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间距检定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7714阅读:6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间距检定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钢筋间距检定杆。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水泥、砂子、石子和水,及掺和材料、外加剂等按一定的比例拌和而成。凝固后坚硬如石,受压能力好,但受拉能力差,容易因受拉而断裂。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受压能力,常在混凝土受拉区域内或相应部位加入一定数量的钢筋,使两种材料粘结成一个整体,共同承受外力。基于此,在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分布对钢筋混凝土的整体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传统施工过程中钢筋的绑扎精度多由人工根据经验和感觉进行判断或者借助简单的工具进行把控,不能保证钢筋绑扎的均匀性,难以达到钢筋绑扎的精度要求,难以满足当前大型建筑工程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钢筋间距检定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钢筋间距检定杆,包括检定杆主体和内调板;所述检定杆主体整体呈长条形,沿检定杆主体长度方向间隔均布有多个容置间;所述内调板整体呈长条形,沿内调板长度方向间隔均布有多个调试间;所述容置间与调试间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检定杆主体内部沿长度方向设有容置槽,所述内调板位于容置槽内,且可在容置槽内沿长度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检定杆主体的一端设有微调齿轮,所述内调板的一端设有齿条,所述微调齿轮与齿条相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检定杆主体上设有卡尺,所述卡尺与检定杆主体上的容置间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卡尺与距离微调齿轮最近的容置间相对应,且卡尺的首尾分别对应容置间的两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可实现对多种不同直径的钢筋进行相应定位;(2)可对钢筋间距进行检测,检查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1的检定杆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的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1的内调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钢筋间距检定杆,包括检定杆主体1和内调板2;如图3所示,所述检定杆主体1整体呈长条形,沿检定杆主体1长度方向间隔均布有多个容置间11;如图5所示,所述内调板2整体呈长条形,沿内调板2长度方向间隔均布有多个调试间21;所述容置间11与调试间2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检定杆主体1内部沿长度方向设有容置槽,所述内调板2位于容置槽内,且可在容置槽内沿长度方向移动;如图2所示,所述检定杆主体1的一端设有微调齿轮3,所述内调板2的一端设有齿条4,所述微调齿轮3与齿条4相啮合;如图4所示,所述检定杆主体1上设有卡尺5,所述卡尺5与检定杆主体1上的容置间11相对应,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所述卡尺5与距离微调齿轮3最近的容置间11相对应,且卡尺5的首尾分别对应容置间11的两端。

使用时, 如图1所示,将钢筋间距检定杆固定在需要绑扎的钢筋位置,将钢筋6置于检定杆主体1内,然后旋转微调齿轮3,在微调齿轮3和齿条4的作用下驱动内调板2移动,将钢筋3定位在预先设定的位置,达到精确定位钢筋的作用;当需要定位不同直径的钢筋时,只需将不同直径的钢筋6置于检定杆主体1内,然后旋转微调齿轮3便可方便的实现对不同直径钢筋的定位。在施工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工程需要,通过卡尺5随时监测钢筋之间的间距,检查其是否符合预定的规范要求。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