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楼板管道预留洞防渗漏结构及预留洞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499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现浇混凝土楼板管道预留洞防渗漏结构及预留洞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管道预留洞防渗漏结构及预留洞模具。其包括由现浇混凝土形成的管道预留洞,穿过所述管道预留洞的排水管,浇筑在所述管道预留洞内的细石混凝土,其特征是:所述管道预留洞呈倒圆锥台状,所述管道预留洞的洞壁上在靠近其下端的位置沿其周向设有上翻式的止水结构,所述排水管的外侧面粘接有一沿排水管周向设置的阻水圈,所述阻水圈位于管道预留洞内,并位于所述上翻式的止水结构上部,所述阻水圈包括两个可拼装为圆环形的半圆环形阻水圈本体,所述的两个半圆环形阻水圈本体的拼接口是可相互配合的斜接口,所述半圆环形阻水圈本体的外侧面带有锯齿形结构。本发明能够有效改善止水效果,提高洞口封堵后的抗渗性。
【专利说明】现浇混凝土楼板管道预留洞防渗漏结构及预留洞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管道预留洞防渗漏结构,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管道预留洞模具及利用该模具进行施工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楼板管道预留洞的传统做法是使用套管,其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套管固定不牢,位移等现象,导致预留洞位置容易出现偏差,影响下道工序的进行。且套管为直壁式结构,形成的预留洞为直壁式结构,后期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对底模的作用力大,易导致模板变形,引起渗漏,并且洞口封堵后在管道周围、封堵结构与现浇板之间经常出现渗漏问题,影响施工质量。因此,混凝土楼板管道预留洞的施工是管道安装的重要环节。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管道预留洞防渗漏结构,其能有效改善止水效果,提高洞口封堵后的抗渗性,提高工程质量。
[0004]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管道预留洞防渗漏结构,包括由现浇混凝土形成的管道预留洞,穿过所述管道预留洞的排水管,浇筑在所述管道预留洞内的细石混凝土,其特征是:所述管道预留洞呈倒圆锥台状,所述管道预留洞的洞壁上在靠近其下端的位置沿其周向设有上翻式的止水结构,所述排水管的外侧面粘接有一沿排水管周向设置的阻水圈,所述阻水圈位于管道预留洞内,并位于所述上翻式的止水结构上部,所述阻水圈包括两个可拼装为圆环形的半圆环形阻水圈本体,所述的两个半圆环形阻水圈本体的拼接口是可相互配合的斜接口,所述半圆环形阻水圈本体的外侧面带有锯齿形结构。
[0005]本发明中的管道预留洞呈倒圆锥台状,其洞壁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后期混凝土浇筑时可以减小对底模的作用力,倾斜的洞壁还增大了混凝土的结合面积,有利于提高洞口封堵后的抗渗性。上翻式的止水结构可以延长渗水路径,提高了洞口封堵后的抗渗性。粘贴在排水管外侧的阻水圈,一方面在后期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通过其外侧锯齿形结构来增大与混凝土的结合面积,减少渗漏,另一方面通过锯齿形结构可以延长渗水路径,增强阻水效果,提高洞口封堵后的抗渗性。
[0006]为了提高洞口封堵后的抗渗性,所述上翻式止水结构包括一沿管道预留洞周向设置的凹形部和一与所述凹形部连接的凸起部,所述凹形部由所述凸起部和管道预留洞的洞壁形成;所述阻水圈的斜接口为45°斜接口。阻水圈采用45°斜接口,在拼接阻水圈时通过调整接口位置可以消除因管道制造公差而导致的阻水圈与管道粘接不紧密的弊端,保证阻水圈与管道粘接紧密。
[0007]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洞口封堵后的抗渗性,所述凹形部和凸起部均为半径为5mm的半圆弧状结构。
[0008]同样为了提高洞口封堵后的抗渗性,所述上翻式止水结构设置在距管道预留洞下端4cm处。
[000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预留洞定位精度、改善止水效果、防止管根渗水的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管道预留洞模具,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管道预留洞模具,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内部带有空腔的模具本体、上盖、固定螺杆,所述模具本体的外形呈倒圆锥台状,其下端的端部为封闭结构,所述上盖与模具本体的上端端面配合安装,所述模具本体在靠近其下端底面的位置设有向内的上翻式止水结构,所述模具本体的底部设有定位固定孔,所述上盖上对应于模具本体底部的定位固定孔设有螺杆孔,所述固定螺杆的一端带有螺纹,其另一端带有钩头,所述固定螺杆分别穿过所述定位固定孔和螺杆孔,并且其带有钩头的一端位于模具本体的下部。
