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细瓷器具镶接方法

文档序号:1825588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温细瓷器具镶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高温细瓷器具镶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多色高温细瓷器具镶接方法。
背景技术
景德镇瓷器以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高超制瓷工艺,瓷质细腻、玉润、通透闻名于世。我国传统瓷器均以优质高岭土为主要原料,瓷胎也以白色为主,随着我国陶瓷工业的的飞速发展,优质高岭土的供应日趋紧张,特别是景德镇高岭土已濒临枯竭,直接影响了我国陶瓷事业发展,为用好景德镇高岭土,提高景德镇瓷器的附加值,我们展开了利用景德镇高岭土,瓷石,紫莹石等为主要原料试制高温有色硬质瓷(宝石红新瓷)的工作。“多色高温细瓷镶接技术”项目的研究成功解决了景德镇高温白色瓷土与天然有色瓷土(宝石红)拼接融合、接口烧成易开裂等技术关键,达到了品质和艺术效果的和谐统一,研究成果容易生产转化。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宝石红新瓷的研制成功,不仅为景德镇乃至中国陶瓷增加了新瓷种,更重要的是为景德镇有限的高岭土资源开辟了高附加值的科技陶瓷之路。现有景德镇陶瓷品种中,多以瓷胎也以白色为主,所采用的也只是在同一种白色瓷泥进行镶接且多在镶接处留有接痕,显粗造。把景德镇传统高温白色瓷泥与中间为天然宝石红(高温有色)瓷泥拼接在一起是第一次尝试,更别说把接头处镶接到浑然一体、毫无痕迹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细瓷器具镶接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高温细瓷器具镶接制作方法,所述的方法至少包括配料步骤,手工成型步骤和烧造步骤;所述的细瓷器具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口、器身和下底,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工成型步骤为1)拉坯利用景德镇传统高温白色瓷泥拉制所述细瓷器具的上口坯和下底坯;用有色瓷泥制作所述细瓷器具的器身坯;2)第一次干燥将拉好的各坯阴干,使各坯的含水率为6% -9% ;3)利坯;在利坯过程中,将各坯的接合面切成相对应斜接口,并在斜接口处用收缩性能适中的接头泥将做好的上口坯、器身坯和下底坯分段拼接,形成坯身;4)第二次干燥将拼接好的坯身阴干到坯身含水率为5%以下;5)施釉。其中,上述的接头泥的成分为Na2O 0. 8% -1. 5%, MgO 0. 2% -0. 5%, Al2O3 20. 59% -28. 6%,SiO2 65. 5% -76. 0%, K2O 1. 8% —2. 7%, CaO 0. 36% -0. 68%,
TiO2 0. 02% -0. 05%,Fe2O3 0. 13% -0. 25%, MnO 0. 02% -0. 05%,ZnO 0. 05% -0. 09%, Rb2O 0. 01% -0. 03%, ZrO2 0. 01% -0. 02%,BaO 0. 01% -0. 03%。采用上述的接头泥适应于本发明的方法中,成品率较高。所述的有色瓷泥指的是天然宝石红瓷泥,天然宝石红瓷泥是指含有重量百分比为 2% -5%的紫色莹石瓷粉的瓷泥。优选的,所述天然宝石红瓷泥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高岭土 95% -98%, 2%-5%的紫(色)莹石瓷粉。优选的,所述的烧造步骤具体为1)素烧把坯体放入窑中烧制800度左右,使坯胎中的自然水和结晶水以及有机物和碳素彻底排除后,自然冷却后出窑;出窑后检查口、身、足等分段拼接处的蓄泥情况,再根据煅烧时的收缩率进行精度蓄泥,以提高成瓷率。2)成瓷烧造把坯体放入窑中烧制1350°C -1380°C后,保温1. 5-2小时后熄火冷
