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装饰板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装饰板材,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外装饰板材,其外表面为装饰面,内表面为连接面,其特征在于,在装饰面上设置有线条形装饰层,装饰层呈网格状布置在整个装饰面上,若干铆固孔分别设置在装饰层的交叉点处,铆固孔为沉头孔,在装饰层其余部分沿装饰层的走向间隔布置有若干注胶孔;在板材的边缘处设有联接结构。该板材在被粘接固定后,通过在铆固孔和注胶孔位置处抹上与装饰层颜色一致的胶,对板材上的孔洞封堵方便,不会影响到装饰板整体的装饰效果。
【专利说明】外装饰板材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材,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墙面进行装饰的外装饰板材。
【背景技术】
[0002]为美观考虑,在建筑物的外墙面上一般均需进行装饰处理,装饰处理的方式包括两类,一类是先把墙面抹平,然后再在抹平的墙面上涂刷涂料;一类是在墙面上外挂装饰板材,此类装饰板材可以是瓷砖,也可以是大理石。在采用外挂装饰板材作业时,其可以有两类作业方式,一类是采用水泥粘接的方式;另一类是采用设置背架的方式来实现的。现有普通的作业方式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
[0003]为克服所述缺陷,本 申请人:曾经向国知局申请过“板材粘接施工方法及该方法中使用的锚钉结构(专利号:200910306845.2) ”,该施工方法可以对板材在墙面上进行施工,作业效率相对较高。
[0004]采用这种板材施工方法过程中,对锚钉孔通过嵌入封片的方式来实现锚钉孔的封堵,这种处理方式显得相对较为麻烦,且封片易掉落,这会影响到装饰面的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方便对施工完毕的板材外表面进行处理的外装饰板材。
[0006]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外装饰板材,其外表面为装饰面,内表面为连接面,其特征在于,在装饰面上设置有线条形装饰层,装饰层呈网格状布置在整个装饰面上,若干铆固孔分别设置在装饰层的交叉点处,铆固孔为沉头孔,在装饰层其余部分沿装饰层的走向间隔布置有若干注胶孔;在板材的边缘处设有联接结构。铆固孔内用于设置锚钉,锚钉用于对板材进行压接;注胶孔用于往板材和墙面之间注入粘接剂,粘接剂一般选用发泡剂。对板材固定完毕后,往铆固孔和注胶孔位置处抹上与装饰层颜色一致的胶而对铆固孔和注胶孔进行封堵遮盖。所述的铆固孔和注胶孔仅是名称上的区别,有时铆固孔也可以是用于注胶,此时的铆固孔也可以是注胶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并不一定每个装饰层交叉点处均设置有铆固孔。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联接结构为设置在装饰面上、截断面呈L形的企口,企口的底面上设有若干半形铆固孔和半形注胶孔,装饰层与企口重叠。带有这种联接结构的板材在进行拼合固定时,相邻板材相靠近的边缘处均设置有所述的企口,这两个企口拼合在一起从而在相邻两板材之间的接缝处形成有一个槽,可以往该槽内抹上与装饰层颜色一致的防水胶,可以保证相邻板材之间的密封性。
[0008]作为优选,所述联接结构为设于板材内部的盲坑,盲坑位于板材厚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处,盲坑用于和Z形的压片相插接。此种板材上,盲坑设置在板材上不与其它板材相拼合的边缘处,通过设置所述的压片,而避免板材裸露的边缘因长时间风化而外翘。
[0009]作为优选,在铆固孔的外端侧设有腰形坑。与腰形坑相对应,在腰形坑内设置有腰形的垫片,从而可以提高锚钉对板材的压固效果。
[0010]作为优选,所述联接结构分为盲坑和截断面呈L形的企口 ;盲坑位于板材厚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处,企口设置在装饰面上,装饰层与企口重叠,企口的底面设有若干半形铆固孔和半形注胶孔;企口设置在板材上用于和其它板材相拼合的边缘处,且企口在该边缘的整个长度方向上延伸;盲坑设置在板材上不与其它板材相拼合的边缘处。此种板材上既具有与其它板材相拼合的边缘,该边缘处设置有L形的企口,又具有不与其它板相拼合的边缘,该边缘裸露在外。这很好地适应了板材在使用过程中的固定要求。
[0011]作为优选,所述联接结构位于用于拼接在一起的两相邻板材之间,包括设置在一块板材装饰面上截断面呈L形的企口和设置在另一块板材边缘侧面的凸头,凸头与该边缘等长,凸头的宽度等于企口的宽度,凸头的厚度小于企口的深度,凸头插接在企口内,在凸头和企口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有若干铆固孔和注胶孔。凸头插接在企口内后,在凸头与企口的插接配合处形成有槽,可以往槽内抹上与装饰层颜色一致的防水胶,而能有效保证两拼合在一起的板材的接缝处的密封性。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由于在板材的装饰面上设置有装饰层,这有助于提高板材的装饰效果。在板材装饰层位置处设置有铆固孔和注胶孔,装饰层的存在本身会弱化铆固孔和注胶孔的视觉显著性,再加之可以在装饰层位置处涂上胶,一方面保证注胶孔和铆固孔位置处的防水效果,同时也会遮盖住注胶孔和铆固孔,使得墙面整体装饰效果好,且方便对铆固孔和注胶孔进行抹胶封堵。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板材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0014]图2是四张板材拼合在一起时的端部结构图。
[0015]图3是一种实施方式的两张板材拼合在一起时的截面图。
[0016]图4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两张板材拼合在一起时的截面图。
