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层式立体停车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6445阅读:1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层式立体停车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分层式立体停车场。



背景技术:

立体停车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能够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被称为城市空间的“节能者”。立体停车场的出现与汽车的三次工业革命息息相关,最早的立体停车场出现在欧洲第二次汽车工业革命时期。

立体停车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能够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被称为城市空间的“节能者”。根据资料统计,传统停车场停50辆车需要1650平方米,而采用露天电梯塔式立体停车只需50平方米,也就是说,可以达到每1平方米即停放一辆小车。从工程造价方面来比较,同样以50个车位计算,传统建设需约750万元,立体停车建设造价仅400万元。专家表示,立体停车场同传统停车场相比,车辆一进车库就熄火,由机械设备自动存放,减少了车辆在车库内的迂行和尾气排放,十分环保节能。

立体停车场主要是使用了一套机械式自动升降的停车设备,分若干排,最高可以建造25层。司机把车辆停放在钢板上,机器自动将车辆升至适当的层面,再将车辆和钢板移到层面处。存一辆车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两分钟。取车时,车主只要将卡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在设备上按车的卡位,再按启动,车就自动降到地面。综上所述,传统的立体停车场需要专门人员进行操作才可使用,人力成本大,熟练操作具备一定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行存放车辆,当车辆驾驶人员将车辆驾驶到指定位置时,自行下车对车辆进行存放,降低对人力的依赖,提高泊车效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层式立体停车场,包括承载立柱A、承载立柱B、承载立柱C、转运平台、升降平台及控制台,所述承载立柱A、承载立柱B及承载立柱C从左至右依次并排设置,在承载立柱A与承载立柱B之间间隙内设置有两个转运平台和一个升降平台,所述承载立柱B及承载立柱C之间间隙内以上下叠加方式活动设置若干个升降平台,所述转运平台、升降平台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台电连接,控制台固定设置在承载立柱A、承载立柱B或承载立柱C侧面下段位置。

优选的,转运平台为矩形框结构,转运平台中心处设有凹槽,凹槽内部活动设置所述升降平台,所述转运平台前端及后端设置有两个承载台,承载台宽度为30~60cm。

优选的,承载立柱A高度低于承载立柱B及承载立柱C高度1~1.5m。

优选的,凹槽为内凹的弧形,凹槽两端均设置有安装板,两安装板对应侧面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台电连接。

优选的,控制台为12英寸LED触摸屏。

优选的,还包括蜂鸣装置,所述蜂鸣装置固定设置在控制台上,通过导线与控制台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承载立柱A、承载立柱B、承载立柱C、转运平台、升降平台及控制台的配合使用可自行存放车辆,当车辆驾驶人员将车辆驾驶到指定位置时,自行下车对车辆进行存放,降低对人力的依赖,提高泊车效率。

(2)在实用新型中凹槽为内凹的弧形,凹槽两端均设置有安装板,两安装板对应侧面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可更好的检测到当前车辆是否已停到指定位置,及时反映当前停靠情况可避免产生车辆在搬运过程中姿态倾斜,导致损伤。

(3)实用新型中还包括蜂鸣装置,当发生车辆停靠位置异常或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够通过蜂鸣装置及时报警,将人员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转运平台细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分层式立体停车场,包括承载立柱A 1、承载立柱B 2、承载立柱C 3、转运平台4、升降平台5及控制台6,所述承载立柱A 1、承载立柱B 2及承载立柱C 3从左至右依次并排设置,在承载立柱A 1与承载立柱B 2之间间隙内设置有两个转运平台4和一个升降平台5,所述承载立柱B 2及承载立柱C 3之间间隙内以上下叠加方式活动设置若干个升降平台5,所述转运平台4、升降平台5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台6电连接,控制台6固定设置在承载立柱A 1、承载立柱B 2或承载立柱C 3侧面下段位置。通过承载立柱A 1、承载立柱B 2、承载立柱C 3、转运平台4、升降平台5及控制台6的配合使用可自行存放车辆,当车辆驾驶人员将车辆驾驶到指定位置时,自行下车对车辆进行存放,降低对人力的依赖,提高泊车效率。

其中的转运平台4为矩形框结构,如图2所示,转运平台4中心处设有凹槽7,凹槽7内部活动设置所述升降平台5,转运平台4前端及后端设置有两个承载台8,承载台8宽度为30~60cm。转运平台4负责左右方向的车辆转运,升降平台5负责在上下方向的变化,两者协同工作的同时并不造成干扰,优化其使用功效。

并且承载立柱A 1高度低于承载立柱B 2及承载立柱C 3高度1~1.5m。由于在承载立柱A 1上主要是用于车辆转运,因此可设计成较承载立柱B 2及承载立柱C 3低一个车辆高度,减少对材料的使用,降低制造成本。

上述的凹槽7为内凹的弧形,凹槽7两端均设置有安装板9,两安装板9对应侧面设置有光电传感器10,光电传感器10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台6电连接。可更加准确的检测到当前车辆是否准确停靠。可更好的检测到当前车辆是否已停到指定位置,及时反映当前停靠情况可避免产生车辆在搬运过程中姿态倾斜,导致损伤。

在本技术方案中控制台6为12英寸LED触摸屏11。其控制方式更加直观,抑郁操作,并且还包括蜂鸣装置12,蜂鸣装置12固定设置在控制台6上,通过导线与控制台6电连接。当发生车辆停靠位置异常或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够通过蜂鸣装置12及时报警,将人员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