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装卸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8200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集装箱装卸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储存集装箱的建筑结构,并且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具有屋顶的 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货物/运输集装箱(在下文中,有时称为“集装箱”)的尺寸一般由术语二十英尺 标准集装箱计算单位(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TEU)表示。TEU是通常用来描述集 装箱运输船只和集装箱码头的货物容量的一种不精确的单位。一 TEU的集装箱的尺寸一般 为20英尺(6.1米)父8英尺(2.4米)父8.5英尺(2. 6米)(长LX宽WX高H)。一 TEU 是基于一个20英尺长的联运集装箱、可以轻易地在不同的运输模式(例如船只、火车和车 辆)之间转换的标准尺寸的金属箱的容积。虽然TEU自身不是质量的计量,但是可以通过 TEU所表示的最大质量来得出某种结论。20英尺(6. 1米)干货集装箱的最大毛重为24000 公斤(53000磅)。减去集装箱本身的自重,每TEU的货物的最大数量减小到大约21600公 斤(48000 磅)。二十英尺、“被满载试验”的集装箱可用于装载例如重型机械等重型货物。这些 集装箱允许67200磅(30500公斤)的最大重量,5290磅(2400公斤)的空重和61910磅 (28080公斤)的净载重。两个TEU的LXW的维数具有40英尺(12.2米)父8英尺(2. 4米)的尺寸,其有 时也被称为四十英尺标准集装箱计算单位(FEU)。与集装箱的尺寸无关,通常限制每个集 装箱具有不明显超过30吨的净载重。按照IICL标准设计和制造的这些集装箱用于完整地 装载和密封在集装箱船只、铁路车辆、飞机和车辆上。集装箱由坚硬的金属(通常基于铝或 钢)构成并且结构设计为经受得起粗暴的处理。经常将所述集装箱(装载的或空的)堆垛 在另一个集装箱的顶上以储存并存入仓库。集装箱可以由例如托运人、租赁公司或者承运人拥有。当将货物从集装箱上卸载 下来时,集装箱被储存以用于今后的运输。普通的集装箱装卸站需要恰当地设置以管理和 处理集装箱的运输和堆垛。此处涉及许多人工干预。集装箱装运站也需要修理和维护设施 以用于处理、焊接、切割、喷淋清洗、喷漆、以及用于集装箱的金属加工。集装箱或被储存在港口,或储存在公共的集装箱装卸站,所述集装箱装卸站处理 不同所有者的集装箱。集装箱需要定期检验、检测、正确地储存和用于重新利用的处理。这 些集装箱的储存和处理通常被关注。集装箱通常储存在开放空间中。集装箱可堆垛的高度受所使用的设备的限制。目 前的集装箱装卸站可以每垛堆叠达10个集装箱的高度。10公顷的面积可以容纳10000个 一 TEU的集装箱,每垛约10个集装箱。由于集装箱堆垛机的较大尺寸,操作的集装箱堆垛 机的数量和在堆垛场中用于牵引头(tow head)和拖车的出入通道,集装箱储存面积通常仅 占据集装箱装卸站的总占地面积的约60%。留下总占地面积剩余的40%用于操作使用。集装箱堆垛机的操作室通常与所储存的第三或第四层集装箱的高度相同。当将集装箱堆垛在该高度以上时,操作人员必须仰视和仔细观察以确保正确的堆垛。堆垛的高度 越高,则观察将越困难,因为堆垛的集装箱可能超出操作人员的视野范围。在提升期间操作 不当可能引起集装箱的掉落而导致严重的伤害或致命事故。集装箱的装载/卸载操作包括集装箱标识的审查、检验和验证。这是耗时的。许 多集装箱装卸站在公共道路上进行其审查,这将引起严重的交通拥堵。经常能看到沿装载/ 卸载集装箱的装卸站外的公路上停靠有20辆或更多的集装箱车辆。这种交通拥堵不但阻 断了公路而且引起了塞车,其可能潜在地引发道路安全问题。对于集装箱装卸站,因此存在对提高土地容积率和降低装卸站占地面积的需求, 并且需要解决操作的安全性和交通拥堵。在土地稀缺和昂贵的区域,例如新加坡、香港、上 海等地,维持高水平的安全、可靠和最优储存始终是一种挑战。

发明内容
根据一方面,提供一种建筑结构,其包括具有顶表面的屋顶,所述顶表面适于储存 运输集装箱。所述建筑结构还具有在屋顶下的至少一个层和安装在顶表面上的至少一个运 输集装箱处理设备。运输集装箱处理设备适于将运输集装箱移到屋顶上并从其上面移走。通过前述公开和下面的各种实施例的更详细的说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 见的是本发明提出了对市场上出售的产品的技术的显著改进。在这方面,特别显著的是发 明给予了对提供具有减小的占地面积的建筑结构的可能性。参考以下提出的详细说明将更 好地理解各种实施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


