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字型构件用翻身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127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字型构件用翻身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字型构件用翻身辅助装置,特别涉及大型钢结构构件的施工过程中的翻身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钢结构的发展,一些重钢结构不断的涌现,而能满足设计要求的热轧型钢却很少,大多数钢结构是由钢板加工而成。目前,钢板加工的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工字型(或称H型)结构,这种结构因自身单重、形体均较大的原因,在加工过程和安装过程中存在很大困难。尤其是进行翻身作业时,往往因为构件平面稳定性好、自重大的缘故,翻身很困难,而且放倒过程对吊车、吊装用吊具、索具冲击特别大,很容易发生吊具开裂、索具断丝、断股等现象,严重的,甚至发生吊车倾倒的机械事故。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工字型构件翻身难、安全系数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工字型构件用翻身辅助装置,该装置可辅助吊车,快速、高效、安全地完成工字型构件的翻身作业,特别是大型工字型构件。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工字型构件用翻身辅助装置,是由翻身辅助装置本体构成,其中所述翻身辅助装置本体上端的一侧设置有一个长方体缺口,该缺口的高度等于所述构件下翼缘板厚度的1-8倍,所述翻身辅助装置本体的底端面为圆弧形滚动面或多边形滚动面。所述缺口的高度等于所述构件下翼缘板厚度的1. 1-2倍。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工字型构件用翻身辅助装置,所述装置由一个或间隔并排设置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上端设置有一缺口的翻身辅助装置本体构成,所述翻身辅助装置本体的缺口的上下端相应垂直固定有上加劲板和下加劲板,所述上、下加劲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构件下翼缘板厚度的1-8倍,所述翻身辅助装置本体的底端面为圆弧形滚动面或多边形滚动面。其中,所述上、下加劲板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构件下翼缘板厚度的1. 1-2倍。所述上、下加劲板的厚度为12mm以上。所述上、下加劲板由钢板或圆钢制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其中所述的圆弧形滚动面为与所述缺口同侧的1/6 1/3个圆柱面。所述的翻身辅助装置本体上端的另一侧设有一个孔,所述孔穿有索具。所述的翻身辅助装置本体的与缺口相反的一侧设置有手握件。本实用新型翻身辅助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实用新型翻身辅助装置能够配合吊车完成翻身作业当工字型构件吊离地面时,构件的下翼缘板置于该翻身辅助装置的长方体缺口处,使长方体缺口夹住工字型构件下翼缘板,随后,工字型构件因重力易随翻身辅助装置下端圆弧形滚动面(尤其是四分之一圆柱面)平稳翻身。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翻身辅助装置,克服了工字型构件翻身难、 对吊装设备、吊具、锁具冲击损害性大、安全系数低、作业时间长的不足,使翻身作业平稳、 安全,高效,而且操作简便,从而提高了现有机械设备的利用率。2)尤其当需要翻身的工字型构件较大、较重时,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并排间隔设置的多个翻身辅助装置本体,如实施例中图3,采用两个,两翻身辅助装置本体间在长方体缺口处通过上、下加劲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加设上下加劲板,既可避免翻身作业时本装置对构件造成磕碰,还加大了翻身辅助装置本身的强度,扩大了适用范围,并将两两个翻身辅助装置本体固定连接起来,保证了装置的整体性。3)本实用新型翻身辅助装置上端的另一侧设置有一个孔,该孔上可加设索具,或在与缺口相反一侧设置有扶手等手握件,为实现对本装置进行移动、操作等动力提供便利。4)本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且加工成本低,适合在施工现场应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翻身辅助装置与工字型构件的结合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翻身辅助装置辅助工字型构件翻身作业示意图。图中,1.辅助翻身装置,2.缺口,3.圆弧形滚动面,4.上加劲板,5.下加劲板, 6.孔,7.工字型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工字型构件用翻身辅助装置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工字型构件用翻身辅助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翻身辅助装置1上端的一侧设置有一个长方体缺口 2,所述缺口 2 的高度为所述构件7下翼缘板厚度的1. 2倍,所述翻身辅助装置1的底端面为圆弧形滚动面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缺口 2的高度可以为所述构件7下翼缘板厚度的1-8倍,优选1. 1-2倍;该圆弧形滚动面优选为所述缺口下1/6 1/3个圆柱面,优选四分之一个圆柱面(如图1);上述圆弧形滚动面还可以用多边形滚动面代替,只要容易沿地面向设置有缺口的一侧滚动即可。当工字型构件质量较轻时,特别是翼缘板相对较短,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厚度的一块钢板制作如图1所示的翻身辅助装置。