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标准层结构的浇筑模板结构及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1909667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标准层结构的浇筑模板结构及施工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标准层结构的浇筑模板结构及施工方法,非标准层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一非标准层,其层高高出标准层层高的高度差为△1,通过以下步骤采用标准层的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施工第一非标准层:安装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包括第一墙柱模板及设于第一墙柱模板之间的第一梁板模板;于第一梁板模板上铺设木制底模,木制底模的高度等于△1;对应木制底模在第一墙柱模板的外模板外侧安装第一木模板,第一木模板通过第一对拉螺栓拉结于木制底模的外侧。采用铝合金模板与木制模板组合模板体系进行施工,在不改变铝合金模板的情况下,使层高满足非标准层的层高,节省材料、人力、时间成本等,符合绿色施工要求。
【专利说明】
一种非标准层结构的浇筑模板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超高层建筑的非标准层施工,尤其涉及一种非标准层结构的浇筑模板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高层建筑、大中型商业建筑、厂房不断涌现,对模板体系的应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现阶段,铝合金模板大量应用于高层建筑,既减少了对木材的损耗,又大大地提高施工进度并给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是低碳社会的大势所趋。
[0003]然而,铝合金模板是根据工程标准层结构、构件规定位置、几何尺寸定制的定型模板体系,适用于标准层结构施工,相比标准层,非标准层层高有一些变化,因此,铝合金模板对于高层建筑中的非标准层(一般为避难层等特殊用途的楼层)无法继续使用。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超高层建筑非标准层结构的浇筑模板结构及施工方法,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节省了材料、人力、时间成本等,符合绿色施工要求。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标准层结构的施工方法,所述非标准层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一非标准层,所述第一非标准层的层高高出标准层层高的高度差为Δ 1,通过以下步骤采用标准层的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施工所述第一非标准层:
[0006]安装所述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所述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包括第一墙柱模板及设于所述第一墙柱模板之间的第一梁板模板;
[0007]于所述第一梁板模板上铺设木制底模,所述木制底模的高度等于Λ I ;
[0008]对应所述木制底模在所述第一墙柱模板的外模板外侧安装第一木模板,所述第一木模板通过第一对拉螺栓拉结于所述木制底模的外侧,从而构成所述第一非标准层的第一木制加长模板;
[0009]于所述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和所述第一木制加长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成型所述第一非标准层的墙柱及梁板。
[0010]所述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于所述第一非标准层上施工一第二非标准层,所述第二非标准层的层高高出所述标准层层高的高度差为Λ 2,通过以下步骤采用标准层的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施工所述第二非标准层:
[0011]向上延伸所述第一木模板的上端以形成高出所述第一非标准层的梁板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的高度大于Λ 2 ;
[0012]采用第二对拉螺栓将第二木模板拉结于所述延伸段的内侧,从而构成所述第二非标准层的第二木制加长模板,所述第二对拉螺栓距离所述第一非标准层的梁板的高度为Δ 2 ;
[0013]拆除所述第一木模板和所述第二木模板,并于所述第二对拉螺栓上安装所述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
[0014]于所述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和所述第二木制加长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成型所述第二非标准层的墙柱及梁板。
[0015]所述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对拉螺栓上设置有木枋压脚,所述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的下端安装于所述木枋压脚上。
[0016]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非标准层结构的浇筑模板结构,所述非标准层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一非标准层,所述第一非标准层的层高高出标准层层高的高度差为Λ 1,所述第一非标准层的浇筑模板结构包括所述标准层的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和设于所述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顶部的第一木制加长模板,所述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包括第一墙柱模板及设于所述第一墙柱模板之间的第一梁板模板,所述第一木制加长模板包括铺设于所述第一梁板模板上的木制底模及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墙柱模板的外模板外侧的第一木模板,所述木制底模的高度等于Λ 1,所述第一木模板通过第一对拉螺栓拉结于所述木制底模的外侧,从而构成所述第一非标准层的第一木制加长模板,通过在所述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和所述第一木制加长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成型所述第一非标准层的墙柱及梁板。