图1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建筑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示出了屋顶的俯视平面图。图3示出了下层的俯视平面图。图4是装载/卸载隔间的放大图。图5A是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平面图。图5B是图5A的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图5C是图5B的下层的俯视平面图。图6A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建筑结构的示意图。图6B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建筑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图。应该理解的是,附图不必按比例绘制,其给出了一定程度上简化的对说明本发明 的基本原理的各种特征的显示。如此处所描述的建筑结构的具体设计特征(例如,包括屋 顶的具体尺寸)将部分地由特定的用途和使用环境来确定。为了有助于提供清楚的理解, 已经相对于其他特征放大或失真地显示了所示实施例的某些特征。特别是,例如可以使薄 的特征变厚,以用于清楚地说明。所有方向和位置的附图标记,除非另有指示,均指在附图 中说明的取向。
具体实施例方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即,在该领域中具有知识或经验的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对于此处所公开的适于在其屋顶上储存集装箱的建筑结构可能存在许多变型。各种可 替换的特征和实施例的以下详细论述将示出关于适于在其屋顶上储存集装箱的建筑结构 的本发明的普遍原理。适合于其他应用的具有本公开的优点的其他实施例对本领域的技术 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该建筑结构具有用于货物/运输集装箱储存的屋 顶。所述建筑结构允许在下部平面可以被用于卸载/装载并且储存集装箱和以下更详细描 述的其他用途时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所述屋顶具有顶表面,并且该顶表面适于储存集装箱。顶表面也可以具有装载/ 卸载区域。所述建筑结构可能还具有至少一个层,并且因此在屋顶下面存在至少一层。建 筑结构中的层的数量可以受高度约束的限制,该高度约束受相关的权限或其他实际限制的影响。顶表面还具有安装在其上的至少一个运输集装箱处理设备。所述运输集装箱处理 设备适于将运输集装箱移动到屋顶上并从其上面移走。所述运输集装箱处理设备可以例如 是起重机。该起重机可以是高架起重机,并且可沿所述屋顶前后移动。除了起重机之外,运 输集装箱处理设备还可以是升降机、叉式升降机或者正面堆垛机,或者它们的组合。运输集 装箱处理设备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空集装箱、至少24000公斤或者至少30500公斤的起重能 力。运输集装箱处理设备还可以在建筑结构的侧面上延伸,从而允许运输集装箱处理设备 将集装箱提升到屋顶处并从其上面移走。屋顶还可以具有开口。该开口可以足够大以允许集装箱从所述屋顶通过到达相邻 的层。相邻层和任何其他下层还可以具有相似的开口,从而允许起重机降落集装箱通过相 邻层或任何其他下层。可以在下层上为运载车辆(运载车辆是运输集装箱并且具有驾驶员 就坐的车辆驾驶室的车辆)分配停车位。所分配的停车位可选择性地与上面层的开口垂 直对应,以便运输集装箱处理设备可以将集装箱直接从运载车辆上提升起来或者放置到其 上。可选择地,当运载车辆停放在被分配的停车位中时,上面层的开口不延伸到车辆驾驶室 处。因此,可以在集装箱掉落时保护车辆驾驶员。所述建筑结构还可以具有在屋顶上面延伸的围栏。所述围栏可以是例如钢丝围 栏、墙壁、金属包覆层或者其组合以防止集装箱因严峻的天气状况而掉落。所述围栏可以从 屋顶的基部开始并向上延伸,或者从底层开始,或者从底层之上的任一高度开始,或者从其 两者的组合开始,只要其降低了集装箱掉落的风险即可。所述建筑结构还可以具有坡道,该坡道将下部的各层相互连接并将其连接到屋 顶。坡道允许运载车辆到达包括任何下层和屋顶的每一平面。所述坡道可以例如是环形坡 道并且可以是单向道或者双向道。优选地,通向坡道的私人通道、坡道自身和每个下层及屋 顶停车区域可以轻易地在任一时刻容纳超过40辆集装箱车辆。