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稳定性移动式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7547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手架,特别涉及一种高稳定性移动式脚手架。



背景技术:

脚手架是建筑行业施工中常用的施工设备之一,现有的脚手架一般都是在整个楼层上进行全面铺设,施工时通过钢管与每层墙体的固定来实现脚手架的搭建,此类结构由于需要使用大量的钢管,且脚手架的安装和拆卸都十分麻烦,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影响施工效率。同时现有的脚手架大多是固定安装的,不能移动,因此在完成一个工作位置的施工后,需要将脚手架拆除然后在下一个施工位置重新进行安装脚手架,这样同样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影响施工效率。移动脚手架又称为门式脚手架,门式脚手架是建筑用脚手架中,应用最广的脚手架之一。由于主架呈“门”字型,所以称为门式或门型脚手架,也称鹰架或龙门架。但传统的门式脚手架只能通过踏板上下攀爬,当从较高的高度下架时攀爬极为不便,需要谨慎的慢慢挪动,稍有不慎就容易踩空而出现意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自由移动,安全性和稳定性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的高稳定性移动式脚手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高稳定性移动式脚手架,包括支撑立柱,支撑立柱为两个,两支撑立柱底部均连接有移动装置,移动装置可拆卸连接在支撑立柱上,两支撑立柱外侧均连接有工作台,工作台平行设置于支撑立柱上,两支撑立柱上均设有套筒,套筒不止一个,两支撑立柱上的套筒均对称设置,套筒与套筒之间平行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两端均固定在套筒上,两支撑立柱之间还设有手扶杆,手扶杆为两个,两手扶杆顶部与位于最上方的连接杆连接,其底部分别穿过位于中间的连接杆固定在最下方的连接杆上,两手扶杆之间连接有数个梯板,梯板两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手扶杆上,两两连接杆之间且位于两手扶杆外侧面均设有加强板,加强板分别固定在手扶杆及连接杆上。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立柱上设有定位孔,工作台上设有与定位孔匹配的定位勾。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立柱内置钢支撑条,钢支撑条固定在支撑立柱上,其顶部与底部分别与支撑立柱顶部及底部平齐。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扶杆表面设有数个凸起。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扶杆对应梯板的一侧开有与梯板匹配的槽。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工作台外侧连接有挡板,挡板内侧与工作台之间采用铰接方式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高稳定性移动式脚手架可自由移动,安全性和稳定性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使用更加方便,固定连接性强,如果遇到较高的地方,可以通过手扶杆滑下,可靠性非常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立柱;2.套筒;3.移动装置;4.连接杆;5.手扶杆;6.梯板;7.固定装置;8.工作台;9.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高稳定性移动式脚手架的优选实施例,包括支撑立柱1,支撑立柱1为两个,两支撑立柱1底部均连接有移动装置3,移动装置3可拆卸连接在支撑立柱1上,两支撑立柱1外侧均连接有工作台8,工作台8平行设置于支撑立柱1上,两支撑立柱1上均设有套筒2,套筒2不止一个,两支撑立柱1上的套筒2均对称设置,套筒2与套筒2之间平行设有连接杆4,连接杆4两端均固定在套筒2上,两支撑立柱1之间还设有手扶杆5,手扶杆5为两个,两手扶杆5顶部与位于最上方的连接杆4连接,其底部分别穿过位于中间的连接杆4固定在最下方的连接杆4上,两手扶杆5之间连接有数个梯板6,梯板6两端通过固定装置7固定在手扶杆5上,两两连接杆4之间且位于两手扶杆5外侧面均设有加强板9,加强板9分别固定在手扶杆5及连接杆4上。

所述支撑立柱1上设有定位孔,工作台8上设有与定位孔匹配的定位勾。便于工作台8与支撑立柱1之间能良好的连接在一起。

所述支撑立柱1内置钢支撑条,钢支撑条固定在支撑立柱1上,其顶部与底部分别与支撑立柱1顶部及底部平齐。加强了支撑立柱1的整体支撑力度。

所述手扶杆5表面设有数个凸起。增大了手部与手扶杆5接触时的摩擦力,能起到防 滑的效果。

所述手扶杆5对应梯板6的一侧开有与梯板6匹配的槽。便于梯板6与手扶杆5之间紧密连接。

所述工作台8外侧连接有挡板,挡板内侧与工作台8之间采用铰接方式连接。使用时更加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高稳定性移动式脚手架可自由移动,安全性和稳定性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使用更加方便,固定连接性强,如果遇到较高的地方,可以通过手扶杆滑下,可靠性非常高。两支撑立柱1底部均连接有移动装置3,移动装置3可拆卸连接在支撑立柱1上,方便移动使用,且如果不需要使用移动装置3时,可以将其拆下;两支撑立柱1外侧均连接有工作台8,工作台8平行设置于支撑立柱1上,可以站在工作台8上进行操作;两支撑立柱1上均设有套筒2,套筒2不止一个,两支撑立柱1上的套筒2均对称设置,套筒2与套筒2之间平行设有连接杆4,连接杆4两端均固定在套筒2上,提高了整体支撑稳定性;两支撑立柱1之间还设有手扶杆5,手扶杆5为两个,两手扶杆5顶部与位于最上方的连接杆4连接,其底部分别穿过位于中间的连接杆4固定在最下方的连接杆4上,两手扶杆5之间连接有数个梯板6,梯板6两端通过固定装置7固定在手扶杆5上,两两连接杆4之间且位于两手扶杆5外侧面均设有加强板9,加强板9分别固定在手扶杆5及连接杆4上,增强了安全性,在操作时可以利用手扶杆5的作用向上攀爬。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