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机与转运装置分离的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8260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升降机与转运装置分离的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内的汽车存车场新结构背景技术:现在城市里的汽车存车场,有地上存车场与地下存车场二种方式,但一般采用在地表或地下单一平面进行停车的较多,就是一些所谓的立体车库,虽然可在多层空间立体停车,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需要大量单独的地表空间来建造这样的车库,在寸土如金的城市内区域,存在严重的与人争地、与房争地问题,所以现在仍然有必要提出更好的存车场设计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要提出一种更实用的城市内立体汽车存车场新结构。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提出的一种升降机与转运装置分离的立体车库,是由存放汽车的车库内存车空间及存车架、汽车升降机、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车库运行控制系统共同构成;其特征在于:汽车在立体车库内的进出,与汽车在车库内的存取与移动,是由各自独立运动的汽车升降机(I)与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2、18)分别进行;并且在立体车库的内部空间,设置可立体存车的一到多层相互重叠布置车库层层位;以及在车库层内的所有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移动通道(3)中,都安装可前后移动、可左右移动,或可前后左右环形移动的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而汽车在不同车库层内及车库层与地面之间的移动,则通过汽车升降机移动通道(I)内的汽车升降机载运进行;至于在汽车升降机移动通道(I)内,可采用具有类传送带式提升结构的汽车升降机,并将载车板储存装置最上部制作为过渡性汽车停放装置(20),来共同承担车库内外的汽车移动功能;也可采用在每一汽车升降机移动通道(I)内,设置二到多个可各自独立升降汽车升降台(15)的结构;并在车库内的汽车升降机移动通道(I)下方,如图2、4、6、7等内可看到的那样,设置可存储二到多个可各自独立升降汽车升降台(15)的地井(11);以及在地上车库的汽车升降机移动通道(I)顶部,或地下车库的地面升降机开口部位遮雨棚(8)顶部等内,同样也设置可存储二至多个独立移动汽车升降台(15)的凸起型结构。城市内的立体汽车存车库在采用这样方法建造时,就即可利用很小面积的地表土地,建造可大量存储汽车的多层大楼型地上型立体车库。也可基本不利用地面土地,而是主要利用主干马路路面之上空间,建造过街天桥型立体车库。或者主要利用主干马路路面之下、主干马路路面外侧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下部,主干马路二侧的较小型街巷的马路下部,一般住宅小区内的道路、体育活动空间、绿化空间等地面之下,国家机关与企事业单位办公楼楼前空地下部,马路二侧的临街商业楼楼前空地下部,大量建造地下存车场,所以这样的方法确实是一种可极大幅度减缓城市街道路面停车与交通堵塞压力的实用存车技术。


:
图1是城市内主干马路路面下方建造的其中一种车库平面结构布置示意图。图2是城市内主干马路路面下方建造的其中一种车库垂直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城市内主干马路路面上方建造的其中一种车库俯视平面布置示意图。图4是城市内主干马路路面上方建造的其中一种车库垂直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在城市内主干马路边侧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路面下方、小街巷内路面下方、居住小区路面或空地道路下方等建造的其中一种立体车库平面布置示意图。图6是在城市内主干马路边侧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路面下方、小街巷内路面下方、居住小区路面或空地道路下方等建造的其中一种立体车库垂直剖面示意图。图7是一种在城市内空地上方建造的多层大楼型立体车库垂直剖面示意图。图8-15是平面布置具有一些差异或采用不同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的几种地上或地下型立体车库的平面布置图。