[0010]本模具使用时,先将固定螺杆带有钩头的一端穿过模板上已经设置好的定位孔,使其定位,然后将模具本体及上盖套装在固定螺杆上,并利用螺母使模具与模板固定在一起,通过固定螺杆对模具进行精确定位及固定。混凝土浇筑后,待混凝土达到初凝强度,将模具拔出,形成具有上翻式止水结构的管道预留洞,且管道预留洞的洞壁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该种结构的管道预留洞可以减小后期浇筑混凝土时对底模的作用力,并增大了混凝土的结合面积,延长了渗水路径,提高了洞口封堵后的抗渗性。
[0011]为了保证洞口封堵后的抗渗性,所述上翻式止水结构设置在距模具本体下端4cm处。
[0012]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上翻式止水结构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第一弯曲部位于外侧,第二弯曲部位于内侧,第一弯曲部向下弯曲,第二弯曲部向上弯曲,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之间形成开口向下的凹形区域,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最低点的高度低于所述凹形区域的最高点的高度,所述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均为圆弧状结构。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的设置可以保证混凝土浇筑后能够形成一个先向下然后再向上的迂回结构,使得渗水路径延长,有利于提高洞口封堵后的抗渗性。
[0013]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外侧圆弧半径和第二弯曲部的内侧圆弧半径均为5mm,两者均为半圆弧结构。
[0014]为了便于拆模,所述模具本体上靠近其上端部对称设有至少两个拆模孔。
[001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的管道预留洞模具对现浇混凝土楼板管道预留洞进行施工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16](I)测量放线:根据预先设计的所施工混凝土楼板上需安装管道的数量、管道布设位置和尺寸,采用测量工具在支立好的成型模板上测设出所需安装管道的布设位置,并准确地画出定位十字线;
[0017](2)预留洞模具安装:在定位十字线上钻孔,将管道预留洞模具的固定螺杆带有钩头的一端穿过模板,使固定螺杆定位,再将管道预留洞模具的模具本体及上盖套在固定螺杆上,并紧固螺母使模具固定;
[0018](3)混凝土浇筑:采用混凝土泵送设备进行混凝土浇筑,并获得施工成型的混凝土楼板;
[0019](4)模具拔出:待混凝土达到初凝强度后,将模具拔出,形成具有上翻式止水结构的管道预留洞;
[0020](5)阻水圈安装:在待安装的排水管的外侧利用胶粘剂将阻水圈粘接在排水管外周上,所述阻水圈包括两个可拼装为圆环形的半圆环形阻水圈本体,所述的两个半圆环形阻水圈本体的拼接口是可相互配合的斜接口,所述半圆环形阻水圈本体的外侧面带有锯齿形结构;
[0021](6)待胶粘剂固化后,将排水管穿入管道预留洞内,并使所述阻水圈位于管道预留洞的上翻式止水结构的上部;
[0022](7)管道施工完毕后,采用细石混凝土浇捣洞口。
[00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的管道预留洞防渗漏结构由于其采用了倒圆锥台状结构,其洞壁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该种结构在后期混凝土浇筑时可以减小对底模的作用力,并增大了混凝土的结合面积,有利于提高洞口封堵后的抗渗性;同时,其上翻式的止水结构一方面可以延长渗水路径,提高洞口封堵后的抗渗性,另一方面可以在后期浇筑混凝土时增强与现浇混凝土楼板之间的结合,提高抗渗性;而粘贴在排水管外侧的阻水圈,一方面通过锯齿形结构可以延长渗水路径,增强阻水效果,提高洞口封堵后的抗渗性,另一方面在后期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通过其外侧锯齿形结构来增大与混凝土的结合面积,提高抗渗性,减少渗漏。