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交桥互通立体停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578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立交桥互通立体停车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立交桥互通立体停车库,包括一组支撑柱,支撑柱上设有若干可停放车辆的承托层,承托层沿支撑柱向上顺次排列,承托层之间由转接道连通,车辆通过转接道在承托层之间转移,支撑柱设于立交桥上跨干道与下穿干道的交汇部,承托层位于交汇部上方,位于底层的底部承托层与立交桥的上跨干道同高,上跨干道接于底部承重面的纵向两端,使上跨干道经底部承托层贯通,下穿干道从底部承托层下方穿过,上跨干道以及下穿干道两侧设有连接道,连接道与承托层连通,使车辆经连接道到达承托层停靠;该停车库建于立交桥的干道交汇部,不必增加土地占用面积,显著增加停车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利于解决城市停车难题。
【专利说明】立交桥互通立体停车库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设施,尤其涉及一种立交桥互通立体停车库。
【背景技术】
[0002]按车辆存放位置的不同,现有停车场所具有建筑内车库和建筑外车库等形式。建筑内车库具有屋顶停车场、室内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场等形式,建筑外车库最常见的是室外地面停车场和道路两侧停车位,这种单层形式的停车场容量较小,随着车辆增多,难以满足停车要求,道路两侧的停车位不仅影响环境,也影响道路行驶安全。立体停车库的容量有较大提升,具有独立车库和内置车库等类型,内置式立体车库适于与新建筑的楼宇同步规划和建设,停车设备附在楼宇建筑内,但是由于层高的限制,其容量有限,而独立式立体车库依然需要占用土地面积。因此,有必要对立体车库的结构进行优化,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交桥互通立体停车库,减少土地面积的占用,解决车辆停放难题。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立交桥互通立体停车库,包括一组支撑柱,支撑柱上设有若干可停放车辆的承托层,承托层沿支撑柱向上顺次排列,承托层之间由转接道连通,车辆通过转接道在承托层之间转移,支撑柱设于立交桥上跨干道与下穿干道的交汇部,承托层位于交汇部上方,位于底层的底部承托层与立交桥的上跨干道同高,上跨干道接于底部承重面的纵向两端,使上跨干道经底部承托层贯通,底部承托层的中部以及纵向两端成为上跨干道的一部分,底部承托层的停车位设于其横向两端,下穿干道从底部承托层下方穿过,上跨干道以及下穿干道两侧设有连接道,连接道与承托层连通,使车辆经连接道到达承托层停靠;
[000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下穿干道两侧设有横向连接道,横向连接道向上延伸接入底部承托层的横向两端,使下穿干道上的车辆经横向连接道到达底部承托层,上跨干道两侧设有纵向连接道,纵向连接道向上接入位于中层的中部承托层纵向两端,使上跨干道上的车辆经纵向连接道到达中部承托层,由于上跨干道占用了底部承托层的面积,底部承托面容纳的停车位较少,并且为了避免对上跨干道的行车安全造成影响,上跨干道的车辆可经纵向连接道直接到达中部承托层停靠;
[000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位于顶层的顶部承托层设有绿化块。
[000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停车库建于立交桥的干道交汇部,不必增加土地占用面积,显著增加停车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利于解决城市停车难题,其连接道向多个方向延伸,便于使立交桥上的车辆进入停车库停靠,其顶部承托层还可设置观光休闲区,具有美化城市景观的作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立交桥互通立体停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立交桥互通立体停车库包括一组支撑柱1,支撑柱上设有若干可停放车辆的承托层,承托层沿支撑柱向上顺次排列,承托层之间由转接道连通,车辆通过转接道在承托层之间转移,支撑柱设于立交桥上跨干道2与下穿干道3的交汇部,承托层位于交汇部上方,位于底层的底部承托层4与立交桥的上跨干道同高,上跨干道接于底部承重面的纵向两端,使上跨干道经底部承托层贯通,底部承托层的中部以及纵向两端成为上跨干道的一部分,底部承托层的停车位设于其横向两端,下穿干道从底部承托层下方穿过,上跨干道以及下穿干道两侧设有连接道,连接道与承托层连通,使车辆经连接道到达承托层停靠;
[0012]在本实施例中,下穿干道两侧设有横向连接道5,横向连接道向上延伸接入底部承托层的横向两端,使下穿干道上的车辆经横向连接道到达底部承托层,上跨干道两侧设有纵向连接道6,纵向连接道向上接入位于中层的中部承托层7纵向两端,使上跨干道上的车辆经纵向连接道到达中部承托层,由于上跨干道占用了底部承托层的面积,底部承托面容纳的停车位较少,并且为了避免对上跨干道的行车安全造成影响,上跨干道的车辆可经纵向连接道直接到达中部承托层停靠;
[0013]在本实施例中,位于顶层的顶部承托层8设有绿化块。
[0014]该停车库建于立交桥的干道交汇部,不必增加土地占用面积,显著增加停车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利于解决城市停车难题,其连接道向多个方向延伸,便于使立交桥上的车辆进入停车库停靠,其顶部承托层还可设置观光休闲区,具有美化城市景观的作用。该产品既可以用钢筋混凝土浇筑,也可以用钢结构制造,以一个四层立体车库为例,可提供1200?1500个标准停车位,车库如向四侧路口伸展,每伸展12米,可增加150?200个车位。
[001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权利要求】
1.立交桥互通立体停车库,包括一组支撑柱,支撑柱上设有若干可停放车辆的承托层,承托层沿支撑柱向上顺次排列,承托层之间由转接道连通,车辆通过转接道在承托层之间转移,其特征在于,支撑柱设于立交桥上跨干道与下穿干道的交汇部,承托层位于交汇部上方,位于底层的底部承托层与立交桥的上跨干道同高,上跨干道接于底部承重面的纵向两端,使上跨干道经底部承托层贯通,下穿干道从底部承托层下方穿过,上跨干道以及下穿干道两侧设有连接道,连接道与承托层连通,使车辆经连接道到达承托层停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交桥互通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下穿干道两侧设有横向连接道,横向连接道向上延伸接入底部承托层的横向两端,使下穿干道上的车辆经横向连接道到达底部承托层,上跨干道两侧设有纵向连接道,纵向连接道向上接入位于中层的中部承托层纵向两端,使上跨干道上的车辆经纵向连接道到达中部承托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交桥互通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位于顶层的顶部承托层设有绿化块。
【文档编号】E04H6/10GK203594251SQ201320735045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3日
【发明者】王曼 申请人:杭州广而告之印刷品传媒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