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架轴套装置及混凝土泵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200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臂架轴套装置及混凝土泵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臂架轴套装置及混凝土泵车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臂架轴套装置及混凝土泵车。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混凝土泵车臂架与臂架铰点位置相对运动次数较多,尤其是末端两节臂架 展开角度大,运动频繁,如果不定期保养,那么臂架与臂架连接孔处轴套很容易磨损,轴孔 之间产生较大的间隙,产生销轴异响,最后导致臂架偏斜,无法正常工作。臂架连接孔处轴 套磨损后的臂架一般采取堆焊镗孔的方式进行修复或是更换新臂架,成本较高。实用新型内容[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可以拆卸的臂架轴套装置以及应用该臂架轴 套装置的混凝土泵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臂架轴套不可拆卸或拆装复杂的技术问题。[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0005]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臂架轴套装置,设置在大臂架和小臂架的铰孔处,包 括第一轴套、第一加强圈、第二轴套和第二加强圈,所述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均为直圆筒结 构,在所述直圆筒结构的端部设有定位凸台,所述第一加强圈和第二加强圈均设有防止所 述定位凸台周向转动的定位孔,所述第一加强圈固定连接在所述大臂架的铰孔的内端面 处,所述第一轴套插装在所述大臂架的铰孔内,且所述第一轴套的定位凸台与所述第一加 强圈的定位孔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加强圈固定连接在所述小臂架的铰孔的外端面处,所述 第二轴套插装在所述小臂架的铰孔内,且所述第二轴套的定位凸台与所述第二加强圈的定 位孔配合连接。[0006]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大臂架的铰孔外端面处的第三加强圈和/或固 定设置在所述小臂架的铰孔内端面处的第四加强圈,所述第三加强圈和第四加强圈的内孔 分别与所述第一轴套、第二轴套的外圆匹配。[0007]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凸台为与所述第一轴套或第二轴套端部齐平的法兰状结构。[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轴套的定位凸台与所述第一加强圈等厚,所述第二轴套的定 位凸台与所述第二加强圈等厚。[0009]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凸台的外形为矩形、三角形或设有缺口的圆形。[0010]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混凝土泵车,该混泥土泵车的臂架设置有上述 的臂架轴套装置。[0011]进一步的,所述臂架设置的相邻的两节臂架之间设有同轴的两个铰接点,各个铰 接点分别设置有一个臂架轴套装置。[00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臂架轴套装置固 定方式简单可靠、拆装方便灵活,能有效保护臂架轴孔不被磨损,且更换轴套方便、效率高、 成本低。


[0013]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 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 附图中[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臂架轴套装置应用在臂架上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臂架轴套装置的第一轴套的结构示意图;[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臂架轴套装置的第一加强圈的结构示意图。[0017]附图标记说明[0018]1-大臂架,2-小臂架,3-第一轴套,4-第一加强圈,5-第二轴套,6-第二加强圈, 7-第二加强圈,8-第四加强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 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0020]图1至图3即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臂架轴套装置应用在臂架上的实施例的相关附 图。一般来说,臂架至少由两节臂铰接而成,通常将铰接处宽度较大的臂称为大臂架I,另一 个称为小臂架2,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臂架轴套装置设置在大臂架I和小臂架2 的铰孔处,包括设置在大臂架I上的第一轴套3、第一加强圈4、第三加强圈7和设置在小臂 架2上的第二轴套5、第二加强圈6、第四加强圈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套3和第二轴套5 的结构相同,第一加强圈4和第二加强圈6的结构相同,第三加强圈7和第四加强圈8的结 构相同。