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停车库的汽车举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6482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停车库的汽车举升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层立体停车库用的汽车举升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作为一种日常代步工具走进了众多家庭中,家用轿车数量飞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又使得城市里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车库修建不允许占用大片土地,因此,向空间立体发展成为车库修建的首选策略,要实现立体停车,首先要解决就是汽车在纵向的升降问题。目前,车库所使用的举升器,多为液压驱动升降,由矩形分布的四个油缸用活塞把车辆顶入高层。由于活塞杆的刚性有限,车辆举升得越高,车辆的晃动越大,举升器的负荷也越大,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液压系统结构复杂,造价高且难于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汽车举升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停车库的汽车举升器,包括矩形框架(1)、举升架(2)和电动滑轮组(3),关键在于所述矩形框架(1)包括左前、左后、右前、 右后四个立杆(la)和设置在矩形框架(1)底部的底板(lb ),所述矩形框架(1)通过铰接而悬挂在所述举升架(2)的上部,该举升架(2)包括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四个举升杆(2a), 所述左前、左后、右前、右后举升杆(2a)与所述左前、左后、右前、右后立杆(la) —一对应, 所述左前、左后举升杆(2a)设置在所述矩形框架(1)左侧且两者相互平行,所述右前、右后举升杆(2a)设置在所述矩形框架(1)右侧且两者相互平行,所述左前举升杆(2a)和右前举升杆(2a)相互对称且呈“八”字型分开,所述左后举升杆(2a)和右后举升杆(2a)相互对称且呈“八”字型分开,所述举升杆(2a)的下端均装有行走轮(5);所述电动滑轮组(3)设置在所述立杆(Ia)和与该立杆(Ia)对应的举升杆(2a)之间,该电动滑轮组(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立杆(Ia)的下部,其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举升杆(2a)的中部,所述电动滑轮组(3) 的钢索受力方向与立杆(Ia)的夹角为锐角;在所述电动滑轮组(3)的拉动下,左、右两侧举升杆(2a)夹角变小并带动矩形框架(1)上升。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汽车置于矩形框架的底板上,左右两侧的举升杆呈八字形分开,电动滑轮组拉动左右两侧的举升杆向内靠拢,随着左右两侧的举升杆的夹角变小,带动矩形框架上升使汽车升到预定高度;需要矩形框架下降时,使电动滑轮组的钢丝绳向放松方向运动,汽车举升器受重力作用,拉动电动滑轮组伸长,随着左右两侧的举升杆的夹角变大,带动矩形框架下降到初始高度。通过控制左、右两侧举升杆的夹角大小带动矩形框架上升或下降。电动滑轮组的钢索受力方向与矩形框架的升降方向形成一定的夹角, 即四个电动滑轮组只承担部分矩形框架以及所载的负载(汽车)的重量。随着矩形框架的上升,电动滑轮组的长度越小,而汽车及矩形框架的重量一定,分解到电动滑轮组上的力越小,电动滑轮组承载的负荷越小,因此不会产生晃动,安全可靠。[0007]所述立杆(Ia)的中上部均设置有弹簧(4),所述弹簧(4)的底端固定在所述立杆 (Ia)上且该弹簧(4)朝向所述矩形框架(1)的外侧延伸。汽车举升架升到最高位置时,弹簧被压缩,汽车举升器受重力作用开始下降,弹簧对举升杆施加一个辅助推力,以防电动滑轮组卡死造成汽车举升器无法下降。所述矩形框架(1)前、后两个上横杆(Ic)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形成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四个端头,所述举升杆(2a)的上端均设置有加长杆(2b)且两者构成一刚性体,所述加长杆(2b)为直杆,该加长杆的上端与所述举升杆(2a)的上端相连,所述矩形框架(1) 通过两个上横杆(Ic)的四个端头与所述举升架(2)铰接,其中左前、左后、右前、右后端头分别与右前、右后、左前、左后加长杆(2b)下端一一对应铰接。左右两侧的举升杆通过加长杆与矩形框架交叉铰接,可节约汽车举升器的占地面积,适于小空间使用。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构思巧妙,矩形框架升得越高,电动滑轮组承载的负荷越小,不会产生晃动,安全可靠,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种实施例(驻车位置)。[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种实施例(举升中)。[0012]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种实施例(目的位置)。[0013]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二种实施例(驻车位置)。[0014]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二种实施例(举升中)。