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板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型地板。
背景技术:
现有的地板在连接墙体的时候会设置踢脚线,但是很多情况下踢脚线的设置距离其实很难控制,特别是现代的建筑设计在追求个性的同时会出现很多距离独特的室内户型,这样现有的地板结构就会出现尺寸配合尴尬的问题,而且当距离太大的时候现有的踢脚线没有办法满足所以就必须用拼板的方式解决,这样很不美观,所以需要设计一种拆装方便,且能和地板结为一体地板拼接结构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型地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的翻转型的踢脚线连接结构在安装拆除的时候都是很方便的,同时特别对卡扣的结构进行了设计,保证了可以在水平插入空间不足的情况下利用翻转动作即可进行踢脚线与板体的拼接,这样就能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制不同款式的踢脚线以保证室内设计师的新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组合型地板,包括板体以及踢脚线,所述的踢脚线包括与所述板体连接的连接板体,所述的连接板体与所述的板体通过卡合结构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板体的一侧边沿处设置有沿该侧边沿延伸方向延伸的转轴,所述的转轴上互相独立的转动连接有基础连接板以及踢脚板条;
所述的基础连接板包括垂直板与底板,所述的底板的后端与所述垂直板的底端固接,且所述的底板与所述垂直板互相垂直连接,所述的垂直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墙体的固定装置;
所述的踢脚板条包括主体部以及固定部,所述的固定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上侧边沿处且与所述垂直板的顶部通过紧固装置进行连接;
所述的卡合结构包括设置在板体上的第一卡扣、设置在板体上的第一卡槽、设置在连接板体上的第二卡扣以及设置在连接板体上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槽配合,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槽配合。
由此,生产厂家只需要去定制不同规格的连接板体,然后在该板体上安装转轴就可以解决尺寸不配的问题,同时连接板体与地板的连接也更加自然,不会十分突兀,且踢脚线安装方便以及安装后结构牢固,所以这种在地板上设置转轴踢脚线的地板结构能解决以上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的第一卡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扣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的第一卡槽的槽口部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弧形导入部,所述的第一弧形导入部后方设置有第一扣合部,所述的第二卡扣包括第二水平插入段以及与所述第一扣合部配合的第二垂直扣合段,所述的第二水平插入段设置在所述第二垂直扣合段与所述连接板体之间,所述的第二垂直扣合段朝向所述连接板体一侧为弧形,另一侧为平面;
所述的第二卡槽的槽口部的内侧与外侧均设置有第二弧形导入部,所述的第二弧形导入部后方设置有第二扣合部,所述的第一卡扣包括第一水平插入段以及与所述第二扣合部配合的第一垂直扣合段,所述的第一水平插入段设置在所述第一垂直扣合段与所述板体之间,所述的第一垂直扣合段为半圆形凸起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的第二水平插入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水平插入段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的基础连接板为木板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的固定装置与所述的紧固装置均为自攻螺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还包括用于填充所述连接板体与墙体之间空隙的橡胶填充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当所述的垂直板固定与墙体之上时,所述的底板与所述橡胶填充条贴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1-基础连接板;1-2-踢脚板条;1-1-1-垂直板;1-1-2-底板;1-1-3-固定装置;1-2-1-主体部;1-2-2-固定部;2-紧固装置;4-板体;1-踢脚线;1-4-连接板体;5-卡合结构;6-转轴;5-1-第一卡扣;5-2-第一卡槽;5-3-第二卡扣;5-4-第二卡槽;5-2-1-第一弧形导入部;5-2-2-第一扣合部;5-3-1-第二水平插入段;5-3-2-第二垂直扣合段;5-4-1-第二弧形导入部;5-4-2-第二扣合部;5-1-1-第一水平插入段;5-1-2-第一垂直扣合段;7-橡胶填充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板体4以及踢脚线1,踢脚线1包括与板体4连接的连接板体1-4,连接板体1-4与板体4通过卡合结构5进行连接,连接板体1-4的一侧边沿处设置有沿该侧边沿延伸方向延伸的转轴6,转轴6上互相独立的转动连接有基础连接板1-1以及踢脚板条1-2;基础连接板1-1包括垂直板1-1-1与底板1-1-2,底板1-1-2的后端与垂直板1-1-1的底端固接,且底板1-1-2与垂直板1-1-1互相垂直连接,垂直板1-1-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墙体的固定装置1-1-3;踢脚板条1-2包括主体部1-2-1以及固定部1-2-2,固定部1-2-2设置在主体部1-2-1的上侧边沿处且与垂直板1-1-1的顶部通过紧固装置2进行连接;卡合结构5包括设置在板体4上的第一卡扣5-1、设置在板体4上的第一卡槽5-2、设置在连接板体1-4上的第二卡扣5-3以及设置在连接板体1-4上的第二卡槽5-4,第一卡扣5-1与第二卡槽5-4配合,第二卡扣5-3与第一卡槽5-2配合。固定装置1-1-3与紧固装置2均为自攻螺丝。还包括用于填充连接板体1-4与墙体之间空隙的橡胶填充条7。当垂直板1-1-1固定与墙体之上时,底板1-1-2与橡胶填充条7贴合。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卡槽5-2设置在第一卡扣5-1的上方。第一卡槽5-2的槽口部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弧形导入部5-2-1,第一弧形导入部5-2-1后方设置有第一扣合部5-2-2,第二卡扣5-3包括第二水平插入段5-3-1以及与第一扣合部5-2-2配合的第二垂直扣合段5-3-2,第二水平插入段5-3-1设置在第二垂直扣合段5-3-2与连接板体1-4之间,第二垂直扣合段5-3-2朝向连接板体1-4一侧为弧形,另一侧为平面;第二卡槽5-4的槽口部的内侧与外侧均设置有第二弧形导入部5-4-1,第二弧形导入部5-4-1后方设置有第二扣合部5-4-2,第一卡扣5-1包括第一水平插入段5-1-1以及与第二扣合部5-4-2配合的第一垂直扣合段5-1-2,第一水平插入段5-1-1设置在第一垂直扣合段5-1-2与板体4之间,第一垂直扣合段5-1-2为半圆形凸起结构。第二水平插入段5-3-1的长度小于第一水平插入段5-1-1的长度。基础连接板1-1为木板结构。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