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柱模加固结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03255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柱模加固结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钢柱模加固结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大截面柱模板采用钢管、扣件或内置对拉杆加固方法,易造成柱砼涨模、截面尺寸偏差,表面不平,漏浆等现象发生,有一定的弊病。

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避免柱砼涨模、截面尺寸偏差大,表面不平,漏浆等现象发生,并且所用材料循环利用率高的一种钢柱模加固结构施工方法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钢柱模加固结构施工方法,通在钢柱模四周沿着钢柱模的纵向间隔安装若干槽钢抱箍,所述槽钢抱箍通过置于柱子外侧的对拉螺栓固定,能够有效的避免柱砼涨模、截面尺寸偏差大,表面不平,漏浆等现象发生,并且所用材料循环利用率高。

一种钢柱模加固结构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1:按照柱子尺寸拼装钢柱模;

步骤2:将钢柱模吊装至柱子位置并安装钢柱模;

步骤3:在钢柱模四周沿着钢柱模的纵向间隔安装若干槽钢抱箍,所述槽钢抱箍通过置于柱子外侧的对拉螺栓固定。

优选的,在上述的钢柱模加固构造做法中,所述步骤3中,所述钢柱模的横截面为矩形,每个槽钢抱箍包括设置于钢柱模的四周的四根槽钢,四根槽钢中相互平行的两根槽钢的两端均通过所述对拉螺栓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的钢柱模加固构造做法中,相邻槽钢抱箍之间的间距为400-500mm。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由于本发明采用强度高可重复利用的钢柱模作为柱模板,采用“对拉杆外置槽钢抱箍模板加固”先进工艺代替现有技术,即将槽钢抱箍作为钢柱模的加固结构,对拉螺栓设置在柱子外侧,避免了对拉螺栓贯穿拟建柱子后的遗留的洞口,因此本发明所示的构造方法能够有效的避免柱砼涨模、截面尺寸偏差大,表面不平,漏浆等现象发生,并且所用材料循环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中钢柱模加固构造立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钢柱模加固构造剖面示意图。

图中:1-柱子、2-钢柱模、3-对拉螺栓、4-槽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钢柱模加固结构施工方法,能够有效的避免柱砼涨模、截面尺寸偏差大,表面不平,漏浆等现象发生,并且所用材料循环利用率高。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与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钢柱模加固结构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1:按照柱子1尺寸拼装钢柱模2。

步骤2:将钢柱模2吊装至柱子1位置并安装钢柱模2。

步骤3:在钢柱模2四周沿着钢柱模2的纵向间隔安装若干槽钢抱箍,所述槽钢抱箍通过置于柱子1外侧的对拉螺栓3固定。

由于本发明采用强度高可重复利用的钢柱模2作为柱模板,将槽钢抱箍作为钢柱模2的加固结构,对拉螺栓3设置在柱子1外侧,避免了对拉螺栓3贯穿拟建柱子1后的遗留的洞口,因此本发明所示的构造方法能够有效的避免柱砼涨模、截面尺寸偏差大,表面不平,漏浆等现象发生,并且所用材料循环利用率高。

优选的,在上述的钢柱模2加固构造做法中,所述步骤3中,所述钢柱模2的横截面为矩形,每个槽钢抱箍包括设置于钢柱模2的四周的四根槽钢4,四根槽钢4中相互平行的两根槽钢4的两端均通过所述对拉螺栓3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的钢柱模2加固构造做法中,相邻槽钢抱箍之间的间距为400-500mm。

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采用强度高可重复利用的钢柱模作为柱模板,采用“对拉杆外置槽钢抱箍模板加固”先进工艺代替现有技术,即将槽钢抱箍作为钢柱模的加固结构,对拉螺栓设置在柱子外侧,避免了对拉螺栓贯穿拟建柱子后的遗留的洞口,因此本发明所示的构造方法能够有效的避免柱砼涨模、截面尺寸偏差大,表面不平,漏浆等现象发生,并且所用材料循环利用率高。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钢柱模加固结构施工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