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熔液转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3253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玻璃熔液转运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玻璃熔液转运车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熔态玻璃转运装置,尤其是一种玻璃熔液转运车。
背景技术
[0002]在玻璃生产工艺中,熔炼后的玻璃液要先从单坩埚中导入模具,再将模具移入退火炉中进行退火成型。熔炼后的玻璃液温度高,导致其从单坩埚导入模具、将模具移入退火炉等过程都难以操作,并且在模具转运过程中,由于玻璃熔液与外界温差较大,若处理不善,将直接影响玻璃成品的质量,严重时将影响玻璃成品的良品率。因此,需要制作专门的转运装置,来实现玻璃熔液的转运。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实现玻璃熔液的轻松、灵活转运、并能克服模具在转运过程中由于玻璃熔液与外界温差较大带来影响的玻璃熔液转运车。[0004]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玻璃熔液转运车,在车架上安装有加热保温箱,在加热保温箱的侧边板上固定有直线导轨,在直线导轨上滑动连接有模具板,在模具板上设有加热保温盖,在车架上安装有能驱动加热保温箱作升降运动的升降驱动装置。[0005]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在车架上固定安装的第一蜗轮蜗杆升降机、第二蜗轮蜗杆升降机与第三蜗轮蜗杆升降机,在第一蜗轮蜗杆升降机的输入蜗轮轴的一端部固定有第一被动链轮,在第一蜗轮蜗杆升降机的输入蜗轮轴的另一端部固定有第一传递链轮,在第二蜗轮蜗杆升降机的输入蜗轮轴的一端部固定有第二被动链轮,在第二蜗轮蜗杆升降机的输入蜗轮轴的另一端部固定有第二传递链轮,在第三蜗轮蜗杆升降机的输入蜗轮轴上固定有第三被动链轮;在车架上安装有电机,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主动链轮,主动链轮与第一被动链轮通过链条相连,第一传递链轮与第二被动链轮通过链条相连,第二传递链轮与第三被动链轮通过链条相连,在第一蜗轮蜗杆升降机、第二蜗轮蜗杆升降机与第三蜗轮蜗杆升降机的输出蜗杆轴的顶端部均固定有顶座,顶座固定在所述的加热保温箱的箱底板上。[0006]在车架的底端部转动安装有滚轮。在车架上固定有推拉把手。[0007]在所述加热保温箱内设有加热电阻丝,在加热电阻丝之间放置保温砖和保温棉。[0008]在所述模具板的两侧设置滑座,模具板通过滑座与加热保温箱的侧边板上的直线导轨滑动连接。[0009]所述加热保温盖由盖板与侧边板构成,侧边板连接在盖板的边缘并向下伸出,所述盖板由上、下两层板体构成,在上、下两层板体之间设有支撑立柱,在上、下两层板体之间设有加热棒,在加热棒之间放置有保温棉;所述侧边板由内、外两层板体构成,在内、外两层板体之间设有加热棒,在加热棒之间放置有保温棉。[0010]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0011]I、通过功率可调电机控制,使蜗轮蜗杆升降机带动加热保温箱上下移动,可使模具板位于合适高度,方便玻璃熔液从单坩埚熔液导出口导入模具板,方便玻璃熔液在转运至退火炉时,模具板两侧滑座顺利与退火炉中导轨对接;[0012]2、通过在模具板上方的加热保温盖内和模具板下方的加热保温箱内设置加热元件与保温装置对模具板加热和保温,避免了玻璃熔液在导入模具板内时因与外界温差较大而导致玻璃成品质量低下的问题,可生产出良品率高的玻璃成品;[0013]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架上设置滚轮和推拉手把,可实现玻璃熔液的轻松、灵活转运。


[0014]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2是图I的A— A剖视图。[0016]图3是图2的B— 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18]如图所示该玻璃熔液转运车,在车架I上安装有加热保温箱2,在加热保温箱2 的侧边板上固定有直线导轨3,在直线导轨3上滑动连接有模具板4,在模具板4上设有加热保温盖5,在车架I上安装有能驱动加热保温箱2作升降运动的升降驱动装置。[0019]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在车架I上固定安装的第一蜗轮蜗杆升降机6、第二蜗轮蜗杆升降机7与第三蜗轮蜗杆升降机8,在第一蜗轮蜗杆升降机6的输入蜗轮轴的一端部固定有第一被动链轮9,在第一蜗轮蜗杆升降机6的输入蜗轮轴的另一端部固定有第一传递链轮10,在第二蜗轮蜗杆升降机7的输入蜗轮轴的一端部固定有第二被动链轮11,在第二蜗轮蜗杆升降机7的输入蜗轮轴的另一端部固定有第二传递链轮12,在第三蜗轮蜗杆升降机8的输入蜗轮轴上固定有第三被动链轮13 ;在车架I上安装有电机14,在电机14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主动链轮15,主动链轮15与第一被动链轮9通过链条相连,第一传递链轮10 与第二被动链轮11通过链条相连,第二传递链轮12与第三被动链轮13通过链条相连,在第一蜗轮蜗杆升降机6、第二蜗轮蜗杆升降机7与第三蜗轮蜗杆升降机8的输出蜗杆轴的顶端部均固定有顶座16,顶座16固定在所述的加热保温箱2的箱底板上。[0020]在车架I的底端部转动安装有滚轮17。在车架I上固定有推拉把手18。