[0017]图5是板材与压片相联接在一起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见图中,本外装饰板材为板状体,板材I具有装饰面和连接面。在应用状态下,板材I的装饰面朝向墙面外侧,板材I的连接面用于和墙面是通过粘胶粘接在一起,粘胶一般是发泡剂。成品板材I的长度要远大于其宽度,长度可达十几米或几十米。
[0019]在板材I的装饰面上设有装饰层2,装饰层2呈线条形,装饰层2呈网格状布置在板材I的装饰面上。装饰层2的颜色区别于装饰面的颜色,装饰层2起到对板材I的装饰作用。
[0020]若干铆固孔4分别设置在装饰层2的交叉点位置处,在装饰层2的其余部分沿装饰层2的走向间隔地设有若干注胶孔3。铆固孔4为沉头的透孔,在铆固孔4内设置有锚钉,锚钉穿过铆固孔4后而连接在墙体上。注胶孔3为透孔,在铆固孔4内设置连接在墙体内的锚钉后,并对板材I整体平面找平后,通过发泡枪往墙体与板材I连接面之间注入发泡齐U,而使板材I的连接面通过固化后的发泡剂与墙体表面粘接在一起。板材I可以是被施工在平面的墙面上,也可以是被施工在毛坯墙面上。
[0021]在铆固孔4的外端处设有腰形坑5,以便在施工时,往腰形坑5内放置腰形垫片,以便保证锚钉对板材I的压固牢固性。
[0022]在板材I的边缘处设有联接结构,该联接结构分为三类。
[0023]一类是,在板材I的边缘处设有等长的截断面呈L形的企口 6,在进行同类板材I拼合时,相邻两块板材I上相靠近边缘处的企口 6紧靠拼合在一起,从而在它们相靠近的边缘处形成有槽7,板材I上的装饰层2与该槽7重叠在一起。在该槽7的底面上设有若干铆固孔4和注胶孔3,从而在该两块板材I的企口 6底面上分别形成半形铆固孔4和半形注胶孔3。在实际的加工生产过程中,半形铆固孔4和半形注胶孔3被预先加工在不同的板材I上,但不同板材I上半形铆固孔4和半形注胶孔3的位置一一对应,两块板材I拼合在一起后,而在槽7的底面上形成了整体式的铆固孔4和注胶孔3。
[0024]另一类是,在需要拼合在一起的两块板材I相靠近的边缘处,其中一块板材I的边缘处形成有与该边缘等长的截断面呈L形的企口 6,另一块板材I的边缘侧面一体成型有与该边缘等长的凸头8,凸头8位于该板材I厚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处。凸头8的宽度与该企口 6的宽度相等,凸头8的厚度要小于企口 6的深度。事实上,两块板材I的厚度是一致的,企口 6的深度略大于2/3板材I的厚度,凸头8的厚度略小于板材1/3的厚度。在实现两块板材I拼合时,两块板材I的装饰面和连接面基本平齐,而且在两块板材I相拼合的位置处形成了槽7。在该槽7的底面上设有若干铆固孔4和注胶孔3,且板材I上的装饰层2与该槽7重叠在一起。
[0025]再一类是,板材I的裸边缘处,即板材I上不需要与其它板材I相拼合的边缘处设置有盲坑9,盲坑9位于该板材I厚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处。呈Z形的压片10通过固定螺栓11固连在墙体上,压片10端部插接在盲坑9内。
[0026]所有的三类联接结构的设置,均是期望板材I在被施工在墙面上后,板材I的边缘在相应的结构压制下,不能够外翘。所述的注胶孔3和铆固孔4在板材I拼合施工完毕后,均被抹上颜色与装饰层2颜色一致的防水胶,相应地,在前述的槽7中也需要抹上相应的防水胶,一般要求固化后的防水胶的外表面与板材I的外表面平齐。
[0027]板材I上设置何种联接结构,与板材I在整个外墙装饰面中所处的位置相对应,有的板材I上只需要设置上述一类联接结构,有的板材I上可以同时设置上述两类或三类联接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外装饰板材,其外表面为装饰面,内表面为连接面,其特征在于,在装饰面上设置有线条形装饰层,装饰层呈网格状布置在整个装饰面上,若干铆固孔分别设置在装饰层的交叉点处,铆固孔为沉头孔,在装饰层其余部分沿装饰层的走向间隔布置有若干注胶孔;在板材的边缘处设有联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装饰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接结构为设置在装饰面上、截断面呈L形的企口,企口的底面上设有若干半形铆固孔和半形注胶孔,装饰层与企口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装饰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结构为设于板材内部的盲坑,盲坑位于板材厚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处,盲坑用于和Z形的压片相插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装饰板材,其特征在于,在铆固孔的外端侧设有腰形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装饰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结构分为盲坑和截断面呈L形的企口 ;盲坑位于板材厚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处,企口设置在装饰面上,装饰层与企口重叠,企口的底面设有若干半形铆固孔和半形注胶孔;企口设置在板材上用于和其它板材相拼合的边缘处,且企口在该边缘的整个长度方向上延伸;盲坑设置在板材上不与其它板材相拼合的边缘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装饰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结构位于用于拼接在一起的两相邻板材之间,包括设置在一块板材装饰面上截断面呈L形的企口和设置在另一块板材边缘侧面的凸头,凸头与该边缘等长,凸头的宽度等于企口的宽度,凸头的厚度小于企口的深度,凸头插接在企口内,在凸头和企口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有若干铆固孔和注胶孔。
【文档编号】E04F13/076GK204059827SQ201420442938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7日
【发明者】叶君华 申请人:叶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