例如,运输集装箱处理设备 适于从位于屋顶的顶表面上的车辆上卸载运输集装箱。下层可以允许集装箱车辆从建筑结构的一端通过建筑结构到达另一端。下层还可 以具有集装箱维修和处理设施。下层还可以具有集装箱检验设施。使集装箱检验设施远离 道路边(许多集装箱装卸站仍然在道路边进行集装箱的审查)降低了集装箱检验员卷入公 共道路上的相关交通事故中的风险,并且允许集装箱车辆快速转向。这将降低公共道路上 的交通拥堵并且降低了相关的道路安全危险。可以通过运输集装箱处理设备将已经被检验、修理和/或清洗过的集装箱通过开口运送到屋顶。下层还可以被用作仓库、办公空间和/或通常的生产空间。可替换地,集装箱的维修和处理设施以及集装箱检验设施可以被安放 在建筑的屋顶上。集装箱可以根据集装箱的所有者而分布在顶表面上。集装箱可以被优选堆叠为至 少九个集装箱的高度,并且可以堆垛到二十或三十个集装箱的高度。集装箱可以具有至少 一二十英尺标准集装箱计算单位(TEU)的货物容量。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建筑结构100的示意性侧视图。建筑结构 100是用于仓储集装箱的多层建筑结构。建筑结构100的上层用于储存集装箱。特别地, 集装箱被堆垛在建筑结构100的屋顶110的顶表面113上。在所述屋顶110的下面是下层 120,该下层可以包括集装箱检验、修理、维护和处理设施以及装载/卸载隔间。较低的楼层 包括底层130,其可以接收或限定通用的办公空间,其可包括仓库。在底层130和下层120 之间可以选择性地提供其他层。屋顶110上的集装箱的仓储通常遵循依照IICL规定提供的集装箱标准。在屋顶 110的储存空间内,集装箱一个堆垛在另一个的顶上。堆垛的集装箱的行通常根据所有者的 要求来定位。在图1中,屋顶110被示出为具有用于将集装箱装载到车辆上/从车辆上卸 载下集装箱的高架起重机114。屋顶110包括在储存空间中围起来的高层围栏112。优选地,高层围栏112至少超 过9个集装箱的高度。所述高层围栏112提供了抗风性并且避免了集装箱掉落的事故。高 层围栏的高度可以取决于建筑结构100的地理位置和打算堆垛的集装箱的数量。当空间不是问题时,每垛足以储存九个或更少的集装箱,并且因而不需要高层围 栏。然而,当空间稀缺时,需要通过堆垛更高层来增大储存能力。更高水平的堆垛因而需要 围栏。有利地,例如,在10公顷土地上的建筑结构能够提供的土地或占地面积的每单位面 积的集装箱储存能力大于使用常规地面存储技术提供的储存能力的2. 5倍。此外,当建筑 结构100的下层可以用于其他目的时,还能进一步促进空间的节约。再者,在操作期间车辆 可以在建筑结构100(包括坡道105)内排列成行,可以进一步优化空间的利用,其将减轻/ 消除公共道路上交通拥堵和相关的道路安全危险。根据一个实施例,高层围栏112是实心墙。根据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高层围栏 112是铁丝围栏。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屋顶110筑有结合了铁丝围栏的墙。根据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屋顶110具有遮蔽物(例如,非结构性的遮蔽物),从而 为储存在其中的集装箱提供另外的保护。在此处使用的非结构性意味着遮蔽物不具备足够 的强度来支撑集装箱。图2示出了建筑结构100,该建筑结构还具有用于将上层连接到底层的坡道105。 坡道105允许车辆行驶通过并到达上层和屋顶。此处示出的坡道105是允许车辆同时在两 条道上行驶的双向车道。沿着坡道105的车道,存在连接到屋顶110的通道106。图2还示出了屋顶110的顶表面上的储存区域210、车道220和装载/卸载隔间 230。储存区域210可以根据集装箱的尺寸和所有者而放置。可选择地,相同尺寸并且所有 者相同的集装箱被堆垛在一起以便处理。当通过高架起重机114对集装箱进行处理时,可 以有效地将集装箱紧密地堆垛以减小总储存空间。在屋顶110的中央设置车道220,而使储 存区域210设置在车道220的两侧。车道220连接通道106,所述通道允许车辆从坡道105行驶到屋顶110上。屋顶的顶表面113和下层具有开口,并且尺寸被设计为使高架起重机 114可以移动集装箱通过下层并到达屋顶,并且反之亦然。高架起重机114允许集装箱的更快转向,从而极大地减小了车辆等待时间和交通 拥堵。相反,集装箱堆垛机必须在能够接触到内部堆垛之前将集装箱从外部堆垛中移走。 举例来说,为了移走9排深,10层高的排列内的最后一个集装箱,集装箱堆垛机需要在移动 89个集装箱后,才能取走最后一个集装箱,而高架起重机仅需要移动到最后一排并且移走 9个集装箱后,就能取走所需的最后一个集装箱。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1的下层120的俯视平面图。