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吊顶龙骨定位器及吊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公共建筑、机场、高铁站、大型商业建筑等大多有高大空间的吊顶,且很多吊顶为双曲面吊顶并需要转换层。高、大空间吊顶,特别是双曲面吊顶,按照传统工艺一般是先在转换层龙骨骨架上预先按设计间距钻孔再安装装饰面板层吊顶龙骨,但由于存在高大空间放线困难、建筑误差大、转换层施工误差大等问题,预先钻孔大多都会偏离预定吊点位置。现有技术主要是按图施工,无法克服定位放线困难、施工误差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换层双曲面吊顶龙骨可移动定位器及吊顶系统,要解决装饰面板层龙骨吊点定位困难、高大空间放线困难的技术问题,且经济、简单、易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换层双曲面吊顶龙骨可移动定位器,所述定位器包括挂板和位于挂板底部的连接板;
所述挂板包括竖直段和由竖直段顶端向竖直段平行回弯的弯折段;
所述连接板位于挂板竖直段的底端、且与挂板竖直段垂直,连接板与弯折段分别位于竖直段的两侧,连接板上开有连接吊杆的连接孔。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挂板弯折段的长度大于竖直段长度的1/2且不超过竖直段的长度。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挂板的弯折段上开有通孔。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挂板弯折段的长度不超过竖直段长度的1/2。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器还包括承托板,所述承托板水平连接在连接板的下侧,承托板的一侧与连接板重合、且对应开有连接孔,承托板的另一侧跨过竖直段对应位于弯折段的下方。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挂板的竖直段上开有通孔。
一种应用转换层双曲面吊顶龙骨可移动定位器的吊顶系统,包括连接在钢网架结构层下方的转换层龙骨骨架、装饰面板层吊顶龙骨以及连接两者的吊杆,其中装饰面板层吊顶龙骨均匀间隔分布于转换层龙骨骨架的下方,所述吊杆的上端与定位器的连接板连接,下端与装饰面板层吊顶龙骨连接,所述定位器的挂板钩挂连接在转换层龙骨骨架上。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换层龙骨骨架整体呈弧形,包括一组平行间隔设置的主龙骨、连接在主龙骨上的弧形次龙骨以及间隔连接在相邻主龙骨之间的加强龙骨;
所述装饰面板层吊顶龙骨与主龙骨平行,每根装饰面板层吊顶龙骨上与对应的次龙骨之间均连接有吊杆和定位器。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挂板与转换层龙骨骨架焊接固定或者通过螺钉穿过挂板的通孔顶紧转换层龙骨骨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工艺中高大空间放线困难、建筑误差大、转换层施工误差大的缺点,解决了装饰面板层龙骨吊点定位困难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操作简便易行,既能提高功效又能确保施工精度,最大程度满足设计要求,确保高大空间吊顶、特别是双曲面吊顶的美观效果。
定位器中承托板的设计使定位器与转换层龙骨骨架的连接更加稳定,不至出现因定位器的移动而使定位器脱离转换层龙骨骨架的情况;连接孔的设计使定位器与吊杆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通孔的设计使定位器与转换层龙骨骨架的连接方式不只限于焊接,还可通过螺钉顶紧连接,使连接方式多样且方便,并且减少了安全隐患;定位器的使用使吊顶系统的安装更加简单、方便、快捷。