本发明中的管道预留洞模具,结构简单,其利用固定螺杆可实现对模具的精确定位及固定,能够大大提高预留洞的定位精度;利用本模具形成的管道预留洞,具有上翻式止水结构,且管道预留洞的洞壁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该种结构的管道预留洞可以减小后期浇筑混凝土时对底模的作用力,并增大了混凝土的结合面积,延长了渗水路径,提高了洞口封堵后的抗渗性,能够大大提高工程质量。并且该模具可周转使用,能降低施工成本。经过工程实践应用证明,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提高了管道预留洞的定位精度,改善了止水效果,实现了管根“零渗漏”,保证了工程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图1中的管道预留洞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图2中的B部放大示意图;
[0027]图4是图1中的阻水圈的主视图;
[0028]图5是图4的俯视图;
[0029]图6是图4中的半圆环形阻水圈本体的主视图;
[0030]图7是图6的俯视图;
[0031]图8是图6的左视图;
[0032]图9是半圆环形阻水圈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10是阻水圈与排水管的结合示意图;
[0034]图1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管道预留洞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2是图11中的模具本体的主视图;
[0036]图13是图12的俯视图;
[0037]图14是图11中的模具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图15是图11中A部放大示意图;
[0039]图16是图11中的上盖的主视图;
[0040]图17是图16的俯视图;
[0041]图18是利用管道预留洞模具施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中,I是排水管,2是细石混凝土,3是现浇混凝土楼板,4是预留洞的上翻式止水结构,5是阻水圈,6是管道预留洞,7是凹形部,8是凸起部,9是半圆环形阻水圈本体,10是斜接口,11是锯齿形结构,12是固定螺杆,13是上盖,14是拆模孔,15是模具本体,16是模具本体的上翻式止水结构,17是钩头,18是加强肋,19是定位固定孔,20是第一弯曲部,21是第二弯曲部,22是凹形区域,23是螺杆孔,24是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通过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44]如附图1-图10所示,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管道预留洞防渗漏结构,包括由现浇混凝土形成的管道预留洞6、穿过所述管道预留洞6的PVC排水管1,浇筑在所述管道预留洞6内的细石混凝土 2。其中,所述管道预留洞6呈倒圆锥台状,所述管道预留洞6的洞壁上在靠近其下端的位置沿其周向设有上翻式的止水结构4,排水管I的外侧面粘接有一沿排水管I周向设置的阻水圈5,所述阻水圈5位于管道预留洞6内,并位于预留洞的上翻式止水结构4的上部。所述阻水圈5为PVC材质,其包括两个可拼装为圆环形的半圆环形阻水圈本体9,所述的两个半圆环形阻水圈本体9的拼接口是可相互配合的斜接口 10,所述半圆环形阻水圈本体9的外侧面带有锯齿形结构。本发明中的半圆环形阻水圈本体9的斜接口10可以是任何角度的斜接口,例如:30°或60°或45°等,优选45°斜接口。本发明中预留洞的上翻式止水结构4包括一沿管道预留洞6周向设置的凹形部7和一与所述凹形部7连接的凸起部8,凸起部8向上凸起,所述凹形部7由凸起部8和管道预留洞6的洞壁形成,为一个环形凹形区域。凸起部8的外侧面与预留洞的下部的洞壁连接。为了提高预留洞封堵后的抗渗性,本发明中,所述凹形部7和凸起部8均设计为半径为5_的半圆弧状结构。本发明中,预留洞的尺寸根据排水管I的设计尺寸而定,预留洞具有一定的锥度,本实施例中采用的锥度为1:22。为了提高预留洞封堵后的抗渗性,所述预留洞的上翻式止水结构4设置在距管道预留洞6下端4cm处。
[0045]该管道预留洞防渗漏结构由于其采用了倒圆锥台状结构,其洞壁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在后期混凝土浇筑时可以减小对底模的作用力,并增大了混凝土的结合面积,有利于提高洞口封堵后的抗渗性。其上翻式的止水结构一方面可以延长渗水路径,另一方面可以在后期浇筑混凝土时增强混凝土与现浇混凝土楼板之间的结合,提高抗渗性。粘贴在排水管外侧的阻水圈,一方面可通过阻水圈的锯齿形结构延长渗水路径,增强阻水效果,提高洞口封堵后的抗渗性,另一方面,在后期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通过阻水圈外侧锯齿形结构来增大与混凝土的结合面积,减少渗漏,大大提高工程质量。
