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段式可滑动混凝土浇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房屋工程建设项目也在不断地增多,而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这关系着房屋建筑的质量。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是其最基本的材料,因此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技术对于建筑物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物安全的背景下,我国的混凝土浇筑技术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只有不断地提高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适应新时期的建设需求,在此背景下,混凝土浇筑技术领域的机械化研究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混凝土浇筑装置是混凝土生产的主要设备,主要用于对按一定配比注入罐体的料浆、水泥、生石灰、石膏及铝粉膏悬浮液进行搅拌,使之均匀混合,充分反应,并及时将混合料浆注入模框内直至塑化。
在现代建筑过程中,建筑大多为钢混结构,钢混结构需要大量的使用混凝土,然而现有的混凝土浇筑装置在进行浇筑时,由于钢混结构的建筑跨度比较大,不能在实现不同深度的进料和搅拌的同时,实现滑动操作,导致浇筑的效率低,质量差,无法满足实际浇筑过程中的需求,因此亟需开发一种能够实现不同深度的进料和搅拌,同时能够实现滑动,方便混凝土的浇筑,提高浇筑的效率和质量的分段式可滑动混凝土浇筑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分段式可滑动混凝土浇筑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实现不同深度的进料和搅拌,同时能够实现滑动,方便了混凝土的浇筑,提高了浇筑的效率和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分段式可滑动混凝土浇筑装置,包括安装板、滑轮、衔接轴、转轴、电机、传输管、储料箱、储料箱支架、电机支架、横板、支撑轴、滑槽、活塞、搅拌叶、喷头、传输支管、传输主管和转动管体;
其中:所述安装板内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上通过滑轮安装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远离安装板的一端安装有横板,所述横板远离支撑轴的一端安装有衔接轴,所述衔接轴远离横板的一端安装有转轴,所述横板上通过电机支架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上端通过储料箱支架安装有储料箱,所述储料箱的下端安装有传输管,所述衔接轴穿过安装板在安装板的下端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远离安装板的一端安装有转动管体,所述转动管体内设有传输主管,所述传输主管上设有多个传输支管,所述传输支管在转动管体上安装有喷头,所述转动管体上安装有多个搅拌叶。
优选地,所述传输管与传输主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搅拌叶安装在喷头之间。
优选地,所述转轴与转动管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实现不同深度的进料和搅拌,同时能够实现滑动,方便了混凝土的浇筑,提高了浇筑的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分段式可滑动混凝土浇筑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安装板;2、滑轮;3、衔接轴;4、转轴;5、电机;6、传输管;7、储料箱;8、储料箱支架;9、电机支架;10、横板;11、支撑轴;12、滑槽;13、活塞;14、搅拌叶;15、喷头;16、传输支管;17、传输主管;18、转动管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分段式可滑动混凝土浇筑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段式可滑动混凝土浇筑装置,包括安装板1、滑轮2、衔接轴3、转轴4、电机5、传输管6、储料箱7、储料箱支架8、电机支架9、横板10、支撑轴11、滑槽12、活塞13、搅拌叶14、喷头15、传输支管16、传输主管17和转动管体18。
其中:所述安装板1内设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上通过滑轮2安装有支撑轴11,所述支撑轴11远离安装板1的一端安装有横板10,所述横板10远离支撑轴11的一端安装有衔接轴3,所述衔接轴3远离横板10的一端安装有转轴4,所述横板10上通过电机支架9安装有电机5,所述电机5上端通过储料箱支架8安装有储料箱7,所述储料箱7的下端安装有传输管6,所述衔接轴3穿过安装板1在安装板1的下端安装有活塞13,所述活塞13远离安装板1的一端安装有转动管体18,所述转动管体18内设有传输主管17,所述传输主管17上设有多个传输支管16,所述传输支管16在转动管体18上安装有喷头15,所述转动管体18上安装有多个搅拌叶14。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所述传输管6与传输主管17连通。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所述搅拌叶14安装在喷头15之间。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所述转轴4与转动管体18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