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025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用保温板的结构设计和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建筑物外墙体保温板施工通常是先用钉子等将保温板固定在墙体上,然后在保温板外部再涂覆水泥砂浆等,以便形成具有保温功能的外墙整体。在保温板上开设沟槽结构尽管也有报道,但其结构较为单一,技术效果有限,存在一定的技术局限性。因此,人们期望获得一种技术效果更好的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效果更好的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的外侧面设置有燕尾槽1结构;所述在保温板的外侧面设置的燕尾槽1内的槽底还进一步嵌套有燕尾槽1,设置在保温板外侧面的燕尾槽1共有2 10层。各层依次嵌套的燕尾槽1相互平行布置,逐渐深入到保温板基体4中。嵌套层数越多,深度通常随之越大,且结合面面积越大。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还要求保护下述优选内容保温板外侧面的燕尾槽1进一步优选共有2、层。所述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中还设置有粘接抗剪层2,粘接抗剪层2在燕尾槽1 内断续或者连续布置。粘接抗剪层2的主要作用可以解释如下对与之相接触的保温板基体4的局部起到表面硬化的作用,从而提高燕尾槽1的槽口斜面部分这一局部结构的抗剪切能力。粘接抗剪层2材质无机胶为主的粘合剂,作为骨料的无机纤维或/和有机纤维, 水泥,砂子,水。在燕尾槽1的槽口附近靠近燕尾槽1外部侧面处优选还进一步设置有沉头槽3。 嵌套的各层燕尾槽1的槽口附近可以分别设置沉头槽3。沉头槽3可以使该处的粘接抗剪层2厚度较高,进一步增强该处的强度,提高抗剪切能力。所述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粘接抗剪层2连续布置在沉头槽3 内、燕尾槽槽内以及燕尾槽外部的保温板侧面上,且构成一个覆盖整个保温板侧面和保温板侧面上的所有沟槽的连续的完整的层状结构。连续的粘接抗剪层2可以形成连续的强化层,技术效果优良。但在某些施工过程中,内部的粘接抗剪层2不易涂覆,此时如果用断续的粘接抗剪层2也可以明显提升技术效果,优于现有技术。所述每层燕尾槽1的外侧面和槽底之间的距离为2 150mm,粘接抗剪层2的厚度为 0.广20mm ;所述燕尾槽1的燕尾部分与保温板外侧面之间的夹角为15-80°。进一步优选 所述每层燕尾槽1的外侧面和槽底之间的距离为5 30mm,粘接抗剪层2的厚度为0. 5^3mm ; 所述燕尾槽1的燕尾部分与保温板外侧面之间的夹角为30-65°。[0012]在所述保温板的外侧面及设置在外侧面上的燕尾槽1或/和沉头槽3内布置有连续的防火保温层5。防火保温层5具体为珍珠岩、无机棉、陶粒等无机防火隔热保温材料构成;所述防火保温层5的厚度为2 50mm。进一步优选所述防火保温层5的厚度为纩20mm。 防火保温层5的使用,明显增强了保温板的防火性能。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规格主要是厚度和各种材质的保温板。其明显增加了结合面积,显著增大了结合强度,且结构简单,尤其适用于苯板等多种保温板材料中。其具有可预期的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结构示意简图之一,保温板的两个侧面上都设置有2层结构的燕尾槽1,燕尾槽1的槽口设置有沉头槽3,保温板在燕尾槽1内、外的连续表面上设置有连续的粘接抗剪层2,粘接抗剪层2外部还设置有连续的防火保温层5 ;图2为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结构示意简图之二,保温板的两个侧面上都设置有2层燕尾槽1 ;图3为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结构示意简图之三,保温板只在1个侧面上设置有4层燕尾槽1 ;图4为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结构示意简图之四,保温板只在1个侧面上设置有3层燕尾槽1,在燕尾槽1内的连续表面上设置有断续的粘接抗剪层2 ;图5为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结构示意简图之五,保温板只在1个侧面上设置有单层燕尾槽1,在燕尾槽1内的连续表面上设置有断续的粘接抗剪层2,且有别于图4 ;图6为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结构示意简图之六,保温板只在1个侧面上设置有单层燕尾槽1,在燕尾槽1内的连续表面上设置有断续的粘接抗剪层2,且有别于图4、5 ;图7为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结构示意简图之七,保温板只在1个侧面上设置有单层燕尾槽1,在燕尾槽1内、外的连续表面上设置有连续的粘接抗剪层2,且有别于图4、 5、6 ;图8为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结构示意简图之八,在图5的基础上,粘接抗剪层 2外部还设置有连续的防火保温层5 ;图9为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结构示意简图之九,在图6的基础上,粘接抗剪层 2外部还设置有连续的防火保温层5 ;
