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装修改造的房屋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房屋建造,通常为了满足相关的要求,将管线预埋于室内的墙体中。而业主装修过程中,需要重新在墙体上开槽埋管线,甚至要完全去除建造时的预埋管线。这样就造成了重复管线的重复建设和严重浪费。管线开槽过程中,有可能造成墙体不稳,构成房屋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减少重复性建设,便于二次装修的房屋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装修改造的房屋结构,包括房屋支撑柱、墙体、地面,作为改进,所述的墙体及与该墙体对应的支撑柱位于房屋内侧适当位置设有一个或二个预埋管体,所述的两个预埋管体位于不同高度上,所述的预埋管体位于房屋内侧卡接有可拆卸的盖体,所述的预埋管体和/或盖体外周设有刻度,所述的预埋管体上、下沿管体轴线方向均布有设有穿线孔,所述的穿线孔内填充有带有折痕的易折板,所述的易折板,所述的盖体上均布有易折痕。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预埋管体设有支管体。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管体与管体连接处设有平滑过度面。
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置于地面的预埋管体。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预埋管体位于房屋内侧表面为墙体饰面层,其他侧为墙体填充物。上述的管体为方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在房屋建造时,在墙体及与该墙体对应的支撑柱位于房屋内侧适当位置设有预埋可用于穿线或穿管的管体,预埋管体可作为墙体的一部分,可有较大的空间以增加管体的内径,以便于后续穿线。其有益效果是,业主后续的装修可通过敲击墙体的声音,快速找到预埋管体的准确位置,只需要在墙体上少数设定的几个位置开孔,即可穿线。管体的内孔可用于作为主线或支线。本实用新型结构可用于电线、信号线、水管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管体在墙体内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4,本实施案例包括房屋支撑柱1、墙体2、地面3,墙体2及与该墙体2对应的支撑柱1位于房屋内侧适当位置设有一个或二个预埋管体4,两个预埋管体4位于不同高度上,可用于区别强弱电、水管或其他管线。管体4为在建造的过程中,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位置埋设于墙体内。由于是预设在不影响墙体的强度的状况下,可最大化的增加管体4的孔径。
预埋管体4位于房屋内侧卡接有可拆卸的盖体41,预埋管体4和/或盖体41外周设有刻度,可便于快速准确判断出管体4的长度,以便于进一步切割或测量。预埋管体4上、下沿管体轴线方向均布有设有穿线孔43,穿线孔43内填充有带有折痕的易折板42,易折板42,盖体41上均布有易折痕,易折板42与易折痕可便于操作人员不需要借助打孔工具就可快速打孔。
预埋管体4设有支管体6,支管体6与管体4连接处设有平滑过度面,以方便穿线。
本实施案例中还包括设置于地面的预埋管体4。
预埋管体4位于房屋内侧表面为墙体饰面层5,其他侧为墙体填充物,以便于能快速寻找预埋的管体4及开孔。管体4可采用方管。
房屋建造后,管体4完全埋在墙体2中,后续装修需要重新更改线路,只需要根据敲击内墙体的声音,快速辨别出管体4的准确位置。在预计好的位置,敲击或开孔器开孔,打通至管体4处,变可用于穿线、接线,完成后通过混凝土或墙体饰面封闭该孔,墙体饰面与管体4之间可单独设置盖体41。该处可用于多次检修,装修或检修墙体创面小,施工工作量小。