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车及其滚道润滑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930619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搅拌车及其滚道润滑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搅拌车滚道润滑装置,包括润滑机构,所述润滑机构包括润滑缸和活塞,所述活塞可移动地设置于润滑缸内并将润滑缸分割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上设有出油口,第二腔室内设有润滑脂或润滑油,所述出油口与搅拌车的托轮的润滑口相连,所述活塞用于驱使所述润滑脂或润滑油向所述润滑口流动。通过该搅拌车滚道润滑装置可以方便地、高效地对搅拌车的滚道进行润滑。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搅拌车。
【专利说明】搅拌车及其滚道润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产品,具体涉及一种搅拌车及其滚道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搅拌车是一种专用汽车,它兼有载运和搅拌混凝土的双重功能。搅拌车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施工质量,有利于现场文明施工和环保,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施工中。
[0003]通常,搅拌车包括汽车底盘、搅拌筒、副车架和进出料装置,副车架固定设置在底盘上,副车架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前台总成和后台总成,进出料装置设置在后台总成上;前台总成上设置有驱动马达,驱动马达的转轴与搅拌筒的前锥连接;后台总成上设置有托轮,搅拌筒的尾锥上设置有与托轮配合的滚道,搅拌筒的尾锥通过托轮与滚道的配合可转动地支撑在后台总成上。在作业过程中,在驱动马达的驱使下,搅拌筒通过预定转动方式(指预定的转速和转动方向)来达到进料、卸料和防止凝固的目的。
[0004]为了减轻滚道与托轮的摩擦,通常操作人员会定期在滚道上涂抹润滑脂;这就需要操作人员定期爬至搅拌车的预定位置对滚道涂抹润滑脂,并且为了涂抹到位,通常需要转动搅拌筒;这种润滑方式加大了操作人员的劳动量,并给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搅拌车滚道润滑装置,利用该装置可以有效避免滚道润滑作业给操作人员带来的麻烦和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滚道润滑装置的搅拌车。
[0006]作为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搅拌车滚道润滑装置,包括润滑机构,所述润滑机构包括润滑缸和活塞,所述活塞可移动地设置于润滑缸内并将润滑缸分割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上设有出油口,第二腔室内设有润滑脂或润滑油,所述出油口与搅拌车的托轮的润滑口相连,所述活塞用于驱使所述润滑脂或润滑油向所述润滑口流动。
[0007]在优选地技术方案中,所述搅拌车滚道润滑装置还包括通断阀,且所述第一腔室上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断阀的第一通口与搅拌车的储气罐连接,第二通口与所述通气孔连接。
[0008]在优选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腔室上还设置有用于补充润滑油或润滑脂的补油□。
[0009]在优选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腔室内还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杆和导向孔,所述导向杆与活塞固定连接。
[0010]在优选地技术方案中,所述通断阀为二位二通换向阀,所述二位二通换向阀的阀芯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储气罐与第一腔室连通;所述二位二通换向阀的阀芯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储气罐与第一腔室断开。
[0011]在优选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杆与活塞呈“T”型布置。
[0012]在优选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齿轮、齿条和复位扭簧,所述齿轮与齿条配合形成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所述复位扭簧的一端与第一腔室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齿轮连接。
[0013]在优选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活塞上,另一端抵靠在第一腔室的内壁上。
[0014]在优选地技术方案中,所述搅拌车滚道润滑装置还设置有减压阀,所述减压阀的进口与所述出油口连接,所述减压阀的出口与所述托轮的润滑口相连。