图10为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结构示意简图之十,保温板只在1个侧面上设置有单层燕尾槽1,在燕尾槽1内的连续表面上设置有连续的粘接抗剪层2,粘接抗剪层2外部还设置有连续的防火保温层5 ;
图11为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结构示意简图之十一,保温板只在1个侧面上设置有3层燕尾槽1,在燕尾槽1内、外的连续表面上设置有断续的粘接抗剪层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材质为苯板或者其他保温板,参见附图 1,所述保温板的外侧面设置有燕尾槽1结构;所述在保温板的外侧面设置的燕尾槽1内的槽底还进一步嵌套有燕尾槽1,设置在保温板外侧面的燕尾槽1共有2层。各层依次嵌套的燕尾槽1相互平行布置,逐渐深入到保温板基体4中。嵌套层数越多,深度通常随之越大, 且结合面面积越大。所述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中还设置有粘接抗剪层2,粘接抗剪层2在燕尾槽1 内连续布置。粘接抗剪层2的主要作用可以解释如下对与之相接触的保温板基体4的局部起到表面硬化的作用,从而提高燕尾槽1的槽口斜面部分这一局部结构的抗剪切能力。粘接抗剪层2材质无机胶为主的粘合剂,作为骨料的无机纤维或/和有机纤维,水泥,砂子, 水。在燕尾槽1的槽口附近靠近燕尾槽1外部侧面处还进一步设置有沉头槽3。嵌套的各层燕尾槽1的槽口附近可以分别设置沉头槽3。沉头槽3可以使该处的粘接抗剪层2 厚度较高,进一步增强该处的强度,提高抗剪切能力。所述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粘接抗剪层2连续布置在沉头槽3内、燕尾槽槽内以及燕尾槽外部的保温板侧面上,且构成一个覆盖整个保温板侧面和保温板侧面上的所有沟槽的连续的完整的层状结构。连续的粘接抗剪层2可以形成连续的强化层,技术效果优良。但在某些施工过程中,内部的粘接抗剪层2不易涂覆,此时如果用断续的粘接抗剪层2 也可以明显提升技术效果,优于现有技术。所述每层燕尾槽1的外侧面和槽底之间的距离为15mm,粘接抗剪层2的厚度为 2mm ;所述燕尾槽1的燕尾部分与保温板外侧面之间的夹角为45°。在所述保温板的外侧面及设置在外侧面上的燕尾槽1和沉头槽3内布置有连续的防火保温层5。防火保温层5具体为珍珠岩、无机棉、陶粒等无机防火隔热保温材料构成; 所述防火保温层5的厚度为12mm。防火保温层5的使用,明显增强了保温板的防火性能。本实施例适用于各种规格主要是厚度和各种材质的保温板。其明显增加了结合面积,显著增大了结合强度,且结构简单,尤其适用于苯板等多种保温板材料中。其具有可预期的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实施例2 本实施例内容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1) 一种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的外侧面设置有燕尾槽1结构;所述在保温板的外侧面设置的燕尾槽1内的槽底还进一步嵌套有燕尾槽1,设置在保温板外侧面的燕尾槽1共有4层;如图3所示。2)所述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中未设置粘接抗剪层2 ;3)在燕尾槽1的槽口附近靠近燕尾槽1外部侧面处未设置沉头槽3。4)所述每层燕尾槽1的外侧面和槽底之间的距离为50mm,粘接抗剪层2的厚度为 30mm ;所述燕尾槽1的燕尾部分与保温板外侧面之间的夹角为65°。实施例3 本实施例内容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1) 一种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的外侧面设置有燕尾槽1结构;所述在保温板的外侧面设置的燕尾槽1内的槽底还进一步嵌套有燕尾槽1,设置在保温板外侧面的燕尾槽1共有2层;如图2所示。2)所述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中未设置粘接抗剪层2 ;3)在燕尾槽1的槽口附近靠近燕尾槽1外部侧面处未设置沉头槽3。4)所述外层燕尾槽1的外侧面和槽底之间的距离为30mm,内层燕尾槽1的外侧面和槽底之间的距离为20mm ;所述燕尾槽1的燕尾部分与保温板外侧面之间的夹角为60°。实施例4 本实施例内容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1) 一种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的外侧面设置有燕尾槽1结构;所述在保温板的外侧面设置的燕尾槽1内的槽底还进一步嵌套有燕尾槽1,设置在保温板外侧面的燕尾槽1共有3层;如图4所示。2)所述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中还设置有粘接抗剪层2,粘接抗剪层2在燕尾槽1内断续布置。3)在最外层燕尾槽1的槽口附近靠近燕尾槽1外部侧面处设置有沉头槽3。4)所述每层燕尾槽1的外侧面和槽底之间的距离为150mm,粘接抗剪层2的厚度为20mm ;所述燕尾槽1的燕尾部分与保温板外侧面之间的夹角为30°。