却,瓷器烧造完成。3)冷却开窑采用自然冷却法,等窑内与室外温度一致时开窑。本发明解决了景德镇高温白色瓷泥与天然有色瓷泥(宝石红)拼接接口处烧成易开裂或留有接痕的技术关键,达到了品质和艺术效果的和谐统一。使宝石红(高温有色) 瓷胎上呈现出红(色)白相间的视觉效果。其上口和下底为景德镇传统高温白色瓷泥,中间为天然宝石红(高温有色)瓷泥,两种瓷泥拼接,浑然一体、毫无痕迹。该技术实施将为为景德镇乃至中国艺术陶瓷市场增加了新瓷种,更重要的是为景德镇有限的高岭土资源开辟了高附加值的科技陶瓷之路。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本发明的方法作进一步的说明。(一)、主要材料1、景德镇高岭土 属于硬质高岭土,主要矿物是高岭石类。高岭石的化学式 Al2O3 USiO2 ·2Η20(其中 Al2O3 39. 50% SiO2 46. 54% H2O 13. 96% ) 高岭石晶体呈六角鳞片状,属双层结构的硅酸盐矿物,具有杂质少、纯度高、耐高温以及化学性能稳定等特点, 但可塑性能较差,不能单独成瓷。2、瓷石(南港瓷石 Al2O3 14. 97% SiO2,76. 12% Fe2O3 0. 76%, MnO 0. 06%, CaO 1. 45%,K2O 2. 77%,Na2O 0. 42%或三宝蓬瓷石Al2O3 15. 34% Si027 3 . 70%,Fe2O3 0. 76%, MnO 0.06%, CaO 1.45%, K2O 2. 77%, Na2O 0.42%)等。具有增加硬度,增强高岭土可塑性能。3、紫莹石(类似CaF2结构)含微量Al,Mn, Ag等金属,紫红透明状,呈八面体或十二面体晶型,为致密块状集合体;有玻璃光泽,性脆,高硬度,有显著莹光现象。4、铜(金、银等金属)花高温敲打下的被氧化的金属皮屑,呈金属色粉末状,经淘洗去杂质,单独细磨至无颗粒并过320目筛,烘干备用。5、滑石天然含水硅酸镁矿物(3M& (Si4Oltl) (OH)2),脂肪光泽,手摸有滑腻感,外观呈粗鳞片状,莫式硬度1_2,比密度2. 7-2. 8。6、其他石英、长石、碳酸盐、硫酸盐等非粘土化合物。
(二)、原料配制过程按传统工艺制作用于制作上口和下底的白色瓷泥;按传统工艺制作白色瓷泥,并在其中加入重量百分比为2%-5%的紫(色)莹石以制成宝石红瓷泥。按照传统工艺,在配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1、在陶瓷坯体中加入少量滑石作为熔剂,以扩大坯体的烧成温度,提高坯体的润度、透明度、机械强度及热稳定性。2、提高胎体密度,密度越大,折射率越大,光泽度越大。提高烧成温度,加入少量 PbO, TiO2, BaO, Bi2O3,ZnO, SrO等重金属元素化合物。3、增加胎体的玻璃相和调整玻璃相的折射率,有利于陶瓷坯体的透光度。即增加坯料中熔剂性原料和石英的含量,提高烧成温度,延长保温时间,引入一定量的Na20、CaO, BaO等以提高石英熔解能力。4、加入细磨石英和细瓷粉,增加坯体的体积密度,以提高瓷坯的热稳定性。(三)、配料成型过程按传统工艺配料成型。按照传统工艺在配料成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1、提高瓷泥的可塑性,使其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限于测试方法和研究工作的不完备,目前对塑性坯料尚无一个统一的标准要求,一般凭借实践经验确定,以不沾手为宜)。2、增加坯料的细度,一般过300-400目为宜,以扩大颗粒间的接触面,充分混合后达均勻程度,可加快成瓷过程中的固相反应速度,提高胎体强度,改善成瓷的透明度。3、尽可能的排除塑性坯料中的空气含量,提高瓷泥的弹性,保证泥料的操作性能和瓷器强度,可通过泥料陈腐,真空练泥等工艺措施来排除空气。4、控制泥料的含水量,保证水量分布均勻。一般手工成型的含水量为23% -25% 之间。(四)、手工成型过程1、拉坯采用景德镇传统手工圆器制作工具和拙器制作工艺,即采用坯嚢分段拉制而成。坯嚢工具的使用可防止胎体呈现螺旋式指纹。更重要的是使胎体成型过程中受力均勻,以保证胎壁密度勻称,减少成瓷变形率。(注景德镇传统拉坯一般直接采用手指或手掌拉制)。2、第一次干燥由于坯体在干燥时泥料颗粒间的水分排除,颗粒相互靠拢,会引起体积收缩,极易引起胎体变形和开裂,因此宜水平放置于阴凉通风处自然阴干。为了确保成品中没有拼接痕迹,本发明采用与传统干接法和湿接法所不同的干湿接法,即将拉好的各坯阴干,使各坯的含水率为6% -9%时,进行拼接;3、利坯在利坯过程中,将各坯的接合面切成相对应斜接口,并在斜接口处用收缩性能适中的接头泥将做好的上口坯、器身坯和下底坯分段拼接,形成坯身;由于景德镇传统的高白泥料与新配制的新泥料在干燥时和煅烧时的收缩率不一致,因此必须根据各自收缩率,在利坯过程中需精确蓄泥,并采用收缩性能(即液相和晶相)适中的特殊接头泥把口、 身、足等分段拼接而成,拼接的好坯直接决定成瓷质量。(注景德镇传统利坯时接口处只需带厚一些,可直接用原料泥浆作为接头泥)。4、第二次干燥将拼接好的坯身阴干到坯身含水率为5%以下;