按照相应 于图2的屋顶110的布局来建造下层120。下层120包括车道320、装载/卸载隔间330、集 装箱维护及处理区340和集装箱检验站350。车道320设置在具有装载/卸载隔间330的 下层120的中央,集装箱维护及处理区340和集装箱检验区350位于车道320的两侧。车道 320连接通道106以允许车辆从坡道105行驶到下层120处。装载/卸载隔间330设置在 装载/卸载隔间230的正下方。装载/卸载隔间330包括相应于屋顶110的层开口的停车 场。如图4中所示,图4是图2的装载/卸载隔间230的放大图,其具有以虚构形式示出的 图3的停车场,将每个开口布置成偏离相应的停车场,以使得当车辆400停在停车场上时, 仅集装箱412从开口中暴露出,而车辆的驾驶室410隐藏在屋顶下面。操作上,装有集装箱的车辆到达建筑结构100处,并且行驶过坡道105并进入下层 120以便在集装箱检验站350处进行检验。当需要时,可以进一步将集装箱发送到维护及处 理区340以便维护和处理工作,其包括修理等。一旦集装箱通过了检验,则将车辆停放在装 载/卸载隔间330的停车场中。安装在屋顶110上的高架起重机114通过开口拾取集装箱 并且将其相应地堆垛在储存区域210处。一旦将集装箱从车辆上提升起来,则可以移走车辆。应当注意到,在该处理期间, 驾驶员不必在现场,并且通过可以包括升降机或高架起重机114的运输集装箱处理设备来 完成所述工作。高架起重机114可以是电动类型的起重机,其有利地降低了噪音和排放。高架起 重机114可以包括Trans Lancer系统。当层上装满满载的集装箱时,建筑结构100适于经 得起集装箱的重量。图5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建筑结构100的屋顶的俯视平面图。屋顶 500包括储存区510、车道520、多个装载区530和多个层开口 540。根据集装箱的尺寸来布 局储存区510,优选地,按照集装箱的所有者易于存取的方式来布置和管理。车道520设置 在屋顶的中央并延伸到建筑结构100的另一端,而储存区510位于车道520的两侧。沿车 道520设置装载区530,其中从车辆上装载/卸载集装箱沿装载区域530 (沿车道520)进 行。每个装载区530布置有装载场534和遮棚535。遮棚535是当装载和卸载集装箱时适 于保护车辆驾驶室的内部建筑结构。遮棚535可以是横过车道520建造的简单的屋顶形结 构,车道520具有装载车辆高度的通道以允许装载车辆通过车道520而不产生干扰。遮棚 535的宽度至少适合车辆驾驶室的长度,以便可以隐藏住车辆驾驶室。在相对于建筑的坡道 而朝向建筑的端部处,设置层开口 540以允许在屋顶500和其下面的层(S卩,下层)之间出 入。类似地,确定每个层开口 540的尺寸以允许从下层提升至少一个集装箱到屋顶上。因此,高架起重机可以包括可旋转的分布器(spreader),以允许无任何阻碍地通过层开口 540提升集装箱并且将其直接堆垛在储存区510处。在一可替换的实施例中,集 装箱储存区、装载区域530和层开口 540适于一致地定向以避开可旋转的分布器。图5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建筑结构100的侧视图。建筑结构100包括屋顶500和下层550。如图所示,当车辆行驶到屋顶500处时,车辆沿车道520行进并 且停在用于装载和卸载集装箱的一个装载区域530处。当车辆停在装载/卸载区域530处 时,车辆驾驶室被覆盖在遮棚535下面。在此期间执行装载/卸载操作。类似于图1的屋 顶110的层开口,遮棚535在装载/卸载操作期间通过将车辆驾驶室覆盖在其下面来保护 车辆驾驶员。在另一实施例中,遮棚535被用作车道520上的平台以用于在其上堆垛集装箱。图 5C显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下层550的俯视平面图。下层550包括集装箱检验站560、集 装箱仓库区570和集装箱维护及处理区580。集装箱检验站560通常是具有停车场的停车 区域,其中装载车辆停放在那里以便必要的检验。如果需要,可以设置集装箱维护及处理区 580以执行集装箱的维护和修理。屋顶500的层开口 540位于集装箱的维护及处理区580 处以允许高架起重机从下层550处拾取集装箱并堆垛/储存在屋顶500上。当需要时,集 装箱可以暂时储存在集装箱仓库区570处。取决于层的高度,下层550足以允许在下层550 内具有2-3层堆垛。再次参照图5C,在集装箱检验站560处检验和审查装载车辆。在集装箱检验站560 处设置停车区域将减轻高峰时期的交通拥堵。可以将需要维护或修理的集装箱发送到集装 箱维护及处理区580。当需要时,可以将集装箱储存在集装箱仓库区570和/或通过层开口 540直接运送到屋顶500。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的是,给定了本发明的优点是屋顶应该被构造成以必 要的增强件来承受所堆垛的装载集装箱的重量。