实施例5 本实施例内容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1) 一种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的两个主要外侧面分别设置有单层燕尾槽1结构;如图6所示。2)所述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中还设置有粘接抗剪层2,粘接抗剪层2在燕尾槽1内连续布置。3)在燕尾槽1的槽口附近靠近燕尾槽1外部侧面处未设置沉头槽3。4)所述每层燕尾槽1的外侧面和槽底之间的距离为2mm,粘接抗剪层2的厚度为 0. Imm ;所述燕尾槽1的燕尾部分与保温板外侧面之间的夹角为80°。实施例6 本实施例内容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1) 一种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的外侧面设置有单层的燕尾槽1结构;如图7所示。2)所述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中还设置有粘接抗剪层2,粘接抗剪层2在燕尾槽1内连续布置。3)在燕尾槽1的槽口附近靠近燕尾槽1外部侧面处还设置沉头槽3。4)所述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粘接抗剪层2连续布置在沉头槽3内、燕尾槽槽内以及燕尾槽外部的保温板侧面上,且构成一个覆盖整个保温板侧面和保温板侧面上的所有沟槽的连续的完整的层状结构。5)所述每层燕尾槽1的外侧面和槽底之间的距离为5mm,粘接抗剪层2的厚度为 0. 5mm ;所述燕尾槽1的燕尾部分与保温板外侧面之间的夹角为70°。实施例7 本实施例内容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1) 一种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的单个外侧面设置有单层的燕尾槽 1结构;如图8所示。2)所述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中还设置有粘接抗剪层2,粘接抗剪层2在燕尾槽1内断续布置。3)在燕尾槽1的槽口附近靠近燕尾槽1外部侧面处未设置沉头槽3。4)所述每层燕尾槽1的外侧面和槽底之间的距离为22mm,粘接抗剪层2的厚度为 0. 8mm ;所述燕尾槽1的燕尾部分与保温板外侧面之间的夹角为53°。5)在所述保温板的外侧面及设置在外侧面上的燕尾槽1内布置有连续的防火保温层5。防火保温层5具体为珍珠岩、无机棉、陶粒等无机防火隔热保温材料构成;所述防火保温层5厚度为20mm。防火保温层5连续布置在燕尾槽1槽内以及燕尾槽外部的保温板侧面上,且构成一个覆盖整个保温板侧面和保温板侧面上的所有沟槽的连续的完整的层状结构。实施例8 本实施例内容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如图9所示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在所述保温板的外侧面及设置在外侧面上的燕尾槽1内还布置有连续的防火保温层5。防火保温层5具体为珍珠岩、无机棉、陶粒等无机防火隔热保温材料构成;所述防火保温层5的厚度为20mm。防火保温层5连续布置在燕尾槽1槽内以及燕尾槽外部的保温板侧面上,且构成一个覆盖整个保温板侧面和保温板侧面上的所有沟槽的连续的完整的层状结构实施例9 本实施例内容与实施例6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1)如
图10所示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在所述保温板的外侧面及设置在外侧面上的燕尾槽1内还布置有连续的防火保温层5。防火保温层5具体为珍珠岩、无机棉、陶粒等无机防火隔热保温材料构成;所述防火保温层5的厚度为20mm。防火保温层5连续布置在燕尾槽1槽内以及燕尾槽外部的保温板侧面上,且构成一个覆盖整个保温板侧面和保温板侧面上的所有沟槽的连续的完整的层状结构2)粘接抗剪层2连续布置在沉头槽3内、燕尾槽槽内,且构成一个在沟槽内的相对连续和完整的层状结构。实施例10 本实施例内容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1) 一种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的单个或者多个外侧面设置有三层嵌套的燕尾槽1结构;如
图11所示。2)所述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中还设置有粘接抗剪层2,粘接抗剪层2在燕尾槽1内连续布置。所述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粘接抗剪层2连续布置在沉头槽3内、燕尾槽槽内以及燕尾槽外部的保温板侧面上,且构成一个覆盖整个保温板侧面和保温板侧面上的所有沟槽的连续的完整的层状结构。3)所述每层燕尾槽1的外侧面和槽底之间的距离为10mm,粘接抗剪层2的厚度为 1. 2mm ;所述燕尾槽1的燕尾部分与保温板外侧面之间的夹角为41°。实施例11 本实施例内容是实施例2 - 10的某种组合。所述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的各个燕尾槽1部分结构各有不同,组合使用。