图16-17是与汽车存取与转运通道二侧支撑轨道配套的其中二种结构略有不同的汽车存取台的边侧移动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8是与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边侧移动装置配套的汽车存取转运装置移动通道二侧支撑轨道的接触与承重部位的其中一种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9是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移动通道二侧支撑轨道与其内侧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边侧移动装置相互对接的其中一种接触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0是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二侧移动装置与汽车存取和转运装置移动通道二侧支撑轨道相互对接侧面的其中一个侧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1-26是车库内其中几种载运汽车用载车板上表面主要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7-30是车库内汽车升降台与汽车存取台从其中一个方向看的几种侧视外形结构示意图。图31-34是车库内汽车升降台与汽车存取台从另一个方向看的其中几种侧视外形结构示意图。。图35-36是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表面所停放载车板表面可采用的旋转锁定装置在固锁或打开二种情况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7-38是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表面所停放载车板表面可采用的可伸缩车轮锁定装置装置在固锁或打开二种情况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9是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或过渡性汽车停放装置内的螺旋牵引式载车板移动装置的其中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0是与图39内载车板移动装置相互配套的已停放载车板的车库内存车架部位侧视外形结构示意图。图41是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或过渡性汽车停放装置内的伸缩杆牵引式载车板移动装置的一种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2是汽车存取台或过渡性汽车停放装置内的伸缩杆牵引式载车板移动装置的一种平面结构不意图。图43是与图41-42内载车板移动装置相互配套的车库内停放载车板的侧视外形结构示意图。图44是车库内的其中一种存车架二侧载车板停放梁外侧载车板锁定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5是车库内的其中一种存车架二侧载车板停放梁外侧载车板锁定装置上表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6是汽车存取台或过渡性汽车停放装置上表面没有安装载车板时的侧视结构剖面示意图。图47是汽车存取台或过渡性汽车停放装置上表面没有安装载车板时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8是在汽车存取台或过渡性汽车停放装置上表面停放汽车时从一个方向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9是汽车存取台或过渡性汽车停放装置上表面停放汽车时从另一个方向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0是具有类传送带式提升结构的汽车升降机从其中一个方向观察时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1是具有类传送带式提升结构的汽车升降机从另一个方向观察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2是具有类传送带式提升结构的汽车升降机内的载车板储存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内:1汽车升降机移动通道或汽车升降机2汽车存取或转运装置3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移动通道4具有内侧驱动齿条立柱5车库或道路上的汽车6载车板7移动通道二侧支撑梁8升降机地面开口部位遮雨棚9遮雨棚侧壁10存车架11地井12车库边侧或中部的承重墙、间隔墙或支撑立柱13马路路面14马路路面与机库顶板间的填充物15汽车升降台16马路中部的间隔栏与具立柱的车库下部支撑墙17顶板或底板18另一种汽车存储与转运装置19层间间隔板20过渡性汽车停放装置21载车板表面凸起结构22载车板表面车轮移动槽23整体汽车定位凹槽24独立车轮定位凹槽25载车板台面26立板型停车板27停车板下方的立板安装框架28存取台移动装置29另一侧存取台移动装置30存取台