5
5、釉料选择选择景德镇传统的高温透明釉(釉的冷热膨胀系数与弹性模数一定要适中,能同时满足红、白两种瓷胎的冷热膨胀系数与弹性模数的范围,可通过增加或减少 SiO2, CaO, Bi2O3,MgO的含量来增加釉的冷热膨胀系数与弹性模数的适应范围)。6、施釉施釉前应该对素烧好的坯体进行吹灰,补水,垫底等工序后进行浇釉或淋釉(注喷釉,滚釉,浸釉等也可,视器型而定)。釉面需均勻无颗粒状,厚度以0. 15mm为佳。(五)、烧造过程1、素烧把坯体放入窑中烧制800度左右,使坯胎中的自然水和结晶水以及有机物和碳素彻底排除后,自然冷却后出窑检查口、身、足等分段拼接处的蓄泥情况,再根据煅烧时的收缩率进行精度蓄泥,以提高成瓷率。2、成瓷烧造1250度以前可采用景德镇传统的氧化还原气氛焙烧法 (9500C -1020°C时需采取氧化保温焙烧),12500C以后开始坯体的瓷化和新相的重结晶,坯体中的液相开始大量增加,最高可达50 %,此阶段是成瓷的关键,宝石红新瓷在此阶段对于,气压,液压以及升温曲线尤为细致。1350°C -1380°C采用缓慢升温或高火保温1. 5-2小时后可熄火冷却,瓷器烧造完成。3、冷却开窑采用自然冷却法,等12小时左右后,窑内与室外温度一致时开窑,冬天开窑瓷器需用棉被包裹进行保温M小时以上,也可减少二次彩绘烧造时形成龟裂。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制成的瓷胎采用景德镇高温白色瓷土与天然宝石红瓷土拼接而成,呈现出红白相间的视觉美感。本发明的方法不仅在材料上进行创新改革,而且在工艺上进行了传承和变革。克服了由于景德镇高温白色瓷土与天然宝石红瓷土在干燥和烧造中的收缩率不一样,无法毫无痕迹的把这两种泥料拼接在一起使其相互融合的缺点。实施例1一、按传统工艺制作用于制作上口和下底的白色瓷泥;按传统工艺制作白色瓷泥, 并在其中加入重量百分比为4%的紫(色)莹石以制成宝石红瓷泥。二、手工成型1)拉坯采用景德镇传统手工圆器制作工具和拙器制作工艺,即采用坯嚢分段拉制而成。其中,白色瓷泥拉制细瓷器具的上口坯和下底坯;用宝石红瓷泥制作所述细瓷器具的器身坯。2)干燥;将拉好的各坯阴干,使各坯的含水率为7%时,进行利坯、拼接;3)利坯;在利坯过程中,将各坯的接合面切成相对应斜接口,并在斜接口处用收缩性能适中的接头泥将做好的上口坯、器身坯和下底坯分段拼接,形成坯身;4)第二次干燥将拼接好的坯身阴干到坯身含水率为5% ;利坯过程中需要选用收缩性能适中的传统接头泥将做好的上口、器身和下底分段拼接;5)按传统工艺施釉。三)烧造1)素烧把坯体放入窑中烧制800度左右,使坯胎中的自然水和结晶水以及有机物和碳素彻底排除后,自然冷却后出窑;出窑后检查口、身、足等分段拼接处的蓄泥情况,再根据煅烧时的收缩率进行再次蓄泥,以提高成瓷率。2)成瓷烧造把坯体放入窑中烧制1380°C后,保温1. 5_2小时后熄火冷却,瓷器烧造完成。3)冷却开窑采用自然冷却法,等窑内与室外温度一致时开窑。实施例2一、按传统工艺制作用于制作上口和下底的白色瓷泥;按传统工艺制作白色瓷泥, 并在其中加入重量百分比为4%的紫(色)莹石以制成宝石红瓷泥。二、手工成型1)拉坯采用景德镇传统手工圆器制作工具和拙器制作工艺,即采用坯嚢分段拉制而成。其中,白色瓷泥拉制细瓷器具的上口坯和下底坯;用宝石红瓷泥制作所述细瓷器具的器身坯。2)干燥;将拉好的各坯阴干,使各坯的含水率为7%时,进行利坯、拼接;3)利坯;在利坯过程中,将各坯的接合面切成相对应斜接口 45度,并在斜接口处用下述的接头泥将做好的上口坯、器身坯和下底坯分段拼接,形成坯身;其中,接头泥的成分为Na2O 0. 8%, MgO 0. 2%, Al2O3 20. 59%,SiO2 76. 0%,K2O 1. 8%, CaO 0. 36%, TiO2 0. 02%, Fe2O3 0. 13%,MnO 0. 02%, ZnO 0. 05%, Rb2O 0. 01%, ZrO2 0. 01%, BaO 0.01%。4)第二次干燥将拼接好的坯身阴干到坯身含水率为5% ;利坯过程中需要选用收缩性能适中的传统接头泥将做好的上口、器身和下底分段拼接;5)按传统工艺施釉。三)烧造1)素烧把坯体放入窑中烧制800度左右,使坯胎中的自然水和结晶水以及有机物和碳素彻底排除后,自然冷却后出窑;出窑后检查口、身、足等分段拼接处的蓄泥情况,再根据煅烧时的收缩率进行再次蓄泥,以提高成瓷率。2)成瓷烧造把坯体放入窑中烧制1350°C -1380°C后,保温1. 5-2小时后熄火冷
