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石材图案陶瓷墙地砖生产中的布料工艺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1318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仿石材图案陶瓷墙地砖生产中的布料工艺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瓷砖的生产的布料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仿天然石材效果的陶瓷墙地砖,其图案和色彩不是通过印刷方法产生的,而是在砖坯生产中通过布料系统,将各种颜色的陶瓷粉料通过布料方法,装入陶瓷液压机成型模具的模腔内,然后装入底料,压制成砖坯,最后在窑炉中烧结成表面有线条、图案和色彩陶瓷墙地砖产品。这个过程布的是砖坯的面料,由于还有成本低的底料需要装入,整个布料过程称为二次布料。在第一次布料过程中,由于粉料需要移动到模腔内,布料所形成的图案线条容易错动而受到破坏。因此,探索通过布料的方法使表达线条和板块颜色的粉料形成砖坯面料的图案,让墙地砖产品的色彩和图案更接近自然石材效果,是陶瓷生产企业一直期望攻克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布料工艺中,第一次布料所形成的图案线条不容易损坏的、低成本的仿石材图案陶瓷墙地砖生产中的粉布料工艺及装置。本发明的仿石材图案陶瓷墙地砖生产中的粉布料工艺是这样实现的,将带有活动承料板的承料箱设置在布料箱的下端出口处,布料箱及承料箱的截面形状与成型的瓷砖的形状对应,先采用多管布料的形式将多种粉料布设在布料箱内,然后按照设定的距离往下移动活动承料板,使在布料箱内布设好的粉料整体下移,然后,用切粉板插入布料箱及承料箱间,将位于承料箱内的粉料切离布料箱,将承料箱内的粉料移送到下一个工序,从而完成布料的工作。这里,为了尽可能在分切时,保证分切处的粉料不移动,在布料箱的出口处设置有格栅。本发明的仿石材图案陶瓷墙地砖生产中的粉布料装置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机架、 多管粉料输送系统、布料箱、由水平移动动力带动的切粉板、由前后移动动力带动的承料框架、承料框、承料板、升降气缸,多管粉料输送系统的粉料布设口设置在布料箱的上方,布料箱、承料框的截面形状与瓷砖的形状对应,承料板活动设置在承料框内,多管粉料输送系统、布料箱设置在机架上,承料框设置在布料箱的下面,切粉板设置在布料箱和承料箱间, 承料框固定在承料框架上,升降汽缸设置在承料框架与承料板间。工作时,切粉板离开布料箱、承料框间的位置,承料板上升到承料箱的最高位置,多管粉料输送系统的的多只柔性管道输送粉料到布料箱,按工艺要求配制成各种颜色的板块颜色粉料和线条粉料,形成砖坯图案的各种颜色的粉料组合,然后再升降气缸的带动下,承料板下降设定的距离,布料箱内的粉料以柱塞的形式整体随承料板下降进承料箱内,水平移动动力带动切粉板插进布料箱、承料框间,前后移动动力带动承料框架将承料箱内的粉料送到下一工序。这里,为了防止粉料从布料箱和承料箱间的间隙泄漏,在布料箱下部边框有围裙和位于围裙下面的密封件。为了减小切粉板的移动距离,避免切粉板的过多的移动对布设好的粉料的影响, 切粉板有两块,分别位于布料箱的两侧。切粉板是0. 3^0. 5mm厚的表面光滑不锈钢薄板,两端有夹紧机构、均力机构和框架组成切粉板组件。夹紧机构的上夹紧板由铝合金加工而成, 有两道凸槽,下夹紧板由45号钢加工而成,有两道凹槽,将切粉板两端压紧在两道凹凸槽内通过紧固件(螺栓、螺母)夹紧,然后一端直接安装在框架上,另一端通过均力机构安装在框架上,调节螺母可以调整切粉板的张紧和平整程度,均力机构的作用是使切粉板受力均勻不产生扭曲变形。为了降低切粉板的分切对布设好的粉料的影响,在布料箱下部设置有格栅。格栅包括下缘设置有数根针的薄板,薄板的上缘、下缘间隔设置有缺口,相互垂直的数块薄板通过缺口卡接在一起形成格栅。为了让图案线条显得自然,构成格栅的薄板呈弧形弯折状。由于采用柱塞状的形式整体下移和用切粉板插入的方式将一次布料的粉料分隔进承料箱来完成二次布料,因此,具有二次布料后第一次布料所形成的图案线条不容易损坏的、低成本的优点。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构成格栅的薄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切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仿石材图案陶瓷墙地砖生产中的粉布料工艺是这样实现的,将带有活动承料板1的承料箱2设置在布料箱3的下端出口处,布料箱3及承料箱2的截面形状与成型的瓷砖的形状对应,先采用多管布料的形式将多种粉料布设在布料箱3内,然后按照设定的距离往下移动活动承料板1,使在布料箱3内布设好的粉料4以柱塞状的形式整体下移,然后,用切粉板5插入布料箱3及承料箱2间,将位于承料箱2内的粉料4切离布料箱3,将承料箱2内的粉料4移送到下一个工序,从而完成布料的工作。这里,为了尽可能在分切时,保证分切处的粉料不移动,在布料箱3的出口处设置有格栅20。如图1一4所示,本发明的仿石材图案陶瓷墙地砖生产中的粉布料装置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机架8、多管粉料输送系统9、布料箱3、由水平移动动力10带动的切粉板5、由前后移动动力11带动的承料框架12、承料框2、承料板1、升降气缸13,多管粉料输送系统9 的粉料布设口设置在布料箱3的上方,布料箱3、承料框2的截面形状与瓷砖的形状对应, 承料板1活动设置在承料框2内,多管粉料输送系统9、布料箱3设置在机架8上,承料框2 设置在布料箱3的下面,切粉板5设置在布料箱3和承料箱2间,承料框2固定在承料框架 12上,升降汽缸13设置在承料框架12与承料板1间。在布料箱3下部边框有围裙14和位于围裙14下面的密封件15。