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混凝土空心砌块构成的砌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施工中的砌体,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空心砌块构成的砌体。
背景技术:
目前,在砖材领域,现有的技术多为逐层砌块的砌筑,也就是常见的砌块是长方体状的,每一层砌块砌筑后,与上一层砌块在竖直方向上的砖缝不对齐,从而加强砌体的整体性。但是,这种砌筑方式在水平方向上,由于砌块的层面能形成一个平面,砌块与砂浆之间的摩擦力很小,砌体抗剪承载力很低;所以砌体在抵抗水平方向上外力的能力很差,受力的条件下容易破坏。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六棱体混凝土空心砌块构成的砌体,这种砌块可以提高竖直·方向上的承载力,但是依旧难以提高水平方向上的抗剪承载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混凝土空心砌块构成砌体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构成的砌体的抗剪承载力较以往六棱体砌块砌成的砌体有很大提高,使得这种砌体能够作为中高层建筑的承重砌体,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大幅降低施工强度和建筑造价。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方法中砌体包括逐层砌筑的砌块,砌体的两端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楼层间砌体与砌体连接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砌筑后,各个砌块间的灰缝、砌块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梁间的灰缝、砌块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柱间的马牙槎分别构成规则的且非连贯的结合面。砌块间砌筑有砂浆。本实用新型中的砌块包括第一砌块和第二砌块,砌块第二砌块和第一砌块,第二砌块与第一砌块间隔并交替设置,第一砌块的上下表面为平行的阶梯面,第二砌块高度H3大于阶梯面中阶梯的高度,或者,砌块还包括第三砌块,第三砌块处于每层第二砌块的两端,或者,第二砌块截面为矩形或丁字形或圆形或椭圆或十字形中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或者,第一砌块为底部存在缺口的“凸”字型多棱柱,即第一砌块(的上表面存在方形凸台,下方存在方形凹坑,凸台的高度H1与凹坑深度H2之和大于第二砌块高度H3,第一砌块的宽度L1与凸台的宽度L2之差大于等于第二砌块的宽度L3。或者,第一砌块为至少两块底部存在缺口的“凸”字型多棱柱在正面的表面交错拼接而成,第二砌块处于上下两层第一砌块间,形状与相邻的四块第一砌块构成的空腔相符,第三砌块的形状与第一砌块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砌块和第一砌块的内部都设有空腔和支撑肋板,空腔内设置有保温层。第三砌块为八棱柱,横截面为“z”字型,即四棱柱的右上角和左下角都存在方形凹坑。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方法形成的砌体克服了以往砌体水平方向抗剪承载力低,而且整体性差的缺点。大幅提高砌体水平抗剪承载力,提高其整体性力学性能,从而使得砌体可应用于中高层建筑中,取代一部分现浇剪力墙。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安装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安装状态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第二砌块的主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第二砌块的俯视方向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第一砌块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第一砌块的主视方向全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的的第一砌块的俯视方向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第二砌块的主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第二砌块的俯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第二砌块的俯视方向剖视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第一砌块的主视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第一砌块的俯视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第一砌块的俯视方向剖视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第三砌块的主视图全剖视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第三砌块的俯视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第三砌块的俯视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安装状态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方法中砌体包括逐层砌筑的砌块,砌体的两端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柱7,楼层间砌体与砌体连接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8,砌筑后,各个砌块间的灰缝、砌块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梁8间的灰缝、砌块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柱7间的马牙槎分别构成规则的且非连贯的结合面。砌块间砌筑有砂浆4。砌体由各砌块、现浇钢筋混凝土梁8及现浇钢筋混凝土柱7构成。本实用新型中说述的规则的且非连贯的结合面是指,结合面的横截面非直线形状,同时,结合面非平滑曲线面,而是在各个方向上带有一定规律分布的呈凸起和凹下的面。施工结果如图1-7,14,15,本实施例中砌块包括第二砌块I、第一砌块2和第三砌块6,第二砌块I与第一砌块2间隔并交替设置,第一砌块2的上下表面为平行的阶梯面,第二砌块I高度H3大于阶梯面中阶梯的高度,第三砌块6处于每一层第二砌块I的两端,三种砌块间存在砂浆4。