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井施工安全防护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406阅读:34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井施工安全防护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安全防护网,尤其是一种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在电梯井内进行安全保护的防护网。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大的建筑物越来越多,同时也给安全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电梯井高空坠落的事故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目前对施工中电梯井的防护主要还是采用在井道内搭设脚手架并铺满脚手板,以此作为井内的水平防护,然后再采用钢筋焊接制成防护门,以此对门洞进行防护。但是,这种防护结构既不美观又不安全,在搭设钢筋和脚手架时通常是由工人随意固定,连接时难免会有遗漏而造成钢筋架固定不稳,当受到下落物体的重压作用时,脚手架容易垮塌, 并造成更大的安全事故。而且由于通常一栋大楼内有上百个电梯井门洞,在每个电梯井门洞处都需要铺设钢筋,这使得钢筋的用量很大,而且在施工完成后钢筋的可重复使用率很低,这使得钢筋的消耗很大,而且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目前房屋建筑物电梯井通道内的安全防护问题,而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安全性高的电梯井施工安全防护网。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电梯井施工安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网本体,所述防护网本体是由镀锌钢丝网制成,在防护网本体相向的两侧各固定有一根边条,在所述的两根边条上各固定有至少两个吊耳。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网是针对电梯井通道设计,安装时它通过两侧的吊耳可以快速、方便的将防护网固定,解决了传统防护网安装不方便的问题,并且中间的钢丝网重量较轻,但承重能力却较强,特别是方便折叠,进而可以重复使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两根边条均由角钢制成,边条的内侧面采用圆钢压网。再进一步,所述吊耳为半圆形且与防护网本体的网面平行。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安装方便,连接后稳固性好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网由于在两侧采用材质较硬的角钢定型,并设有吊耳,可以快速、方便的将其固定在电梯井内,防护网中部采用可拉伸、卷曲的钢丝网覆盖整个面,它具有一定弹性并能够承载较大的重量,使得安装操作很方便,而且不易断裂和脱落。2、可重复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网采用预制成型,在施工完成后可将其直接拆下,而且可卷曲不占空间,也方便运输,然后又可在另一处电梯井重复使用。3、安全性较高整个防护网由于具有一定弹性,能够减缓对下落人或物体的直接冲击力,在意外发生时能够减小对人或物体可能造成的损害。4、取材方便,制作成本低,而且由于可重复使用,因此节省了材料。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梯井施工防护网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一防护网本体,2—边条,3—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井施工安全防护网,包括防护网本体1,所述防护网本体1是由镀锌钢丝网制成的网面,其长度和宽度可以根据现场电梯井通道的大小而制定。在防护网本体1相向的两侧各固定有一根边条2,根据需要可以是在防护网本体1的左、 右两侧,也可以是在前、后两侧设置边条,该边条均采用角钢制成,具有较强的硬度,这样方便对防护网定型,边条2的内侧面采用圆钢压网,即采用圆钢与钢丝网、角钢焊接。在所述的两根边条2的外侧面上各固定有至少两个吊耳3,所述吊耳3为半圆形且与防护网本体1 的网面平行,这里以在两侧各设置两个吊耳为佳,这样在连接后更加稳固。在安装时,采用钢丝绳分别将各个吊环与电梯井通道内的定位点连接即可,整个操作很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出现遗漏,提高了整个通道井内的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 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电梯井施工安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网本体(1),所述防护网本体(1)是由镀锌钢丝网制成,在防护网本体(1)相向的两侧各固定有一根边条(2),在所述的两根边条(2)上各固定有至少两个吊耳(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施工安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根边条(2)均由角钢制成,边条(2)的内侧面采用圆钢压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井施工安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3)为半圆形且与防护网本体(1)的网面平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井施工安全防护网,它包括防护网本体,所述防护网本体是由镀锌钢丝网制成,在防护网本体相向的两侧各固定有一根角钢,在所述的两根角钢上各固定有至少两个吊耳。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网是针对电梯井通道设计,安装时它通过两侧的吊耳可以快速、方便的将防护网固定,解决了传统防护网安装不方便的问题,并且中间的钢丝网重量较轻,但承重能力却较强,特别是方便折叠,进而可以重复使用,还提高了防护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E04G21/24GK202248955SQ201120373990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9日
发明者孙慧星, 张宇亮, 王世明, 马玉春 申请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