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帐篷及其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3245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帐篷及其骨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户外休闲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帐篷及其骨架。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踏青作为一种流行的休闲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在户外远行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用品就是帐篷。目前市场上的帐篷主要由篷布和骨架组合而成,篷布通常采用防水材料,骨架包括多根帐杆,携带时篷布和帐杆是分开的。帐篷常见的安装方式是十字穿法,即先将多根帐杆组合成两根长杆,然后分别将上面的长杆穿进篷布上面的帐杆套里,待两根长杆都穿好后,需要把长杆的每一头插进篷 布角上的小孔里来进行固定,这时就需要两个人同时拿住活动的两个头,把长杆往里顶,让帐篷拱起来,一直到能把长杆的两头都插进小孔里,之后还要对长杆的交叉处用绳子栓一下,用地钉钩住四角的环插进地里,才能撑起帐篷。在收起帐篷的时候,需要将上述步骤反向操作。通过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到,这样的帐篷撑收过程较为繁琐,尤其对于初次使用者来说,很不方便。因此,如何实现帐篷的快速撑收,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帐篷的骨架,能够实现帐篷的快速撑收。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骨架的帐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帐篷的骨架,包括顶部连接件;多个工作时呈外凸折线状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铰接于所述顶部连接件的顶部支撑杆,以及通过中部连接件铰接于所述顶部支撑杆的底部支撑杆,所述顶部支撑杆包括通过上部连接件可伸缩连接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中部连接件上设置有能够限制所述顶部支撑杆和所述底部支撑杆的转动角度的限位部。优选的,所述顶部连接件包括两端均能够与所述顶部支撑杆连接的第一铰接件和第二铰接件,所述第一铰接件与所述第二铰接件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铰接件可在水平面内相对于所述第二铰接件转动。优选的,所述中部连接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同所述第二支撑杆铰接的第一安装座,以及同所述底部支撑杆铰接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底壁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形成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底部支撑杆的转动角度的所述限位部。[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具有共同的顶壁,所述顶部支撑杆和所述底部支撑杆能够分别沿相反方向转动,并分别抵靠在所述顶壁的两侧,在帐篷不使用时保持平行收纳状态。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具体数量均为一个,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中部连接件的左右两侧,形成二通连接件。优选的,所述底部支撑杆包括通过下部连接件可伸缩连接的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优选的,所述上部连接件和所述下部连接件均为具有卡簧结构的连接件。优选的,所述第四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具有球头结构的底脚连接件,用于同底角固定件上的安装槽滑动配合,以固定在地面上。一种帐篷,包括篷布及连接于所述篷布的骨架,所述骨架为上述的帐篷的骨架,且所述骨架和所述篷布通过织带连接。·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帐篷的骨架,将顶部支撑杆和底部支撑杆通过中部连接件铰接,并借助于中部连接件上的限位部,构成工作时呈外凸折线状的支撑杆,多个这样的支撑杆铰接于顶部连接件,即可形成帐篷的主体框架,与现有技术相比,简化了帐篷的安装过程,能够实现帐篷的快速撑收,尤其方便了初次使用者。在上述骨架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了该骨架的帐篷,这种帐篷的骨架和篷布通过织带连接,由于骨架具有上述的特殊结构,骨架和篷布无需分离,撑收方便。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骨架在撑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铰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铰接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铰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铰接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二通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骨架在撑开状态下,其二通连接件与支撑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骨架在收纳状态下,其二通连接件与支撑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部连接件的弹销定位壳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部连接件的弹销按钮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部连接件的弹销定位壳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骨架的底脚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0037]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骨架的底角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帐篷及其骨架,能够实现帐篷的快速撑收。