[0046]本实施例中,管道预留洞6是利用管道预留洞模具通过现浇混凝土形成的。其所采用的管道预留洞模具的结构如附图11-图17所示: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管道预留洞模具,采用高强塑料制成,其包括内部带有空腔的模具本体15、上盖13、固定螺杆12,其中,所述模具本体15的外形呈倒圆锥台状,其直径较大端为上端,其直径较小端为下端。模具本体15的下端的端部为封闭结构。所述上盖13与模具本体15的上端端面配合安装,其通过螺钉与模具本体15固定在一起。所述模具本体15在靠近其下端底面的位置设有向内的上翻式止水结构16,为了保证洞口封堵后的抗渗性,所述上翻式止水结构16最好设置在距模具本体15下端4cm处。在模具本体15的底部设有定位固定孔19,所述上盖13上对应于模具本体15底部的定位固定孔19设有螺杆孔23。所述固定螺杆12的一端带有螺纹,其另一端带有钩头17,所述固定螺杆12分别穿过所述定位固定孔19和螺杆孔23,其带有钩头17的一端位于模具本体15底部外侧。为了提高模具的强度,所述模具本体15内腔设有加强肋18,本实施例中,加强肋18呈井形设置。为了便于拆模,模具本体15上靠近其上端部对称设有至少两个拆模孔14,本实施例中的模具本体15上对称设置了四个拆模孔14。
[0047]为了保证洞口封堵后的抗渗性,本实施例中模具本体15上的上翻式止水结构16可采用如下结构: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弯曲部20和第二弯曲部21,所述第一弯曲部20和第二弯曲部21均为圆弧状结构,第一弯曲部20位于外侧,第二弯曲部21位于内侧,第一弯曲部20向下弯曲,第二弯曲部21向上弯曲,第一弯曲部20和第二弯曲部21之间形成开口向下的凹形区域22,并且第一弯曲部9的最低点的高度低于所述凹形区域22的最高点的高度。为了提高预留洞封堵后的抗渗性,所述第一弯曲部20的外侧圆弧半径和第二弯曲部21的内侧圆弧半径均为5mm,两者均为半圆弧结构。
[0048]如附图18所示,本预留洞模具在使用时,先在模板24上钻出定位孔,然后将固定螺杆12带有钩头17的一端穿过模板24上的定位孔,使其定位,然后将模具本体15及上盖13套装在固定螺杆12上,并利用螺母使模具与模板24固定在一起,通过固定螺杆12、螺母对模具进行精确定位及固定。混凝土浇筑获得施工成型的混凝土楼板3,待混凝土达到初凝强度,利用钢筋穿入拆模孔14将模具拔出,模具设置处形成具有上翻式止水结构的管道预留洞,管道预留洞的洞壁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预留洞模具采用高强度塑料制作,强度高,可周转使用,可降低施工成本。
[0049]本实施例中的现浇混凝土楼板管道预留洞的具体施工方法是:其采用上述的管道预留洞模具进行施工,包括如下步骤:
[0050](I)测量放线:根据预先设计的所施工混凝土楼板上需安装管道的数量、管道所布设位置和尺寸,采用测量工具在支立好的成型模板上测设出所需安装管道的布设位置,并准确地画出定位十字线;
[0051](2)预留洞模具安装:在定位十字线上钻孔,将管道预留洞模具的固定螺杆12带有钩头17的一端穿过模板24,使固定螺杆12定位,再将管道预留洞模具的模具本体15及上盖13套在固定螺杆12上,并紧固螺母使模具固定;
[0052](3)混凝土浇筑:采用混凝土泵送设备进行混凝土浇筑,并获得施工成型的混凝土楼板3 ;
[0053](4)模具拔出:待混凝土达到初凝强度后,将模具拔出,形成具有上翻式止水结构的管道预留洞6;
[0054](5)阻水圈安装:在待安装的排水管的外侧利用胶粘剂将阻水圈5粘接在排水管I外周上,所述阻水圈5包括两个可拼装为圆环形的半圆环形阻水圈本体9,所述的两个半圆环形阻水圈本体9的拼接口是可相互配合的斜接口 10,所述半圆环形阻水圈本体9的外侧面带有锯齿形结构;
[0055](6)待胶粘剂固化后,将排水管I穿入管道预留洞6内,并使所述阻水圈5位于管道预留洞的上翻式止水结构4的上部;
[0056](7)管道施工完毕后,采用细石混凝土 2浇捣洞口。
[0057]本实施例中的其他部分采用已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
1.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管道预留洞防渗漏结构,包括由现浇混凝土形成的管道预留洞(6),穿过所述管道预留洞¢)的排水管,浇筑在所述管道预留洞¢)内的细石混凝土(2),其特征是:所述管道预留洞(6)呈倒圆锥台状,所述管道预留洞¢)的洞壁上在靠近其下端的位置沿其周向设有上翻式的止水结构,所述排水管的外侧面粘接有一沿排水管周向设置的阻水圈(5),所述阻水圈(5)位于管道预留洞(6)内,并位于所述上翻式的止水结构上部,所述阻水圈(5)包括两个可拼装为圆环形的半圆环形阻水圈本体(9),所述的两个半圆环形阻水圈本体(9)的拼接口是可相互配合的斜接口(10),所述半圆环形阻水圈本体(9)的外侧面带有锯齿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管道预留洞防渗漏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