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圆形底插电极电熔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形底插电极电熔窑,具体涉及一种玻璃配合料垂直熔化的底插电极电熔窑。
背景技术:
玻璃熔窑的节能、环保一直是玻 璃生产行业非常关注的课题,现有玻璃熔窑占地面积大、自动化程度低、热效率很小,最高只有40%左右,且排放出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热效率大、自动化程度高且无污染的底插电极电熔窑。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形底插电极电熔窑,其创新点在于包含熔化部、流液洞、上升道、主熔化部电极和启动电极;
熔化部为由耐火材料砌成的叠加在一起的两个箱体,熔化部的横截面为圆形,熔化部上大下小、从小箱体到大箱体形成阶梯,在小箱体的底部设有流液洞,与流液洞相联的是上升道;
电极从阶梯处由底部从下往上传入形成底插电极,底插电极以竖轴为中心均布3-24组电极,每组底插电极由1-5支组成,每支电极之间的距离在O. lm-1. 5m之间;
在下层小箱体壁上水平由外向内插入电极形成启动电极,在不同的高度上设置1-3层启动电极,每层启动电极由3-12组电极组成,启动电极绕竖轴均布,每组电极由1-5支组成,启动电极层与层之间的间距在O. lm-1. 5m之间。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垂直熔化,占地面积小;使用电能熔化,无火焰,故无烟尘排放,无污染;自动化程度高,由计算机控制整个熔化过程,现场可以实行无人操作;由于散热损失小,热效率很高;熔窑池壁的温度低于玻璃液的温度,故耐火材料的侵蚀速度慢,熔窑寿命长;无论熔化任何成份的玻璃,玻璃液都不会发生翻滚现象,便于熔化出高质量的玻
3 ο
图I为本发明的圆形底插电极电熔窑的主视图。图2为本发明的圆形底插电极电熔窑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由图I、图2的所示图可知,本发明的圆形底插电极电熔窑由熔化部3、流液洞4、上升道5、底插电极I及启动电极2组成。熔化部3为由耐火材料砌成的叠加在一起的两个箱体,熔化部3的横截面为圆形,熔化部3的高度为四米,熔化部3上大下小、从小箱体到大箱体形成阶梯,小箱体的高度为两米,在小箱体的底部设有流液洞4,与流液洞4相联的是上升道5。电极从阶梯处由底部从下往上传入形成底插电极I,底插电极I以竖轴为中心均布十二组电极,每组底插电极I由五支电极组成,每支电极之间的距离为O. lm。在下层小箱体壁上水平由外向内插入电极形成启动电极2,在不同的高度上设置三层启动电极2,每层启动电极2由十二组电极组成,启动电极2绕竖轴均布,每组电极由五支组成,启动电极2层与层之间的间距为O. lm。
在使用本发明的圆形底插电极电熔窑进行实际生产时,从上部投入的玻璃配合料向下运动的同时被底插电极2导入的电能加热熔化,依次经过硅酸盐形成、玻璃液形成,形成合格的玻璃液,通过流液洞4进入上升道5,合格的玻璃液从此处流去成型。
权利要求
1.一种圆形底插电极电熔窑,其特征在于包含熔化部、流液洞、上升道、底插电极和启动电极;熔化部为由耐火材料砌成的叠加在一起的两个箱体,熔化部的横截面为圆形,熔化部上大下小、从小箱体到大箱体形成阶梯,在小箱体的底部设有流液洞,与流液洞相联的是上升道;电极从阶梯处由底部从下往上传入形成底插电极,底插电极以竖轴为中心均布3-24组电极,每组底插电极由1-5支组成,每支电极之间的距离在O. lm-1. 5m之间;在下层小箱体壁上水平由外向内插入电极形成启动电极,在不同的高度上设置1-3层启动电极,每层启动电极由3-12组电极组成,启动电极绕竖轴均布,每组电极由1-5支组成,启动电极层与层之间的间距在O. Im到I. 5m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形底插电极电熔窑,包含熔化部、流液洞、上升道、底插电极和启动电极,熔化部为由耐火材料砌成的叠加在一起的两个箱体,熔化部的横截面为圆形,熔化部上大下小、从小箱体到大箱体形成阶梯,在小箱体的底部设有流液洞,与流液洞相联的是上升道,电极从阶梯处由底部从下往上传入形成底插电极,在下层小箱体壁上水平由外向内插入电极形成启动电极。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占地面积小,无烟尘排放,无污染,自动化程度高,热效率很高,窑炉寿命长,便于熔化出高质量的玻璃。
文档编号C03B5/02GK102897997SQ20121044468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9日
发明者吴道元, 耿海堂, 倪亚军, 商树伦 申请人:江苏元升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