[001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搅拌车滚道润滑装置设置有润滑机构,润滑机构包括润滑缸和活塞,活塞可移动地设置于润滑缸内并将润滑缸分割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二腔室上设有出油口,第二腔室内设有润滑脂或润滑油,出油口与搅拌车的托轮的润滑口相连。当托轮需要润滑时,驱使活塞向第二腔室方向运动,第二腔室内的润滑油或润滑脂在活塞的挤压下,流向托轮上的润滑口,在搅拌筒转动过程中,滚道和托轮接触,托轮上的润滑脂或润滑油逐步迁移至滚道上,从而降低滚道与托轮之间的摩擦。通过上述工作原理可以知道,利用该搅拌车滚道润滑装置对托轮与滚道进行润滑,不再需要操作人员爬至预定的高度去人工涂抹润滑脂,因此,它可以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避免了人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0016]作为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搅拌车,设置有汽车底盘、搅拌筒及上述任一项的搅拌车滚道润滑装置,所述汽车底盘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前台总成和后台总成;前台总成上设置有驱动马达,驱动马达的转轴与搅拌筒的前锥连接;后台总成上设置有托轮,搅拌筒的尾锥上设置有与托轮配合的滚道,搅拌筒的尾锥通过托轮与滚道的配合可转动地支撑在后台总成上。
[0017]与现有的搅拌车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搅拌车,可以更便捷地、更自动地完成滚道润滑作业,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搅拌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管道润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润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润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
[00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润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I一汽车底盘 2—副车架 3—搅拌筒 4一前台总成 5—后台总成
[0027]6—驱动马达 7—进出料装置 8—滚道 9 一托轮 10—润滑机构
[0028]101—活塞 102—第一腔室 103—第二腔室 104 —出油口
[0029]105—补油口 106—导向杆 107—导向孔 108—通气孔
[0030]109—润滑缸 11一通断阀 12—储气罐 13—减压阀
[0031]14 一复位扭黃 15—齿条 16—齿轮 17—复位弹黃

【具体实施方式】
[003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33]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出的搅拌车包括汽车底盘1、搅拌筒3、副车架2、进出料装置7和储气罐12 (图1和2中未显示),副车架2固定设置在汽车底盘I上,副车架2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前台总成4和后台总成5,进出料装置7设置在后台总成5上;前台总成4上设置有驱动马达6,驱动马达6的转轴与搅拌筒3的前锥连接,当驱动马达6转动时可以驱动搅拌筒3转动;后台总成5上设置有托轮9,搅拌筒3的尾锥上设置有与托轮9配合的滚道8,搅拌筒3的尾锥通过托轮9与滚道8的配合可转动地支撑在后台总成5上;储气罐12设置在汽车底盘I上,储气罐12内存储有压缩气体。搅拌车的作业过程如下:进料时,驱动马达6驱使搅拌筒3正转,混凝土料从进出料装置7的上方的进料口进入搅拌筒3内,搅拌车将混凝土运输至施工场地进行卸料时,驱动马达6驱使搅拌筒3反转,在搅拌筒3内的螺旋叶片的影响下,混凝土料经进出料装置7下方的卸料口卸出至工地的预定位置。
[0034]为了对滚道8及托轮9之间的运动副进行润滑,降低摩擦,上述的搅拌车上还设置有搅拌车滚道润滑装置;如图3所示,该滚道润滑装置设置有通断阀11、润滑机构10和减压阀13 ;如图4所示,润滑机构10包括润滑缸109和活塞101,活塞101可移动地设置于润滑缸109内并将润滑缸109分割成第一腔室102和第二腔室103,且第一腔室102上设有通气孔108,第二腔室103上设有出油口 104,第二腔室103内设有润滑脂或润滑油;通断阀11的第一通口与搅拌车的储气罐12连接,第二通口与第一腔室102上的通气孔108连接,第二腔室103上的出油口 104与托轮9上的润滑口相连。当托轮9需要润滑时,通断阀11将储气罐12和第一腔室102连通,在储气罐12内的压缩气体的压力驱使下,活塞101向第二腔室103方向移动,进而驱使润滑脂或润滑油流向托轮9上的润滑口,在搅拌筒3转动过程中,滚道8和托轮9相对转动,托轮9上的润滑脂或润滑油逐步迁移至滚道8上,从而降低滚道8与托轮9之间的摩擦。通过上述工作原理可以知道,利用该搅拌车滚道润滑装置对托轮9与滚道8进行润滑,不再需要操作人员爬至搅拌车预定的高度去人工涂抹润滑脂或润滑油。因此,与现有的搅拌车相比,该搅拌车可以更便捷地、更自动地完成滚道8润滑作业,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
[0035]当第二腔室103内的润滑油或润滑脂消耗完毕后,必须要补充润滑油或润滑脂;为了方便润滑油或者润滑脂的补充,在第二腔室103上还开设有补油口 105 ;补油时,打开补油口 105,将润滑油或润滑脂挤入第二腔室103内,补充完毕后,关闭补油口 105即可。
[0036]为了防止润滑过程中润滑油或润滑脂从出油口 104输出的速度过快,在出油口104上还装有减压阀13,当第二腔室103内压力过高时,减压阀13的出口与润滑点之间的压力差受减压阀13限定,润滑脂或润滑油的流速也受到约束。
[0037]在第一腔室102内还设置有起导向作用的导向杆106和导向孔107,导向孔107可以由第一腔室102的内壁形成,导向杆106的右端与活塞101固定连接,导向杆106与导向孔107滑动配合,当活塞101移动时,导向杆106和导向孔107可以保证活塞101只能沿润滑缸109的轴向移动。为了保证导向杆106和活塞101受力均衡,优选将导向杆106和活塞101呈“T”型布置。虽然,图3中为横向的“T”型,但是也应当理解成“T”型的一种方式。
[0038]在上述实施例中,通断阀11可以由多种具体结构,只要能够控制第一腔室102与储气罐12之间的连通和断开即可;当然,为了更方便控制,可以选择电控阀作为通断阀11,比如电控二位二通换向阀。
