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型钢管混凝土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928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型钢管混凝土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组合型钢管混凝土柱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型钢管混凝土柱。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钢结构常采用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即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钢管对混凝土产生约束作用,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改善其延性;混凝土则能防止钢管过早屈曲,二者共同工作能够充分发挥钢材抗拉性能和混凝土的抗压性能。但是,这种共同工作的前提条件是管内混凝土是一连续体且与钢管紧密接触。[0003]梁柱节点区常用的构造是在管内设置外环板或内隔板。外环板一般尺寸较大,对建筑影响较大,适应性和灵活性较差,使用情况很少。而设置内隔板需采用电渣焊,焊缝质量不容易达到全熔透,焊接残余应力很大;内隔板将混凝土分割成数段,浇筑和振捣不便;更重要的是混凝土收缩将会使混凝土与内隔板和钢管脱离。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钢管和混凝土不仅不能共同工作,还会使柱内混凝土将会丧失承载能力。这种缺陷是不容易检测和修复的,会给工程带来隐患。发明内容[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型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制作简单,承载能力强。[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6]一种组合型钢管混凝土柱,包括有两个“H”形型钢,所述两个型钢竖立布置,通过翼缘焊接一体;所述型钢的腹板沿高度方向设置有抗剪栓钉,所述两个型钢拼接围成的空腔内浇注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和型钢通过所述抗剪栓钉连成一体。[0007]所述H形型钢为热轧H型钢或焊接H形型钢或高频焊接H形型钢。[0008]所述的混凝土是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或自密实混凝土。[0009]所述H形型钢翼缘间设有平行于腹板的加强板。[0010]所述的加强板与翼缘及翼缘间的焊缝采用剖口焊缝或角焊缝连接。[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1、不需设置内隔板,因此制作简单;柱内混凝土为一整体,浇筑方便,型钢管和混凝土的组合作用可靠,承载能力容易保证;2、施工制作方便,经济性能优越。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平面示意图;[0013]图2是图1的剖面示意图;[0014]图3为图1的轴测图;[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平面示意图;[0016]图5为图4的剖面示意图;[0017]图6为图4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0019]实施例一:[0020]参照附图1-3,一种组合型钢管混凝土柱,包括有两个“H”形型钢1,所述两个型钢竖立布置,通过翼缘焊接一体;所述型钢的腹板沿高度方向设置有抗剪栓钉2,所述两个型钢拼接围成的空腔内浇注混凝土 3,所述混凝土和型钢通过所述抗剪栓钉连成一体。所述H形型钢为热轧H型钢。所述的混凝土是普通混凝土。所述翼缘间的焊缝采用剖口焊缝连接。[0021]实施例二:[0022]参照附图4-6,一种组合型钢管混凝土柱,包括有两个“H”形型钢1,所述两个型钢竖立布置,通过翼缘焊接一体;所述型钢的腹板沿高度方向设置有抗剪栓钉2,所述两个型钢拼接围成的空腔内浇注混凝土 3,所述混凝土和型钢通过所述抗剪栓钉连成一体。所述H形型钢为焊接H形型钢。所述的混凝土是高强混凝土。所述H形型钢翼缘间设有平行于腹板的加强板4。所述的加强板与翼缘及翼缘间的焊缝采用角焊缝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型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两个“H”形型钢,所述两个型钢竖立布置,通过翼缘焊接一体;所述型钢的腹板沿高度方向设置有抗剪栓钉,所述两个型钢拼接围成的空腔内浇注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和型钢通过所述抗剪栓钉连成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H形型钢为热轧H型钢或焊接H形型钢或高频焊接H形型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土是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或自密实混凝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H形型钢翼缘间设有平行于腹板的加强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型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板与翼缘及翼缘间的焊缝采用剖口焊缝或角焊缝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组合型钢管混凝土柱,包括有两个“H”形型钢,所述两个型钢竖立布置,通过翼缘焊接一体;所述型钢的腹板沿高度方向设置有抗剪栓钉,所述两个型钢拼接围成的空腔内浇注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和型钢通过所述抗剪栓钉连成一体。本实用新型不需设置内隔板,因此制作简单;柱内混凝土为一整体,浇筑方便,型钢管和混凝土的组合作用可靠,承载能力容易保证;施工制作方便,经济性能优越。
文档编号E04C3/34GK202954488SQ201220695839
公开日2013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4日
发明者金天德, 童根树, 叶再利 申请人:金天德, 童根树, 叶再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