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帐篷的骨架,其核心改进点在于,包括顶部连接件1,用于同多个支撑杆铰接,位于整个骨架的顶部;多个工作时呈外凸折线状的支撑杆,支撑杆包括铰接于顶部连接件I的顶部支撑杆2,以及通过中部连接件铰接于顶部支撑杆2的底部支撑杆4,顶部支撑杆2包括通过上部连接件5可伸缩连接的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中部连接件上设置有能够限制顶部支撑杆2和底部支撑杆4的转动角度的限位部。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帐篷的骨架,将顶部支撑杆2和底部支撑杆4通过中部连接件铰接,并借助于中部连接件上的限位部,构成工作状态呈折线形的支撑杆,多个这样的支撑杆铰接于顶部连接件1,即可形成帐篷的主体框架,与现有技术相比,简化了帐篷的安装过程,能够实现帐篷的快速撑收,尤其方便了初次使用者。如图2-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部连接件I包括两端均能够与顶部支撑杆连接的第一铰接件11和第二铰接件12,第一铰接件11与第二铰接件12相连接。根据实际需要,可将第一铰接件11和第二铰接件12与顶部支撑杆的连接部位设置为多个,以连接不同数量的支撑杆。当然,顶部连接件I的结构还可为其他形式,本文不做限制。上述第一铰接件11可在水平面内相对于第二铰接件12转动,以调整多个支撑杆之间的角度,使得该骨架的撑收更加简单,快速。中部连接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同第二支撑杆22铰接的第一安装座,以及同底部支撑杆4铰接的第二安装座,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底壁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形成用于限制第二支撑杆22和底部支撑杆4的转动角度的限位部。进一步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具有共同的顶壁,顶部支撑杆2和底部支撑杆4能够分别沿相反方向转动,并分别抵靠在顶壁的两侧,在帐篷不使用时保持平行收纳状态。中部连接件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图6,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具体数量均为一个,分别对称设置在中部连接件的左右两侧,形成二通连接件3。其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底壁3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用于限制顶部支撑杆2和底部支撑杆4之间相对转动的最大角度。如图7所示,当顶部支撑杆2和底部支撑杆4分别沿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转动到一定的角度时,会分别抵靠在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底壁31上,从而实现对顶部支撑杆2和底部支撑杆4的定位,以达到工作状态需要的外凸折线状。作为优选,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底壁31之间的夹角具体为135°,这样结构的骨架在安装时受力合理,结实牢固,由其支撑的帐篷造型美观,内部空间较大。当然,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底壁31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此不再赘述。由于二通连接件3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具有共同的顶壁32,在帐篷使用之后需要收起来的时候,只需要分别将顶部支撑杆2和底部支撑杆4向内回折,直到分别抵靠在顶壁32的两侧,如图8所示,保持平行收纳状态,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同时这样的收纳方式,能够节省空间,方便了帐篷的携带。当然,中部连接件并不局限于二通的结构形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改为连接更多的支撑杆,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 用需求,同时中部连接件的具体结构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改动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通常,帐篷的体积都比较大,其对应的顶部支撑杆2和底部支撑杆4都会很长,携带和使用起来会带来诸多不便。在现有技术中,帐篷的帐杆是由多根较短的杆子连接而成的,其支撑固定依赖于篷布上的帐杆套和帐篷内竖直设置的支柱,这样的结构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也不够牢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帐篷的骨架,其支撑杆具有可伸缩的结构,支撑杆由多根较短的小支撑杆组成,这些小支撑杆为中空的,粗细不同,较细的小支撑杆可以收进较粗的小支撑杆内。具体的,底部支撑杆4包括通过下部连接件6可伸缩连接的第三支撑杆41和第四支撑杆42。作为优选,上部连接件5和下部连接件6均为具有卡簧结构的连接件,包括弹销定位壳和弹销按钮,其结构如图9至图11所示,上部连接件5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分别用于同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配合的一粗一细的两个安装孔,且上部连接件5的弹销定位壳51上开设有与弹销按钮52配合的安装孔511,通过销依次穿过弹销定位壳51上的通孔512和弹销按钮52上的销控521将两者装配在一起。这种具有卡簧结构的连接件,操作方便,只需要按压弹销定位壳上的弹销按钮,将较细的支撑杆伸出或收缩即可,与生活中常用的折叠伞的伸缩伞把的结构类似,即使对于初次使用者来说,也是很简单的。其中,图9和图11分别对应上部连接件5的弹销定位壳51和下部连接件6的弹销定位壳61,可以看到,前者的长度及加强肋的尺寸均大于后者,这是基于对不同位置连接件强度的考虑,下部连接件6的受力较小,采用较为短小的弹销定位壳61,在保证了装置牢固性的基础上,节省了材料,结构更加灵活。下部连接件6的弹销按钮同上部连接件5的弹销按钮结构类似,在图中未示出。当然,还有很多能够实现支撑杆伸缩的形式,比如分别在不同的支撑杆上相应的部分开设同孔,并通过销固定,以调节支撑杆的长度。这样一来,支撑杆可以分为更多段较短的小支撑杆,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选取不同数量的小支撑杆,以组成不同尺寸的帐篷,使用起来更加灵活。