[0021]如图2所示,第一轴套3和第二轴套5均为直圆筒结构,在直圆筒结构的端部设有 与其齐平的法兰状的定位凸台,该定位凸台为两侧设有相互平行的缺口的圆形;如图3所 示,第一加强圈4和第二加强圈6设有防止定位凸台周向转动的定位孔,该定位孔的形状与 所述定位凸台的外形相匹配;第三加强圈7和第四加强圈8的内孔为与第一轴套3、第二轴 套5外圆匹配的圆孔。[0022]如图1所示,第一加强圈4焊接在大臂架I的铰孔的内端面处,第三加强圈7焊接 在大臂架I的铰孔的外端面处,第一轴套3插装在大臂架I的铰孔内,且第一轴套3有定位 凸台的一端与第一加强圈4的定位孔配合连接,以防止第一轴套3转动,第一轴套3的另一 端插入第三加强圈7的内孔。第一加强圈4、第三加强圈7可分别对第一轴套3的两端形 成支撑,可减小第一轴套3施加给大臂架铰孔的力,起到防止铰孔变形的作用;第二加强圈 6焊接在小臂架2的铰孔的外端面处,第四加强圈8焊接在小臂架2的铰孔的内端面处,第 二轴套5插装在小臂架2的铰孔内,且第二轴套5有定位凸台的一端与第二加强圈6的定 位孔配合连接,以防止第二轴套5转动,第二轴套5的另一端插入第四加强圈8的内孔。第 二加强圈6、第四加强圈8可分别对第二轴套5的两端形成支撑,可减小第二轴套5施加给 小臂架铰孔的力,起到防止铰孔变形的作用。大臂架I和小臂架2装配时,第一轴套3的端 面和第二轴套5的端面相互贴合,以防止第一轴套3和第二轴套5轴向窜动。为增大第一 轴套3和第二轴套5的接触面积,增加受力稳定性,还可以将第一轴套3的定位凸台的厚度 与第一加强圈4的厚度设计为等厚,同理,第二轴套5的定位凸台的厚度与第二加强圈6的厚度也为等厚,这样,两个轴套端面及定位凸台相互贴合,第一轴套3和第二轴套5之间的 接触面积大,受力稳定性好。[0023]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定位凸台的外形设为矩形、三角形或设有其他形状缺 口的圆形。[0024]除了上述的臂架轴套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臂架轴套装置的混 凝土泵车,该混凝土泵车的其它各部分的结构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臂架轴套装置,设置在大臂架(I)和小臂架(2)的铰孔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轴套(3)、第一加强圈(4)、第二轴套(5)和第二加强圈(6),所述第一轴套(3)和第二轴套(5)均为直圆筒结构,在所述直圆筒结构的端部设有定位凸台,所述第一加强圈(4)和第二加强圈(6)均设有防止所述定位凸台周向转动的定位孔,所述第一加强圈(4)固定连接在所述大臂架(I)的铰孔的内端面处,所述第一轴套(3)插装在所述大臂架(I)的铰孔内, 且所述第一轴套(3)的定位凸台与所述第一加强圈(4)的定位孔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加强圈(6)固定连接在所述小臂架(2)的铰孔的外端面处,所述第二轴套(5)插装在所述小臂架(2)的铰孔内,且所述第二轴套(5)的定位凸台与所述第二加强圈(6)的定位孔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架轴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大臂架 (O的铰孔外端面处的第三加强圈(7)和/或固定设置在所述小臂架(2)的铰孔内端面处的第四加强圈(8),所述第三加强圈(7)和第四加强圈(8)的内孔分别与所述第一轴套(3)、 第二轴套(5)的外圆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臂架轴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台为与所述第一轴套(3)或第二轴套(5)端部齐平的法兰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臂架轴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套(3)的定位凸台与所述第一加强圈(4)等厚,所述第二轴套(5)的定位凸台与所述第二加强圈(6)等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臂架轴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台的外形为矩形、三角形或设有缺口的圆形。
6.一种混凝土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泥土泵车的臂架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臂架轴套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设置的相邻的两节臂架之间设有同轴的两个铰接点,各个铰接点分别设置有一个臂架轴套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臂架轴套装置及混凝土泵车,该臂架轴套装置设在大臂架和小臂架的铰孔处,包括第一轴套、第一加强圈和第二轴套、第二加强圈,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均为直圆筒结构,在直圆筒结构的端部设有定位凸台,第一加强圈和第二加强圈均设有防止定位凸台周向转动的定位孔,第一加强圈固定连接在大臂架的铰孔的内端面处,第一轴套插装在大臂架的铰孔内,且其定位凸台与第一加强圈配合,第二加强圈固定连接在小臂架的铰孔的外端面处,第二轴套插装在小臂架的铰孔内,且其定位凸台与第二加强圈配合。本实用新型固定方式简单可靠、拆装方便灵活,能有效保护臂架轴孔不被磨损,且更换轴套方便、效率高、成本低。
文档编号E04G21/04GK202831644SQ20122047018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4日
发明者吴永红, 夏俊召, 熊剑波 申请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