[0017]所述浇筑模板结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木模板的下端通过角钢和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的墙柱模板的外模板上。
[0018]所述浇筑模板结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非标准层上设有一第二非标准层,所述第二非标准层的层高高出所述标准层层高的高度差为Λ 2,所述第二非标准层的浇筑模板结构包括所述标准层的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和设于所述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底部的第二木制加长模板,所述第一木模板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高出所述第一非标准层的梁板的延伸段,所述第二木制加长模板包括所述第一木模板的延伸段和第二木模板,所述延伸段的高度大于Λ 2,所述第二木模板通过第二对拉螺栓拉结于所述延伸段的内侧,从而构成所述第二非标准层的第二木制加长模板,所述第二对拉螺栓距离所述第一非标准层的梁板的高度为Λ 2,所述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对拉螺栓上,通过在所述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和所述第二木制加长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成型所述第二非标准层的墙柱及梁板。
[0019]所述浇筑模板结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对拉螺栓上设置有木枋压脚,所述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的下端安装于所述木枋压脚上。
[0020]所述浇筑模板结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对拉螺栓以间距为450mm拉结于所述木制底模与所述第一木模板之间。
[0021]所述浇筑模板结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对拉螺栓以间距为450mm拉结于所述第一木模板与所述第二木模板之间。
[0022]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的第一梁板模板上安装木制底模,并相应地设置第一木模板,构成第一木制加长模板,来加长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从而垫高第一非标准层的层高,在不改变铝合金定型模板的情况下,使层高满足非标准层的层高要求。通过在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的下端设置第二木模板,与延伸的第一木模板构成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加长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从而垫高第二非标准层的层高。施工方便,操作简单,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节省了材料、人力、时间成本等,符合绿色施工要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非标准层的浇筑模板结构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发明第一木模板与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的安装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5]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非标准层的第二木模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非标准层的浇筑模板结构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发明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与第二对拉螺栓的安装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8]图6?图1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非标准层结构的施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0]首先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非标准层结构的浇筑模板结构主要用于在标准层中施工非标准层,非标准层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一非标准层11,第一非标准层11的层高高出标准层层高的高度差为Λ 1,第一非标准层11的浇筑模板结构包括标准层的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111和设于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111顶部的第一木制加长模板112,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111安装于标准层楼板上,包括第一墙柱模板131及设于第一墙柱模板131之间的第一梁板模板132,第一木制加长模板112包括铺设于第一梁板模板132上的木制底模113及对应设置于第一墙柱模板131的外模板外侧的第一木模板114,木制底模113的高度等于Λ 1,铺设于第一梁板模板132上,并且两端与第一墙柱模板131的内模板齐平。第一木模板114通过第一对拉螺栓141拉结于木制底模113的外侧,从而构成第一非标准层11的第一木制加长模板112,其中,多个第一对拉螺栓141以间距为450mm拉结于木制底模113与第一木模板114之间,以保证拉结强度。配合图3所示,通过在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111和第一木制加长模板112内浇筑混凝土成型第一非标准层11的墙柱1310及梁板1320。结合图2所示,第一木模板113的下端采用角钢17、螺栓固定于第一墙柱模板131的外模板上。