却,瓷器烧造完成。3)冷却开窑采用自然冷却法,等窑内与室外温度一致时开窑。实施例1和实施例2对比,以瓷胎上呈现出红(粉红)白相间效果好、拼接毫无痕迹、透光率高、光泽度高、硬度高的为成品。开窑后,实施例1的成品率为7%,实施例2的成品率为55 %。其中,实施例1中采用传统接头泥,拼接毫无痕迹的占为15 %,实施例2中, 采用本发明的接头泥,拼接毫无痕迹的占为65%,由此看出,实施例2的接头泥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其性能优于实施例1中的接头泥。下面我们再同一条件下对宝石红新瓷,景德镇高温白瓷,高温稀土色瓷进行了数
据测试
权利要求
1.一种高温细瓷器具镶接制作方法,所述的方法至少包括配料步骤,手工成型步骤和烧造步骤;所述的细瓷器具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口、器身和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工成型步骤为1)拉坯利用景德镇传统高温白色瓷泥拉制所述细瓷器具的上口坯和下底坯;用有色瓷泥制作所述细瓷器具的器身坯;2)第一次干燥将拉好的各坯阴干,使各坯的含水率为6%-9% ;3)利坯;在利坯过程中,将各坯的接合面切成相对应斜接口,并在斜接口处用收缩性能适中的接头泥将做好的上口坯、器身坯和下底坯分段拼接,形成坯身;4)第二次干燥将拼接好的坯身阴干到坯身含水率为5%以下;5)施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细瓷器具镶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接头泥的成分为Na2O 0. 8% -1. 5%, MgO 0. 2% -0. 5%, Al2O3 20. 59% -28. 6%,SiO2 65. 5% -76. 0%, K2O 1. 8% -2. 7%, CaO 0. 36% -0. 68%,TiO2 0. 02% -0. 05%, Fe2O3 0. 13% -0. 25%, MnO 0. 02% -0. 05%,ZnO 0. 05% -0. 09%, Rb2O 0. 01% -0. 03%, ZrO2 0. 01% -0. 02%,BaO 0. 01% -0. 03%。
3.如权利1所述的高温细瓷器具镶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色瓷泥指的是天然宝石红瓷泥,天然宝石红瓷泥是指含有重量百分比为2% -5%的紫色莹石瓷粉的瓷泥。
4.如权利3所述的高温细瓷器具镶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宝石红瓷泥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高岭土 95% -98%,2% -5%的紫色莹石瓷粉。
5.如权利1所述的高温细瓷器具镶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烧造步骤具体为1)素烧把坯体放入窑中烧制800度左右,使坯胎中的自然水和结晶水以及有机物和碳素彻底排除后,自然冷却后出窑;出窑后检查口、身、足等分段拼接处的蓄泥情况,再根据煅烧时的收缩率进行精度蓄泥,以提高成瓷率。2)成瓷烧造把坯体放入窑中烧制1350°C-1380°C后,保温1. 5-2小时后熄火冷却,瓷器烧造完成。3)冷却开窑采用自然冷却法,等窑内与室外温度一致时开窑。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细瓷器具镶接方法。为解决现有技术不完善等问题而发明。所述的方法至少包括配料步骤,手工成型步骤和烧造步骤;所述的细瓷器具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口、器身和下底,所述的手工成型步骤为1)拉坯利用景德镇传统高温白色瓷泥拉制所述细瓷器具的上口和下底;用宝石红瓷泥制作所述细瓷器具的器身;2)干燥;3)利坯;利坯过程中需要选用收缩性能适中的接头泥将做好的上口、器身和下底分段拼接;4)施釉;其中,所述的天然宝石红瓷泥是指含有重量百分比为2%-5%的紫色莹石瓷粉的瓷泥。本发明达到了品质和艺术效果的和谐统一,使宝石红(高温有色)瓷胎上呈现出红(色)白相间的视觉效果。
文档编号C04B41/86GK102503442SQ201110379140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4日
发明者危用之 申请人:危用之, 陈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