[0039]活塞101的驱动并不限于图3所示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齿轮齿条机构来驱动活塞101,具体如图5所示,在第一腔室102内设置齿轮16和齿条15,齿条15 —端与活塞101连接,齿轮16可转动与第一腔室102内壁连接,当需要润滑时,使齿轮16往相应的方向转动即可;为了使第二腔室103内自动保持一定的压力,在第一腔室102内还设置有复位扭簧14,复位扭簧14的回复力驱使齿轮16保持转动趋势,进而使活塞101始终保持向第二腔室103运动的趋势。另外,还可以采用复位弹簧17来驱动活塞101,具体如图6所示,复位弹簧17套设在导向杆106上,且其一端抵靠在活塞101上,另一端抵靠在第一腔室102内壁上,复位弹簧17的回复力促使活塞101始终保持向第二腔室103运动的趋势。当然,还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来驱使活塞101运动,进而使润滑机构10对滚道8和托轮9进行润滑。
[0040]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省去副车架2,这样可以降低搅拌车的整体高度;也可以将后台总成5的部分部件集成在汽车底盘I上,即与汽车底盘I的大梁做成一体结构。
[00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搅拌车滚道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润滑机构(10),所述润滑机构(10)包括润滑缸(109)和活塞(101),所述活塞(101)可移动地设置于润滑缸(109)内并将润滑缸(109)分割成第一腔室(102)和第二腔室(103);所述第二腔室(103)上设有出油口(104),第二腔室(103)内设有润滑脂或润滑油,所述出油口(104)与搅拌车的托轮(9)的润滑口相连,所述活塞(101)用于驱使所述润滑脂或润滑油向所述润滑口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车滚道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断阀(11),且所述第一腔室(102)上设有通气孔(108);所述通断阀(11)的第一通口与搅拌车的储气罐(12)连接,第二通口与所述通气孔(10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搅拌车滚道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103)上还设置有用于补充润滑油或润滑脂的补油口(10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搅拌车滚道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102)内还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杆(106)和导向孔(107),所述导向杆(106)与活塞(10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搅拌车滚道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断阀(11)为二位二通换向阀,所述二位二通换向阀的阀芯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储气罐(12)与第一腔室(102)连通;所述二位二通换向阀的阀芯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储气罐(12)与第一腔室(102)断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搅拌车滚道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106)与活塞(101)呈“T”型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车滚道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102)内设置有齿轮(16)、齿条(15)和复位扭簧(14),所述齿轮(16)与齿条(15)配合形成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所述复位扭簧(14)的一端与第一腔室(102)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齿轮(16)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车滚道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102)内设置有复位弹簧(17),所述复位弹簧(17)的一端抵靠在活塞(101)上,另一端抵靠在第一腔室(102)的内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搅拌车滚道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减压阀(13),所述减压阀(13)的进口与所述出油口(104)连接,所述减压阀(13)的出口与所述托轮(9)的润滑口相连。
10.一种搅拌车,设置有汽车底盘(I)和搅拌筒(3),所述汽车底盘(I)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前台总成(4)和后台总成(5);前台总成(4)上设置有驱动马达(6),驱动马达(6)的转轴与搅拌筒(3)的前锥连接;后台总成(5)上设置有托轮(9),搅拌筒(3)的尾锥上设置有与托轮(9)配合的滚道(8),搅拌筒(3)的尾锥通过托轮(9)与滚道(8)的配合可转动地支撑在后台总成(5)上,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搅拌车滚道润滑装置。
【文档编号】B28C5/42GK204094953SQ201420485900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7日
【发明者】杨杰, 蔡力, 吴忠 申请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