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热器悬挂式内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872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预热器悬挂式内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热器旋风筒的内筒结构,具体是一种预热器悬挂式内筒结构,属于预热器内筒构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应用于水泥生产线上的预热器是对生产物料进行预热、分解的关键设备,其中预热器内筒用于产生旋转热气流,并与物料的传输方向相向运动,实现对物料进行预热、分解,是预热器的主要部件。目前,预热器内筒大多为分片式拼装结构,由固定板、挂板、连接板等构件在圆周方向上横向拼接而成,这样的构造使得安装维修较为复杂,使用寿命比较短暂,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造成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热器悬挂式内筒结构,实现了方便安装维护,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预热器悬挂式内筒结构,包括由上挂板、下挂板和卡圈构成的预热器内筒,上挂板的上端开设有凹形卡槽,上挂板的下端和下挂板的两端开设有U形钩槽,卡圈位于预热器内筒的最顶端,上挂板的上端通过凹形卡槽并列固定在卡圈的周圈,上挂板的下端和下挂板的上端分别通过U形钩槽相互钩挂固定在一起,下挂板的下端再通过U形钩槽与上挂板上端的凹形卡槽相互钩挂固定在一起。预热器内筒由上挂板和下挂板依次通过凹形卡槽或U形钩槽相互钩挂固定构成。上挂板和下挂板各有复数个。预热器内筒整体呈竖向并列悬挂式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构造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安装维护,延长了使用寿命。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局部构造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总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挂板正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挂板侧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下挂板正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下挂板侧视图。图中1、预热器内筒,2、上挂板,3、下挂板,4、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预热器悬挂式内筒结构,包括由上挂板2、下挂板3和卡圈 4构成的预热器内筒1,上挂板2的上端开设有凹形卡槽,上挂板2的下端和下挂板3的两端开设有U形钩槽,卡圈4位于预热器内筒1的最顶端,上挂板2的上端通过凹形卡槽并列固定在卡圈4的周圈,上挂板2的下端和下挂板3的上端分别通过U形钩槽相互钩挂固定在一起,下挂板3的下端再通过U形钩槽与上挂板2上端的凹形卡槽相互钩挂固定在一起。预热器内筒1由上挂板2和下挂板3依次通过凹形卡槽或U形钩槽相互钩挂固定构成。上挂板2和下挂板3各有复数个。预热器内筒1整体呈竖向并列悬挂式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预热器悬挂式内筒结构,包括由上挂板(2)、下挂板(3)和卡圈(4)构成的预热器内筒(1),其特征在于,上挂板(2)的上端开设有凹形卡槽,上挂板(2)的下端和下挂板 (3)的两端开设有U形钩槽,卡圈(4)位于预热器内筒(1)的最顶端,上挂板(2)的上端通过凹形卡槽并列固定在卡圈(4)的周圈,上挂板(2)的下端和下挂板(3)的上端分别通过U 形钩槽相互钩挂固定在一起,下挂板(3)的下端再通过U形钩槽与上挂板(2)上端的凹形卡槽相互钩挂固定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热器悬挂式内筒结构,其特征在于,预热器内筒(1) 由上挂板(2 )和下挂板(3 )依次通过凹形卡槽或U形钩槽相互钩挂固定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热器悬挂式内筒结构,其特征在于,上挂板(2)和下挂板(3)各有复数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预热器悬挂式内筒结构,其特征在于,预热器内筒 (1)整体呈竖向并列悬挂式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热器悬挂式内筒结构,属于预热器内筒构造技术领域,包括由上挂板、下挂板和卡圈构成的预热器内筒,上挂板的上端开设有凹形卡槽,上挂板的下端和下挂板的两端开设有U形钩槽,卡圈位于预热器内筒的最顶端,上挂板的上端通过凹形卡槽并列固定在卡圈的周圈,上挂板的下端和下挂板的上端分别通过U形钩槽相互钩挂固定在一起,下挂板的下端再通过U形钩槽与上挂板上端的凹形卡槽相互钩挂固定在一起。有益效果是构造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安装维护,延长了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C04B7/43GK202274753SQ20112041994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31日
发明者于维东, 刘越洲, 周永安, 张国富, 张朝阳, 王勇, 贺怀选, 陈嘉斌, 魏崇明 申请人:徐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