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模定位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407阅读:19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吊模定位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吊模定位支撑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位支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有高差的现浇混凝土楼板用吊模定位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一些民用建筑中设计中,经常设计有下沉式卫生间,卫生间楼板结构标高比其他部位标高要低600mm左右,形成较大的高差,因此在卫生间楼板混凝土施工时,楼板高差处需支设吊模,采用钢管立于低标高楼板底模做吊模的支撑装置,这样不仅浪费钢管,而且施工过程复杂,延误施工工期;另外,还有可能造成楼板二次堵洞,影响卫生间的防水性能。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使施工变得简单的吊模定位支撑装置。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吊模定位支撑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节约施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吊模定位支撑装置,包括有吊模模板、低标高楼板底模、高标高楼板底模和板端侧模板,板端侧模板将低标高楼板底模和高标高楼板底模连接,低标高楼板底模上设有楼板钢筋网,在吊模模板与低标高楼板底模之间设置有2 块或2块以上的预制砼块,对拉螺栓将吊模模板和板端侧模板固定连接。[0005]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预制砼块的高度与低标高楼板厚度相同。[0006]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预制砼块采用C30砼。[0007]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预制砼块为圆柱体,圆柱体的直径为75-100mm。[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结构简单,操作方便。2、能节约施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3、与以往的施工相比,节能环保。4、代替了在现浇板内埋设钢管以支撑吊模,避免了楼板二次堵洞,提高了现浇板自防水性能。5、预制砼块采用C30砼制作,形状采用圆柱体,制作简单,同时圆形面积比方形小,可以尽量减少现浇砼中预制砼块所占的比例。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10]图2是预制砼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0012]参见图1和图2,一种吊模定位支撑装置,包括有吊模模板6、低标高楼板底模1、高标高楼板底模2和板端侧模板5,板端侧模板5将低标高楼板底模1和高标高楼板底模2连接,低标高楼板底模1上设有楼板钢筋网3,在吊模模板6与低标高楼板底模1之间设置有 2块或2块以上的用C30砼制作的呈圆柱体的预制砼块4,预制砼块4的直径为75-100mm,预制砼块4的高度与低标高楼板厚度相同;对拉螺栓7将吊模模板6和外墙模板5固定连接。施工过程为1、采用现场废旧的直径为75-100mm的PVC管制作预制砼块,将PVC 管按高度同低标高楼板厚度尺寸切割成型,批量生产,然后将C30砼浇灌在切割好的PVC管内,并加以捣固,待砼初凝后将PVC管取出,待砼强度达到要求后就可以使用;2、在吊模模板底部预先放置预制好的预制砼块,预制砼块可放置在吊模模板的四角及中部;3、待预制砼块放置稳定后,将吊模模板搁置在其上面,同时采用对拉螺栓将吊模模板加固安装。预制砼块采用现场废旧的PVC管制作,可批量生产,环保节能效果好。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吊模定位支撑装置,包括有吊模模板、低标高楼板底模、高标高楼板底模和板端侧模,板端侧模板将低标高楼板底模和高标高楼板底模连接,低标高楼板底模上设有楼板钢筋网,其特征在于在吊模模板与低标高楼板底模之间设置有2块或2块以上的预制砼块,对拉螺栓将吊模模板和板端侧模板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模定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砼块的高度与低标高楼板厚度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吊模定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砼块采用C30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模定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砼块为圆柱体,圆柱体的直径为75-10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位支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有高差的现浇混凝土楼板用吊模定位支撑装置,该吊模定位支撑装置包括有吊模模板、低标高楼板底模、高标高楼板底模和板端侧模板,板端侧模板将低标高楼板底模和高标高楼板底模连接,低标高楼板底模上设有楼板钢筋网,在吊模模板与低标高楼板底模之间设置有2块或2块以上的预制砼块,对拉螺栓将吊模模板和板端侧模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代替了在现浇板内埋设钢管以支撑吊模,避免了楼板二次堵洞,提高了现浇板自防水性能。2、预制砼块采用C30砼制作,形状采用圆柱体,制作简单,同时圆形面积比方形小,可以尽量减少现浇砼中预制砼块所占的比例。
文档编号E04G11/36GK202273420SQ20112037401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
发明者甘艳生 申请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