上翻式止水结构包括一沿管道预留洞(6)周向设置的凹形部(7)和一与所述凹形部(7)连接的凸起部(8),所述凹形部(7)由所述凸起部(8)和管道预留洞(6)的洞壁形成;所述阻水圈(5)的斜接口(10)为45°斜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管道预留洞防渗漏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凹形部(X)和凸起部(8)均为半径为5mm的半圆弧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管道预留洞防渗漏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上翻式止水结构设置在距管道预留洞(6)下端4cm处。
5.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管道预留洞模具,其特征是:包括内部带有空腔的模具本体(15)、上盖(13)、固定螺杆(12),所述模具本体(15)的外形呈倒圆锥台状,其下端的端部为封闭结构,所述上盖(13)与模具本体(15)的上端端面配合安装,所述模具本体(15)在靠近其下端底面的位置设有向内的上翻式止水结构,所述模具本体(15)的底部设有定位固定孔(19),所述上盖(13)上对应于模具本体(15)底部的定位固定孔(19)设有螺杆孔(23),所述固定螺杆(12)的一端带有螺纹,其另一端带有钩头(17),所述固定螺杆(12)分别穿过所述定位固定孔(19)和螺杆孔(23),并且其带有钩头的一端位于模具本体(15)的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管道预留洞模具,其特征是:所述上翻式止水结构设置在距模具本体(15)下端4cm处。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管道预留洞模具,其特征是:所述上翻式止水结构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弯曲部(20)和第二弯曲部(21),第一弯曲部(20)位于外侧,第二弯曲部(21)位于内侧,第一弯曲部(20)向下弯曲,第二弯曲部(21)向上弯曲,第一弯曲部(20)和第二弯曲部(21)之间形成开口向下的凹形区域(22),所述第一弯曲部(20)的最低点的高度低于所述凹形区域(22)的最高点的高度,所述第一弯曲部(20)和第二弯曲部(21)均为圆弧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管道预留洞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弯曲部(20)的外侧圆弧半径和第二弯曲部(21)的内侧圆弧半径均为5mm,两者均为半圆弧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管道预留洞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模具本体(15)上靠近其上端部对称设有至少两个拆模孔(14)。
10.一种利用权利要求5-9任一所述管道预留洞模具对现浇混凝土楼板管道预留洞进行施工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测量放线:根据预先设计的所施工混凝土楼板上需安装管道的数量、管道所布设位置和尺寸,采用测量工具在支立好的成型模板上测设出所需安装管道的布设位置,并准确地画出定位十字线; (2)预留洞模具安装:在定位十字线上钻孔,将管道预留洞模具的固定螺杆带有钩头的一端穿过模板,使固定螺杆定位,再将管道预留洞模具的模具本体及上盖套在固定螺杆上,并紧固螺母使模具固定; (3)混凝土浇筑:采用混凝土泵送设备进行混凝土浇筑,并获得施工成型的混凝土楼板; (4)模具拔出:待混凝土达到初凝强度后,将模具拔出,形成具有上翻式止水结构的管道预留洞; (5)阻水圈安装:在待安装的排水管的外侧利用胶粘剂将阻水圈(5)粘接在排水管外周上,所述阻水圈包括两个可拼装为圆环形的半圆环形阻水圈本体(9),所述的两个半圆环形阻水圈本体(9)的拼接口是可相互配合的斜接口(10),所述半圆环形阻水圈本体(9)的外侧面带有锯齿形结构; (6)待胶粘剂固化后,将排水管穿入管道预留洞内,并使所述阻水圈(5)位于管道预留洞的上翻式止水结构的上部; (7)管道施工完毕后,采用细石混凝土浇捣洞口。
【文档编号】E04B1/66GK104295096SQ201410374178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1日
【发明者】刘家昌, 赵东, 郭克光, 房桂芹, 赵仲和, 王蕾, 武中华, 张 荣, 刘闵, 曹玉江 申请人:山东三箭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三箭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