[0021 ] 在所述加热保温箱2内设有加热电阻丝21,在加热电阻丝21之间放置保温砖和保温棉,可以对上面的模具板4进行加热和保温。[0022]在所述模具板4两侧设置滑座22,模具板4通过滑座22与加热保温箱2的侧边板上的直线导轨3滑动连接。[0023]所述加热保温盖5由盖板与侧边板构成,侧边板连接在盖板的边缘并向下伸出, 所述盖板由上、下两层板体构成,在上、下两层板体之间设有支撑立柱20,在上、下两层板体之间设有加热棒19,在加热棒19之间放置有保温棉;所述侧边板由内、外两层板体构成,在内、外两层板体之间设有加热棒19,在加热棒19之间放置有保温棉。支撑立柱20的设置可防止两层薄钢板因加热棒19加热产生高温而变形,所述加热保温盖5通过加热棒19与保温棉的设置可对模具板4的顶部和侧面进行加热和保温。[0024]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蜗轮蜗杆升降机6、第二蜗轮蜗杆升降机7与第三蜗轮蜗杆升降机8安装在同一高度位置上。[0025]所述模具板4的制作材料采用铸铁,或者为不锈钢。在所述模具板4两侧设置滑座22,滑座22制作材料采用铸铁或者为不锈钢。所述滑座22与退火炉中导轨配合使用,可将模具板4轻松、快速移入退火炉。[0026]在加热保温盖5上部前端开有方形口,方便玻璃熔液从此开口导入模具板4。[0027]工作时,先将加热保温盖5内的加热棒19及加热保温箱2内的加热电阻丝21接通电源对模具板4进行加热,使模具板4内温度达到40(T60(TC,再通过调节电机14使第一蜗轮蜗杆升降机6、第二蜗轮蜗杆升降机7与第三蜗轮蜗杆升降机8带动加热保温箱2上下移动,使单坩埚熔液导出口与加热保温盖5上的方形口平齐,使熔液通过加热保温盖5上的方形口顺利导入模具板4。将已导入玻璃熔液的转运车推至退火炉处,再通过调节电机14, 使模具板4两侧的直线导轨3与退火炉处的导轨高度保持一致,将加热保温盖5移去后直接将模具板4推入退火炉进行退火成型。
权利要求1.一种玻璃熔液转运车,其特征是在车架(I)上安装有加热保温箱(2),在加热保温箱(2 )的侧边板上固定有直线导轨(3 ),在直线导轨(3 )上滑动连接有模具板(4 ),在模具板(4)上设有加热保温盖(5),在车架(I)上安装有能驱动加热保温箱(2)作升降运动的升降驱动装置。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玻璃熔液转运车,其特征是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在车架(I) 上固定安装的第一蜗轮蜗杆升降机(6)、第二蜗轮蜗杆升降机(7)与第三蜗轮蜗杆升降机(8),在第一蜗轮蜗杆升降机(6)的输入蜗轮轴的一端部固定有第一被动链轮(9),在第一蜗轮蜗杆升降机(6)的输入蜗轮轴的另一端部固定有第一传递链轮(10),在第二蜗轮蜗杆升降机(7)的输入蜗轮轴的一端部固定有第二被动链轮(11),在第二蜗轮蜗杆升降机(7) 的输入蜗轮轴的另一端部固定有第二传递链轮(12),在第三蜗轮蜗杆升降机(8)的输入蜗轮轴上固定有第三被动链轮(13);在车架(I)上安装有电机(14),在电机(14)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主动链轮(15),主动链轮(15)与第一被动链轮(9)通过链条相连,第一传递链轮(10)与第二被动链轮(11)通过链条相连,第二传递链轮(12)与第三被动链轮(13)通过链条相连,在第一蜗轮蜗杆升降机(6)、第二蜗轮蜗杆升降机(7)与第三蜗轮蜗杆升降机(8) 的输出蜗杆轴的顶端部均固定有顶座(16),顶座(16)固定在所述的加热保温箱(2)的箱底板上。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玻璃熔液转运车,其特征是在车架(I)的底端部转动安装有滚轮(17)。
4.如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玻璃熔液转运车,其特征是在车架(I)上固定有推拉把手(18)。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玻璃熔液转运车,其特征是在所述加热保温箱(2)内设有加热电阻丝(21),在加热电阻丝(21)之间放置保温砖和保温棉。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玻璃熔液转运车,其特征是在所述模具板(4)两侧设置有滑座(22),模具板(4)通过滑座(22)与加热保温箱(2)的侧边板上的直线导轨(3)滑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玻璃熔液转运车,其特征是所述加热保温盖(5)由盖板与侧边板构成,侧边板连接在盖板的边缘并向下伸出,所述盖板由上、下两层板体构成,在上、下两层板体之间设有支撑立柱(20),在上、下两层板体之间设有加热棒(19),在加热棒(19) 之间放置有保温棉;所述侧边板由内、外两层板体构成,在内、外两层板体之间设有加热棒(19),在加热棒(19)之间放置有保温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熔液转运车,在车架上安装有加热保温箱,在加热保温箱的侧边板上固定有直线导轨,在直线导轨上滑动连接有模具板,在模具板上设有加热保温盖,在车架上安装有能驱动加热保温箱作升降运动的升降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玻璃熔液的轻松、灵活转运,并克服了模具在转运过程中由于玻璃熔液与外界温差较大带来影响。
文档编号C03B35/00GK202729979SQ20122032728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6日
发明者黄小卫, 方建东, 杨宁, 孙晓晓 申请人:元亮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