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块式轨枕整体冲压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9704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块式轨枕整体冲压模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块式轨枕预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块式轨枕整体冲压模型,其包括框体、壳体,所述壳体采用冲压成型工艺制作,所述壳体定位焊接在所述框体上;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块式轨枕整体冲压模型,其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使用次数满足要求,能保证承轨部位几何尺寸精度,倒角圆滑过渡,克服由于应力集中,导致裂纹现象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双块式轨枕整体冲压模型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块式轨枕预制领域,特别是一种块式轨枕整体冲压模型。
【背景技术】
[0002]我国针对高速无砟轨道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在设计、制造和施工等成套技术方面和国外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满足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客运专线的要求,铁道部近年来全面引进了国外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系统的设计、制造、施工单位及相关接口技术,铁道部自主设计开发形成了 CRTS I型双块式轨枕系列,并投入生产和无砟轨道施工。在以往的块式轨枕模型制造中,壳体都采用几部分焊接或其他方式连接而成,壳体与框体也采用机械连接,这种做法很难完全满足轨枕制造形状和尺寸的精度,倒角不能圆滑过渡,经常会出现由于应力集中,而导致的裂纹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使用次数满足要求,保证承轨部位几何尺寸精度,倒角圆滑过渡,克服由于应力集中,导致裂纹现象问题的一种双块式轨枕整体冲压模型。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双块式轨枕整体冲压模型,其包括框体、壳体,
[0006]所述壳体采用冲压成型工艺制作,所述壳体定位焊接在所述框体上。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框体采用钢板形成。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双块式轨枕整体冲压模型宽度为1.5米,长度为2.8米,所述壳体数量为八个,框体数量为一个。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其还包括吊杆,所述吊杆横穿过所述框体。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吊杆直径在55毫米-60毫米之间。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其按照轨枕钢筋的位置留出缩口,且每根轨枕模型中间设置桁架钢筋压紧锁定件。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的模具开模精度为0.01毫米,开模倒角圆滑,对壳体钢板采用多次冲压成型。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与所述框体的焊接采用坡口焊接,模型底板为整体钢板加强焊接。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坡口焊接的焊缝为4毫米。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其还包括吊耳,所述吊耳平均分布在所述框体上表面。
[0016]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所述壳体采用冲压成型工艺制作,能控制双块式轨枕形状和尺寸的准确性,保证了承轨部位几何尺寸的精度,使倒角圆滑过渡,从而减少了由于应力集中,而导致的裂纹现象。
[0018]2、所述壳体定位焊接在所述框体上,保证了模型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并能承受混凝土重量、脱模冲击、模型码垛等荷载。
[0019]3、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工艺使模具使用次数满足要求,具有足够抵抗脱模冲击力。
[0020]4、所述壳体与所述框体焊接成为整体,因承轨部位尺寸精度要求较高,设计中考虑不能与框体直接接触,避免了框体在使用过程中变形引起承轨部位尺寸变化。
[0021]5、增加了模具吊耳,配套吊具使用,降低了施工作业难度,节约劳动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框体截面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立面图。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平面图。
[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截面图。
[0026]图中标记:1_壳体,2_框体,3-吊杆,4_轨枕钢筋,5_祐1架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0028]本实施例以兰新铁路第二双线LXTJ5标段为例,本段线路属中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其特点是气候干燥,旱季长、雨季短,降雨量较少且集中,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春、秋季多风,夏季短促,冬季寒冷。年极端最低气温-31.3°C,极端最高气温47.7°C本项目管段内风速高,最大风速达56.6m/s ;风期长,局部地段大于8级风的天数已超过200天,针对新疆段风沙对无砟轨道的磨蚀和沙埋危害,兰新线轨枕方案采用加高承轨台方式实现轨下净空的增大,部分桁架钢筋露于轨枕混凝土块外,为满足轨枕制造形状和尺寸的精度,故采用壳体整体冲压成型技术制作与生产了配套LX-1模型,采用16毫米的钢板形成框体,6毫米的钢板形成整体冲压。既保证了承轨部位几何尺寸的精度,又能使倒角圆滑过渡,从而减少了由于应力集中,而导致的裂纹现象。
[002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一种双块式轨枕整体冲压模型,其包括框体2、壳体1,所述壳体I采用冲压成型工艺制作,所述壳I体定位焊接在所述框体2上,壳体I的工艺能控制双块式轨枕形状和尺寸的准确性,保证了承轨部位几何尺寸的精度,使倒角圆滑过渡,从而减少了由于应力集中,而导致的裂纹现象,所述定位焊接方式保证了模型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并能承受混凝土重量、脱模冲击、模型码垛等荷载,避免了框体2在使用过程中变形引起承轨部位尺寸变化。
[003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所述框体2采用钢板形成,采用16毫米的钢板。
[003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所述双块式轨枕整体冲压模型宽度为1.5米,长度为
2.8米,所述壳体I数量为八个,框体2数量为一个,所述壳体I还可以以两列n行的形式分布在所述框体内
[003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包括吊杆3,所述吊杆3横穿过所述框体2,起到加固所述框体2形状的作用,并方便吊装,所述吊杆直径在55毫米-60毫米之间。
[003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按照轨枕钢筋4的位置留出缩口,且每根轨枕模型中间设置桁架钢筋5压紧锁定件,起到稳固作用。
[003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所述壳体I的模具开模精度为0.01毫米,开模倒角圆滑,对壳体I钢板采用多次冲压成型,使其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
[003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所述壳体I与所述框体2的焊接采用坡口焊接,模型底板为整体钢板加强焊接。
[003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所述坡口焊接的焊缝为4毫米。
[003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包括吊耳,所述吊耳平均分布在所述框体2上表面,和吊杆3 —起配合,降低了施工作业难度,节约劳动力。
[00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块式轨枕整体冲压模型,其包括框体、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采用冲压成型工艺制作,所述壳体定位焊接在所述框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块式轨枕整体冲压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采用钢板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块式轨枕整体冲压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块式轨枕整体冲压模型宽度为1.5米,长度为2.8米,所述壳体数量为八个,框体数量为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块式轨枕整体冲压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吊杆,所述吊杆横穿过所述框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块式轨枕整体冲压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直径在55毫米-60毫米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块式轨枕整体冲压模型,其特征在于:其按照轨枕钢筋的位置留出缩口,且每根轨枕模型中间设置桁架钢筋压紧锁定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块式轨枕整体冲压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模具开模精度为0.01毫米,开模倒角圆滑,对壳体钢板采用多次冲压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块式轨枕整体冲压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框体的焊接采用坡口焊接,模型底板为整体钢板加强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块式轨枕整体冲压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口焊接的焊缝为4毫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块式轨枕整体冲压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吊耳,所述吊耳平均分布在所述框体上表面。
【文档编号】B28B7/00GK203409880SQ201320490221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2日
【发明者】梁新华, 林国辉, 肖建国, 何勇, 肖勇, 朱爱平, 陈顺利, 何明均, 潘辉, 李念, 赵军, 陈希成 申请人: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中铁二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