还可以利用用于安全和降低噪音的金属包 覆层来加强高层围栏。此外,可以在室内进行集装箱入库的控制,并且可以至少部分地自动 控制集装箱的运输和储存以减少所需的人力。集装箱的操作和正确计数要求在计数区域内的良好管理并系统地堆垛和标识集 装箱。需要包括驾驶员、技术员等训练有素的人员以及良好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从而确保有 效、安全和快速的移动。用于集装箱的费用取决于其数量、TEU所需空间、进出处理的费用、 检验、维护及修理和其他升降费用。图6A示出了类似于图1的建筑结构600的另一可替换实施例。建筑结构600包 括具有屋顶610的多层结构620、一个或更多个运输集装箱处理设备。运输集装箱处理设备 可以包括叉式升降机613、升降机618、高架起重机614和适于在屋顶610上提升并运送集 装箱601的类似设备。升降机618适于在建筑结构600的底层和屋顶610之间提升货物集 装箱。如图6A所示,升降机618是高架起重机,其可以从建筑结构600的一个侧面延伸出 来以用于从底层拾取集装箱。一旦集装箱被提升到屋顶610处,则其可以通过运输集装箱 处理设备615以恰当地堆垛在屋顶610上。当集装箱被装载到车辆上时,通过运输集装箱 处理设备615从堆垛上拾取所述集装箱,并且运输集装箱处理设备615将所述集装箱输送 到升降机618上以便装载到停放在装载隔间处的车辆上。因此,车辆不需要行驶到屋顶上 来装载/卸载集装箱。类似地,可以设置遮棚(未示出)来作为安全措施以保护车辆驾驶 室不受掉落的集装箱的破坏。升降机618例如可以是液压升降机。
在如图6B所示的可替换的实施例中,建筑结构600可以包括在多层结构620的每个中间层处垂直排列的层开口 619,其在建筑结构600中形成了路径或井(当封闭时)。利 用直接安装在所述层开口上方的升降机618,可以通过层开口将集装箱从底层提升到屋顶 610。图2的坡道105可选择地连接为建筑结构600的一部分。如果不采用坡道,则可 以进一步节省占地空间。本发明提高了土地容积率,并且解决了公共道路上的交通拥挤问题。本发明可用 于,但不限于港口和/或内陆集装箱装卸站。从前述公开和一些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显然的是各种改进、补充和其他可替换 实施例可能不背离本发明的实际范围和精神。选择和说明了所论述的实施例以提供对本发 明原理及其实际应用的最佳说明,由此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在不同实施例中使用本 发明并且对本发明进行多种改进以使其适于预期的特定应用。当根据给予公平、合法及公 正的方式的说明时,所有这些改进和变型都在由所附权利要求确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建筑结构,包括,其结合有具有顶表面的屋顶,所述顶表面适于储存运输集装箱;位于所述屋顶下面的至少一层;和安装在所述顶表面上的至少一个运输集装箱处理设备,其中所述运输集装箱处理设备适于将所述运输集装箱移到所述屋顶上并从所述屋顶上移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其中所述屋顶限定了足够大的开口以允许一个所述 运输集装箱通过该开口从所述屋顶到达所述至少一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其进一步包括从所述屋顶上延伸的围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结构,其中所述围栏是金属包覆层、墙壁和铁丝围栏其中 之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运输集装箱处理设备可在所述建 筑结构的侧面上延伸,以允许所述至少一个运输集装箱处理设备将运输集装箱提升到所述 屋顶上并从所述屋顶上移走。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建筑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运输集装箱处理设备是起重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结构,其中所述起重机可沿顶部的所述屋顶移动。