当工字型构件质量较重,特别是翼缘板相对较长时,则采用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翻身辅助装置,与第一种不同的是,所述翻身辅助装置1的长方体缺口 2的上、下端相应垂直固定有上加劲板4和下加劲板5,所述上下加劲板(4,5)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构件7下翼缘板厚度的1. 5倍。此外,也可采用多块钢板制作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翻身辅助装置,与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翻身辅助装置不同的是该翻身辅助装置由间隔并排设置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上端设置有一个长方体缺口 2的单板翻身辅助装置1构成。如图3所示,采用两块钢板制作,该翻身辅助装置由间隔并排设置的两个相同的、上端设置有一个长方体缺口 2 的单板翻身辅助装置1构成,所述长方体缺口 2的上、下端相应垂直固定有上加劲板4和下加劲板5,所述上下加劲板(4,5)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构件7下翼缘板厚度的1. 5倍,所述翻身辅助装置1的底端面圆弧形滚动面3为四分之一个圆柱面。 为确保翻身辅助装置的强度,所述上下加劲板(4,5)的厚度一般为12mm以上,本实施例优选20mm的钢板,也可由圆钢制成。此外,为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翻身辅助装置,还可在上端的另一侧加设有一个孔6,所述孔上穿有索具,或在翻身辅助装置1设置缺口相反一侧设置有1 2个扶手,以方便本实用新型翻身辅助装置的移动以及操作。本实用新型辅助起重设备完成工字型构件翻身的操作过程如下第一步用起重设备将需进行翻身的工字型构件7吊离地面一定距离。第二步将工字型构件7的下翼缘板置于本实用新型翻身辅助装置的缺口 2内或上下加劲板(4,5)之间(如图4)。第三步将起重设备的吊索放松,工字型构件7放回地面,构件会随着本装置的圆弧形滚动面慢慢倾倒(如图5),翻身作业即可圆满完成。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工字型构件用翻身辅助装置,由翻身辅助装置本体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辅助装置本体上端的一侧设置有一个长方体缺口,所述缺口的高度为所述构件下翼缘板厚度的1-8倍,所述翻身辅助装置本体的底端面为圆弧形滚动面或多边形滚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高度为所述构件下翼缘板厚度的1.1-2倍。
3.一种工字型构件用翻身辅助装置,由翻身辅助装置本体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辅助装置本体上端的一侧设置有一个长方体缺口,所述长方体缺口的上、下端相应垂直固定有上加劲板和下加劲板,所述上下加劲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构件下翼缘板厚度的1-8 倍,所述翻身辅助装置本体的底端面为圆弧形滚动面或多边形滚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加劲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构件下翼缘板厚度的1. 1-2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加劲板的厚度为12mm 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加劲板由钢板或圆钢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间隔并排设置的翻身辅助本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翻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弧形滚动面为与所述缺口同侧的1/6 1/3个圆柱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翻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身辅助装置本体上端的另一侧设有一个孔,所述孔上穿有索具。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翻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身辅助装置本体与缺口相反的一侧设置有手握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字型构件用翻身辅助装置,它由翻身辅助装置本体构成,所述翻身辅助装置本体上端的一侧设置有一个长方体缺口,所述缺口的高度为所述构件下翼缘板厚度的1-8倍,优选1-2倍,所述翻身辅助装置本体的底端面为圆弧形滚动面或多边形滚动面。采用本实用新型翻身辅助装置辅助工字型构件翻身操作简单、便利,且对吊装设备、吊具、索具的冲击小,保证了施工的安全,并使工字型构件(尤其大型工字型构件)翻身作业平稳、高效、安全,提高了现有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同时,本实用新型翻身辅助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加工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施工现场。
文档编号E04G21/16GK202055548SQ201120077090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2日
发明者任利兵, 杨红强, 薛卫平, 郝世勇 申请人: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