移动装置上部承重体31升降机与存取台移动滚动轮32电力传输装置33滚动轮旋转轴34被动驱动轮35主动驱动轮36主动轮旋转轴37存车架的下部承重体38驱动齿条39可向上揭开的盖板或补平板40存取台移动驱动齿轮41光电控制感应装置42载车板表面台板43电动机或其他发动机44载车板移动驱动装置45载车板滚动轮46可旋转车轮锁定装置47旋转锁定装置旋转轴48旋转锁定装置锁定键49可伸缩车轮锁定装置装置50可伸缩车轮锁定装置装置驱动齿轮51可伸缩车轮锁定装置装置驱动丝杆52锁定键旋转轴53螺旋杆牵引式载车板移动装置内丝杆54移动装置外套55移动装置驱动轮机旋转轴56移动装置外套滑动驱动轮57移动装置内丝杆固定装置58驱动移动装置中部丝杆旋转的齿轮59存车架二侧载车板停放梁60载车板上的驱动齿槽61伸缩杆牵引式载车板移动装置内可转动推杆62推杆旋转轴63能推动可伸缩杆前后移动的驱动轮64动力轮65牵引索66伸缩杆牵引式载车板移动装置内可伸缩牵引杆67移动装置内可伸缩牵引杆外套68支撑载车板的存车架横梁69可伸缩牵引杆插入槽孔70存车架表面的载车板锁定装置71存车架表面的载车板滑动槽或滑动平面72载车板锁定装置旋转轴73可移动存取台台面74压下载车板锁定装置用的可移动压板75可移动存取台76载车板77载车板滚动轮78提升汽车用的升降机旋转履带79提升履带旋转驱动轮80驱动轮旋转轴81动力齿轮组82旋转履带移动定位槽83可折叠的载车板停放与移动支撑梁84载车板纵向移动牵引装置85载车板储存装置旋转驱动轮86载车板支撑架87具有类传送带式提升结构的汽车升降机88载车板储存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专利的技术方案,可如图7等那样在城市内的一些空地上,建造起一些包括或不包括地下存车库的单元楼结构立体车库。也可如图3、4等那样,在城市内的主干马路上部空间,建造过街天桥型立体车库。或如图1、2等那样,在主干马路的地面之下或地面下部的下水道下方空间,建造起大量完全地下型的立体车库。或在主干马路二侧的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地面下部,主干马路二侧的较小型街巷马路下部,一般住宅小区内的道路、体育活动空间、绿化空间等地面之下,国家机关与企事业单位办公楼的楼前空地下部,马路二侧临街商业楼的楼前空地下部,建造起一些与图5、6、8-15等结构类似的地下型立体车库。并以在城市内住宅小区的道路、体育活动空间、绿化空间等部位的地面之下,主干马路二侧的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下部、主干马路二侧的较小型街巷地下,国家机关与企事业单位办公楼楼前空地下部,马路二侧的临街商业楼的楼前空地下部,建造与图5、6、8-15等类似结构立体车库的方法最为实用。而在住宅小区建设过程,如能同时建造地下与地上型立体车库,则会更便于施工。在立体车库的地上或地下存车空间内,可制作一到多个上下重叠布置的相对独立车库层单元。并且最好每隔3-4层或更多层的立体汽车存车层位,制作一个可提高结构强度并与整个车库周边部位连接的高强度层间间隔板(19)。或在任意二个立体汽车存车层位之间,全都制作高强度层间间隔板(19)。在立体车库内每一个可存储汽车的车库层单元中,都设置有大量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移动通道(3)。而在每个这样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移动通道(3)的二侧,全都设置大量连续排布的车库内存车架(10)。使整个车库层单元中,布满了相间排布的车库内存车架
(10)与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移动通道(3)。在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移动通道(3)内,则在通道二侧设置与图18内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移动通道二侧支撑梁(7)类似,或不与图18内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移动通道二侧支撑梁类似的,支撑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重量及其周围滚动轮移动的移动通道二侧支撑梁
(7)。在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移动通道(3)内的移动通道二侧支撑梁(7)的内上方空间,则设置有可自由进行移动的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2、18)。而这样的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有时也可称为汽车存取台。而立体车库内的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移动通道(3),可一直向二侧延伸到靠近车库边缘附近的部位,并在这样的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移动通道(3)边缘部位,设置既可与过渡性汽车停放装置之间相互移动待存取汽车,同时还可连接车库内不同车库层单元的汽车升降机移动通道(I),而在这样的汽车升降机移动通道内则设置汽车升降机(1、87)。在汽车升降机移动通道(I)内,可设置具有类传送带式提升结构的汽车升降机(87),也可设置具有可移动汽车升降台(15)的汽车升降机。其中的具有类传送带式提升结构的汽车升降机(87),主要是由提升汽车用的升降机旋转履带(78)、提升履带旋转驱动轮
