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架支撑结构和混凝土泵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859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臂架支撑结构和混凝土泵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臂架支撑结构和混凝土泵车。臂架支撑结构包括:上支撑部;下支撑部,上支撑部与下支撑部柔性连接,上支撑部可沿竖直方向与下支撑部相对移动,且上支撑部可相对于下支撑部偏转,以避免因被支撑物体偏载而导致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的连接处产生应力集中。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上支撑部可沿竖直方向与下支撑部相对移动,且上支撑部可相对于下支撑部偏转,因而当臂架对上支撑部产生偏载荷时,上支撑部可通过移位吸收部分偏载荷,从而降低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连接处的弯矩作用和应力集中,从而避免二者连接处疲劳断裂,进而延长了臂架支撑结构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臂架支撑结构的使用可靠性。
【专利说明】臂架支撑结构和混凝土泵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臂架支撑结构和混凝土泵车。

【背景技术】
[0002]以混凝土泵车为例,当混凝土泵车不作业时,混凝土泵车的臂架会处在全部收拢的状态,此时需要臂架支撑结构作为臂架的一个支点(臂架的另一个支点在混凝土泵车的转台上)。
[0003]如图1和图2所示,臂架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立柱11’、下支撑架21’、支撑板12’和橡胶板13’,支撑立柱11’焊接在下支撑架21’上,支撑板12’和橡胶板13’设置在支撑立柱11’的上端,且橡胶板13’靠近臂架40’所在的一侧。在混凝土泵车作业完成后,臂架40’会收拢并搭设在橡胶板13’上,橡胶板13’作为臂架40’上某部位的支撑点。
[0004]以上臂架支撑结构存在如下缺点:
[0005](I)由于臂架长期放置于臂架支撑结构上,因而臂架不可避免地会对臂架支撑结构产生偏载荷,该偏载荷会对支撑立柱和下支撑架的焊接部位产生长期的弯矩作用;
[0006](2)由于在支撑立柱和下支撑架的焊接部位长期存在弯矩作用,因而在偏载荷的弯矩作用下,支撑立柱和下支撑架的焊接处会产生应力集中、甚至发生疲劳断裂的问题。
[0007](3)当支撑立柱和下支撑架的焊接处开裂后,即使复焊修复,该臂架支撑结构的使用寿命也会缩短,修复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臂架支撑结构和混凝土泵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臂架支撑结构易断裂、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臂架支撑结构,包括:上支撑部;下支撑部,上支撑部与下支撑部柔性连接,上支撑部可沿竖直方向与下支撑部相对移动,且上支撑部可相对于下支撑部偏转,以避免因被支撑物体偏载而导致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的连接处产生应力集中。
[0010]进一步地,臂架支撑结构包括用于使上支撑部可相对于下支撑部在竖直方向移位和发生偏转的缓冲部,缓冲部抵接设置在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之间。
[0011]进一步地,缓冲部具有至少两个缓冲方向,至少两个缓冲方向中至少有一个缓冲方向位于水平方向上,至少两个缓冲方向中另外至少有一个缓冲方向位于竖直方向上。
[0012]进一步地,上支撑部包括支撑立柱,下支撑部包括:下支撑架;连接套筒,连接套筒设置在下支撑架上,缓冲部设置在连接套筒内,支撑立柱的下端伸入连接套筒内,且支撑立柱的下端通过缓冲部与连接套筒抵接。
[0013]进一步地,缓冲部包括:弹性缓冲套,弹性缓冲套套设在连接套筒内,且支撑立柱的下端外周壁与弹性缓冲套的内周壁抵接;弹性缓冲垫,弹性缓冲垫设置在连接套筒的底部,且支撑立柱的下端面抵压在弹性缓冲垫上。
[0014]进一步地,弹性缓冲套与弹性缓冲垫一体成型。
[0015]进一步地,支撑立柱的下端具有中空腔体,弹性缓冲垫包括:垫体;与支撑立柱的中空腔体配合的缓冲立柱,缓冲立柱设置在垫体上,缓冲立柱的上端伸入中空腔体内并与中空腔体的内壁面抵接。
[0016]进一步地,缓冲部包括:第一弹性缓冲件,第一弹性缓冲件具有在水平方向上的缓冲力,第一弹性缓冲件设置在连接套筒的内侧壁与支撑立柱的下端周壁之间;第二弹性缓冲件,第二弹性缓冲件具有在竖直方向上的缓冲力,第二弹性缓冲件设置在支撑立柱的下端与连接套筒的底部之间。
[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泵车,包括臂架支撑结构,臂架支撑结构是上述的臂架支撑结构。
