别的电气和机械设计,使得小车在运行过 程中,其顶杆位置能得到保持并记忆,待运行到下一加热区时,机构可自动连接上去, 按照设定的程序自动地对顶杆高度进行再控制,无需重新复位或再调整,保证玻璃成型 过程的连续性。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蜗轮蜗杆4的自锁功能,使得两伞形齿轮IO, 3分离后不会因 玻璃的重量和升降座9及顶杆8等的自重而导致顶杆下降(仍支撑玻璃,保持在原位)。
如图4所示,把玻璃13放置在烘弯模具14 (模具装在一个单独的箱形小车内上) 之后,升降座9及可滑移顶杆8已经被升到高位,可滑移顶杆8托住玻璃的中部,防止 因玻璃中部悬空而断裂。当升降座9及可滑移顶杆8上升到所需的位置后,无杆气缸2 打出(滑块ll向右移动)后内伞形齿轮10和外伞形齿轮3分开。如图1所示,当小车 进入加热区,玻璃受热后,逐步弯曲。此时无杆气缸2打入(滑块ll向左移动)内伞形 齿轮10和外伞形齿轮3啮合,驱动电机1带动升降座9及可滑移顶杆8逐渐下降,直到 玻璃贴模成型。玻璃贴模成型后,升降座9及可滑移顶杆8处于低位,待完全贴模后, 升降座9及可滑移顶杆8降到最低位置,滑移顶杆8的顶部已离开玻璃13,如图5所示,
滑移顶杆8的顶部与玻璃的距离为L.然后无杆气缸2打出(滑块11向右移动),内伞 形齿轮10'和外伞形齿轮3分开。
本发明的另一机械设计原理是,蜗轮蜗杆的自锁功能,此功能使得内伞形齿轮10和外伞形齿轮3分离后不会因玻璃的重量和升降座9及可滑移顶杆等的自重而导致可滑移 顶杆8下降,从而使顶杆的位置得到保持,通过特殊设计的测量编码器和控制器可以将 位置记忆下来,便于进行"接力"控制。
如图3所示,可滑移顶杆8可根据玻璃的宽度手动调节两杆的位置。
如图1所示,驱动电机1的出轴与蜗轮蜗杆4的蜗杆不同心,但利用万向联轴器7的 功能,辅于横向传动轴6,使得驱动电机l与蜗杆的动力传递得以实现。
权利要求1.一种前挡玻璃烘弯成型时的支撑装置,包括齿轮、齿条、滑槽、纵向传动轴、轴承座,其特征是一根纵向传动轴上的两个齿轮分别与两个齿条啮合,纵向传动轴的另一端与蜗轮蜗杆副的蜗轮轴连接,蜗轮蜗杆副的蜗杆轴与横向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横向传动轴另外一端装着一个伞形齿轮,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也装着一个伞形齿轮,这两个伞形齿轮为一对同轴心线可分离啮合的伞形齿轮副,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座固定在无杆气缸的滑块上,2根齿条的顶端固定在一个升降座的底部,升降座里有T型槽,2根可滑移顶杆的底部动配合套合在升降座上的T型槽内。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前挡玻璃烘弯成型时的支撑装置,其特征是,纵向传动轴的另 一端与蜗轮蜗杆副的蜗轮轴通过万向联轴器连接,蜗轮蜗杆副的蜗杆轴与横向传动轴的 一端通过万向联轴器连接。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挡玻璃烘弯成型时的支撑装置,其特征是,两伞形齿轮组成 的离合器为可自动对心、又能可靠地传递动力的离合器。
专利摘要一种前挡玻璃烘弯成型时的支撑装置,涉及汽车前挡玻璃加工设备,包括齿轮、齿条、滑槽、纵向传动轴、轴承座,其特征是一根纵向传动轴上的两个齿轮分别与两个齿条啮合,纵向传动轴的另一端与蜗轮蜗杆副的蜗轮轴连接,蜗轮蜗杆副的蜗杆轴与横向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横向传动轴另外一端装着一个伞齿轮,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也装着一个伞齿轮,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座固定在无杆气缸的滑块上;两根齿条的顶端固定在一个升降座的底部,升降座里有T型槽,两根可滑移顶杆的底部动配合套合在升降座上的T型槽内。该装置利用自动调节的玻璃支撑装置,由减速电机带动蜗轮蜗杆和齿条齿轮机构,替代手工操作,传动精度高,升降平稳,能确保玻璃不会断裂,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C03B23/02GK201301277SQ20082022900
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1日
发明者陈其华 申请人: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