(79)、驱动轮旋转轴(80)、动力齿轮组(81)、旋转履带移动定位槽(82)、可折叠的载车板停放与移动支撑梁(83)等为主构成。而采用与图50、51结构类似的具有类传送带式提升结构的汽车升降机时。而在其前部的紧密相邻的部位,则还需设置与图52结构类似的由载车板储存装置旋转驱动轮(85)、载车板支撑架(86)等构成的载车板储存装置(88)。在立体车库中,如采用具有类传送带式提升结构的汽车升降机(87)时,在具有类传送带式提升结构的汽车升降机(87)与载车板储存装置(88) 二者的下部,应设置进行载车板纵向移动用的载车板纵向移动牵引装置(84),在二者的上部也同样需制作相互移动载车板的装置。并且载车板储存装置(88)最上部所存放的载车板顶面,也要与在地表停留时的汽车升降台(15)上表面所停放的载车板顶面相平。这样通过在载车板储存装置更外侧地面之下安装的上部载车板移动装置的移动,就既可拉动在汽车升降机最上部停留的已装载汽车载车板,快速移动到载车板储存装置(88)表面开走。也可用于推动载车板储存装置
(88)最上部已停放待存放汽车的载车板,快速移动到内侧汽车升降机上部入库存放。从而使载车板储存装置的最上部表面,转变成可帮助提高汽车存取速度的过渡性汽车停放装置
(20)。所以采用与图50、51类似结构汽车升降机的立体车库,对于会在很短时间内连续进行快速存车,与在很短时间内连续进行快速取车的,机关单位与居住小区内制作立体车库特别适用。在立体车库中的汽车升降机移动通道⑴内,也可制作具有汽车升降台(15)的汽车升降机。这样汽车升降机内的汽车升降台(15),可制作为在汽车升降台上部停放有载车板(6),但汽车升降台内部只有电动机、四角部位驱动齿轮,以及相应电子控制系统的结构比较简单汽车升降机。还可制作为在汽车升降台的上部,也设置可用于移动载车板的移动装置的汽车升降台(15)结构。而不论是地上型立体车库,还是地下型的立体车库,在车库内的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移动通道(3)中,所安装的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汽车存取台),最好是像图10-12、15内绘制的那样,全都制作为可在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移动通道(3)中,向前后左右的任意方向都能进行环状移动的结构。这样就可使已经存入立体车库内时的任意一台汽车在取车出库时,全都可移动到车库周围的任何一个汽车出入口后重新上路行驶。同时也可使要进入立体车库存放的任何一辆汽车,全都可通过停放在车库周围的每一个任意汽车出入口部位,然后运动进入立体车库内任何部位的任何一个立体存车位内进行存放。具体来说车库内的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汽车存取台),如果是设计为只可在直行的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移动通道内移动的结构时,则就只需在存取台外壳周围的二个不同相对侧面部位,直接安装图17内的固定式存取台移动装置(28)即可。但如要制作为类似图10-12、15等那样,可在立体车库中的环形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移动通道内,向前后左右四个任意方向都进行移动的结构时,则就应在这样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周围的另外二个相对侧面,也同时制作与图16相似的可根据需要进行升降的另一侧存取台移动装置(29)了。在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移动通道(3)内的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2、18),以及与汽车升降台(15)相邻的过渡性汽车停放装置(20)外表面及内侧,还应设置电动机或其他类型发动机、齿轮组、链条、传动轮、三角带、齿杆、传动与操作杆、变速箱、平台运行与定位控制装置部件、同时还应设置类图39内的螺旋杆牵引式载车板移动装置、或类图41-42内的伸缩杆牵弓I式载车板移动装置等。至于本立体车库之内,推动汽车升降台(15)与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2、18)等,进行移动所需要的电动力,则可通过汽车升降机及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与它们外侧的汽车升降机移动通道边缘,或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移动通道二侧支撑梁(7)之间,所存在的类似图16-18内绘制的电力传输装置(32)来传导引入。