[0018]本实用新型中的上支撑部与下支撑部柔性连接,上支撑部可沿竖直方向与下支撑部相对移动,且上支撑部可相对于下支撑部偏转,以避免因被支撑物体偏载而导致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的连接处产生应力集中。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上支撑部可沿竖直方向与下支撑部相对移动,且上支撑部可相对于下支撑部偏转,因而当臂架对上支撑部产生偏载荷时,上支撑部可通过移位吸收部分偏载荷,从而降低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连接处的弯矩作用和应力集中,从而避免二者连接处疲劳断裂,进而延长了臂架支撑结构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臂架支撑结构的使用可靠性。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臂架支撑结构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示意性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臂架支撑结构的主视图;
[0021]图2示意性示出了图1的左视图;
[0022]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臂架支撑结构的主视图;以及
[0023]图4示意性示出了图3的左视图。
[0024]图中附图标记:10、上支撑部;11、支撑立柱;lla、中空腔体;12、支撑板;13、橡胶板;14、螺栓;20、下支撑部;21、下支撑架;22、连接套筒;30、缓冲部;31、弹性缓冲套;32、弹性缓冲垫;32a、垫体;32b、缓冲立柱;40、三节臂;11’、支撑立柱;12’、支撑板;13’、橡胶板;21’、下支撑架;40’、臂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臂架支撑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臂架支撑结构包括上支撑部10和下支撑部20,上支撑部10与下支撑部20柔性连接,上支撑部10可沿竖直方向与下支撑部20相对移动,且上支撑部10可相对于下支撑部20偏转,以避免因被支撑物体偏载而导致上支撑部10和下支撑部20的连接处产生应力集中。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上支撑部10可沿竖直方向与下支撑部20相对移动且上支撑部10可相对于下支撑部20偏转,因而当臂架(例如:三节臂40)对上支撑部10产生偏载荷时,上支撑部10可通过移位吸收部分偏载荷,从而降低上支撑部10和下支撑部20连接处的弯矩作用和应力集中,从而避免二者连接处疲劳断裂,进而延长了臂架支撑结构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臂架支撑结构的使用可靠性。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臂架支撑结构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0027]本实用新型中的臂架支撑结构包括用于使上支撑部10可相对于下支撑部20在竖直方向移位和发生偏转的缓冲部30,缓冲部30抵接设置在上支撑部10和下支撑部20之间。由于在上支撑部10和下支撑部20之间设置有缓冲部30,因而使上支撑部10与下支撑部20之间具有移位空间和一定程度的可调变形量,当上支撑部10受到臂架的偏载荷作用时,上支撑部10通过移位压迫缓冲部30吸收偏载荷和部分应力,从而有效减少了上支撑部10和下支撑部20连接处的应力集中问题,避免二者连接处疲劳受损,从而保证了臂架支撑结构的使用可靠性。由于缓冲部30独立设置,因而当需要维修更换时,仅需独立替换新的缓冲部30即可,从而提高了臂架支撑结构的维修可靠性。
[0028]优选地,缓冲部30具有至少两个缓冲方向,至少两个缓冲方向中至少有一个缓冲方向位于水平方向上,至少两个缓冲方向中另外至少有一个缓冲方向位于竖直方向上。由于至少两个缓冲方向中另外至少有一个缓冲方向位于竖直方向上,因而使缓冲部30在竖直方向能够提供一定量的移位空间,从而吸收臂架在竖直方向上产生的部分冲击载荷。由于至少两个缓冲方向中至少有一个缓冲方向位于水平方向上、且至少两个缓冲方向中另外至少有一个缓冲方向位于竖直方向上,使缓冲部30在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和二者之间的夹角方向内提供一定量的移位空间,从而吸收臂架的偏载荷对上支撑部10产生的弯矩影响,进而保证臂架支撑结构始终能够为臂架提供可靠、稳定的支撑力。