8.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建筑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运输集装箱处理设备是升降 机、叉式升降机和正面堆垛机其中之一。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其中所述运输集装箱处理设备具有至少30500公斤 的负载运送能力。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其进一步包括坡道,该坡道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屋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建筑结构,其中所述坡道还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至少一层。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建筑结构,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屋顶上的车辆,所述车辆使 用所述坡道出入所述屋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运输集装箱处理设备适于将运输集装箱从所 述车辆上卸载到所述屋顶的所述顶表面上。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其进一步包括由以下构造中的一个限定的空间 所述屋顶和至少一层;以及至少一层和另外至少一层;并且所述空间适于允许集装箱车辆的通过。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建筑结构,其中所述空间和所述顶表面中的一个接收集装箱 维护及处理设施和集装箱检验设施中的至少一个。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建筑结构,其中所述空间限定出通用办公空间、仓库和 通用生产空间中的至少一个。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其进一步包括装载和卸载区域。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建筑结构,其中所述装载和卸载区域被定位在所述顶表面上。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运输集装箱。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建筑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运输集装箱根据所述至少一个 集装箱的所有者而分布在所述顶表面上。
20.如权利要求18或权利要求19所述的建筑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运输集装箱包括 可堆垛至少九个运输集装箱高度的多个运输集装箱。
21.如权利要求18到20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运输集装箱具有 至少一个二十英尺标准集装箱计算单位的载货能力。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其中所述运输集装箱处理设备具有至少24000公斤 的负载运送能力。
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层限定了足够大的开口以允许通 过所述运输集装箱中的一个。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其中所述运输集装箱处理设备具有至少一个空运 输集装箱的负载运送能力。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其进一步包括定位在所述屋顶上面的遮棚。
26.一种建筑结构,包括,其结合有具有顶表面的屋顶,所述顶表面适于储存运输集装箱;在所述屋顶下面的至少一层;以及安装在所述顶表面上的至少一个运输集装箱处理设备,其中所述运输集装箱处理设备 适于将所述运输集装箱装载到所述屋顶的所述顶表面上并且从所述顶表面上卸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结构,该建筑结构包括具有顶表面的屋顶,并且所述顶表面适于储存运输集装箱。至少一层被定位在所述屋顶的下面,并且至少一个运输集装箱处理设备被安装在所述顶表面上。所述运输集装箱处理设备适于将运输集装箱移动到所述屋顶上并从所述屋顶上移走。
文档编号E04H5/02GK101824926SQ20101013976
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日
发明者陈耀坤 申请人:高昇储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