[0015]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二种实施例(目的位置)。[0016]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三种实施例(驻车位置)。[0017]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三种实施例(举升中)。[0018]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三种实施例(目的位置)。[0019]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驻车位置)[0020]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举升中)。[0021]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目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汽车举升器,由矩形框架1、举升架2、四个电动滑轮组3、四个弹簧 4、四个行走轮5组成。矩形框架1包括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四个立杆la,前、后两个上横杆lc,以及设置在矩形框架1底部的底板lb。矩形框架1的上端与举升架2的上端铰接, 矩形框架1通过铰接而悬挂在举升架2的上部,两者之间共有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四个铰接点,由矩形框架1上横杆Ic的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四个端头构成。举升架2由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四个举升杆加组成,左侧的两个举升杆加通过连接杆2c连接成一个刚性体,右侧的两个举升杆加通过连接杆2c也连接成一个刚性体,左侧的两个举升杆加与右侧的两个举升杆加之间存在一个夹角。左前、左后、右前、右后举升杆加与左前、左后、右前、右后立杆Ia—一对应,左前、左后举升杆加设置在矩形框架1左侧且两者相互平行,右前、右后举升杆加设置在矩形框架1右侧且两者相互平行,左前举升杆加和右前举升杆加相互对称且呈“八”字型分开,左后举升杆加和右后举升杆加相互对称且呈“八”字型分开。举升架2的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四个举升杆加的上端分别与上横杆Ic的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四个端头铰接。举升杆加的下端均装有行走轮5,立杆Ia和与该立杆Ia对应的举升杆加之间均设置有电动滑轮组3,电动滑轮组3的一端连接在立杆Ia的下部,其另一端连接在举升杆加的中部,电动滑轮组3的钢索受力方向与立杆Ia的夹角为锐角,即电动滑轮组3的钢索受力方向与矩形框架1的升降方向的夹角为锐角。立杆Ia的中上部均设置有弹簧4,弹簧4为弹簧,共四个。弹簧4的底端固定在立杆Ia上且该弹簧4朝向矩形框架1的外侧延伸。图1为驻车位置的状态图,矩形框架1与地面6接触。图2为举升中的状态图,左侧的两个举升杆加与右侧的两个举升杆加之间的夹角是一个可变角。当左侧的两个举升杆加与右侧的两个举升杆加分别在各自的电动滑轮组3的拉动下带动行走轮5沿箭头指示方向运动时,左、右两侧举升杆加的夹角逐渐变小, 电动滑轮组3长度变短,矩形框架1脱离地面6上升到一定高度。图3为目的位置的状态图,此时,左、右两侧举升杆加的夹角最小,电动滑轮组3 长度最短,矩形框架1脱离地面6上升到最高位置,弹簧4被举升杆加压缩。实施例2 如图4所示的汽车举升器,由矩形框架1、举升架2、电动滑轮组3、弹簧4和行走轮 5组成,区别在于举升架2。举升架2包括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四个举升杆加和两个连接杆2c ;另外,左前、左后、右前、右后举升杆加的上端均设置有加长杆2b,举升杆加与加长杆2b构成一刚性体,举升杆加与加长杆2b可焊接在一起,也可一体设计折弯而成。加长杆2b为直杆,该加长杆2b的上端与举升杆加的上端相连,下端与矩形框架1的上端铰接在一起。举升架2与矩形框架1之间共有前中、后中两个铰接点,位于矩形框架1前、后两个上横杆Ic的中点上。举升架2的左前、右前两个举升杆加的上端分别通过加长杆2b与前上横杆Ic的中点铰接,其左后、右后两个举升杆加的上端分别通过加长杆2b与后上横杆Ic的中点铰接。图4为驻车位置的状态图,矩形框架1与地面6接触。图5为举升中的状态图,左侧的两个举升杆加与右侧的两个举升杆加之间的夹角是一个可变角。当左侧的两个举升杆加与右侧的两个举升杆加分别在各自的电动滑轮组3的拉动下带动行走轮5沿箭头指示方向运动时,左、右两侧举升杆加的夹角逐渐变小, 电动滑轮组3长度变短,矩形框架1脱离地面6上升到一定高度。图6为目的位置的状态图,此时,左、右两侧举升杆加的夹角最小,电动滑轮组3 长度最短,矩形框架1脱离地面6上升到最高位置,弹簧4被举升杆加压缩。实施例3 如图7所示的汽车举升器,由矩形框架1、举升架2、电动滑轮组3、弹簧4和行走轮5组成,举升架2的结构形式与实施例2中的举升架相同,而举升架2中的举升杆2a、加长杆2b的长度根据需要设定。区别在于举升架2与矩形框架1的铰接点不同。矩形框架1 的前、后两个上横杆Ic的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四个端头构成了矩形框架1与举升架2的四个铰接点,其中左前、左后、右前、右后端头分别与右前、右后、左前、左后加长杆2b下端一一对应铰接。安装时,位于前方的两个举升杆加、加长杆2b以及Ic三者之间要前后错开一定位置,避免干涉。位于后方的两个举升杆加、加长杆2b以及Ic三者之间也要前后错开一定位置,避免干涉。图7为驻车位置的状态图,矩形框架1与地面6接触。图8为举升中的状态图,左侧的两个举升杆加与右侧的两个举升杆加之间的夹角是一个可变角。