切粉板5有两块,分别位于布料箱3的两侧。切粉板5是0. 3^0. 5mm厚的表面光滑不锈钢薄板,两端有夹紧机构16、均力机构17和框架18组成切粉板组件。夹紧机构16 的上夹紧板16a由铝合金加工而成,有两道凸槽16b,下夹紧板16c由45号钢加工而成,有两道凹槽16d,将切粉板5两端压紧在两道凹凸槽16d内通过紧固件(螺栓、螺母)16e夹紧, 然后一端直接安装在框架18上,另一端通过均力机构17安装在框架18上,在框架18与均力机构17间设置有调节螺母19,调节螺母19可以调整切粉板5的张紧和平整程度,均力机构17的作用是使切粉板受力均勻不产生扭曲变形。 在布料箱3下部设置有格栅20。格栅20包括下缘设置有数根针20a的薄板20b, 薄板20b的上缘、下缘间隔设置有缺口 20c,相互垂直的数块薄板20b通过缺口 20c卡接在一起形成格栅。为了让图案线条显得自然,构成格栅20的薄板20b呈弧形弯折状。
权利要求
1.一种仿石材图案陶瓷墙地砖生产中的布料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带有活动承料板的承料箱设置在布料箱的下端出口处,布料箱及承料箱的截面形状与成型的瓷砖的形状对应, 先采用多管布料的形式将多种粉料布设在布料箱内,然后按照设定的距离往下移动活动承料板,使在布料箱内布设好的粉料以柱塞状的形式整体下移,然后,用切粉板插入布料箱及承料箱间,将位于承料箱内的粉料切离布料箱,将承料箱内的粉料移送到下一个工序,从而完成布料的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石材图案陶瓷墙地砖生产中的布料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布料箱的出口处设置有格栅。
3.一种仿石材图案陶瓷墙地砖生产中的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多管粉料输送系统、布料箱、由水平移动动力带动的切粉板、由前后移动动力带动的承料框架、承料框、 承料板、升降气缸,多管粉料输送系统的粉料布设口设置在布料箱的上方,布料箱、承料框的截面形状与瓷砖的形状对应,承料板活动设置在承料框内,多管粉料输送系统、布料箱设置在机架上,承料框设置在布料箱的下面,切粉板设置在布料箱和承料箱间,承料框固定在承料框架上,升降汽缸设置在承料框架与承料板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石材图案陶瓷墙地砖生产中的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布料箱下部边框有围裙和位于围裙下面的密封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仿石材图案陶瓷墙地砖生产中的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切粉板有两块,分别位于布料箱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仿石材图案陶瓷墙地砖生产中的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切粉板是0. 3^0. 5mm厚的表面光滑不锈钢薄板,两端有夹紧机构、均力机构和框架组成切粉板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仿石材图案陶瓷墙地砖生产中的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夹紧机构的上夹紧板由铝合金加工而成,有两道凸槽,下夹紧板由45号钢加工而成,有两道凹槽,将切粉板两端压紧在两道凹凸槽内通过紧固件(螺栓、螺母)夹紧,然后一端直接安装在框架上,另一端通过均力机构安装在框架上,在框架与均力机构间设置有调节螺母。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6或7所述的仿石材图案陶瓷墙地砖生产中的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布料箱下部设置有格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仿石材图案陶瓷墙地砖生产中的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格栅包括下缘设置有数根针的薄板,薄板的上缘、下缘间隔设置有缺口,相互垂直的数块薄板通过缺口卡接在一起形成格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仿石材图案陶瓷墙地砖生产中的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格栅的薄板呈弧形弯折状。
全文摘要
一种仿石材图案陶瓷墙地砖生产中的布料工艺及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带有活动承料板的承料箱设置在布料箱的下端出口处,布料箱及承料箱的截面形状与成型的瓷砖的形状对应,先采用多管布料的形式将多种粉料布设在布料箱内,然后按照设定的距离往下移动活动承料板,使在布料箱内布设好的粉料以柱塞状的形式整体下移,然后,用切粉板插入布料箱及承料箱间,将位于承料箱内的粉料切离布料箱,将承料箱内的粉料移送到下一个工序,从而完成布料的工作。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二次布料后第一次布料所形成的图案线条不容易损坏的、低成本的优点。
文档编号B28B13/02GK102275213SQ201110236069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7日
发明者陈就 申请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