[0029]如图3和图4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上支撑部10包括支撑立柱11,下支撑部20包括下支撑架21和连接套筒22,连接套筒22设置在下支撑架21上,缓冲部30设置在连接套筒22内,支撑立柱11的下端伸入连接套筒22内,且支撑立柱11的下端通过缓冲部30与连接套筒22抵接。由于支撑立柱11的下端伸入连接套筒22内,因而增加了上支撑部10与下支撑部20之间的接触作用面积,使线接触变为面接触,从而有效避免二者连接处应力集中,提高了二者的连接可靠性。由于支撑立柱11的下端通过缓冲部30与连接套筒22抵接,因而保证了支撑立柱11与连接套筒22之间始终具有张力,保证了二者之间的移位变形量,从而保证了臂架支撑结构的支撑、缓冲可靠性。优选地,连接套筒22为金属套筒。优选地,下支撑架21为倒框型支架。
[0030]优选地,缓冲部30包括弹性缓冲套31和弹性缓冲垫32,弹性缓冲套31套设在连接套筒22内,且支撑立柱11的下端外周壁与弹性缓冲套31的内周壁抵接;弹性缓冲垫32设置在连接套筒22的底部,且支撑立柱11的下端面抵压在弹性缓冲垫32上。也就是弹性缓冲套31与支撑立柱11和连接套筒22过盈配合。由于弹性缓冲套31套设在连接套筒22内,且支撑立柱11的下端外周壁与弹性缓冲套31的内周壁抵接,因而弹性缓冲套31能够为支撑立柱11提供水平方向上、竖直方向的偏转方向上的位移缓冲空间,并能够提供竖直方向上的缓冲摩擦力,从而保证了支撑立柱11相对于连接套筒22的移位可靠性。由于弹性缓冲垫32设置在连接套筒22的底部,且支撑立柱11的下端面抵压在弹性缓冲垫32上,因而弹性缓冲垫32能够在竖直方向上为支撑立柱11提供缓冲力和移位空间,从而消除臂架对上支撑部10的冲击载荷,进而保证了臂架支撑结构的缓冲可靠性。
[0031]本实用新型中的弹性缓冲套31与弹性缓冲垫32 —体成型(请参考图3)。优选地,弹性缓冲套31与弹性缓冲垫32为具有底部的弹性套筒。进一步地,该弹性套筒是橡胶套筒。当然,弹性套筒还可以是塑胶套筒等。
[0032]如图3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支撑立柱11的下端具有中空腔体11a,弹性缓冲垫32包括垫体32a与支撑立柱11的中空腔体Ila配合的缓冲立柱32b,缓冲立柱32b设置在垫体32a上,缓冲立柱32b的上端伸入中空腔体Ila内并与中空腔体Ila的内壁面抵接。由于弹性缓冲垫32具有与支撑立柱11的中空腔体Ila配合的缓冲立柱32b,因而增加了支撑立柱11与缓冲部30的连接面积,从而保证了支撑立柱11、缓冲部30和连接套筒22的连接可靠性、缓冲可靠性,进而保证了臂架支撑结构的工作可靠性。
[0033]优选地,缓冲立柱32b的高度小于弹性缓冲套31的高度。如图3所示,缓冲立柱32b的高度小于弹性缓冲套31的高度,也就是缓冲部30的截面呈“山”字形。
[003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缓冲部30包括第一弹性缓冲件和第二弹性缓冲件,第一弹性缓冲件具有在水平方向上的缓冲力,第一弹性缓冲件设置在连接套筒22的内侧壁与支撑立柱11的下端周壁之间;第二弹性缓冲件具有在竖直方向上的缓冲力,第二弹性缓冲件设置在支撑立柱11的下端与连接套筒22的底部之间。由于第一弹性缓冲件具有在水平方向上的缓冲力,因而第一弹性缓冲件能够为支撑立柱11提供水平方向上的位移缓冲空间,由于第二弹性缓冲件具有在竖直方向上的缓冲力,因而第二弹性缓冲件能够在竖直方向上为支撑立柱11提供缓冲力和移位空间,从而保证了支撑立柱11相对于连接套筒22的移位可靠性,进而保证了臂架支撑结构的缓冲可靠性。
[0035]优选地,第一弹性缓冲件是弹簧,弹簧为多个,多个弹簧沿支撑立柱11的周向设置在连接套筒22与支撑立柱11之间,弹簧的伸缩方向位于水平面内。进一步地,第二弹性缓冲件是弹簧,弹簧的伸缩方向在竖直方向上。再进一步地,第二弹性缓冲件为多个,多个第二弹性缓冲件并列设置。
[0036]当然,第一弹性缓冲件还可以使弹性套筒,此时第二弹性缓冲件可以是弹簧。或者当第一弹性缓冲件是弹簧时,第二弹性缓冲件还可以是弹性缓冲垫。
[0037]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支撑部10与下支撑部20柔性连接。上支撑部10的支撑立柱11的下端伸入连接套筒22内,臂架支撑结构还包括辅助支撑杆,辅助支撑杆为多个,多个辅助支撑杆沿上支撑部10的周向一端与支撑立柱11连接、另一端与下支撑架21连接,从而在上支撑部10发生偏转时为其提供支撑力,从而缓解上支撑部10与下支撑部20连接处的应力集中现象,进而保证臂架支撑结构的使用可靠性。
[003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泵车。混凝土泵车包括臂架支撑结构,架支撑结构是上述的臂架支撑结构。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臂架支撑结构具有不易断裂、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因而保证了混凝土泵车的使用可靠性,有效降低了混凝土泵车的设备成本。
[0039]一般常规的臂架支撑结构主要是指二节臂臂架支撑结构和三节臂臂架支撑结构,特别地是指三节臂臂架支撑结构。