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结构特征的电力传输装置来输送。至于类似图50-51的具有类传送带式提升结构的汽车升降机,与类图52内的过渡性汽车停放装置(20),它们工作所需要的电动力,因工作所需的电机不需要位置移动,所以就可直接连接在电源线上来弓I入电动力了。本立体车库之内,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移动通道(3)内的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2、18),从侧面看都应制作为与图27-34类似的结构。而在这样汽车升降台(15)上部的载车板表面,贝1J可选用图21-26内的任何一种载车板表面结构。但在从图21到图26的这些载车板表面结构中,可能以具图23内上表面外形结构的载车板,安装在汽车存取台表面的结构可能效果最好。汽车停放在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表面时,可主要通过载车板表面的整体汽车定位凹槽(23)或独立车轮定位凹槽(24),进行定位与固定。但为了增加汽车在存取台表面的停放稳定性,在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之上的载车板上部,最好是如图35-36内绘制的那样,设置可旋转车轮锁定装置(46)。或如图37-38内绘制的那样,设置可伸缩车轮锁定装置装置
(49)。在城市内马路中部的上下方部位,建造的过街天桥型立体车库;或在城市内马路中部的下方部位,马路旁的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下部,建造的地下型立体车库;其汽车进出立体车库的汽车升降机(I)地面出入口,最好全都设置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交界部位附近。在各种空地或建筑物下部等建造的地下型立体车库,汽车进出立体车库的地表进出口与其内的汽车升降机(I),在建造时既可采用与图5、6、8-15类似的方法,设置在地下型立体车库的汽车存取空间一侧或二侧。也可如图5、6、9、12-14等内所绘制的那样,在车库汽车移动通道的中部附近部位上方,增加汽车升降机(I)的设置。一般来说如立体车库内的立体车库存车层位层数建造较多,致使同一列汽车升降机移动通道(I)上下的存车空间,设置的立体存车车位较多时;则就应至少在立体车库的二侧部位,制作汽车升降机移动通道与汽车升降机(I)。并且为了加快汽车的存取速度,甚至可在地上型立体车库四周围的许多部位,或地下型立体车库上部的许多部位。全都设置汽车出入库升降机。但在立体车库内的同一列汽车升降机移动通道(I)上下,制作的立体车库的立体存车位总数如相对较少时,就可只在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移动通道(3)的一侧,建造汽车进出立体车库的汽车升降机移动通道与汽车升降机(I) 了。在城市内的空地上部或地下部位建造的立体车库,如因存车空间的长度与高度限制,致使在每条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移动通道上下的空间内,制作的全部汽车存车位的总数量很少时,还可建造为二条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移动通道,共用一个汽车升降机移动通道与汽车升降机(I)的结构。在城市内住宅小区的道路下部、以及城市主干马路二侧的较小型街巷地面之下,建造地下型立体车库时,在地下立体车库的库区边缘离道路边侧还有一定距离时,也可如图9内一些部位绘制的那样,将汽车出入车库用的汽车升降机地面开口适当进行外移,制作在车库内的汽车存取区外部马路边侧。不论是任何地下型结构的立体车库,其汽车升降机的地面开口部位遮雨棚(8),都最好制作为向前后或左右方向都有开口的结构。以便使汽车入库时,只要开到出入库升降口周围地表部位,或开到立体车库周围的过渡性汽车停放装置(20、88)上部停留后,就可自动加以入库,而汽车出库时,也只要其被汽车升降机提升到地面,就可马上开走或被输送到周围地面部位后开走。为提高立体车库内的汽车存取速度,在安装有可移动汽车升降台(15)的汽车升降机移动通道(I)的下部,都应如图4、7等内看到的那样适当挖深,以便设置可用于存放至少2-4个可移动汽车升降台(15)的地井(9)。同时也应将汽车升降机移动通道(I)的顶部,或地下车库地面开口部位的汽车升降机遮雨棚(8)顶部适当加高,以便可在汽车升降机遮雨棚(8)顶部,设置一个至少可存放1-4个或更多个汽车升降台(15)的凸起性空间。在车库内汽车升降机移动通道(I)中,承重的非具有类传送带式提升结构的汽车升降机(87),其相对外侧汽车升降机移动通道(I)进行的上下移动,所需要的动力驱动装置,最好全都采用汽车升降台(15)周围四角部位的驱动齿轮,与汽车升降机移动通道周围四角部位的具有内侧驱动齿条立柱(4),在相互咬合状态下进行旋转来提供驱动动力。但也可采用绞车与钢丝绳牵引机制提供驱动动力。不过就运动速度的高速性、升降运动的稳定性、工作台定位停留的精确性等方面来看,以汽车升降台(15)内旋转齿轮,与其周围升降机移动通道四角部位的具有内侧驱动齿条立柱(4)相互运动,来提供汽车升降机移动驱动动力的方法可能效果最佳。