[0031]再结合图3和图4所示,第一非标准层11上设有一第二非标准层12,第二非标准层12的层高高出标准层层高的高度差为Λ 2,第二非标准层12的浇筑模板结构包括标准层的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121和设于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121底部的第二木制加长模板122,第一木模板114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高出第一非标准层11的梁板1320的延伸段,第二木制加长模板122包括第一木模板114的延伸段和第二木模板123,延伸段的高度大于Δ 2,第二木模板123通过第二对拉螺栓142拉结于延伸段的内侧,从而构成第二非标准层12的第二木制加长模板122,其中,多个第二对拉螺栓142以间距为450mm拉结于第一木模板114与第二木模板123之间,以保证拉结强度。第二对拉螺栓142距离第一非标准层11的梁板1320的高度为Λ 2,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对拉螺栓142上设置有木枋压脚16,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121的下端安装于木枋压脚16上,从而将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121固定于第二对拉螺栓142上。通过在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121和第二木制加长模板122内浇筑混凝土成型第二非标准层12的墙柱及梁板。
[0032]现施工一栋超高层建筑,总建筑高度为202.4m,地上44层,地下3层,其中15层、30层为非标准层(避难层)。本工程为矩形方钢管混凝土交叉斜柱外框筒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相结合的类似筒中筒结构体系。
[0033]核心筒标准层选用铝合金定型模板体系,相比标准层,非标准层层高有一些变化,综合考虑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后,排出了重新配置一套木制模板或铝合金定型模板的选择,对非标准层选用铝合金定型模板与木制模板拼接的组合模板结构。
[0034]参阅图11所示,墙体以内为核心内筒,墙体以外为核心外筒(外悬挑梁板)。
[0035]标准层核心内筒层高为4.lm、核心外筒层高为4.lm,第一非标准层11 (14层、29层)核心内筒层高为4.4m、核心外筒层高为4.1m,第二非标准层12 (15层、30层)核心内筒层高为4.5m、核心外筒层高为4.8m,核心筒梁板厚度为150mm。
[0036](一 )第一非标准层11的施工工艺
[0037]第一非标准层11核心内筒层高(4.4m)比标准层核心内筒层高(4.1m)高0.3m,而核心外筒层高相同(均为4.1m)。
[0038]结合图6所示,安装第一招合金定型模板111,用16mm胶合木模板制成300mm高的木制底模113,加固于原来适用于标准层的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111的核心内筒的第一梁板模板132之上,使木制底模113置于核心内筒的内墙21内侧与外墙22内侧之间,再按照原来标准层的支撑体系、加固方法安装并加固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111。
[0039]同时,在对应于的核心内筒的内墙21的外侧与外墙22的外侧的第一铝合金模板111第一墙柱模板131的外模板上加固800mm高的第一木模板114,第一木模板114米用16mm胶合木模板制成;在对应于内墙21外侧的第一墙柱模板131的外模板上加固950mm高的16mm胶合木模板,通过Φ 16-20第一对拉螺栓141与木制底模113相连接,第一对拉螺栓141间距为450mm。第一木模板113与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接缝处利用角钢、螺栓固定。
[0040]于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111、木制底模113及第一木模板114之间浇筑第一非标准层11的墙柱及梁板,如图7所示。
[0041]( 二)第二非标准层12施工工艺
[0042]第二非标准层12核心内筒层高(4.5m)比标准层核心内筒层高(4.1m)高0.4m,第二非标准层12核心外筒层高(4.8m)比标准层核心外筒层高(4.1m)高0.7m。
[0043]步骤一:如图8所示,在第一非标准层11的梁板上加固500mm高的第二木模板123,第二木模板123米用16mm胶合木模板制成,第二木模板123对应设置于第二非标准层12的核心筒内墙21内侧与外墙22内侧,并且在距离第一非标准层11的梁板350mm高处设置Φ 16-20第二对拉螺栓142,与墙柱另一侧第一木模板114相连接(800mm与950mm的16mm胶合木模板),第二对拉螺栓142间距为450mm。第二木模板123加固后,即可进行第二标准层12部分墙柱的混凝土浇筑,浇筑高度为0.5m,如图9所示。
[0044]步骤二:结合图10所示,拆除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111、木制底模113及第一木模板114和第二木模板123后,只留下第二非标准层12中350mm高处的第二对拉螺栓142,在第二对拉螺栓142上放置50mmX 10mm的木枋压脚16,然后,在木枋压脚16上安装第二非标准层12的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121,并在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121内浇筑第二非标准层12剩余部分墙柱以及梁板,如图11所示。步骤一中浇筑的第二非标准层12中0.5m高墙柱,伸入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121内的底部100_,以防止二次浇筑时漏浆。第二非标准层12施工完成后,拆除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121,清理现场。
[0045]木制底模113、第一木模板114及第二木模板123可周转使用,根据楼层高度的要求,在标准层的铝合金定型模板之间连接木制底模113、第一木模板114及第二木模板123,以加长铝合金定型模板,抬高楼层高度,在不改变铝合金定型模板的情况下,使层高满足非标准层的层高要求。采用铝合金定型模板与木制模板组合模板体系进行施工,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节省了材料、人力、时间成本等,符合绿色施工要求。