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帐篷的骨架,第四支撑杆42的底部设置有具有球头结构73的底脚连接件7,用于同底角固定件8上的安装槽81滑动配合,以固定在地面上。请参阅图12和图13,底脚连接件7的一端具有用于同第四支撑杆42配合的安装孔71,其侧壁上还开设有用于同第四支撑杆42固定连接的销孔72,底脚连接件7的另一端具有球头结构73,底角固定件8上开设有安装槽81,上述安装槽81具有圆形部分用于同球头结构73滑动配合,以固定在地面上,底角固定件8上还开设有固定孔82,用于通过杆状物对其在地面上的固定进行加强,使得整个帐篷更为牢靠。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帐篷的骨架,其连接件均为塑胶材料制成的,质量较轻,便于携带。支撑杆均采用金属材料,结构牢固,经久耐用。在上述帐篷的骨架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了该骨架的帐篷,包括篷布及连接于篷布的骨架,骨架为上述的帐篷的骨架,且骨架和篷布通过织带连接,由于骨架具有上述的特殊结构,骨架和篷布无需分离,撑收方便。如图13所示,底角固定件8的一端开设有带状的连接孔,用于同织带配合,连接于篷布。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帐篷,其骨架和篷布通过织带连接,由于骨架具有新的结构,可能够方便的伸缩折叠,且更加稳固耐用,其骨架和篷布无需分离,省去撑
收时不必要的麻烦,解决了常规户外帐篷的杆篷分离和撑收不便的缺点;另一方面,使用替代的材料,结构牢固,更加轻巧,便于携带。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帐篷的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部连接件(I); 多个工作时呈外凸折线状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铰接于所述顶部连接件(I)的顶部支撑杆(2),以及通过中部连接件铰接于所述顶部支撑杆(2)的底部支撑杆(4),所述顶部支撑杆(2)包括通过上部连接件(5)可伸缩连接的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所述中部连接件上设置有能够限制所述顶部支撑杆(2)和所述底部支撑杆(4)的转动角度的限位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帐篷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连接件(I)包括两端均能够与所述顶部支撑杆连接的第一铰接件(11)和第二铰接件(12),所述第一铰接件(11)与所述第二铰接件(12)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帐篷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件(11)可在水平面内相对于所述第二铰接件(12)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帐篷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连接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同所述第二支撑杆(22)铰接的第一安装座,以及同所述底部支撑杆(4)铰接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底壁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形成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支撑杆(22)和所述底部支撑杆(4)的转动角度的所述限位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帐篷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具有共同的顶壁,所述顶部支撑杆(2)和所述底部支撑杆(4)能够分别沿相反方向转动,并分别抵靠在所述顶壁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帐篷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具体数量均为一个,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中部连接件的左右两侧,形成二通连接件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帐篷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杆(4)包括通过下部连接件(6)可伸缩连接的第三支撑杆(41)和第四支撑杆(4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帐篷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连接件(5)和所述下部连接件(6)均为具有卡簧结构的连接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帐篷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撑杆(42)的底部设置有具有球头结构(73)的底脚连接件(7),用于同底角固定件(8)上的安装槽(81)滑动配合,以固定在地面上。
10.一种帐篷,包括篷布及连接于所述篷布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为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帐篷的骨架,且所述骨架和所述篷布通过织带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帐篷的骨架,包括顶部连接件;多个工作时呈外凸折线状的支撑杆,支撑杆包括铰接于顶部连接件的顶部支撑杆,以及通过中部连接件铰接于顶部支撑杆的底部支撑杆,顶部支撑杆包括通过上部连接件可伸缩连接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中部连接件上设置有能够限制顶部支撑杆和底部支撑杆的转动角度的限位部。上述骨架将顶部支撑杆和底部支撑杆通过中部连接件铰接,并借助于中部连接件上的限位部,构成工作状态呈外凸折线状的支撑杆,多个这样的支撑杆铰接于顶部连接件,即可形成帐篷的主体框架。该骨架简化了帐篷的安装过程,能够实现帐篷的快速撑收,尤其方便了初次使用者。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了该骨架的帐篷。
文档编号E04H15/48GK202689678SQ20122032703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6日
发明者罗志华, 曾剑新, 邵光业 申请人:浙江泰普森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