各个砌块内都设有空腔5和支撑肋板3,空腔5内设置有保温层。第一砌块2为底部存在缺口的“凸”字型多棱柱,即第一砌块2的上表面存在方形凸台,下方存在方形凹坑,凸台的高度H1与凹坑深度H2之和大于第二砌块高度H3,第一砌块的宽度L1与凸台的宽度L2之差大于第二砌块的宽度L3。这种结构可以使层与层之间的面为阶梯状的带有起伏的面,从而避免了层与层之间间隔为线状的结构,提高砌体水平抗剪承载力。施工时砌体的结构及施工如下,首先,逐层砌筑,第三砌块6位于第二砌块I两边,将第二砌块I置于第一砌块2中,然后,制作浆料,用工业废料、矿渣或植物碎料,掺入粘结齐U,砌筑成型后现现浇钢筋混凝土梁8是由底面及环绕的侧壁构成;搅拌成均匀的浆料,将第二砌块I、第一砌块2之间的空隙填实并振动密实,然后养护成型。实施例2砌块砌筑的结构和步骤同实施例I。如图8-13,所述第一砌块2为至少两块底部存在缺口的“凸”字型多棱柱在正面的表面交错拼接而成,第二砌块I处于上下两层第一砌块间,形状与相邻的四块第一砌块构成的空腔相符,第三砌块6的形状与第一砌块2相配合。这种结构可以使层与层之间的面为阶梯状的带有起伏的面,从而避免了层与层之间间隔为线状的结构,砌块结构提高了砌体本身在水平方向上的抗剪承载力实施例中的“凸”字型多棱柱在正面的表面交错拼接而成,主要是指两个“凸”字型下表面带缺口的砌块拼接,“凸”字型本身的两肩不要求等长,但是砌块本身中心对称。本实施例中,空腔5是否存在可视现场施工状况需要而定,空腔内可填充保温材料,同时起到隔音的作用。实施例3如图17,所述各砌块的结构同时为实施例I中的结构,或实施例2中的结构。砌筑方式导致没有第三砌块6。这种方式结构相应简单,更便于施工。实施例4第二砌块I截面为矩形或丁字形或圆形或椭圆或十字形中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高度H3,和宽度L3符合实施例1-4中的要求。上述形状主要达到层与层之间能形成凸凹的要求。上述实施例1-4中,本实施例中,空腔5是否存在可视现场施工状况需要而定,空腔5内可填充保温材料,同时起到隔音的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混凝土空心砌块构成的砌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砌体由各砌块、现浇钢筋混凝土梁(8)及现浇钢筋混凝土柱(7)构成,各个砌块间的灰缝、砌块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梁(8)间的灰缝、砌块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柱(7)间的马牙槎分别构成规则的且非连贯的结合面。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空心砌块构成的砌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间砌筑有砂浆(4)。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空心砌块构成的砌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砌块包括第一砌块(2)和第二砌块(1),砌块第二砌块(I)和第一砌块(2),第二砌块(I)与第一砌块(2)间隔并交替设置,第一砌块(2)的上下表面为平行的阶梯面,第二砌块(I)高度H3大于阶梯面中阶梯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混凝土空心砌块构成的砌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砌块还包括第三砌块(6),第三砌块(6)处于每层第二砌块(I)的两端。
5.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空心砌块构成的砌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砌块I截面为矩形或丁字形或圆形或椭圆或十字形中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空心砌块构成的砌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砌块(2)为底部存在缺口的“凸”字型多棱柱,即第一砌块(2)的上表面存在方形凸台,下方存在方形凹坑,凸台的高度H1与凹坑深度H2之和大于第二砌块高度H3,第一砌块的宽度L1与凸台的宽度L2之差大于等于第二砌块的宽度L3。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空心砌块构成的砌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砌块(2)为至少两块底部存在缺口的“凸”字型多棱柱在正面的表面交错拼接而成,第二砌块(I)处于上下两层第一砌块间,形状与相邻的四块第一砌块构成的空腔相符,第三砌块(6)的形状与第一砌块(2)相配合。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空心砌块构成的砌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砌块(1)和第一砌块(2)的内部都设有空腔(5)和支撑肋板(3),空腔(5)内设置有保温层。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空心砌块构成的砌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砌块(2)为八棱柱,横截面为“z”字型,即四棱柱的右上角和左下角都存在方形凹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施工中的砌体,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空心砌块构成的砌体。实用新型中砌体包括逐层砌筑的砌块,砌体的两端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楼层间砌体与砌体连接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砌筑后,各个砌块间的灰缝、砌块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梁间的灰缝、砌块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柱间的马牙槎分别构成规则的且非连贯的结合面。砌块间砌筑有砂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方法形成的砌体克服了以往砌体水平方向抗剪承载力低,而且整体性差的缺点。大幅提高砌体水平抗剪承载力,提高其整体性力学性能,从而使得砌体可应用于中高层建筑中,取代一部分现浇剪力墙。
文档编号E04B2/02GK202689308SQ201220236680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4日
发明者韩忠民, 韩荣 申请人:韩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