实施例12 本实施例内容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1) 一种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的单个或者两个外侧面设置有燕尾槽1结构;所述在保温板的外侧面设置的燕尾槽1内的槽底还进一步嵌套有燕尾槽1,设置在保温板外侧面的燕尾槽1共有4层;可以参照图3所示理解本实施例。2)所述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中还设置有粘接抗剪层2,粘接抗剪层2在燕尾槽1内连续布置。图3中未画出粘接抗剪层2 ;所述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粘接抗剪层 2连续布置在沉头槽3内、燕尾槽槽内以及燕尾槽外部的保温板侧面上,且构成一个覆盖整个保温板侧面和保温板侧面上的所有沟槽的连续的完整的层状结构。3)在燕尾槽1的槽口附近靠近燕尾槽1外部侧面处未设置沉头槽3。4)所述每层燕尾槽1的外侧面和槽底之间的距离为20mm,粘接抗剪层2的厚度为 Imm ;所述燕尾槽1的燕尾部分与保温板外侧面之间的夹角为35°。[0080]5)在所述保温板的外侧面及设置在外侧面上的燕尾槽1内布置有连续的防火保温层5。防火保温层5具体为珍珠岩、无机棉、陶粒等无机防火隔热保温材料构成;所述防火保温层5的厚度为15mm。防火保温层5连续布置在沉头槽3内、燕尾槽槽内以及燕尾槽外部的保温板侧面上,且构成一个覆盖整个保温板侧面和保温板侧面上的所有沟槽的连续的完整的层状结构。实施例13 本实施例内容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1) 一种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的外侧面设置有单层燕尾槽1结构;可以参照图5理解,但并不完全一致。2)所述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中还设置有粘接抗剪层2,粘接抗剪层2在燕尾槽1内断续布置。3)在燕尾槽1的槽口附近靠近燕尾槽1外部侧面处未设置沉头槽3。4)所述每层燕尾槽1的外侧面和槽底之间的距离为2mm,粘接抗剪层2的厚度为 0. Imm ;所述燕尾槽1的燕尾部分与保温板外侧面之间的夹角为15°。
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的外侧面设置有燕尾槽 (1)结构;所述在保温板的外侧面设置的燕尾槽(1)内的槽底还进一步嵌套有燕尾槽(1), 设置在保温板外侧面的燕尾槽(1)共有2-10层。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保温板外侧面的燕尾槽(1)共有2-4层。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中还设置有粘接抗剪层(2 ),粘接抗剪层(2 )在燕尾槽(1)内断续或者连续布置。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在燕尾槽(1)的槽口附近靠近燕尾槽(1)外部侧面处还设置有沉头槽(3)。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粘接抗剪层(2)连续布置在沉头槽(3 )内、燕尾槽槽内以及燕尾槽外部的保温板侧面上,且构成一个覆盖整个保温板侧面和保温板侧面上的所有沟槽的连续的完整的层状结构。
6.按照权利要求1-5其中之一所述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层燕尾槽(1)的外侧面和槽底之间的距离为2-150mm,粘接抗剪层(2)的厚度为0. l_20mm ;所述燕尾槽(1)的燕尾部分与保温板外侧面之间的夹角为15-80°。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层燕尾槽(1)的外侧面和槽底之间的距离为5-30mm,粘接抗剪层(2)的厚度为0. 5_3mm ;所述燕尾槽(1)的燕尾部分与保温板外侧面之间的夹角为30-65°。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温板的外侧面及设置在外侧面上的燕尾槽(1)或/和沉头槽(3)内布置有连续的防火保温层(5);所述防火保温层(5)的厚度为2-50mm。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保温层(5)的厚度为8-20mm。
专利摘要一种带有燕尾槽结构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的外侧面设置有燕尾槽(1)结构;所述在保温板的外侧面设置的燕尾槽(1)内的槽底还进一步嵌套有燕尾槽(1),设置在保温板外侧面的燕尾槽(1)共有2~10层。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规格主要是厚度和各种材质的保温板。其明显增加了结合面积,显著增大了结合强度,且结构简单,尤其适用于苯板等多种保温板材料中。其具有可预期的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文档编号E04B1/80GK202187440SQ201120271019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8日
发明者刘东华 申请人:刘东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