现有公开技术是,根据装饰面板层吊顶龙骨的排版图及现场放线结果,在装饰面板层吊顶龙骨和转换层龙骨骨架上对应钻孔,先将吊杆的下端与装饰面板层吊顶龙骨连接,再将吊杆的上端与转换层龙骨骨架上的钻孔位置连接,但这种连接方法经常发生转换层龙骨骨架上钻孔位置与吊杆位置不相符的情况,而需要再次钻孔;本实用新型则是,根据装饰面板层吊顶龙骨的排版图及现场放线结果,在转换层龙骨骨架上安装定位器,然后先将定位器与吊杆的上端连接,再将吊杆的下端与装饰面板层吊顶龙骨连接,从而避免了错位情况的发生,且简单易行,操作方便,特别适用于高大空间,尤其是双曲面吊顶施工。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吊顶系统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节点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与钢网架结构层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节点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中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3中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定位器、2-吊杆、3-转换层龙骨骨架、4-装饰面板层吊顶龙骨、5-钢网架结构层、1.1-挂板、1.2-连接板、1.3-连接孔、1.4-通孔、1.5-承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5至图7所示,一种转换层双曲面吊顶龙骨可移动定位器,所述定位器包括挂板1.1和位于挂板1.1底部的连接板1.2;所述挂板1.1包括竖直段和由竖直段顶端向竖直段平行回弯的弯折段;所述连接板1.2位于挂板1.1竖直段的底端、且与挂板1.1竖直段垂直,连接板1.2与弯折段分别位于竖直段的两侧,连接板1.2上开有连接吊杆2的连接孔1.3。
实施例1参见图5所示,所述挂板1.1弯折段的长度大于竖直段长度的1/2且不超过竖直段的长度;所述挂板1.1的竖直段上开有通孔1.4。
实施例2参见图6所示,所述挂板1.1弯折段的长度不超过竖直段长度的1/2;所述定位器还包括承托板1.5,所述承托板1.5水平连接在连接板1.2的下侧,承托板1.5的一侧与连接板1.2重合、且对应开有连接孔,承托板1.5的另一侧跨过竖直段对应位于弯折段的下方;所述挂板1.1的竖直段上开有通孔1.4。
实施例3参见图7所示,所述挂板1.1弯折段的长度大于竖直段长度的1/2且不超过竖直段的长度;所述挂板1.1的竖直段上开有通孔1.4;所述挂板1.1的弯折段上开有通孔。
所述定位器1采用3mm厚、25mm宽的热镀锌钢板制成,定位器1在工厂机械加工为成品后直接在施工现场使用。
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一种应用转换层双曲面吊顶龙骨可移动定位器的吊顶系统,包括连接在钢网架结构层5下方的转换层龙骨骨架3、装饰面板层吊顶龙骨4以及连接两者的吊杆2,其中装饰面板层吊顶龙骨4均匀间隔分布于转换层龙骨骨架3的下方;所述转换层龙骨骨架3整体呈弧形,包括一组平行间隔设置的主龙骨、连接在主龙骨上的弧形次龙骨以及间隔连接在相邻主龙骨之间的加强龙骨;所述装饰面板层吊顶龙骨4与主龙骨平行,每根装饰面板层吊顶龙骨4上与对应的次龙骨之间均连接有吊杆2和定位器1;将吊杆2的上端穿过连接孔通过螺栓与定位器1的连接板连接,下端与装饰面板层吊顶龙骨4螺栓连接;定位器1直接钩挂在转换层龙骨骨架3上或定位器1的挂板1.1钩挂在转换层龙骨骨架3上端、转换层龙骨骨架3的下端通过承托板1.5承托,并焊接固定或者通过螺钉穿过通孔顶紧固定。
参见图3和图4所示,钢网架结构层5是由型钢通过球形节点连接而成的球形网架结构;钢网架结构层5与转换层龙骨骨架3之间通过角钢连接,所述角钢的上端通过连接板与连接在钢网架结构层5上的球形抱箍连接,连接板与角钢通过螺栓紧固连接,角钢的下端与承托在转换层龙骨骨架3下方的槽钢通过螺栓紧固连接。
参见图1至图6所示,所述吊顶系统的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施工转换层龙骨骨架3;
步骤二,根据装饰面板层吊顶龙骨4的排版图及现场放线结果,将定位器1的挂板1.1钩挂在转换层龙骨骨架3上并移动至对应位置;
步骤三,将吊杆2的上端穿过连接孔1.3并通过螺栓与定位器1连接;
步骤四,将吊杆2的上端与装饰面板层吊顶龙骨4连接,并微调定位器准确定位;
步骤五,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四至全部装饰面板层吊顶龙骨4施工完毕,至此,完成吊顶系统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