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080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领域使用的一种构件,特别是涉及轻钢建筑领域使用的 一种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
背景技术
轻钢建筑领域中常用的方形钢部件一般是采用方形钢管,或是用两支C型钢对 焊。封闭的方形钢管与其它构件连接的螺栓孔,只能用钻床或火焰切割加工,无法使用冲床 冲压加工,导致加工成本很高;封闭的方形钢管无法使用锁紧式高拉力螺栓与其它构件接 合,从而大幅度的降低结合点的承载力。如图1所示,该图显示的是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房型 轻钢构件,该构件使用通过焊接方式形成的方形钢作为封闭主体结构7,使用时通过普通螺 栓8和C型钢6连接,经常由于剪切力过大而导致方形钢变形。为了防锈腐,一般在完成对 方形钢管的加工后进行镀锌,这样导致生成成本很高。如采用两支镀锌钢板滚压成型的C 型钢对焊,这种加工方式则会破坏镀锌钢板的防锈层。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方形轻钢构件在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实际实施上的些许 缺失,而亟待加以进一步再行突破改进。为了解决现有的方形轻钢构件存在的问题,本发明 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 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方 形轻钢构件,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验及改进后,终于创设 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方形轻钢构件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 新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结构更加优化,现场使用 更加方便,抗压强度和抗挫屈力更好,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所要解决 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更加方便的和其它构件在一起使用,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 新型提出的一种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其包括主体结构,该主体结构为一定厚度 的钢板一体成型的方形钢管,该方形钢管的一面设有开口,该开口两侧边分别为弯角折边; 以及加强部件,其和主体结构设有开口的一面固定连接,并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其中所述的其中所述的钢板可为镀锌钢 板。前述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其中所述的开口两侧边的弯角折边间隔的 距离约为该方形主体结构宽度的三分之一。前述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其中所述的一体成型的方形钢管的内部空腔填充有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前述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其中所述的一体成型通过弯折或滚压钢板 实现。前述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其中所述的加强部件为钢板,所述钢板通 过螺栓、铆钉或焊接的方式和所述主体结构固定连接。前述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其中该方形轻钢构件的侧面设有和其它轻 钢构件以及加强部件连接使用的冲孔。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 本实用新型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其优选实施例采用镀锌钢 板,可确保方形轻钢构件无焊缝,使得防锈膜完整,有利于防锈蚀。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的一面设有开口,且开口处收 边弯折。这种结构不仅有利于加强开口两翼材料的侧向约束,有利于增强方形轻钢构件的 抗压力及抗弯矩,而且也便于加强部件和方形主体结构的连接(如图2所示)。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设有开口的一面间隔一定距 离设有加强部件,该加强部件由钢板或其它强度和韧性好的材料制成,有利于增强方形轻 钢构件的抗弯矩和抗压力及抗挫屈力。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可以根据结构力学计算决定 是否在完成框架搭建完成后加入混凝土或水泥砂浆,从而使其性能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 适用范围和场合更加广泛(如图3所示)。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可以通过方形主体结构其它 侧面设有的冲孔(如螺栓孔),和轻钢建筑中的梁或其它构件以螺栓锁定连接(如图4所 示)°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在开孔加工时,其一面的开 口让模具能达到方形轻钢构件的任意部位,使得冲床得以顺利冲压运作。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其与梁或其它构件接合时, 其一面的开口有助于工具及螺栓得以伸入并旋紧(如图4所示)。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特殊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其具有上述诸多的 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的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 论在产品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 的效果,且较现有的方形轻钢构件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 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 细说明如后。

图1所示的是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方形轻钢构件的结构,以及该构件和C型钢一起 使用时的示意图。[0025]图2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出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的结 构示意图。图3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 结构剖面示意图。图4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和C型钢结合使用 时的示意图。图5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和C型钢结合使用 时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 主体结构2 加强部件 3 混凝土4:锁紧式高拉力螺栓 5:弯角折边 6:C型钢7 封闭主体结构8 普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的具 体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 其主要包括主体结构1,该主体结构为一定厚度的钢板一体成型的方形钢管,该方形钢管的 一面设有开口,该开口两侧边分别为弯角折边5 ;以及加强部件2,其和主体结构1设有开口 的一面通过锁紧式高拉力螺栓4固定连接,并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其中,开口两侧边的弯角 折边5间隔有一定的距离,优选为该方形主体结构1的宽度的三分之一。弯角折边的角度 可以是任意角度,优选为直角。请参阅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的另一实施例, 其和图2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方形轻钢构件的主体结构1中填充有用以提高方形轻钢 构件的强度的填充材料混凝土 3。填充材料也可以是其它具有类似功能的材料,如水泥砂 浆。请参阅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和C型钢 结合使用时的示意图;请参阅图5所示,其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 形轻钢构件和C型钢结合使用时的剖面示意图。如上图所示,使用时,锁紧式高拉力螺栓4 通过方形轻钢构件的主体结构1上的冲孔(图中未示)和C型钢6从主体结构1的两侧分 别结合,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剪切力过大而导致方形钢变形的情形。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 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 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 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 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其包括主体结构,该主体结构为一定厚度的钢板一体成型的方形钢管,该方形钢管的一面设有开口,该开口两侧边分别为弯角折边;以及加强部件,其和主体结构设有开口的一面固定连接,并间隔一定距离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其中所述的钢板可为镀锌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其中所述的开口两侧边的弯 角折边间隔一定距离,间隔的距离约为该方形主体结构宽度的三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其中所述的一体成型的方形 钢管的内部空腔填充有混凝土或水泥砂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其中所述的一体成型通过弯 折或滚压钢板实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其中所述的加强部件为钢 板,所述钢板通过螺栓、铆钉或焊接的方式和所述主体结构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其中所述的螺栓为锁紧式高 拉力螺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其中该方形轻钢构件的侧面 设有与加强部件和其它轻钢构件连接使用的冲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其包括主体结构和加强部件,该主体结构为一定厚度的钢板一体成型的方形钢管,该方形钢管的一面设有开口,该开口两侧边分别为弯角折边,该加强部件和主体结构设有开口的一面固定连接,并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有加强部件的方形轻钢构件具有抗压力和抗挫屈力强,制作成本相对低廉,防腐锈性能好,加工容易,以及与其它构件连接施工方便等优点。
文档编号E04B1/30GK201738444SQ20102025057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30日
发明者谢英俊 申请人:谢英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