[0046]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非标准层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标准层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一非标准层,所述第一非标准层的层高高出标准层层高的高度差为Λ 1,通过以下步骤采用标准层的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施工所述第一非标准层: 安装所述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所述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包括第一墙柱模板及设于所述第一墙柱模板之间的第一梁板模板; 于所述第一梁板模板上铺设木制底模,所述木制底模的高度等于Λ I ; 对应所述木制底模在所述第一墙柱模板的外模板外侧安装第一木模板,所述第一木模板通过第一对拉螺栓拉结于所述木制底模的外侧,从而构成所述第一非标准层的第一木制加长模板; 于所述第一招合金定型模板和所述第一木制加长模板内烧筑混凝土,成型所述第一非标准层的墙柱及梁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于所述第一非标准层上施工一第二非标准层,所述第二非标准层的层高高出所述标准层层高的高度差为Δ 2,通过以下步骤采用标准层的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施工所述第二非标准层: 向上延伸所述第一木模板的上端以形成高出所述第一非标准层的梁板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的高度大于Λ 2 ; 采用第二对拉螺栓将第二木模板拉结于所述延伸段的内侧,从而构成所述第二非标准层的第二木制加长模板,所述第二对拉螺栓距离所述第一非标准层的梁板的高度为Λ 2 ; 拆除所述第一木模板和所述第二木模板,并于所述第二对拉螺栓上安装所述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 于所述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和所述第二木制加长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成型所述第二非标准层的墙柱及梁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拉螺栓上设置有木枋压脚,所述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的下端安装于所述木枋压脚上。
4.一种非标准层结构的浇筑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标准层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一非标准层,所述第一非标准层的层高高出标准层层高的高度差为Λ 1,所述第一非标准层的浇筑模板结构包括所述标准层的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和设于所述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顶部的第一木制加长模板,所述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包括第一墙柱模板及设于所述第一墙柱模板之间的第一梁板模板,所述第一木制加长模板包括铺设于所述第一梁板模板上的木制底模及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墙柱模板的外模板外侧的第一木模板,所述木制底模的高度等于Λ 1,所述第一木模板通过第一对拉螺栓拉结于所述木制底模的外侧,从而构成所述第一非标准层的第一木制加长模板,通过在所述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和所述第一木制加长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成型所述第一非标准层的墙柱及梁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浇筑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木模板的下端通过角钢和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一铝合金定型模板的第一墙柱模板的外模板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浇筑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标准层上设有一第二非标准层,所述第二非标准层的层高高出所述标准层层高的高度差为Λ 2,所述第二非标准层的浇筑模板结构包括所述标准层的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和设于所述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底部的第二木制加长模板,所述第一木模板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高出所述第一非标准层的梁板的延伸段,所述第二木制加长模板包括所述第一木模板的延伸段和第二木模板,所述延伸段的高度大于Λ 2,所述第二木模板通过第二对拉螺栓拉结于所述延伸段的内侧,从而构成所述第二非标准层的第二木制加长模板,所述第二对拉螺栓距离所述第一非标准层的梁板的高度为Λ 2,所述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对拉螺栓上,通过在所述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和所述第二木制加长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成型所述第二非标准层的墙柱及梁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浇筑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拉螺栓上设置有木枋压脚,所述第二铝合金定型模板的下端安装于所述木枋压脚上。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浇筑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对拉螺栓以间距为450mm拉结于所述木制底模与所述第一木模板之间。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对拉螺栓以间距为450mm拉结于所述第一木模板与所述第二木模板之间。
【文档编号】E04G21/02GK104153579SQ201410425540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6日
【发明者】杨鼎, 戈祥林, 赵小东, 杨涛, 程彦哲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