当左侧的两个举升杆加与右侧的两个举升杆加分别在各自的电动滑轮组3的拉动下带动行走轮5沿箭头指示方向运动时,左、右两侧举升杆加的夹角逐渐变小, 电动滑轮组3长度变短,矩形框架1脱离地面6上升到一定高度。图9为目的位置的状态图,此时,左、右两侧举升杆加的夹角最小,电动滑轮组3 长度最短,矩形框架1脱离地面6上升到最高位置,弹簧4被举升杆加压缩。实施例4 如图10所示的汽车举升器,由矩形框架1、举升架2、电动滑轮组3、弹簧4和行走轮5组成,举升架2的结构形式与实施例2、3中的举升架相同,举升架2中的举升杆2a、加长杆2b的长度根据需要设定。区别在于举升架2与矩形框架1的铰接点不同。矩形框架1 的前、后两个上横杆Ic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形成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四个端头,前、后两个上横杆Ic的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四个端头构成矩形框架1与举升架2的四个铰接点,其中左前、左后、右前、右后端头分别与右前、右后、左前、左后加长杆2b下端一一对应铰接。 安装时,位于前方的两个举升杆加、加长杆2b以及Ic三者之间要前后错开一定位置,避免干涉。位于后方的两个举升杆加、加长杆2b以及Ic三者之间也要前后错开一定位置,避免干涉。图10为驻车位置的状态图,矩形框架1与地面6接触。图11为举升中的状态图,左侧的两个举升杆加与右侧的两个举升杆加之间的夹角是一个可变角。当左侧的两个举升杆加与右侧的两个举升杆加分别在各自的电动滑轮组3的拉动下带动行走轮5沿箭头指示方向运动时,左、右两侧举升杆加的夹角逐渐变小, 电动滑轮组3长度变短,矩形框架1脱离地面6上升到一定高度。图12为目的位置的状态图,此时,左、右两侧举升杆加的夹角最小,电动滑轮组3 长度最短,矩形框架1脱离地面6上升到最高位置,弹簧4被举升杆加压缩。对比上述四个实施例可知,矩形框架1与举升架2的铰接点各不相同,后一实施例所占用的空间明显小于前一实施例所占用的空间,实施例4为优选实施例。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停车库的汽车举升器,包括矩形框架(1)、举升架(2)和电动滑轮组(3),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1)包括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四个立杆(Ia)和设置在矩形框架 (1)底部的底板(lb ),所述矩形框架(1)通过铰接而悬挂在所述举升架(2 )的上部,该举升架(2)包括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四个举升杆(2a),所述左前、左后、右前、右后举升杆(2a) 与所述左前、左后、右前、右后立杆(la)—一对应,所述左前、左后举升杆(2a)设置在所述矩形框架(1)左侧且两者相互平行,所述右前、右后举升杆(2a)设置在所述矩形框架(1)右侧且两者相互平行,所述左前举升杆(2a)和右前举升杆(2a)相互对称且呈“八”字型分开, 所述左后举升杆(2a)和右后举升杆(2a)相互对称且呈“八”字型分开,所述举升杆(2a)的下端均装有行走轮(5);所述电动滑轮组(3)设置在所述立杆(la)和与该立杆(la)对应的举升杆(2a)之间,该电动滑轮组(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立杆(Ia)的下部,其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举升杆(2a)的中部,所述电动滑轮组(3)的钢索受力方向与立杆(Ia)的夹角为锐角; 在所述电动滑轮组(3)的拉动下,左、右两侧举升杆(2a)夹角变小并带动矩形框架(1)上升。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停车库的汽车举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Ia)的中上部均设置有弹簧(4),所述弹簧(4)的底端固定在所述立杆(Ia)上且该弹簧(4)朝向所述矩形框架(1)的外侧延伸。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停车库的汽车举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 (1)前、后两个上横杆(Ic)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形成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四个端头,所述举升杆(2a)的上端均设置有加长杆(2b)且两者构成一刚性体,所述加长杆(2b)为直杆,该加长杆的上端与所述举升杆(2a)的上端相连,所述矩形框架(1)通过两个上横杆(Ic)的四个端头与所述举升架(2)铰接,其中左前、左后、右前、右后端头分别与右前、右后、左前、左后加长杆(2b)下端一一对应铰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停车库的汽车举升器,包括矩形框架(1)、举升架(2)和电动滑轮组(3),所述矩形框架(1)通过铰接而悬挂在所述举升架(2)的上部,在所述电动滑轮组(3)的拉动下,左、右两侧举升杆(2a)夹角变小并带动矩形框架(1)上升。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构思巧妙,矩形框架升得越高,电动滑轮组承载的负荷越小,不会产生晃动,安全可靠,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文档编号E04H6/18GK201962995SQ201120033140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31日
发明者黎光辉 申请人:黎光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