[0040]本实用新型中的混凝土泵车还包括三节臂40、橡胶板13、螺栓14和支撑板12,支撑板12和橡胶板13设置在支撑立柱11的上端,且橡胶板13靠近三节臂40所在的一侧,三节臂40搭设在橡胶板13上,螺栓14将橡胶板13与支撑板12固定。由于三节臂40搭设在橡胶板13上,因而橡胶板13对三节臂40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臂架支撑结构的使用可靠性。优选地,通过调节橡胶板13的使用个数和厚度,可以使臂架支撑结构具有调节支撑高度的功能。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立柱11与连接套筒22之间为面接触,因而相对现有技术而言,缩短了橡胶板13到支撑立柱11与连接套筒22连接处的距离,使作用力更加分散、力臂更短,从而有效避免上支撑部10与下支撑部20连接处应力集中。
[00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臂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支撑部(10); 下支撑部(20),所述上支撑部(10)与所述下支撑部(20)柔性连接,所述上支撑部(10)可沿竖直方向与所述下支撑部(20)相对移动,且所述上支撑部(10)可相对于所述下支撑部(20)偏转,以避免因被支撑物体偏载而导致所述上支撑部(10)和所述下支撑部(20)的连接处产生应力集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支撑结构包括用于使所述上支撑部(10)可相对于所述下支撑部(20)在竖直方向移位和发生偏转的缓冲部(30),所述缓冲部(30)抵接设置在所述上支撑部(10)和所述下支撑部(2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臂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30)具有至少两个缓冲方向,所述至少两个缓冲方向中至少有一个缓冲方向位于水平方向上,所述至少两个缓冲方向中另外至少有一个缓冲方向位于竖直方向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臂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部(10)包括支撑立柱(11),所述下支撑部(20)包括: 下支撑架(21); 连接套筒(22),所述连接套筒(22)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架(21)上,所述缓冲部(30)设置在所述连接套筒(22)内,所述支撑立柱(11)的下端伸入所述连接套筒(22)内,且所述支撑立柱(11)的下端通过所述缓冲部(30)与所述连接套筒(22)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臂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30)包括: 弹性缓冲套(31),所述弹性缓冲套(31)套设在所述连接套筒(22)内,且所述支撑立柱(11)的下端外周壁与所述弹性缓冲套(31)的内周壁抵接; 弹性缓冲垫(32),所述弹性缓冲垫(32)设置在所述连接套筒(22)的底部,且所述支撑立柱(11)的下端面抵压在所述弹性缓冲垫(3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臂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套(31)与所述弹性缓冲垫(32) —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臂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11)的下端具有中空腔体(11a),所述弹性缓冲垫(32)包括: 垫体(32a); 与所述支撑立柱(11)的所述中空腔体(Ila)配合的缓冲立柱(32b),所述缓冲立柱(32b)设置在所述垫体(32a)上,所述缓冲立柱(32b)的上端伸入所述中空腔体(Ila)内并与所述中空腔体(Ila)的内壁面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臂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30)包括: 第一弹性缓冲件,所述第一弹性缓冲件具有在水平方向上的缓冲力,所述第一弹性缓冲件设置在所述连接套筒(22)的内侧壁与所述支撑立柱(11)的下端周壁之间; 第二弹性缓冲件,所述第二弹性缓冲件具有在竖直方向上的缓冲力,所述第二弹性缓冲件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柱(11)的下端与所述连接套筒(22)的底部之间。
9.一种混凝土泵车,包括臂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支撑结构是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臂架支撑结构。
【文档编号】E04G21/04GK204059980SQ201420421825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9日
【发明者】余德海, 李泽亚, 宋志平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