在本立体车库内上下叠置的不同车库层单元之间的层间间隔板(19),可完全采用钢筋水泥制作。也可完全采用金属材料制作。还可采用钢筋水泥与金属材料混合制作。在立体车库的内部设置的车库边侧或中部的承重墙、间隔墙或支撑立柱(12),一般来说以采用柱状的支撑立柱最好,而这样的支撑立柱可采用直径较小的金属材料制作,也可采用钢筋水泥材料来建造普通方形支撑立柱,但从节约车库内空间的角度考虑,以采用金属材料建造的直径较小立柱最好,但这样金属立柱要达到所需垂直抗压能力要求,必须采用壁厚较大的材料制作才可。另外如采用钢筋水泥立柱做为最主要承重体,适当添加部分金属材料立柱作为辅助,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本立体车库在制作为地下型车库时,在车库周围边墙与地板及顶板的外部,必须制作完善的防潮层。并且在车库中的存放空间内,也应制作在必要时进行通风驱潮的必需装置。以及在车库内摆放与不断更换吸潮剂。以防较长时间存放的汽车生锈。本立体车库制作为地上型立体车库时,在车库周围的墙壁上也应设置隔热层与通风开口,以防止立体车库的存车空间温度上升过高,引起不必要事故。本立体车库因汽车出入库与在车库内移动与存取,全都采用自动运行系统控制进行,所以应设置汽车存取与收费所需的完善电子控制系统进行自动控制。控制这样立体车库的主控制计算机,可设置在近地面的汽车升降机入口部位边侧,也可设置在其他部位。另外在可移动汽车升降台(15),与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内的可升降汽车存取台存取台中,也可设置相应的运行控制系统。本立体车库在停车后的收费,可采用人工方法进行,也可采用在存车场进口的电梯间内对进入车辆车牌拍照(按次电子收费),与在车停稳后采用驾驶员应用磁力交费卡触碰车外类电梯升降机墙壁上收费器的方法进行(按次进行电子收费,并可在汽车在通过汽车升降台(15)移动而进入车库,或通过汽车升降台(15)上升或下降到达地面过程,通过摄像机自动拍照与计算机计算来进行收费(按时收费)。还可采用在车库间或停车位的对面汽车车牌位置对面,设置监控头监控停车时间等,来进行自动电子收费(按时收费)。
权利要求
1.一种升降机与转运装置分离的立体车库,是由存放汽车的车库内存车空间及存车架、汽车升降机、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车库运行控制系统共同构成;其特征在于:汽车在立体车库内的进出,与汽车在车库内的存取与移动,是由各自独立运动的汽车升降机(I)与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2、18)分别进行;并且在立体车库的内部空间,设置可立体存车的一到多层相互重叠布置车库层层位;以及在车库层内的所有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移动通道(3)中,都安装可前后移动、可左右移动,或可前后左右环形移动的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而汽车在不同车库层内及车库层与地面之间的移动,则通过汽车升降机移动通道(I)内的汽车升降机载运进行;至于在汽车升降机移动通道(I)内,可采用具有类传送带式提升结构的汽车升降机,并将载车板储存装置最上部制作为过渡性汽车停放装置(20),来共同承担车库内外的汽车移动功能;也可采用在每一汽车升降机移动通道(I)内,设置二到多个可各自独立升降汽车升降台(15)的结构;并在车库内的汽车升降机移动通道(I)下方,如图2、4、6、7等内可看到的那样,设置可存储二到多个可各自独立升降汽车升降台(15)的地井(11);以及在地上车库的汽车升降机移动通道(I)顶部,或地下车库的地面升降机开口部位遮雨棚(8)顶部等内,同样也设置可存储二至多个独立移动汽车升降台(15)的凸起型结构。
全文摘要
一种升降机与转运装置分离的立体车库,由存放汽车的立体车库内空间、汽车升降机、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车库运行控制系统共同构成;其特征在于汽车对立体车库的进出,与汽车在车库内的存取,是由各自独立的汽车出入库升降机(1)与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2)进行;以及在汽车出入库升降机(1)运行空间内,或设置具有类传送带提升装置与载车板储存装置的汽车升降台,或设置一到多个可独立升降汽车升降台。并在汽车升降机移动通道的上下方,还可设置能存储1-多个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的地井或凸起空间。而在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移动通道内,则设置有可向前后移动、或向左右移动、或向前后左右任意方向移动的汽车存取与转运装置。
文档编号E04H6/22GK103147607SQ20131010463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4日
发明者郭宏斌 申请人:郭宏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